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議的媽媽》再拋新問題!該不該將寶貝們培養成「別人家的孩子」

2021-02-18 捕娛記

在我懵懂無知的年少時光裡,最大的敵人就是——別人家孩子。

別人家孩子出生就自帶牛逼劇本,小時候成績好,長大後結婚早。他們是張家的、李家的、王家的……反正他們是我們爸媽怒其不爭哀其不幸生不出來的好兒女,是我們永遠無法企及只能仰望的珠穆拉瑪。爸媽永遠不停地在叨逼叨:「你看看別人家孩子……你再看看你!」我們永遠縮水般藏在他們的陰影裡,抬不起頭。

今天「別人家的孩子」出—現—了!!!!

 

騰訊視頻《不可思議的媽媽》第七期裡六組風格迥異的媽媽和孩子,今天遇到了孩子們的天敵——別人家的孩子!這些孩子聰明優秀頂呱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才藝和專長,他們還組成了精英寶貝隊,居然要結伴從全方位的吊打挑戰不可思議的媽媽和孩子們。

讓我們懷著羨慕、嫉妒、恨的心情,看看這些優秀到無與倫比的孩子吧!

在這一期節目裡,不可思議的寶貝們接到了來自博士團新的任務,節目組邀請了幾位在各個領域都才藝過人的精英寶貝們,組成「精英寶貝隊」向他們發起挑戰,不可思議的寶貝們分別要去遊泳館、藝術中心、科技館接受挑戰。

遊泳館

小亮仔和陳雅薷要接受的是——遊泳挑戰。

眾所周知小亮仔是跳水冠軍田亮的兒子,而陳雅薷的媽媽蔣麗莎也是名副其實的國家一級運動員。兩個寶貝毫無疑問都有著出色的運動天賦。本以為倆人勝券在握,可沒想到精英寶貝隊的孩子們也來勢洶洶!

遊泳比賽時。精英寶貝們標準的入水姿勢,一氣呵成的遊泳的動作,讓葉一茜不禁刮目相看。

儘管小亮仔不拋棄不放棄,努力遊向終點,儘管雅薷竭盡全力地狗刨……可是現實是殘忍的,還沒遊到一半,小亮仔就驚訝地發現精英寶貝早就沒影了。這一局精英寶貝隊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就讓他們慘敗了。

這次比賽葉一茜總結到:雖然最後挑戰失敗了,但是他們享受了過程、拿出了態度,已經都是人生贏家了。

藝術中心

新手媽媽鄭希怡和女兒浸浸、蔣麗莎和小女兒貝拉、平凡媽媽馬新欣和她的混血雙胞胎來到藝術中心,接受的是文藝挑戰。

一進門,大家就被精英寶貝們駕輕就熟的演出驚到目瞪口呆,他們小小年紀,唱歌、跳舞、架子鼓,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上臺表演氣場一米八,這根本就是專業表演,媽媽們面面相覷,紛紛表示這是一場只會輸不會贏的比賽。

儘管媽媽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寶貝們的表演和精英寶貝們仍然實力懸殊。

為了哄雙胞胎寶貝背唐詩,媽媽馬新欣煞費苦心地搬來了糖果機來誘惑孩子們。可是沒料到雙胞胎寶貝們一上臺,就把背唐詩的事拋在腦後,饞到把話筒當雞腿。

對此馬媽媽卻並不在意,她認為只要在遊戲中感受到愛,她就很滿意了。

而鄭希怡的女兒浸浸為拒絕排練再次上演了無敵樹懶功,掛在媽媽身上崩潰大哭。

本以為這次表演又要無疾而終,沒想到鄭希怡居然從哭聲中振奮起來,帶領著浸浸在舞臺上自娛自樂了起來。兩個人笨拙而又真誠的表演,感染到了現場的每一個人。

科技館

與此同時,何潔和七寶、精英媽媽王瀟和問問、小螺絲來到了科技館。精英寶貝們,小小年紀真的可以用博學多識來形容了。

精英寶貝們兩位數加減口算,居然秒答。就連當媽媽的何潔和王瀟也自愧不如。

背誦唐詩環節,問問焦急地不知如何是好,可精英寶貝背起唐詩來滔滔不絕,可見知識儲存量有多大。

當機器人問起為什麼魚生活在水裡人生活在岸上,不服輸的問問絞盡腦汁地展開想像力,嘗試著回答「魚有鱗,魚有鰭……」。可精英寶貝們卻對答如流,讓人忍不住誇讚:小樣,你懂得太多了。

但王瀟卻很滿意問問的表現,她說她從沒教過問問認字、沒有教過數學,她教給問問的是想像力、張力。

比賽結果一目了然,不可思議的寶貝們失敗了。好強的問問面對強悍的對手,委屈地掉下眼淚。王瀟溫暖地安慰她:在獲得「贏」這個快樂的道路上,要經過很多很多的「輸」,只有品嘗過失敗,才會懂得成功的難能可貴。

與精英寶貝們挑戰大賽結束後,幾位媽媽在晚飯時,也平心靜氣地談起了精英育兒和快樂育兒不同。

新手鄭希怡認為不用讓孩子學很多的東西,只要孩子有一個快樂童年就好。

蔣麗莎則認為她並不希望他們樣樣精通,只希望他們做一件事有一個認真地態度。

「別人家孩子」是我們從小聽得最多的話,仿佛別人家孩子都是高質量產品,一比自己仿佛是假冒偽劣的贗品。大人們在這種攀比的狂歡中獲得快感,以此為樂。

在育兒的路上,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孩子未來出類拔萃。於是一些父母樂此不疲地讓孩子學習各種技能,生怕輸了一步就輸了一生。

也有一些父母,像不可思議的媽媽們一樣認為,童年時光一生只有一次,他們調皮搗蛋,他們無憂無慮,他們稚嫩天真……這都是孩子本來的樣子,她們不願意改變孩子的成長軌跡,讓他們一生遺憾。

孩子的成長教育牽動著每一個父母的心,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長大,又能成為一個像「別人家孩子」那麼優秀的人。而在育兒路上又該如何取捨呢?

相關焦點

  • 該不該拿別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
    今天分享的是《該不該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有老師問我,這個課題需要拿出來和大家分享嗎?我想了好久,答案是:需要。之前網絡上有一個很火的概念是「別人家的小孩」,這個詞非常火,延伸的有別人家的男(女)朋友、別人家的老公(婆)。
  • 你是保姆式媽媽嗎?家長就是過度保護,把孩子培養成了「小奶娃」
    對號入座一下,你是如何把自己培養成功的。一、過度地保護在孩子左右現在的小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蛋,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碎了。又加上社會上兒童拐賣案、傷害案漸多,少年兒童意外傷害事情也層出不窮,讓家長們帶孩子時特別小心。從不讓孩子脫離自己視線,稍稍有一些危險的事情,都不讓孩子接觸。
  • 孩子不好好吃飯,我們該怎麼辦?
    作為年輕一代的父母,我們接受更新的教育理念,不希望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而作為爺爺奶奶,他們不管什麼習慣不習慣,認為孩子吃飽飯比什麼都重要。這樣的理念也許跟他們的經歷有關,我們只能理解,不能責備。 關於孩子吃飯的這個問題,到底該怎麼辦呢?
  • 對孩子該不該奉行『快樂教育』?看完這5點原則問題,再做決定
    「我不想給孩子太多的壓力,他能有個快樂的童年,是我最大的心願。」「我不喜歡強迫孩子學他不喜歡的,也不想給他太多繁瑣的規矩,我們家一直奉行『快樂教育』。到底該不該快樂教育?這一問題讓不少父母陷入了漫長的糾結。
  • 伊能靜女兒被欺負,秦昊難過氣哭,孩子被打後該不該打回去?
    important}《婆婆和媽媽》這檔綜藝節目當中,伊能靜和秦昊以及婆婆,就小米粒被同學欺負這件事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疼女心切的秦昊,因女兒遭遇暴力而落淚。孩子被欺負該不該打回去?打不過怎麼辦?而秦昊媽媽則認為,很多網友認為秦昊媽媽說得對,遇到這種問題只能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歸別人的家長教育。
  • 媽媽們的困惑:孩子該不該照書養?
    「別一哭就抱,以後抱慣了,就哄不好了」「你別抱了,一個男孩子,以後長大黏著媽媽,怎麼辦啊?」不過,我卻從來不認可這個理論。暫且不說那些培養安全感的大道理,就僅僅是抱這個行為本身,孩子小的時候就會需要,但是隨著他越來越大,你想抱,人家會讓你抱嗎?你見過十多歲二十多歲的小夥子,沒事兒天天要媽媽抱的嗎?正常的情況下,都是媽媽對兒子說:「來,兒子抱一個」。
  • 「媽媽,同學在塗大牌口紅我也想要」,孩子開始攀比,我該怎麼辦
    「兒童敏感期」,是現在不少家長都比較關注的問題。都說「敏感期,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線」,而0-6歲正是孩子們需要經歷的心理上的第一個敏感時期。這期間孩子的心理既敏感又脆弱,家長的言語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如何處理孩子提出的各種要求則顯得尤為重要。周末聚會,幾個寶媽坐在一起討論育兒心得,朋友婉婉說孩子今年5歲,還在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學會攀比了。
  • 育兒家丨該不該誇媽媽是超人?這四個問題想清楚更關鍵
    周末補看了《奇葩說》,辯題是「該不該讚美媽媽是超人?」,當時就在微博上和大家互動了一下,討論也很激烈。 詹青雲提到的,這不是比喻,而是樹立了媽媽們不得不到達的標準。一個文明社會是要解決苦難,而不是製造出更多的超人。 我相信幾乎你我每個人都會深有共鳴。 而邱晨提出的,如果說不該,無非是害怕綁架。而任何讚美都不是綁架,只有「統一」的讚美才「可能」成為綁架。
  •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不管不罵不罰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是啊,媽媽每天都要在外面忙著賺錢養家,累死累活搬了幾萬份水泥才能掙些錢,可孩子只看到媽媽不管他、不陪他,只看到自己一犯錯就遭到埋怨和指責。這世上誰都不容易,但最可悲的,是父母付出全部卻養出了一個白眼狼。
  • 父母情緒不好,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
    媽媽錯了……」然後強裝微笑,說:「媽媽跟你開玩笑呢,媽媽是想逗你……」這時孩子毫無反應,一直焦慮地摳著手,直愣愣地看著媽媽。在孩子眼裡,父母永遠是堅強的存在,且情緒不外露。當面臨突然的宣洩降臨,孩子會是怎樣的感受呢?這段劇情引起網友們的廣泛討論:父母情緒不好,該不該在小孩子面前哭?為什麼我不建議父母在小孩子面前哭?
  • 我家孩子上小學了,我該不該回歸職場?
    Xx的媽媽在家賴著不工作,就是保姆。你娃漲紅臉:我爸給我們家掙錢,我媽給我們家省錢,我媽有自己的價值。我媽做飯好吃還會做衣服。別的小孩:這些活家裡保姆就做了,難道你媽掙的錢請不起保姆?那天,無論你前期鋪墊多好,別的孩子都可能給你娃上這麼一節課:我媽是家庭婦女,在家被我爸養。這些價值不被我爸以外的人認可。
  • 孩子的財商,該怎麼培養?
    因為她認為,如果從小用名牌,不利於孩子價值觀、金錢觀的正確建立。摩根當年靠賣雞蛋和開雜貨店起家,發家後對子女要求嚴格,規定孩子每月的零花錢都必須通過幹家務活來獲得,幾個孩子於是都搶著幹。美國波音公司創始人波音卻對他的子女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如果你有買新東西的欲望,你就有拼命工作的動力,扔掉舊東西反而能刺激人更多地創造財富。」
  • 《不可思議的媽媽2》如何領頭探索親子綜N代的自我升級?
    8月16日晚,由騰訊視頻獨播、樂頌傳媒出品的《不可思議的媽媽》第二季暖心收官。期間,節目熱度與口碑雙線飄紅,小魚兒、素人寶貝依萊、包子等節目嘉賓和相關話題不斷登上微博熱搜榜前列,視頻總播放量已突破9億大關。不鼓弄人設、不營造噱頭,以真心換真心,這一季節目在創造性的設計中找尋到直擊社會現實的快樂育兒「真經」。
  • 「家裡不富裕該不該告訴孩子?」傅首爾:真實的自卑好過虛假的自信
    作者/女神30來源/ns30riji
  • 【關注】你希望將孩子培養成「三少爺」還是「燕十三」?
    很多年輕的父母看過電影,在感動得一塌糊塗的同時,也給自己提出了這麼一個自己也無法回答的問題:到底是該將孩子培養成曾經萬人矚目、武功第一的「三少爺」謝曉峰?還是培養成獨來獨往追求自由夢想的「燕十三」?雖然故事情節是虛構的,但這兩個人物被古龍賦予不同的個性卻令人印象深刻。
  • 別再讓孩子當「聖母」,吃虧不一定是福,父母該教會孩子「自私」
    例如家長從小就會教育孩子,要尊老愛幼,「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已經被父母們教爛了。但是家長們想過沒有,孩子在學習這些知識,禮儀和思想時,是否真的能夠領悟到呢?會分享的孩子不一定懂得謙讓的美德多麼偉大,他們只是不想讓父母失望,不敢拒絕,不敢自私罷了。
  • 善良不等於懦弱,孩子被打該如何反抗?
    欺負人的孩子也是分人的,他們輕易不會挑選人高馬大的對手,要是咱們孩子正好是瘦瘦小小的,那就要留心了。4.特別懂禮貌特別懂事我認識一位媽媽,她家寶貝回家說幼兒園總有個小朋友搶她的玩具和書,還會用指甲劃她。這位媽媽當然很驚訝,然後跟孩子說,那你告訴老師去呀,或者你還手啊。
  • 養育雙子、處女、射手、雙魚的寶貝,家長除了耐心,還得培養手段
    家有寶貝,全家開心之餘,如何養育寶貝就成了頭等大事,養的好,娃爭氣,去接孩子開家長會,都能腰杆子挺直,養的不好,孩子淘氣搗蛋,即便家長是再大的總,再大的款兒,都得低頭哈腰地去聽老師訓斥,賠禮道歉,所以,未雨綢繆,從小就得給孩子樹立底線,家長從自己做起,給孩子做榜樣,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 嚴厲苛責、嘮嘮叨叨的「媽媽」獲獎了,孩子們該怎麼辦?
    所以他們就會說,嘮嘮叨叨什麼都管,煩死了,不喜歡!但在現實中,每個媽媽或多或少都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因為媽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最優秀,想通過嚴格的管教讓他們成為「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人才。甚至有的媽媽放棄了自己的一切喜好,一門心思為孩子服務,殊不知往往會適得其反,很多叛逆的孩子,就像彈簧一樣,你越壓制,他越反彈。
  • 「壞媽媽」,才能培養出好孩子,孩子不需要一個100分的媽媽
    只有那些真正做了媽媽的人,才能夠深有體會:當媽有多難!在我們的身旁,永遠最不缺的就是好媽媽,從成為媽媽那天開始,媽媽們就放棄了曾經的任性,生活裡面多了一份無盡的牽掛和使命。寶媽堅持要做「壞媽媽」?小麗自從當媽媽後,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內心就一直遵循一個原則:我不能做全能媽媽,我要做一個「壞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