機車、男神與寶島臺灣

2021-02-07 宛嶺

    生活經過我們,遇人形形色色。

    他們中有來給你講述故事的,有來帶給你快感的,有來給你一巴掌的,他們很容易改變你的心情,卻未必變得了你的心境。

    今天推送的主人,叫唐家森。這個大男孩,講得了故事,活得蠻快感,他對生活的態度給混日子的人巴掌,他留下的背影望得你心生嚮往,換了心境。




    2月20日    高雄,他來了。


   你最初怎麼考慮的,選擇去臺灣訪學?

   來自一個很簡單的念頭。幾個人在一起談論,「去不去?」「去啊!」 然後就來了~

   覺得在濟南每學期生活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太大不同,所以想出來逛逛,應該挺好的。


    3月21日  眾籌他的萬水千山

   眾籌前他說沒有經驗,有些擔心。我只說說沒事,心裡早就知道了結果,這事兒必成!

   眾籌時,他果然收穫了數不清的溫暖。那種朋友圈被幫助自己的消息刷屏的感動,那種頁面被朋友的關心和鼓勵堆起來的驚喜,一輩子都忘不掉了。




    3月26日    提了即將陪他冒險的兄弟




    3月27日    8天7夜機車環島開始


    十二個城市,一心一意的賞景,一心一意地騎行。



  高雄——墾丁114km


錯綜複雜的臺式公路, 不止一次的迷失方向 。你要不斷拿出谷歌地圖確定路線沒有錯誤,像在修正人生的路線,必須不厭其煩。



 

  墾丁——臺東 158km


太平洋的浪花拍打在路,沿下的堤石上濺起的水花可以聞見溼溼的味道。左邊是高聳的山,右邊是碧透的海,每處都美不勝收又各具風味。




  臺東——花蓮172km


因為是學生,走到哪裡沒有人會笑話你窮而是羨慕你年輕, 衣食住行因此可以隨心所欲, 遇見的快樂都是最沒有負擔的快樂。




  花蓮—宜蘭—九份202km


今天要走的蘇花公路對於環島路線就像十八盤,但走起來,其實沒有特別艱難。可能之前的心理準備太充足了,耐心的拐好每一個彎,剎好每一次車,慢慢的走,慢慢的看,所有的路都找得到盡頭。



  

      基隆—臺北—新竹 112km


在新竹得到當地人的熱情幫助。忽然想起來這種簡單的小溫馨在我禮儀之邦的天朝很久違,臺灣人總是帶著他們天生的善良和對生活的熱愛打動著每個初來乍到的外鄉人。如果臺灣交換是一個夢,那我不願意醒來。



   新竹—臺中 95km


沒有見過馬路上的車給救護車讓路,今天在路上聽到響亮的救護車警笛聲。從後視鏡裡搜索它在哪裡,發現它就在我身後。正想辦法時,看見前面的機車已經在幾秒鐘裡自動分散到路的兩邊,讓出一條拯救生命的通道。想起救護車被堵在公路的車流中的新聞,無法言說的感受。可能對這裡的人來說這不足為道,但異鄉人身處其中,對這種秩序和善心的敬畏油然而生。



     

      彰化—鹿港—嘉義 107km


早早地就起了床,當把機車停在《那些年》的精誠高中校門的瞬間,所有的欣喜感動一起湧上心頭。就像虔誠的信徒漂洋過海終於到了信仰的殿堂。我靜靜的坐在樹下的長椅上吮吸著充滿青春的氣息。



      嘉義—臺南—高雄114km


把錢包裡這八天的發票拿出來,已經攢了一厚摞。

我找到一塊抹布,深情款款的擦著機車的每一寸肌膚、每一個縫隙

很多的時間裡只有我們兩個在靜靜行走,它帶我跋山涉水, 363PET 是個我忘不掉的車牌.




「車、我和臺灣。很感動青春裡有這麼一段時光,沒有壓力、沒有心事,一心一意地前行,收穫感動找尋自己 。」








    這就是我男神的故事,他不算帥,但笑著可人。他沒有牛逼的背景,可步伐堅定自信。他看上去二貨不正經,卻生活得處處是心意。
    他想念原來的學生工作和親人,想念宿舍和校園。

    他說美國隊長是最能給他力量的人物。隊長的帥氣和才氣出色的判斷力和人格魅力 讓他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都充滿力量 。

    他講他不是那種嚴格要求自己幹這幹那的人,順其自然,熱愛生活,相信成長,每個人都會發展得很好。

    去了臺灣的人才能親身體會著臺灣人的慢節奏、熱情、 友善。他說那些細節處的感動讓他感覺到生存和生活的區別。

    他各種各樣的朋友都有, 有可以無節操聊天的,也有一起感慨傷懷的,還有會各種各樣技能的大神,他很感激。

    他說討厭自己的人跟喜歡的人一樣多,因為有時自己也會很沒有分寸。他相信這次臺灣回來,心會穩了, 少些戾氣 多些踏實,會更熱愛生活。

   (謝謝卷森夜裡認真地、一串串地答了「記者問」,我選擇了一下推送給大家。給你的推送,又會讓你想起馳騁寶島的感覺吧,還有我們期待你變得更好後回來。)


    其實吧,我們都是是雙手雙腳一顆心的普通人。但如果我們能有接收平凡的坦然,還能夠有活得非凡的想法和堅韌,那我們就擁有自信的資本,成全了我們自己,也贏得了別人的目光和欣賞。

    說到堅韌,這堅韌不是柔軟也不是僵硬,它是可以越過悲傷,越過不滿,越過可能是兵荒馬亂也或是索然無味的生活的力量,能帶著勇氣和能量,帶著自尊和天真,到想去的地方,過想要的生活,活好唯有一次的人生。

    臺灣,只是開始,沒有結束。

    因為,那一路路積攢起來的力量扶持我們笑著走好每一步。 

    也因為,我們的心不會腐壞。


男神第二彈

這麼多內容,也感謝聚暖客官的閱讀。

圖片來自卷森的手拍,文章來自阿楠與卷森的記者問和他的隨筆合體。

晚安了各位,好夢。






相關焦點

  • 機車環島全記錄 | 你好,寶島臺灣
    7:關於騎車導航:谷歌能用,在租車行的建議下還下載了一個本地的「樂客導航王」,是機車專用導航。使用體驗一般,好處是臺灣機車文化濃鬱,有機車自己的限速與路線,專用導航能避免一些違章,在相對發達的區域,西海岸線能推薦一些景點,不好是去一些不那麼出名的地點,會查不到,需要谷歌的輔助。
  • 機車上的臺灣
    在臺灣人的生活當中,再美好的景色再文藝的電影從來都離不開機車(摩託車在臺灣俗稱機車)的陪伴,活躍在街頭巷尾的機車不僅是最重要的出行工具,更是臺灣人溶於血液的精神和文化。 人潮洶湧的街頭,每逢上下班高峰時刻,當路口的紅燈變綠時,隨著「突突突」的轟隆聲,等待在路口的一輛輛機車魚躍般搶在汽車前疾駛而出,場面蔚為壯觀。
  • 為什麼臺灣的機車如此普遍?
    ,並且延續至今.在中國臺灣,機車之於臺灣人,就像自行車之於大陸人一般,是一種融於生活深入骨髓的存在。在2019年的數據調查中顯示,臺灣2300多萬人口中,機車超過1500萬輛,平均1.5人一輛,也算是臺灣的另類特產。面對如此龐大的機車大軍,臺灣不但沒有禁摩,還把機車管理的井然有序。在臺灣,機車早已不僅僅只是代表一種交通工具,它已然成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標籤。看過瀑布,但你見過臺灣的「機車瀑布」嗎?
  • 臺灣機車,不僅僅是機車而是一種文化
    而臺灣的電影中,永遠也少不了機車的影子。 入夜,站在人行天橋上,遠眺「機車陣」光影照人,小巧靈活的機車穿梭在汽車間,分外顯眼。 一輛輛行駛在路上的機車,儼然是寶島臺灣的一道亮麗風景。  上下班、逛街、購物、接送小孩,但凡是短距離路程,臺灣人都會選擇機車出行。與歐美國家常見的大排量摩託車不同,臺灣街頭常見的是小巧便捷的輕騎摩託車。
  • 聊點臺灣腔:臺灣為什麼這麼多機車?
    任何對臺灣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臺灣的「機車大軍」。據統計,全臺機車牌照登記已超過1500萬輛。連臺灣民眾的口頭語裡,機車的存在感都很強——「你很機車哦」。臺灣的氣候確實適宜騎摩託車。正如1976樂隊的歌詞,「這沒有冬天,這是亞熱帶」。在臺灣,不論何時都可以戴上頭盔跳上機車,來一次說走就走的兜風。
  • 臺灣的機車文化,你了解多少?
    在臺灣你可以看到一輛輛機車(摩託車在臺灣也稱機車)魚躍般疾駛前行,場面蔚為壯觀。在臺灣電影裡也少不了機車的影子!在大陸人的心目當中,臺灣是日月潭,是阿里山,是羅大佑歌聲中揮之不去的鹿港小鎮,也是侯孝賢電影中白衣飄飄的年代。
  • 《我的少女時代》機車大盤點!
    首先不得不提一下臺灣的機車文化。曾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寶島臺灣,在區區不到三萬六千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每天有1400萬輛機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摩託車)穿行在繁華都市、海島鄉間。九十年代的臺灣是經濟起飛時期,1990年,臺灣人均收入已達10000美元。經濟的騰飛與繁榮的機車文化,使臺灣的青春偶像劇總少不了機車的身影。
  • 一輛輛機車如何影響臺灣「大選」?
    而臺北101大廈、艋胛老街、夜市和24小時不打烊的誠品書店,近幾年也都成為了臺灣的風尚標,但機車可能才是最能代表臺灣的東西。在臺灣,摩託車也被稱為機車,臺灣人愛以機車代步,摩託車密度為世界第一,成為臺灣人最具代表性的國民交通工具。臺灣2300多萬人口中,摩託車超過1500萬輛,平均1.5人一輛,也算是臺灣的另類特產。
  • 【機車文化】臺灣機車,超越機車的文化!
    小清新的「機車文化」有機車的電影才叫臺灣電影,這種獨特的文化被不少導演捕捉,投入到電影、紀錄片中,「機車」已是臺灣島的一個文化符號。喜歡臺灣電影的影迷或許可以想起,幾乎每一部臺灣電影,《聽說》中,彭于晏騎著機車載著陳意涵,《艋舺》中,阮經天、趙又廷等幾個兄弟,騎機車在臺灣街道中奔馳,《翻滾吧!
  • 臺灣男女的青春,從來都與機車有關 | 臺灣青年生活印象Vol.2
    而在臺灣,機車很大眾,大眾到除開非適齡及不會騎車的人群,幾乎人手一輛。數據顯示,在臺灣不到三萬六千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每天約有1400萬輛機車行駛在路上。據此估算,平均每1.58人就擁有一輛機車。臺灣機車上的騎者,有談笑風生的大學生,有妝容精緻的OL,有買菜置貨的小市民,也有手握百萬項目的商業精英。當「下沉」在網際網路世界演繹得風生水起,在機車的世界裡,「上升」一直在發生。
  • 為啥臺灣同胞動不動就感嘆:「你很機車耶!」
    當然,老鬥士們之所以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再開一次機車環島遊臺灣,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 機車之於臺灣人,就像自行車之於大陸人一般,是一種融於生活深入骨髓的存在。地位和檳榔、夾腳拖一般重要,且不分過去現在與將來。
  • 【機車哲學】來談談臺灣的機車文化
    在臺灣,開汽車不如開機車臺灣的機車就是摩託車「機車」原本是臺語罵人的話罵人只罵一半,硬ㄠ
  • 機車男神基努·裡維斯酷愛機車無論天涯海角哪都有機車相隨
    基努·裡維斯,黑客帝國的主演,同時又是製作人,導演,和吉他手曾經還是天狼星樂隊的成員,但是他最大的愛好就是機車~優雅王子帥的一批啊另一次,在日落大道上,一輛汽車在前方拽住了他,他磕掉了兩顆牙齒(可惜啊·.不過補一補男神還是男神)小腿皮膚削去一塊。事故發生後,一個女人跑來,第一件事也不是報警找醫生~而是對著躺在地上流血的他索要籤名!
  • 機車,臺灣獨特的文化
    臺灣人愛以機車代步,摩託車密度為世界第一,成為臺灣人最具代表性的國民交通工具。臺灣2300多萬人口中,摩託車超過1500萬輛,平均1.5人一輛,也算是臺灣的另類特產。機車不僅方便、便宜、容易停車,還可以全年使用。對臺灣人來說機車就是移動的家,又像一塊可以飛的地毯,帶他們通往回家的路和夢想的彼岸。面對摩託車大軍,臺灣不但沒有禁摩,而且還把摩託車管理好了。
  • 臺灣印象之機車
    印象中,臺灣的機車是電視劇中男主角載著女主角在海邊的公路兜風,亦或是在城市裡大街小巷安靜地穿梭,或者是酷酷的男主角一艘酷酷的機車在下課時分酷酷的停在校門口,載著女主揚長而去,留下無數吃瓜群眾口呆。03 聽見機車不太好相比較大陸,機車絕對佔據臺灣交通的霸主地位。不論是數量,種類,還是機車維修店,甚至頭盔店。機動車道上,最前端有專門的機車停靠區域。
  • 殺馬特機車「少女」環島日記(1)
    不知道「臺灣」是怎麼扯出來的,也不知道機車環島又是怎麼定下來的……一臉懵圈的兩個人,回到辦公室,就開始懵圈的辦證、訂機票了~(ps:我一直覺得JJ應該是當年特別想去臺灣,但沒其他人好約,我又執拗的要騎摩託車環島,她只能屈服了;而第一次基調的奠定,也導致此後3年,我和JJ的旅行,都是如此的衝動而戲劇化,捂臉哭)在所有人的質疑下,兩個人,一個有駕照但是從來沒正經騎過摩託車
  • 夏日選擇去寶島臺灣墾丁旅遊,體驗大自然的藍色美景!
    小編我愛寶島臺灣南部的墾丁旅遊,因為這是一個能夠讓人很放鬆,愜意又浪漫的地方。墾丁位於臺灣省屏東縣恆春鎮,東臨太平洋,西靠臺灣海峽,南望巴士海峽。每年夏天總是有不少旅遊達人會前往熱情的墾丁旅遊。這裡有美麗沙灘.藍天.大海,來到這裡讓人只想看著眼前美景,盡情放空享受美景。
  • 臺灣機車美女王晨飄專訪
    也難怪僅僅一張照片,就讓來自寶島臺灣的王晨飄火遍摩友圈。校花小編:「你從什麼時候開始騎機車的?」王晨飄:「我18歲的時候就開始騎小檔車,因為從小就非常喜歡汽車啊、機車之類的東西。」校花小編:「大多數家庭對於孩子玩機車,尤其是玩重機都會比較反對。
  • 乘著太平洋的風,遊寶島臺灣
    我的業餘愛好是攝影和旅行,趁著國慶8天長假有時間,在網上約了幾個窮遊的小夥伴們,帶著炸機之後新換的Mavic,就踏上美麗的寶島臺灣之旅。在出發前就打算拍一段視頻,作為本命年的美好紀念,這也是我第一個完整的旅拍作品。作為無人機小白,我就不獻醜去講拍攝技巧了,那就分享一下這次在臺灣的見聞和旅拍攻略吧。
  • 探尋寶島臺灣,「寶」在什麼地方?
    很早已前,臺灣就在心中留下了印象,那時候是口號中,歌聲裡,「一定要解放臺灣」家喻戶曉,《阿里山的姑娘》悅耳動聽。列強的鐵蹄曾踐踏過,貪婪的外敵掠奪過。在世人的眼中,臺灣確實是寶,總在打他們的小算盤。藍色湖水出於好奇,我早有去臺灣看看的想法,前幾年終於可以到寶島上轉轉了。到寶島臺灣那天是在夜間,夜空上俯瞰寶島全貌,燈火闌珊,臨近桃園機場,萬家燈火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