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亞健康年輕化的狀態十分明顯。
《健康報》在近日發布的《2020年國民健康洞察報告》顯示:在70前、70後、80後,90後這四個年齡段的人群裡,有76.7%的人處於亞健康。
而其中,90後的健康自評分是最低的。
心之助心理平臺趙悅辰表示:不良生活方式和心理狀態都是亞健康形成主要原因,而學會疏導心理情緒,和身體建立關係,都是避免亞健康狀態產生的高效方式。
"亞健康"現狀堪憂 心靈保健迫在眉睫
近期,一份由權威數據機構發布的報告指出,中國符合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健康定義的人群只佔總人口數的15%。
與此同時,而有15%的人處在疾病狀態中,剩下70%的人處在"亞健康"狀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近半個世紀的研究成果而言,"健康"的定義不只是身體無疾病或虛弱,還包括完整的心理能力、社會適應能力。
那亞健康的具體定義是什麼?
科學表明。"亞健康"在軀體上以疲勞、睡眠紊亂、疼痛等軀體症狀表現;
心理上以抑鬱寡歡、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恐懼膽怯、短期記憶力亞健康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精神心理症狀的表現。
而在社會交往上,以人際交往頻率減低、人際關係緊張等社會適應能力下降表現為主。
針對中國人群"亞健康"狀態,專家特別強調稱,幾乎每種疾病都可能有與之相近的"亞健康"表現。
研究顯示,人一生罹患重大疾病的機會高72.18%,患癌概率為36%,目前重大疾病的平均治療花費一般都至少在30萬元以上。
而所有的重大疾病,幾乎都是由不注意日常飲食、運動、睡眠與壓力的量變,引發的質變。
比如吸菸過多、暴飲暴食、過度勞累、壓力過大等情況,都容易引發亞健康疾病。
也有相關研究表明,大多數年輕人其實通常並沒有器官、組織、功能上的病症和缺陷。
但是時常覺得自我感覺不適、疲勞乏力、活力降低、適應力下降,也經常處在焦慮、煩亂、無聊、無助的狀態中,自覺活得很累。
面對堪憂的"亞健康"形勢,國家在近幾年也在大力支持貫徹的大健康產業亟待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對於廣大民眾而言,不單單把增強體質、防癌納入健康生活的重要"指標",心靈保健也被納入"亞健康"的衡量標準。
體商是一個人健康與幸福的基本標準
心理專家趙悅辰表示,亞健康狀態也可以叫做慢性身體損耗。
比如我們常常忽視身體的需求,開會就晚點吃飯,加班就晚點睡覺,感覺焦慮就熬夜幹活。
久而久之,我們就失去了和身體的溝通,也就是"體商"降低,進入亞健康狀態。
"體商"降低是怎樣的狀態?
首先是我們的作息紊亂,長期睡眠不足,時間長了就會形成一種亞健康狀態。
其次是長期焦慮,背著巨大的壓力工作,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內裡已經被掏空了。
第三是不愛鍛鍊,長期伏案工作,身體毒素無法及時代謝出去,會給各大器官帶來負擔。
在心之助趙悅辰看來,學會傾聽身體的聲音非常重要。
"當身體出現某種症狀、向我們傳遞信號時,我們常常忽視它,默默地忍受不適甚至疼痛,直到嚴重的疾病出現。"
她指出,我們總是傾向於把身體症狀當成一種疾病並試圖用各種檢查診斷它、用藥物治療它,而忽略了它是我們重獲健康的重要訊號。
"比如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覺得脖子疼,就服用布洛芬來對付,卻忽略了脖子疼其實在提醒我們電腦前不良姿勢對頸椎的傷害。"
對於身體的傾聽是一門智慧。
當我們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除了知道表面上的症狀,更是需要反思我們自己的生活方式。
當我們感受到疼痛時,用自己的身體智慧,通過感受及掌控他們的身體反應,用生活方式治癒自己。
那才是真正持久的健康,而不僅僅是減輕症狀。
心之助:會學"聆聽身體"才是最大的智慧
"無論多棒的醫生,都不可能在短短幾分鐘的門診過程中,透徹地了解患者。"
在心理專家趙悅辰看來,醫生的作用是巨大的,但也是具有局限的。
比如醫生當然能夠憑藉醫學手段,診斷出頸椎彎曲問題、血壓高,但也更需要患者自己來判斷生活方式該做如何的改變,才能帶來長久的健康。
"患者需要學習運用自己的身體智慧,感受身體的反應,才能判斷什麼樣的方式適合用來改善自己的身體狀況。"
所以,在趙悅辰看來,只有自己能治癒自己。
關於如何重獲失落的身體智慧,她指出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著手:
第一是測量,學習收集身體的感覺,及時調整飲食、睡眠。
第二是感覺,學會注意身體的感覺,通過阿爾法腦波音樂、腹式呼吸、感恩日誌、放聲大笑以及敲擊身體反射區來實現大腦的舒壓。
第三是辨別,也就是看看哪些類型的經歷正在試圖向自己傳遞一些信息,包括那些受到潛意識影響的夢境、幻覺、象徵等。
她表示,A.B.C認知情緒療法、熱啟動法、情緒標籤法等,這些都是可以非常快速有效的應對情緒的方式。
"聆聽身體發出的聲音,不只是為了免於未來的疾病,更關乎現在的健康與生命力,關於我們能否去過一種我們和我們的身體想要的生活。"
在她看來,聆聽身體聲音的智慧不單是身體智慧,而這是一個人健康與幸福的基本標準。
學會聆聽自己的身體,從源頭上改善身體亞健康,才能激發生命活力。
心之助心理平臺由衷希望各行各業都能重視身體和心理的關係,懂得聆聽身體、注重心理的健康。
她表示:越是懂得和身體建立聯繫的人,心理資本越高,也更能創造出更大的職場成就。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