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同名作品改編,範偉老師拿了去年的金馬影帝,在東京電影節上也有斬獲,梅峰編劇兼導演,一個民國時期重慶後方的黑白畫卷……《不成問題的問題》頭上的光環實在太多了。其實說到底,就是一個「人情世故」。由此看來,更覺得片名非常精妙絕倫:啥問題都可以不是問題,但換個時候,再小的問題都能成為大問題
故事的背景是上世紀40年代,發生在沒有硝煙的抗戰大後方。整部影片中,從黑白畫面的斑駁到字幕字體的復古,你都不會出離這種民國年代的即視感。而可嘆的是,即便大幾十年過去了,人性裡的涼薄和世故,好像從來沒有變過。 大金主許老闆和佟老闆合夥開了個農場,這個農場看起來富庶,肥雞肥鴨滿園、香果甜棗滿枝,可它卻一直是虧損的。範偉飾演的丁務源是這個農場現在的主任,左右逢源、人見人愛。秦妙齋是一個謊稱為藝術家的流浪漢,賴住在這個農場裡。尤大興是個留洋博士,是佟老闆安排替換丁主任的農場新主任。秦妙齋、尤主任、丁主任代表的是三種性格的人,秦妙齋是只吹牛逼沒有本事,尤主任有本事卻不懂人情世故,而丁主任則是最聰明的存在。 影片以這三個人為視角,分了三幕來講故事。 丁務源
丁務源的口頭禪是「不成問題」,是周圍所有人的「小叮噹」。這部影片的英文名字叫Mr. No Problem(「沒問題」的先生),如果和中文片名「不成問題的問題」一一映射起來,得到的答案就是這位先生=問題。一個壞人,卻人見人愛,這大概真的是最大的問題了。 一開場的牌桌上,佟小姐說農場居然是虧損的呢,她爸作為股東都沒有賺到錢。丁務源斬釘截鐵地說,只要去農場看看那派富庶的景象,就會知道,怎麼會虧損呢。他說得如此理直氣壯,以至於我一開始都困惑,這農場到底有沒有虧。可以把謊言講得如此底氣十足的人,到底不會是個一般人物。 丁務源擅長投其所好,給許老闆寵溺的三太太買稀罕物,給許小少爺辦生日,連三太太牌桌上的朋友都被丁主任照顧著,不要錢不要錢全都不要錢,殊不知羊毛出在羊身上,薅了你的毛,賣了他的情,真是高段位選手。 工人們好吃懶做,被丁務源撞見玩牌誤工。工人們本能地犯憷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丁主任說,來來來,我陪你們一起玩,牌桌上面無尊卑哦。工人們偷雞蛋,薅白菜幫子「賣豬菜」(我也第一次學到「賣豬菜」是中飽私囊的黑話),丁主任寬厚地從未指摘他們,反到仁義地說,你們「賣豬菜」的錢自己收著不用給我。 所以,丁務源的群眾基礎深厚,人人都愛丁務源。唯有佟老闆不滿意,農場虧損,作為股東的他沒有分到錢。所以佟老闆費盡心機地要把丁主任換走,換上自己安排的尤主任才放心。 我想起來一個寓言。說的是兩個人在野外碰到了猛獸,一個人撒腿要跑,另一個人說我們又跑不過猛獸,為什麼還要跑。跑的人說,我不需要跑過猛獸,我只需要跑過你。 丁務源大概就是有這種世故的智慧,他只需要跑過尤主任就好了。尤其是,耿直到沒朋友的人,出招的時候漏洞太容易被抓住了。 丁務源的壞,不動聲色。尤主任和秦妙齋是彼此眼裡的壞人,丁務源卻借力打力,拿尤主任的耿直激秦妙齋,拿秦妙齋的無賴攆尤主任,自己落得兩手乾淨,裡外都是人。最後兔死狗烹,讓人抓走秦妙齋,空出房間賣個好價錢。 便宜他都佔了,好人他都當了,要名得名,要利得利。直到影片最後,他是滿面春風,一身得意。許三太太問他,果子結得這麼好,為什麼還是虧損。丁主任氣定神閒地說,明年吧。他在每一個當下裡見招拆招,安身立命,真是擔得起一聲道行頗高。 所以我看到最後的時候,是覺得有點意外的,畢竟,你見過幾個片子,壞人有驚無險地活在最後,甚至都不帶翻然悔悟的。可這才更接近真正的現實,並不是所有壞人都會惡有惡報。允許這種結尾的存在,是難能可貴的一件事情,是對藝術的尊重和包容。 秦妙齋
你有沒有見過一種人,並無真才實學、真金白銀,卻靠著一身忽悠的本事,行走江湖,坑蒙拐騙,竟也活得生龍活虎。現實中其實不鮮見的。比如假扮資金方去項目上騙吃騙喝,比如前陣子新聞裡說有人偽造學歷去應聘高管還屢屢得手。傻子夠多,騙子就能活得下去,是不是? 秦妙齋的壞,躍然眼帘,不帶掩飾,集騙子、無賴、流氓於一身。作為騙子,他騙吃騙喝騙姑娘;作為無賴,他不付房租賴住,打牌拿花生米賴賭;作為流氓,他給工人出壞主意,給尤太太下圈套,挑動群眾情緒批鬥尤主任。 只是他壞得段位太低,最後也不過被丁主任拿來當槍使,成了一顆用過就扔的棄子。被他攪動過芳心的佟小姐說,秦妙齋就是個流氓,被抓了才好呢。 一夜之間,一文不名,身敗名裂,不得好死。可恨、可憐、可嘆。 尤大興
人總是很難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哪怕是學富五車的尤大興。這個會修電錶會搭草棚擅長園藝懂帳務的全能型博士,臨到最後他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唯獨少修了一門社會心理學。 尤大興的眼裡不揉沙子,見不得偷雞摸狗、見不得好吃懶做,所以他要快刀斬亂麻,他處理壞人壞事不留情面不留餘地。人人都恨尤大興。他們當慣了舒服的小壞人,現在尤大興小鞭子一抽,讓他們從此講文明懂禮貌,當五講四美好工人。 這,太痛苦了。尤其是,當好人,又沒有什麼好處。 有的人當一個好人是圖自己的心安,有的人當一個好人是因為做惡會被懲罰。如果在一個做惡不會被懲罰,而為善並不享受心安的環境下,當一個好人的動力在哪裡? 尤大興作為一個有知識有素質的文化人形象出現,他對待事情的執拗和耿直,大概是出於內心對真理的信仰。他大概就是那種希望以一己之力讓世界更美好的人。 只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是骷髏啊。他對著一群烏合之眾,束手無策,最後也只能落得客走他鄉的下場。「在中國的任何地方都是靠人情關係,而不是靠本事、靠業務、靠科學;一個人只有處事圓滑以及強大的人際背景關係,才可以在社會上尋求一席之地,否則,一切都無能無力。」 要改造世界的人,首先需要的是,理解這個世界有多兇險,而不僅僅是一身力氣和知識。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中國文學改編電影絕佳案例。老舍作品裡子面子都拍了出來,讓我看完感覺榮幸的第一部漢語片。範偉撐起全場演技,好男兒張超真正的個人魅力也發揮了出來。黑白,不少起霧、雲和太陽的鏡頭朦朧感,說明攝影上吸收了傳統中國畫美學風格,且很復古。農場成為中國社會縮影。丁務源無能無才卻能左右逢源上下貫通,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秦妙齋身無分文卻能口吐蓮花侃侃而談,吃住全靠騙嘴耍賴。尤大興正義有才,卻不懂人情世故,被憎恨污衊,排擠打壓。很好,這很中國。範偉表演很棒。女性角色弱。
一個小小的農場,一條完整的人際關係鏈,一個人間微縮模型,它可以無限擴展,成為隱喻更大地界的小小標本。
這故事中的人物時常因為光影的緣故成了剪影,遠遠的,人們都虛了臉面和身段,輪廓和輪廓對話,有時,一切又都陷入一片黑暗,聲音和聲音對話,一切值得玩味的內容都在這片模糊不清之中氤氳。一切都不用徹底明說,也都沒人完全說明,意涵曖昧複雜,就如同丁務源那獨特的笑聲,只靠意會。
三太太在開場時疑惑地問,一切都那麼好,可這農場為什麼就不能盈利呢?到故事收場,她還在問著同樣的問題。她的困惑很真誠,畢竟,她與真實世界如此隔膜,或許有人覺得,那個農場裡的世界,註定如此混沌下去,如果想真的解決問題,只能期盼一種革命式的暴烈行動,比如,那個正義的尤大興就是這樣想的,但終有一天,人們會發現,那暴烈的行動發生之後,等塵埃落定,一切仍然會回到那種超穩定結構的舊態之中。這問題成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