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沒獲最佳影片,《1917》依然獨一無二

2020-09-02 環球銀幕


在2020年奧斯卡頒獎典禮最後環節,《寄生蟲》實現了驚天「爆冷」(這裡帶個引號),將之前已經獲得美國製片人工會獎、導演工會獎等奧斯卡最佳影片重要風標獎項的《1917》,一舉挑落馬,實現了亞洲電影的歷史性突破。


《1917》冤嗎?


我覺得,它有些「生不逢時」。


近十年,奧斯卡其實一直沒有忽視戰爭題材或相關題材電影,《戰馬》、《美國狙擊手》、《血戰鋼鋸嶺》、《敦刻爾克》都被提名最佳影片,但最終都是陪跑。



可以看出,在《拆彈部隊》之後,戰爭電影早已經淡出了奧斯卡的選擇視線,評委們顯然對貼近現實或是反映當下社會矛盾與融合的題材更為共鳴,更何況《1917》講述的是一百年前,歐洲西線戰場的兩個英國小兵為了拯救1600個兄弟,在八個小時內橫穿戰場的歷險?太遙遠了。


但奧斯卡的選擇,並不能削弱《1917》的影史地位。


簡單而言,《1917》是有史以來最為獨樹一幟、最為有力的戰爭電影之一。在電影美學的突破與創新上,它足以與《光榮之路》、《現代啟示錄》、《拯救大兵瑞恩》、《細紅線》等影史經典相提並論。



從第一部戰爭電影誕生之日起,所有的戰爭電影都在以各自的方式,追求一種真實的「沉浸感」,也就是所謂的身臨其境。畢竟,大部分觀眾沒有也可能不會親臨戰場,那麼,戰爭的恐怖與震撼,只能通過影音效果來營造。


《1917》的策略,是「一鏡到底」。


導演薩姆·門德斯,是從故事出發構思這個創意的:「從一開始我就想以實時方式拍攝這部電影,讓觀眾一同踏上徵途,與主角同步呼吸。『一鏡到底』,就是最好的講述方式。」



影史上「一鏡到底」的電影層出不窮,從希區柯克的《奪魂索》到2002年的《俄羅斯方舟》,再到2015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鳥人》,都在不斷探索長鏡頭的可能性,但問題在於,《1917》是一部戰爭片,而且還涉及了白天與黑夜、室外與室內以及複雜的戰爭場面。


而《1917》的「一鏡到底」,解決的不僅僅是難以想像的技術難題,而是正如門德斯所說,是讓觀眾與兩位主角「同呼吸共命運」。從《光榮之路》到《1917》,戰爭電影中的長鏡頭運用,其實都在延長觀眾對戰爭的直觀感受,而《1917》則將這種感受放大到了極致。



這種極致,並不僅是暴力血腥程度(《1917》部分刷新了戰爭電影中的殘酷體現),而是強迫觀眾從影片一開始,就無法中斷「同步體驗」兩位主角的戰場驚魂。


是的,通過《1917》永不間斷的曲折複雜的空間變化,你會感受到時間的無比漫長。


不僅漫長,而且痛苦。


《1917》的故事正如門德斯所承認,是簡單的,無非就是兩個士兵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但是,你不會想像得到,這種戰場上看似簡單的「移動」,幾分鐘前你還在躺著打盹,幾分鐘後就背負上了1600人的生死,然後從泥濘骯髒、「埋伏」著腐爛死屍的無人區來到暗無天日的敵軍地道,有多少令人觸目驚心的噩夢場面和突如其來的死亡陷阱在等待著你?


如果換作是你,你會崩潰、後退,或是投降嗎?



在心理層面上,《1917》屬於最為暴力的戰爭電影,因為它將觀眾逼入了一種絕境:除了停止觀看,你無法暫停一波緊接著一波的對恐懼和死亡的「沉浸式」體驗。


雖然某些段落難免炫技之嫌,但這種觀影心理體驗,也正是《1917》「一鏡到底」的偉大之處,它所能夠引發的,是觀眾內心對於戰爭的深深恐懼與厭惡。而且,《1917》也證明了一點:傳統的電影拍攝手法,能夠比3D或是高幀數電影提供參與感更為強烈的電影「沉浸」。



除了實時感的戰場體驗,《1917》的編導還通過精心的情節編排,將「生活」與「死亡」緊密相聯。


從影片一開始,《1917》就鋪排兩位小兵大量的個人生活細節,它可能是一件道具,可能是對夥食的抱怨,可能是家人來信提到的小狗,可能是戰場見聞勾起的往日回憶,也可能是對偶遇的一個人念的一首詩。



這些細節,看似並沒有改變《1917》故事的走向,但是卻讓影片充盈著「人」的色彩。


兩位一路過關斬將的小兵,並非天降神兵,他們有血有肉,有父母兄弟,有矛盾有弱點,他們深感人性在冰冷殘忍的殺戮中逐漸消逝,深感戰爭帶來的荒誕與無力,內心早已經破敗不堪,但即使如此,如果心懷著對生命的憐憫,對戰友和親人的責任感,那麼,戰爭並不能完全摧毀人性。



最後,想特別提及一下兩位主演,喬治·麥凱和迪恩·查爾斯·查普曼。為了讓觀眾產生新感受,門德斯特地選擇了這兩位大眾相對陌生一些面孔。


這二位在體型、臉容上有著鮮明對比,而喬治·麥凱更是通過有限的表情與語言,展示了一個深受戰爭蹂躪但內心依然堅強的普通一兵的內心世界,尤其是最後高潮戲份中的超長距離跑動,不僅肢體語言精確,而且非常令人動容!

相關焦點

  • 淘氣電影日爆「小丑」獲金球獎最佳男主,《1917》爆冷奪最佳影片
    記得來看哦1月6日今日影人:埃迪·雷德梅恩(1982-01-06)代表作:《德伯家的苔絲》《萬物理論》《神奇動物在哪裡》系列 ▼「小丑」獲金球獎最佳男主,《1917》爆冷奪最佳影片北京時間1月6日,第77
  • 不要戰爭——2020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1917》
    電影《1917》,講述了兩位年輕的英國士兵在一戰期間,為拯救1600名士兵性命,穿越敵境至前線,傳達停止進攻消息的故事。影片已獲金球獎最佳劇情片獎,同時也獲得了頒獎季多個獎項和提名,是即將到來的奧斯卡頒獎禮中最有力的競爭者之一。
  • 劉亦菲獲英國讀者大獎最佳女演員 《花木蘭》奪最佳影片
    劉亦菲獲英國讀者大獎最佳女演員《花木蘭》奪最佳影片 2020-12-28 09:09:50 來源:微博 作者:劉亦菲 編輯:益達兄 瀏覽:loading
  • 第77屆金球獎,《1917》爆冷獲得劇情類最佳影片
    > 當地時間1月5日夜,被稱為奧斯卡風向標的第77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頒出全部獎項,《好萊塢往事》獲得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及最佳劇本三個大獎,而在劇情類獎項中,《1917
  • 《1917》拿最佳影片,斯嘉麗或無緣影后
    此外,「奧斯卡最後的風向標」英國電影學院獎也於2月3日決出勝負,《1917》攬獲包括最佳影片、導演、攝影等在內的7項大獎。半路殺出的《1917》隨著金球獎所謂的「爆冷」,到如今狂攬各項大獎,奧斯卡獎似乎志在必得。
  • 《1917》爆冷獲最佳影片
    第77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剛剛落下帷幕,本屆金球獎之前的大熱門影片《愛爾蘭人》《婚姻故事》鎩羽而歸,在重要獎項上一無所獲,讓業內外大跌眼鏡。 環球發行的英美合拍片《1917》綻放光彩,拿下了劇情類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兩項大獎,導演薩姆·門德斯今天風光無限。
  • 《1917》獲奧斯卡最佳音響效果、攝影、視覺效果獎
    《1917》獲奧斯卡最佳音響效果、攝影、視覺效果獎  美國時間2020年2月9日(北京時間2020年2月10日),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舉行頒獎典禮,《1917》獲最佳視覺效果,這是繼獲得最佳音響效果、收穫最佳攝影獎後,《1917》收穫的第三個獎。
  • 《1917》未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只因《鳥人》將一鏡到底做得太完美
    《1917》在2019年奧斯卡參賽影片中呼聲很高,獲得七項提名,但最終僅僅獲得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最佳視覺效果三項大獎,與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失之交臂。《1917》未能獲得奧斯卡決定性的核心獎項,筆者感覺,根本原因是2015年《鳥人》先聲奪人,採用類似的「一鏡到底」技巧而在87屆奧斯卡金像獎評比中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攝影」四項大獎。有《鳥人》的珠玉在前,《1917》再怎麼標新立異,也難以獨擅勝場。
  • 電影 | 萬眾期待《1917》,獲得今年最佳影片
    金球獎開獎,想到了這部好口碑的一戰題材電影可能會拿獎,但恐怕很多人都沒想到,它會爆冷,直接拿下電影劇情類最佳影片還有人說,「這是一個驚人的電影成就,將成為奧斯卡最佳攝影獎的領跑者。」什麼電影呢?它就是西少今天要和大家推薦的:《1917》!
  • 第92屆奧斯卡完全獲獎名單,《寄生蟲》獲最佳影片
    實現韓國電影甚至亞洲電影的歷史性突破,也是奧斯卡史上首部非英語最佳影片該片還拿下最佳導演、國際影片、原創劇本,影帝《小丑》菲尼克斯,影后《朱迪》齊薇格,皮特、鄧恩獲男女配。詳情戳長文2020年第92屆奧斯卡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寄生蟲》  最佳導演:
  • 《1917》:提前鎖定奧斯卡最佳影片 「一鏡到底」有多厲害
    《1917》開始大火是因為在1月6日的金球獎拿下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兩大重量級獎項,隨後在1月13日晚的奧斯卡提名上本以為這些獎項已經足夠證明實力,沒想到在1月底,該片又在第72屆美國導演工會獎上獲得最佳劇情片導演,一時風頭無倆,火了整整一個月。 但這些獎項還不是全部,在英國電影學院獎、美國編劇工會獎、美國攝影協會獎、金衛星獎、倫敦影評人協會獎等等所有主流獎項上都有各種提名,所以它會是今年奧斯卡上一名強勁的種子選手。
  • 《小丑》領跑,但最佳影片可能沒戲!寡姐獲2項提名
    同時,《寄生蟲》獲六項提名,最佳外語片改名最佳國際電影的舉措,也向我們顯示了奧斯卡不僅局限於本土,而是向著多元化、國際化的方向邁進。 最佳影片——《1917》會再次爆冷嗎? 《小丑》在本屆提名名單上一共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11項提名,《愛爾蘭人》、《好萊塢往事》、《1917》則以十項提名緊隨其後。
  • 《1917》獲奧斯卡最佳視效獎,注重細節是它成功的關鍵
    《紅海行動》今天,向大家推薦一部目前全球最火的戰爭片《1917》,這部電影於今日的奧斯卡頒獎禮上榮獲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效果三項大獎。《1917》卻別出心裁,由攝影師跟著主人公用長鏡頭從頭拍到尾,形成一種單線條敘事的模式,其好處就是高度寫實。
  • 韓國《寄生蟲》獲奧斯卡「最佳影片」,亞洲首次
    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的《寄生蟲》一舉奪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4項重要大獎,成為本屆奧斯卡最大贏家!該片也成為首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非英語片,創造了歷史。韓國社會諷刺題材電影《寄生蟲》9日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創歷史地成為首部獲得這一電影行業榮譽的非英語影片。註:第8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藝術家》雖然是法國片,但它是無聲片。
  •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
    其中還提到了Amazon老總Jeff Bezos,挖苦他離婚後依然是最富有的人,並認為《婚姻故事》是個喜劇;還對老馬說:「我喜歡你的《愛爾蘭人》第一季」諷刺電影長得像劇集。好啦,吐槽歸吐槽,下面我們還是進入電影頒獎環節吧!
  • 《1917》影評:有1/2的概率會得奧斯卡最佳影片
    它就是美國2020電影金球獎最佳影片:《1917》。金球獎,又被稱為奧斯卡風向標,在歷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中,有一半都是獲得金球獎在先,隨後又再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比如去年的《綠皮書》。毫無疑問,《1917》是當下最為熱門的一號種子,也就是我標題裡的意思,有1/2的概率會得奧斯卡最佳影片。
  • 電影《1917》:應該就是今年的奧斯卡最佳了!
    還有不到一周時間,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就要如期舉行了,今年的奧斯卡極具份量,入圍的幾部影片質量極高,並且各有各的好法。本來在全世界的大多數媒體和影評人心中,《愛爾蘭人》和《婚姻故事》是呼聲最高的兩部電影,極有可能拿下今年的奧斯卡最佳,但是前段時間第77屆金球獎爆冷出單,《1917》後來者居上,打敗了一眾實力派對手,拿下了劇情類最佳影片。
  • 英國奧斯卡得獎名單/《1917》橫掃最佳影片7獎《小丑》瓦昆奪影帝
    記者洪文/綜合報導「英國奧斯卡」英國影藝學院於臺灣時間今(3日)早上公布得獎名單,《1917》橫掃最佳影片、英國電影、導演、攝影、美術設計、音效、視覺特效等7項大獎,《小丑》瓦昆菲尼克斯、《茱蒂》芮妮齊薇格獲得影帝、影后,《從前,有個好萊塢》布萊德彼特、《婚姻故事》蘿拉鄧恩獲得最佳男、女配角。
  • 《寄生蟲》橫掃奧斯卡,獲最佳影片等四項大獎
    、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影片。蘿拉·鄧恩(Laura Dern),《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最佳原創劇本《寄生蟲》(Parasite)最佳改編劇本《喬喬的異想世界》(Jojo Rabbit) ​最佳國際影片《寄生蟲》(Parasite)最佳動畫長片《
  • 《寄生蟲》獲第9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 共斬獲四項奧斯卡獎項
    記者了解到,韓國電影《寄生蟲》獲得最佳影片,還接連斬獲最佳導演、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原創劇本三項奧斯卡大獎。最佳影片:《寄生蟲》此次,《寄生蟲》在第92屆奧斯卡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等6項提名,是第一部獲此殊榮的韓國電影,也是繼墨西哥電影《羅馬》之後,連續第二年入圍最佳影片的非英語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