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把戰爭片拍好,逼真感至關重要。無論是我國的《集結號》、《紅海行動》,還是國外的《拯救大兵瑞恩》都因為那種震撼人心的真實感成為一代佳作。
今天,向大家推薦一部目前全球最火的戰爭片《1917》,這部電影於今日的奧斯卡頒獎禮上榮獲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效果三項大獎。
它到底有什麼獨特的魅力呢?
其實,故事情節很簡單: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講述了兩名英國傳令兵穿越敵境向前線部隊傳遞情報的故事,而它最鮮明的特色便是:以「一鏡到底」的方式逼真地展示了一戰時期特殊的戰場環境。
先說說什麼叫一鏡到底。
它是一種有別於常規電影的拍攝方法:我們所看到的大部分電影都是攝影師將不同片段有序的剪輯串聯在一起所形成的產物。
《1917》卻別出心裁,由攝影師跟著主人公用長鏡頭從頭拍到尾,形成一種單線條敘事的模式,其好處就是高度寫實。
如果還不理解,可以想像一下在玩沉浸式遊戲時的體驗,電影所呈現的感覺大概便是如此。也正因採用這種獨特的拍攝手法,《1917》在情節上比較單調,主要靠周圍逼真的場景與緊張氛圍來吸引人,這就要提到影片第二個優點。
逼真地展示了一戰時期特殊的戰場環境
為了做到這一點,影片在布局時用三大標誌性細節展現了一戰的特色。
特色之一:塹壕戰
由於武器裝備比較落後,塹壕戰是一戰最普遍使用的戰鬥形式,具體是指雙方挖出一人多高的塹壕,然後,士兵們躲在塹壕中同敵軍互相掃射。據統計,一戰時期西線塹壕長達400英裡,可謂十分壯觀。
當然,這種塹壕戰看似保險,但並不愉快,因為不僅潮溼,而且到處都是老鼠、跳蚤,更糟糕的是每逢戰鬥被射殺的士兵的屍體在戰壕中堆積如山,血腥味令人作嘔,堪稱人間煉獄。
《1917》逼真而有質感地還原了士兵們在塹壕中生不如死、度日如年的生存狀態,甚至連老鼠這種細節都沒有放過,堪稱用心。
特色之二:鐵絲網
鐵絲網是一戰普遍應用的防禦敵兵進攻的工具,這種鐵絲網和正常的鐵絲網不同,而是生滿倒刺,將它鋪在陣地上,敵軍一旦進攻就會被鐵絲網扎傷,所以,很難衝過來。
電影用專門的情節展示士兵如何穿過恐怖的鐵絲網,讓我們猶如身臨其境般體會一戰的緊張氛圍。
特色之三:飛機被應用到戰鬥中
飛機作為一種新發明,在一戰中漸漸被應用到戰鬥中去,不過,由於戰機不太先進,空中作戰的戰術也沒形成章法,所以,飛行員死傷率幾乎達到百分之百。
電影中,特別展示了飛行員墜機的情節,能看出這架戰機十分具有時代質感,讓人仿佛穿越到一戰的現場。
所以,正是對一戰戰場環境各方面細節精益求精的布置,加上一鏡到底的高度寫實的拍攝方法,使《1917》用「真實」的力量達到震撼心靈的沉浸式效果。
你們看過《1917》了嗎,覺得這部電影怎麼樣呢?歡迎留言。
想看「一刀見血」的娛樂評論,歡迎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