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App能查納稅明細了,有問題可直接申訴

2020-12-28 騰訊網

「這個功能真是太好了,讓納稅人對自己的納稅情況一目了然。」2020年1月6日,在某單位上班的李娜,通過「個人所得稅」App查詢到她個人2019年每個月的納稅明細。

2020年1月6日,「個人所得稅」App發布更新版本1.2.2,新版本最主要的變化是新增「收入納稅明細查詢」功能,納稅人只需登錄查看年度收入納稅情況,為2020年3月啟動的2019年度個稅彙算做好準備。如果查詢發現收入和納稅情況有出入,也可直接在App上發起申訴。

國家稅務總局廊坊市稅務局相關科室工作人員介紹,納稅人登錄「個人所得稅」App,首頁的「常用業務」下已經出現「收入納稅明細查詢」功能;點擊進入,選擇「2019年度」及「全部」所得類型(包括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共4大項),隨即就可顯示2019年度每筆綜合所得收入額及應補(退)稅額。

工作人員介紹,納稅人也可以選擇4大項中的一類或多類所得進行分類查詢,明確不同類別按月所得稅款所屬期、收入金額、扣繳義務人、已申報稅額或應補(退)稅額。其中應納稅額與已繳稅額之差就是該筆收入的應補(退)稅額,只在任職單位取得綜合所得的,一般不會產生應補(退)稅額。

工作人員還提醒廣大納稅人,如果對查詢結果有疑義,可直接通過界面右上角的「批量申訴」功能進行申訴(也可以單獨申訴)。其中,「目前在職」情形需直接聯繫單位進行處理,無需發起申訴流程。另外,「綜合所得彙算申報」功能入口也已在「個人所得稅」App首頁顯示,但正式上線日期為2020年3月1日。現階段,納稅人可先查看「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申報」專題,了解相關信息,以便屆時辦理年度彙算。

記者:苗月平通訊員:夏旭東

編輯:王鑫 孟小義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個稅APP可查詢年度收入納稅明細
    原標題:個稅APP可查詢年度收入納稅明細   昨日,網上稅務局(包括手機個人所得稅APP)上線個人綜合所得收入納稅明細查詢功能,納稅人可登錄查看年度收入納稅情況。   記者登錄「個人所得稅」APP,看到「常用業務」下已經出現「收入納稅明細查詢」功能。
  • 個稅App現可查詢收入納稅明細 事關你的錢包
    新版本開放了「收入納稅明細查詢」功能,給納稅人查詢2019年之後的收入數據和納稅情況,方便納稅人做2019年個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 事實上,支付寶和微信的城市服務都早已上線了個稅等稅務情況查詢功能,然而跟個人所得稅APP一比,才知道有差距。因為個人所得稅APP記錄得太仔細了! 你去年全年的綜合收入是多少?
  • 個稅APP能查18類收入明細
    記者昨天獲悉,國家稅務總局在個稅APP推出了個人全國綜合所得收入納稅明細查詢功能,能實時查詢2019年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4大項18類收入明細和已申報個稅金額。稅務總局同時披露,為避免個稅年度彙算清繳扎堆兒辦理導致網絡或辦稅廳擁堵的問題,稅務機關已確定將分期分批引導納稅人辦理。
  • 個稅APP升級!可查18類收入明細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昨天(1月2日)獲悉,國家稅務總局在個稅APP推出了個人全國綜合所得收入納稅明細查詢功能,能實時查詢2019年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4大項18類收入明細和已申報個稅金額。
  • 個稅APP能查18類收入明細 年度彙算清繳將分期分批辦理
    原標題:個稅APP能查18類收入明細記者昨天獲悉,國家稅務總局在個稅APP推出了個人全國綜合所得收入納稅明細查詢功能,能實時查詢2019年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4大項18類收入明細和已申報個稅金額。
  • 快速查詢收入納稅明細,哪裡查?怎麼查?看圖解→
    快速查詢收入納稅明細,哪裡查?怎麼查?市稅務局說,個稅APP和自然人電子稅務局WEB端上的收入納稅明細查詢功能已上線,可以一鍵快速查詢個人收入明細、納稅明細等。具體操作來看圖解↓個稅APP端Step 1登錄個人所得稅APP,進入首頁。
  • 去年交了多少稅,個稅App能查了
    新版本最主要的變化是新增「收入納稅明細查詢」功能,納稅人可登錄查看年度收入納稅情況,從而為2020年3月1日啟動的2019年度個稅彙算做好準備。如果查詢發現納稅有出入,可直接在App上發起申訴。記者朱文科2019年交了多少稅登錄個稅App就能查登錄「個人所得稅」App,首頁的「常用業務」下已經出現「收入納稅明細查詢」功能;點擊進入,選擇「2019年度」及「全部」所得類型(包括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共4大項18類),隨即顯示2019年度每筆綜合所得收入額及應補(退)稅額。
  • 新版個人所得稅APP上線 可查詢收入和納稅明細
    新版個人所得稅APP上線 可查詢收入和納稅明細金羊網  作者:唐珩  2020-01-04 1月1日,自然人電子稅務局(WEB網頁端、手機
  • 「個人所得稅」App可查詢收入納稅明細啦!怎麼查看這裡!
    辛苦工作一年收入增加了多少個稅少繳了多少這些數據現在都可以在線查詢了!!!日前,「個人所得稅」App上線個人綜合所得收入納稅明細查詢功能,納稅人可在線查詢2019年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共4項收入明細和已申報個稅金額。
  • 女子個稅要補交8000元!竟是因有陌生公司給她「發工資」
    建議大家在彙算清繳時,要仔細核對受僱信息等,非個人真實所屬受僱信息可以直接在APP上舉報申訴,同時也可以更正申報,也不需要再交多出的稅。朋友告知閆女士,這很有可能是信息洩漏導致的問題,閆女士仔細回憶,「因為工作我去年只去過廣州一次,入住當地一家酒店,很有可能是那一次用了身份證之類的信息導致信息洩漏。」閆女士申訴意識到補稅金額有誤的閆女士,當即在平臺上申訴,很快平臺受理了該事項,申訴後,撤銷了閆女士的幾萬元「工資」,也沒有要多交的八千多元稅款,6月24日,受理信息顯示稅務機關調查中。
  • 網友個稅App「被入職」陌生公司原因揭曉:之前有稿費往來
    網友個稅App「被入職」陌生公司原因揭曉:之前有稿費往來 澎湃新聞記者 韓聲江 2019-01-04 16:52 來源:澎湃新聞
  • 新版個人所得稅APP上線啦!
    為切實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保障個稅改革平穩有序推進,根據個稅改革工作安排,自然人電子稅務局(WEB網頁端、手機APP端、扣繳客戶端)已於2020年1月1日上線。一、更新後的系統有哪些功能?總體來看,有信息登記、申報徵收、查詢申訴、通用業務服務等四大類共計147項功能。
  • 個稅app發現自己的裁員補償金沒算進去,要主動納稅嗎
    近日,有網友跟報稅通反饋,說自己通過個人所得稅app查詢收入納稅明細,結果發現自己2019年工資收入84萬,其中有15萬的裁員補償沒算進去,這個要主動納稅嗎?根據勞動法的相關規定,公司在進行裁員時是需要支付賠償金的。
  • 個稅有重大變化!明年1月1日起實行,這群人將受益……
    公告明確,自2021年1月1日起,對上一完整納稅年度內每月均在同一單位預扣預繳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且全年工資、薪金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居民個人,扣繳義務人在預扣預繳本年度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時,累計減除費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萬元計算扣除。
  • 常見退稅情形有哪些?個稅彙算審核顯示不通過咋辦?
    舉例來說:例1:某納稅人1月領取工資1萬元(不考慮其他扣除),預繳個稅150元;其他月份每月工資4000元,無須預繳個稅。納稅人年收入額不足6萬元無須繳稅,因此預繳的150元稅款可以申請退還。例2:某納稅人每月工資1萬元、個人繳付「三險一金」2000元,有兩個上小學的孩子。在月度預繳時未減除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全年預繳個稅1080元。
  • 聽說個稅能退稅啦?還有人退稅近4000元?簡單六步小錢錢到手→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年度彙算怎麼操作?這些情況必須進行彙算浙江金瑞稅務師事務所副所長餘海濤說,個人所得稅年度彙算(以下簡稱年度彙算)簡單理解就是「查漏補缺、匯總收支、按年算帳、多退少補」。納稅地點決定了納稅人的主管稅務機關。該稅務機關負責納稅人年度彙算相關納稅服務與管理,需準確填寫。您可按以下順序依次選擇: 任職受僱單位所在地如您有兩處及以上任職受僱單位,可選擇其一填寫。
  • 2021年工資不超過這個數,不用預扣個稅啦
    固定從一處取薪且年收入≤6萬元的人,單位不預扣你的個稅了!新個稅法後,有的固定從一處取薪且年收入低於6萬元的個人,雖然全年算帳不用繳稅,但因其各月間收入波動較大或者前高后低等原因,在年度中間的某些月份,單位給他預扣預繳了稅款,年度終了後仍然需要申請退稅。國家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通過本次政策,讓單位在報稅時累計減除費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萬元計算扣除。
  • 稅局緊急提醒:2020年度個稅手續費退付開始,務必在2021年3月30日前...
    02自然人電子稅務局(扣繳端)「退付手續費核對」操作說明根據相關政策要求,扣繳義務人可按照所扣繳的稅款退付百分之二的手續費。單位上年度有代扣代徵稅款的,可在3月30日前完成上一年度的結報單確認工作。手續費退稅流程說明:稅務機關查詢扣繳義務人的「代扣代收代徵稅款分戶清冊」和「代扣代收代徵稅款結報單」。
  • 國家重大宣布:累計收入不超6萬元月份 暫不預扣個稅
    ,扣繳義務人在預扣預繳本年度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時,累計減除費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萬元計算扣除。  對此,考慮到新稅制實施已有一個完整的納稅周期,納稅人也有了執行新稅制後的全年收入納稅數據,對該部分工作穩定且年收入低於6萬元的群體,在享受原稅改紅利基礎上,可對其稅款預扣預繳方法進行優化,進一步減輕其辦稅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