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沒看懂《奪冠》

2020-10-09 陀螺電影


雖然我們都知道,對於一部電影來說,「故事」至關重要,但很多時候我們評價一部電影,需要更深一步,去看它的劇作結構,去看它的視聽語言。


畢竟電影遠不僅僅是「故事」。


今天這篇《奪冠》影評,從劇作和視聽層面,為大家詳解,為什麼《奪冠》是可以對標大衛·芬奇《社交網絡》的華語年度佳作」?





撰文/ Annihilator

編輯/ 冷狗

排版/ 小浣熊

配圖來自網絡,侵刪


今天是九月二十七號,距離《奪冠》第一次定檔日期已有七個多月。


經歷了撤檔、定檔,再提檔,它終於在兩天前以暴風驟雨之勢登陸內地院線,迄今已席捲1.5億+票房。


《奪冠》預告


毫無疑問,作為一部商業電影,它在票房成績上成功了;但和許多票房大獲成功的電影一樣,《奪冠》在亮眼的數據下,背負了太多的指責和非議。在這裡,就不去多說了。


實話說,在親眼看到《奪冠》之前,我已經抱著看一部常規商業片的遊戲心態,但結果,卻遠遠出乎意料。


《奪冠》2020年春節檔定檔劇照


我作為一個不易被煽情的老練觀眾,走出電影院時,竟已淚光閃爍。先給出結論:至少在筆者心中——


《奪冠》毋庸置疑是2020年最好的院線電影之一。


《奪冠》2020年春節檔定檔海報


當然,《奪冠》這類電影,其特殊的創作態度,對於藝術目光嚴苛的影迷來說,永遠是無法治癒的痼疾。


我這樣尤其不喜歡被「說教」的觀眾更是如此,《戰狼2》《流浪地球》等高票房熱門商業片,都因為這一問題而為我所不喜。


《流浪地球》劇照


但《奪冠》在堅持創作大方向的同時,卻在具體落實的細節方面建樹頗多,最終的完成度是如此令人滿意,以至於我願意忽略它的這一不討喜之處。


聽上去,這像是在說《奪冠》有著諸多特別的優點;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但若要總結它成功的最大原因,反而是它完成了此類電影最基本的任務——展現一項體育運動的魅力。


《奪冠》劇照


在筆者看來,票房成功的電影,各有各的原因,而《奪冠》,和其真實故事完全是互相成就。


後者為前者提供了創作的基礎,前者將後者的能量在電影的領域中徹底綻放。


在《奪冠》的大多數時刻,排球運動本身的魅力蓋過了濃濃的正能量宣傳,成為觀眾注意力的重心。


人們觀看影片中的一場場排球比賽,之所以會感到振奮和激動,除了被「女排精神」所感染之外,也因受到排球比賽中的力量、速度的直觀視覺衝擊。


《奪冠》預告


這些排球比賽的特性很好地被挖掘出來,與「女排精神」的拼搏頑強很好地結合;這樣一來,有著視覺內容作支撐,口號也就不會顯得空洞。


這只是一個總述。


具體闡釋《奪冠》如何挖掘排球運動的魅力,則必須從多角度來考察。


角色/人物


首先,我們來聊聊,劇作。


角色作用如此突出的電影,劇本當然成為最重要的一環,如何對歷史素材進行取捨和整合,如何搭建敘事結構,如何從真實原型上摘取形象用以塑造人物……這都是編劇需要考慮的問題。


《奪冠》劇照


和一般的劇情片相比,以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受到歷史事實的制約,限制更多,但若改編巧妙,亦能激發出相當的力量。


將真實事件改編成電影的文本寫作領域,大洋彼岸的好萊塢有著一個巔峰級的作者:艾倫·索金。


艾倫·索金


他參與編劇的知名作品包括但不限於大衛·芬奇的《社交網絡》(許多人心目中二十世紀10年代最好的電影)、貝尼特·米勒的《點球成金》,以及《賈伯斯傳》等等。


考察《奪冠》的劇本,我們也會發現索金劇本裡的那種基本創作思路。


《社交網絡》劇照


索金的劇本,由於其題材特性,基本圍繞一個、或幾個人物為中心。劇作中,人物是最重要的一環。


人物不斷克服障礙,從這一過程中,他們的性格差異心理曲線被映射出來。這正是《奪冠》劇本中大多數女排球員的基本塑造方式。


但索金的劇本中,人物的困境和糾纏一般較為複雜,但《奪冠》中則進行了簡化,變成排球比賽的「輸贏」。這是《奪冠》對排球運動之魅力的第一層探索——


比賽的輸贏,或曰「勝負心」。


《奪冠》劇照


「勝負心」


「勝負心」同樣可見於《奪冠》。


對片中兩位主教練,編劇構造了一個價值觀的對抗關係,一對「相愛相殺」的二元,二者的「勝負」與比賽的輸贏共同製造大部分劇情張力。


在人物佔如此主導地位的情況下,具體的情節段落非常精簡甚至割裂——影片直接被分割為三場比賽,過渡段落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人物及其對抗關係的一脈相承。


這同樣也是索金常用的筆法,在《社交網絡》中可以明顯觀察到。


《奪冠》劇照




矛盾


將視角完全聚焦於郎平這個人物時,我們會發現,她的身份中被安排了一個巨大的矛盾:前中國女排隊員vs美國隊主教練。這使得她的人物具有巨大的複雜性,這一複雜性投射到外界環境中,體現為大眾對她的態度變化。


隨著郎平的身份從中國隊隊員變為美國隊主教練、再變為中國隊主教練,大眾的態度從喜愛變為痛恨再變為希冀。


《奪冠》劇照


結構


矛盾是索金式劇本的基本策動元素,他的劇本的主角,如賈伯斯、扎克伯格,都是集矛盾與偉大於一身的人物。


索金喜歡將一個完整的故事進行拆分,使用倒敘、插敘的手法,將電影的首尾進行巧妙的銜接。《奪冠》中也同樣如此。


影片開場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半決賽,接著回溯至80年代的女排記憶,再一路順著時間線行進至2016年的巴西奧運會。


《奪冠》劇照


最後的比賽高潮中,80年代與2016的時空被混合在一起。這樣的時空處理方式顯然是成功的,其將不同時空以相同的情緒觸點進行連接,使電影的煽情筆法具備強大的說服力。


再想一想,最後一幕的情緒衝擊何以如此之強烈?


正是因為我們前面提到的「勝負心」。


在兩股來自不同時空的洪流中被衝刷而出,當「女排精神」藉助電影打破了時空的限制,觀眾自然被其情緒的力量所震撼。


《奪冠》預告


但是,「勝負心」是每一項競技類體育運動都擁有的,並不是排球運動專屬的特質。《奪冠》所做到的當然不止於此,否則它的上限就只是《社交網絡》的一部拙劣仿作。


視聽


需要明確的是,對於著重描寫人物的電影,劇本固然重要,但一項運動的魔力當然不只是敘事的魔力,而更多地存在於「看」「聽」之中。


因此,讓我們離開文本層面的探討,進入電影的視聽海洋中,來觀察一下《奪冠》在視聽系統內蘊涵的創作理念。


《奪冠》劇照


這一理念最初的體現,在青年陳忠和來到中國女排作陪練、第一次進入女排訓練館的段落之中。推開訓練館的大門之後,電影開始了一次高速剪輯。


高速剪輯充斥著影片接下來的幾乎所有部分,甚至可以下如此論斷:


剪輯是《奪冠》成功的最大推手。


但這並不只是普通的高速剪輯而已。


《奪冠》預告


《奪冠》在開場訓練館的段落中所展現的,是一種視聽元素相互配合所形成的的完美節奏感,用更形象一點的話來說,便是「流動」「跳躍」


讓我們回顧這一段落的視聽構成:


背景音樂是一段節奏感極強的弦樂協奏,它的節奏感和流暢性是構成視聽的「流動」、「跳躍」的基本框架;


《奪冠》劇照


在背景音樂之上,是不斷響起的排球擊打聲,它們就像鼓點一樣不斷敲擊,形成視聽語言的「底噪」,提供秩序中的一種無序;


然後是女排球員的人聲介紹,人聲作為旁白,配合教練反應鏡頭、緩慢前行的推軌視點鏡頭、全景女排隊員各種訓練動作的特寫鏡頭、排球飛躍的特寫鏡頭等各類鏡頭的高速剪輯,組成的節奏與背景音樂完美嵌合。


《奪冠》劇照


這就是最好的那類視聽語言之一,它藉助強力的剪輯,進行反覆的感官刺激,製造「流動」和「跳躍」的生命力美學;這一點是《奪冠》與《社交網絡》的第二處相似。


肢體


《奪冠》的剪輯或許精細度不如《社交網絡》,但在生命力的層面卻遠超前者。這是因為鏡頭語言並不是關鍵,關鍵是「被攝物」,亦即女排隊員的身體。


影片中充滿了肢體動作——訓練的各類動作、擊球、跳躍、扣球、撲倒、轉球……包括第三幕訓練時的動員,也同樣是圍繞「對牆擊球」這樣的動作。影片的高潮,當然更是基於賽點的「救球」、「扣殺」等動作。


《奪冠》預告


大量的肢體動作呈現,帶來的是力量感與速度感,這正是體育賽事的原始魅力——一種由「運動」帶來的強大生命力。


《奪冠》對於排球運動的魅力挖掘最主要的部分就在於此。


我們時常能在日本許多青年電影作者中一窺此類獨屬於年輕生命的「身體美學」,如山戶結希、真利子哲也等等。


但沒想到資深導演陳可辛的作品中,也能找到相似的美學效應。這恐怕是陳可辛導演生涯中最重要的自我突破之一。





「二次元感」


說回訓練館的一場戲,一個雖然細微但卻貫穿全片的視聽元素被我們忽略了:對女排隊員的介紹。


縱觀《奪冠》整部影片,三次重量級的比賽之中,「出場介紹」總是必不可少,不僅是對中國女排成員的介紹,而且還包含對「敵人」——日本隊、巴西隊隊員的介紹。在一些「敵人」。


《奪冠》劇照


如「江上由美」、「海曼」等人出現之前,他們的名字就已經在對白中被反覆提及。


這是一種典型的神話式形象締造方式,當一些名字被反覆以敬畏的口吻訴說,它們所指代的人物便喚起了觀眾強烈的期待和恐懼。


對此觀眾不應陌生,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伏地魔」的威懾力就是被這樣烘託而出的。


《奪冠》劇照


當被反覆提及的人物終於華麗登場之時,影片運用了風格誇張的「出場方式」——配有字幕卡的高速特寫鏡頭;在巴西隊上場之前,隊員們甚至隱沒在黑色的陰影之中,相當有威壓感。


這則是典型的動畫反派人物的出場方式,因此一些觀眾說《奪冠》有一種「二次元」的感覺,可能就來源於此。


《奪冠》劇照


於是,三場比賽被潛移默化地偷換為了三場動畫式的「BOSS戰」或「巔峰對決」。


於是,賽前的「中二」抒情、打雞血不再顯得出戲,反而似乎「合情合理」,因為觀眾此時已經進入了動畫式的熱血情境之中。


「觀看」


除卻這些貫穿全片的視聽理念之外,《奪冠》還有一些意外的設計。


《奪冠》劇照


比如,體育運動的魅力不僅在於比賽本身,也在於比賽的「觀看」。對於這一點,影片亦有挖掘:


攝影機並不僅僅關注賽場本身,也同時關注著電視機前的「觀眾」,賽場的賽況常常伴隨著觀眾的反應鏡頭進行起伏。


與賽況解說一樣,模擬電視轉播的畫面也不斷出現,這樣的區別於電影影像的「異質影像」的插入增加著影片視聽元素的豐富性。


《奪冠》預告


當然,這都是「老套路」了。但《奪冠》創造性之處在於,影片的一些時刻,觀眾與賽場的界限——即「電視機屏幕」——被打破了。


如,在第一場比賽中的一個鏡頭中,女排隊員跳起對著鏡頭方向扣殺;接下來,電影瞬間轉場至觀看電視機轉播的觀眾,音樂戛然而止,鏡頭從電視機處一邊俯拍觀眾全局一邊快速後退。


《奪冠》劇照


在實際觀看體驗中,這兩個鏡頭的銜接,仿佛那一記扣殺被扣出了電視機殺向觀眾一般,扣得觀眾啞口無言。在這一例子中,電影藉助相似的「運動」的銜接來打穿界限,這是非常高明的剪輯構思。


最後一場比賽中過去與現在的平行蒙太奇同樣是一個亮點。平行蒙太奇這種剪輯技法,本來就具有天然的情緒感染力,因為此法不僅在連接兩種影像,更是在連接兩種動作、兩個時空、兩種情緒。


眾所周知,好萊塢大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作品中便使用大量的平行蒙太奇,因此諾蘭作品以強烈的「淚腺衝擊」而聞名。


《奪冠》劇照


當然,考察平行蒙太奇在電影中等具體作用,《盜夢空間》的三線並行蒙太奇是一次華麗的飛升,將影片推向刺激度的高峰;


而《奪冠》卻像《星際穿越》一樣,利用蒙太奇進行了一次「轉身」,在情節行進了如此之久後,觀眾的目光重新投向開頭,投向墨菲與父親的童年記憶、投向80年代的女排往事。


至此,電影歷盡艱辛回到原點,形成一個完美的環。


最後......


筆者在此聲明,雖然可以從中分析出許多,但《奪冠》其實並不是一部由各種「電影理論」精確構成的電影,一經拆解會掉出一大堆零件和螺絲釘。


它不難理解,可以說是一部「國民電影」。


《奪冠》海報


《奪冠》首先是一部富含視聽刺激的電影,是一部可以被直覺地觀看、聆聽的電影,也是最適合電影院的電影。在IMAX、LUXE或杜比影院中,《奪冠》的視聽魄力將被放大到極致。


與此同時,《奪冠》還特別發行了48幀的版本,在全國的CINITY影院進行放映;在高幀率的加持下,影像的運動將更加流暢。


《奪冠》劇照


想要體驗本片的觀眾,建議選擇一個規格較高的影廳,然後拋卻一切預期,放空心態坐入影院,就像看一場完全未知的排球比賽那樣去觀看它吧。

相關焦點

  • 《奪冠》|你真的看懂它了嗎?
    可能你覺得有點誇張,但至少那些女排的姑娘們是這麼認為的,所以你在看得時候也能感覺出她們的拼命,真不是鬧著玩的。這種類似愛國的情緒是最能引起觀眾共鳴的,換句話說就是煽情。在我看來,《奪冠》的煽情能力大於《八佰》。
  • 花生隨筆:看懂中國女排,你才能真正看懂中國
    花生隨筆:看懂中國女排,你才能真正看懂中國9月25日,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白浪及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的電影《奪冠》
  • 《傳說之下》Ep07 你可能沒看懂的冷笑話
    我當然知道dish指的是盤子,但你看懂這個冷笑話了嗎?Dishes a very bad jokeThis is a very bad joke. 所以,想要交朋友,往往只需要對他/她的笑話大笑就好了,讓講笑話的人獲得成就感,將你當做最好的聽眾。
  • 28名國腳觀看《奪冠》有人落淚!球迷:4名歸化球員能看懂?
    而中國足協也組織國腳們觀看了勵志電影《奪冠》。據媒體報導,中國足協這次選擇的是包場,教練組和國腳們在觀看電影時都非常認真,甚至看到動情處,有的國腳感動落淚。 之前相關單位曾經組織國奧球員觀看《絕殺慕尼黑》。
  • 你敢承認沒看懂《信條》嗎?
    跟諾蘭之前的《盜夢空間》一樣,對於《信條》的評論,網上基本步調一致「很燒腦」,甚至有的觀眾反饋「出門下樓梯都感覺往上走」,而我看完了信條,是真的差點沒把我腦燒死,看完後最大的印象,竟然是留在我腦海中關於劇情的一個個細節的問號,還有跟隨劇情推進、震耳欲聾的音效!
  • 《奪冠》看懂黃渤和鞏俐飾演的角色,就在這兩句話
    由陳可辛導演,鞏俐、黃渤、王剛等人主演的《奪冠》(原名《中國女排》)正在熱映中,這部影片「普通」,是因為整部電影都是講述中國女排的故事;這部影片「複雜」,是因為整部影片中除了幾位教練是演員中國女排和美國女排的比賽不出乎意料,美國女排贏了,可是贏了的背後是大家對當時郎平的「謾罵」,就像黃渤說的:「他們連罵都只是罵你」。
  • 沒看懂《信條》的文科女能說啥?
    我問同伴:「你看懂了多少?」「80%。」「呵!我8%都不到。」我悻悻的說。「那你給電影打多少分?」我問。「9分。」「這麼高?我可能給7.5分吧。」「那是因為你沒看懂,看懂了你就不會這麼評價了。」對,我的確沒看懂。一群人戴著面具突突突突突這TM都是誰和誰?
  • 《奪冠》可能已不在是一部電影那麼簡單了。
    可能沒幾個人還記得,在春節時我們的生活被徹底改變事,曾經有一個消息說:《中國女排》可能要被撤了!更因為他換了一個片名,更加沒多少人會記得曾經得是是非非。陳可辛的新片《中國女排》更名為《奪冠》,按照體育電影一定要有一場決戰等著主角去打贏的原理來說,屬於在片名上就劇透了。但由於影片完全取材現實裡中國女排的奪冠經歷,而現實中「女排」其實就等於「奪冠」,無論如何,觀眾面對這部電影時,它的故事懸念不是最重要的,故事講的是誰也一目了然,於是陳可辛在《奪冠》中,就儘可能把著力點放在「怎樣奪冠」,讓過程成為主體。
  • 《奪冠》沒看過癮?帶你從物理角度分析排球技術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Kun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圖 | 電影《奪冠》來源:中國電影網九個月,經歷了更名、春節撤檔、重新上映、提檔等一系列操作,《奪冠》終於上映了。《奪冠》帶領我們重溫中國女排激情燃燒的歲月。在觀影之餘,在為中國女排吶喊之餘,你知道飄球是怎麼發出的嗎,你知道排球的技術動作背後都有著怎樣的物理原理嗎?今天我們帶你科學地看懂排球這項運動。
  • 對不起你真的看懂《奪冠》了嗎?
    原本定於年初上映的賀歲電影《奪冠》因疫情原因被延後,大眾期待的落空在另一層面也不斷累積轉化成了更熱切的觀影情緒,在院線恢復後,上線的電影票房證實了觀眾對電影院觀影的消費熱情,於是《奪冠》也趕在國慶黃金檔檔臨近之際上線,在首映第二天便票房破億。
  • 要看懂也沒那麼簡單
    要看懂真沒那麼簡單文|閒雲寫給粉絲們我們可以批評一部電影有多差,但我們應該知道到底哪裡好,哪裡差!作為國慶檔唯一動作巨製,《急先鋒》本該有一個非常好的票房前景。下面就讓我們看看,《急先鋒》除了是一部動作爽片之外,還有哪些令人會心的橋段,看懂《急先鋒》,就看懂了成龍和唐季禮。成龍跟唐季禮這次合作,在電影品質和細節上,沒少下功夫。
  • 西遊伏妖篇裡面你沒看懂的戲中戲,我全給你扒出來了!
    如果你能感受到這些,說明這部電影你只看懂了一半,還有另外一半埋得較深的劇情,你可能沒有看懂。星爺的電影要是這麼容易讓你看懂了,就不叫星爺了,就像當年《大話西遊》一樣,剛出來的時候根本沒幾個人能看懂,不溫不火,後來隨著各種劇情分析的內容出來以後,觀眾們才慢慢看懂了其中每句臺詞的深意,在這部電影出來幾年後突然爆火。
  • 她的性感你可能沒看懂
    對此,我想說,如此帶勁的妞兒,她的性感你們也許沒看懂。艾麗西亞·維坎德,好萊塢迅速崛起的超級巨星,有顏又有實力。憑藉科幻電影《機械姬》和劇情片《丹麥女孩》中的優異表演而廣受好評,並在2015年拿下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擠身好萊塢一線女星行列。另外,她還是萬人迷,我們的「萬磁王」、法鯊,麥可·法斯賓德的妻子。
  • 電影《奪冠》不好看?這4句臺詞是關鍵,看懂之後回味無窮
    在經歷了定檔、提檔、撤檔和改名等風波之後,電影《奪冠》終於在國慶前夕上映。截止到9月28日中午12點,上映4天的《奪冠》票房已經超過了1.8億元,不出意外的話,這部電影的票房會在今天突破兩億大關。不過,也有些觀眾表示,不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並不是因為電影裡有這些硬傷,而是因為這部電影沒味道。什麼是電影的味道呢?說白了就是觀眾看完這部電影後,會不會有更深刻的思考。對於《奪冠》而言,有些觀眾表示,這部電影在看的時候雖然會覺得非常激動,但是事後再想,會發現其實整部電影,並沒有什麼值得回味的地方。
  • 要看懂真沒那麼簡單
    要看懂真沒那麼簡單文|閒雲寫給粉絲們我們可以批評一部電影有多差,但我們應該知道到底哪裡好,哪裡差!作為國慶檔唯一動作巨製,《急先鋒》本該有一個非常好的票房前景。但近幾年,動作片市場明顯遇冷,無論是成龍還是李連杰、甄子丹、趙文卓,無論如何賣力表演,票房不高口碑一般都成了既定事實。
  • 殺阡陌的來歷是這樣 不知道說明你沒看懂《花千骨》
    如果你沒看《花千骨》,你都不好意思出門跟小夥伴們聊天。《花千骨》裡最火的除了男一號、女一號,自然就是妖魔兩界的領袖、六界中最美的殺阡陌殺姐姐。目前《花千骨》快要大結局了,看了《花千骨》這麼久,你知道殺姐姐的來歷嗎?白子畫師傅真的是仙界「高富帥」嗎?對於前幾天把一票觀眾都雷倒的「花千骨是女媧後人」劇情,你知道女媧眾多後人中誰是誰的外婆,誰是誰的後人嗎?
  • 這可能是迄今關於《奪冠》最公正的影評,我服
    》,正是記載了女排姑娘們三十年的奪冠之路。《甜蜜蜜》、《投名狀》、《親愛的》,雖然各個作品題材和類型差異極大,可是你會發現陳導的劇中人物都會和觀眾產生激烈的情感共鳴可讓他和郎平本人都沒能想到的是》上映之前,更名、撤檔、署名的風波一直都沒斷過。
  • 我的世界燒腦圖看懂秒笑 如果內心毫無波動,說明還沒看懂
    能看懂的玩家卻「視若珍寶」,笑完之後還要留下一句:你的圖片雖然不錯,但下一秒它就是我的了。不過這次的梗圖與以往不同,比較考驗大家對《我的世界》的特性的熟悉程度,如果理論知識不過關的話,很可能會看不懂……
  • 美國"南非版"的《奪冠》,不知道你看過沒?
    《奪冠》終於上映了,相信不少網友已經看了,《奪冠》但美國」南非版「的《奪冠》,不知道你看過沒《奪冠》講的是排球,《成事在人》講的是橄欖球,但《成事在人》和《奪冠》一樣,都是講希望國家隊奪冠的故事,背後同樣承載著國家層面的精神,價值觀。
  • 《追兇十九年》很多人沒看懂
    看了很多影評 發現很多人沒看懂,然後盲目地評分和噴,這部片子重點不在於講如何破案 不是一般的警匪片,當人沒有很多破案的細節和邏輯推理。這部影片更多地是想傳遞兇殺案對兩個普通基層警察乃至兩個家庭的命運的改變,以及警察的執著與無力感。豆瓣這個評分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