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就好》
賈淺淺被罵,
喚醒了中國人的美感!
「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質樸實誠不懂詩的勞動人民,對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和文二代,原本沒有什麼偏見。每個人,都是站在父輩的肩頭,才能走向更遼闊的世界。但是,失去了對美的質感,丟失了敬畏,還在那裡自命不凡招搖過市,就讓人擔心了。更有一大群阿諛逢迎者,讓人驚恐「指鹿為馬」的時代或許要復來?!對美的信仰和追求,不是權威的特寵,而是大眾的一種渴望,那是天性的自然流現,那是樸拙粗糲的質感,那是一嗇到底的純粹,那是從骨頭裡冒出來的幽默,那是會心一笑的透亮,那是直落根本的痛快。
美的自然流現,一旦被權威綁架,就會出現「皇帝的新衣」,就會出現「指鹿為馬」,就會出現對xx一堆糞便的野望,就會出現千奇百怪的奴性之阿諛,就會出現文明不可救藥地滑坡。
好在有了網際網路!還在有了表達真實意願的地方。我看賈淺淺之被罵,喚醒了中國人的美感,是一件大好事!這是中國人一種浩大的、向著真善美的進軍!至美、至善、至真、至誠,不再是權威可以獨寵,而是每個中國人都有自己的質感。
賈淺淺之被罵,更激勵我為「大美絕活是一種信仰」鼓與呼。
確實,在紛亂浮躁的塵世,中國人需要打下一根堅實的樁——樹立大美絕活是一種信仰!我原本提「真善美絕活」或「利他絕活」,感覺複雜了,還是簡單一點好,一般人的「大美」,就是「真善美」,就是「利他」。
當一個人建立起對大美絕活的信仰,知道了這是生命唯一可依靠的東西,人們開始在利他的大美絕活上投入熱情、夢想、謹慎、敬畏、精進、謙卑、開放、包容,這個世界就開始真正美麗了。
王育琨手記
2021.02.04
賈平凹的女兒被罵上熱搜:她的原罪,根本不是文二代質樸實誠不懂詩的勞動人民,對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和文二代,原本沒有什麼偏見。每個人,都是站在父輩的肩頭,才能走向更遼闊的世界。公眾反感的是,某些X二代明明沒有什麼真本事,走在老子權力庇蔭下的各種捷徑上,狐假虎威地招搖過市,自認為很有本事。更要命的是,還有一群小丑,給他們大開綠燈,頒獎授銜,拍馬溜須,奉為貴賓。標題俗是俗了點,但你看到她那粗獷又疼痛的詩句時,能感受到作者倔強而蓬勃的生命力,穿透紙背,搖曳人心:「我是穿越槍林彈雨去睡你/我是把無數的黑夜摁進一個黎明去睡你/我是無數個我奔跑成一個我去睡你……」唉呀媽呀,把一個欲望橫衝直撞又卑微無處躲藏的女性,刻畫得如此真實鮮活,太牛了。●我的眼睛/很小很小/有時遇到心事/就連兩行淚/也裝不下哎呀媽呀,看完這些只有孩子才能寫出的靈動深邃的詩句,真想問問:這是誰家的小孩呀,咋寫這麼好呢,能不能領回俺家一個……由此看來,詩歌,真是用高度凝練的語言,來表達靈魂褶皺處的情感,給閱讀者帶來或拍案叫絕或流淚長嘆的共鳴體驗。且不說,這些詩創作的主題是屎尿屁性,就說它的形式和語言,就讓人忍不住嘀咕:大姐,你這是蹲在牆根下嘮嗑呢,然後氣兒不夠使,還必須用回車鍵來回換行順氣兒?!更不要說什麼「從詩句裡伸出一雙手來,和讀者的手緊緊相握」的共鳴。西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陝西省青年文學協會副主席,還身兼賈平凹文學館常務副館長。作品常見於《詩刊》《作家》《十月》《星星》《山花》等國內文學核心期刊。她還是第八屆全國青創會代表,榮獲第二屆陝西青年文學獎。就算你沒有讀過賈老師的《浮躁》《古爐》《秦腔》,你至少看過他的《廢都》。在性羞恥的蒙昧年代,賈老師的《廢都》堪稱一代男女性啟蒙的深刻佳作。所以,當賈淺淺「似詩不是詩、不是詩又不知道是啥」的詩作傳遍全網時,網友們寫詩的滔滔才情,也瞬間被激發得洶湧澎湃:但打住,咱們還是節省點版面和文字,給愛好文學的孩子們留點念想,按捺住自己驕傲的小尾巴,回到正題,再聊聊賈淺淺的詩作——在西北大學的官網上,關於賈淺淺的個人簡歷,是這麼介紹的:②賈淺淺在陝西師範大學讀研時,同時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任教。2003年,賈淺淺到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任教時,恰逢賈平凹到該校任文學院院長。③賈淺淺如今是在職讀博,尚未畢業,但已經是西北大學的副教授,還是碩士生導師。在學歷必須過硬、職稱很難搞定的高校,尤其是像西北大學這樣的211,碩士學位就是副教授的特例,並不多見。但,也有可能,賈淺淺在學術研究上,比她在詩歌造詣上,過硬得多。退一步來說,就算賈淺淺學術能力沒那麼過硬,但她受到父親賈平凹的庇護,或藉助父親的人脈和關係,走了捷徑,縮短了奮鬥的歷程,也是人之常情:這是為人父母奮進和修行的初心之一——給孩子一個更高的起點。只要賈淺淺老師在西北大學,教書有水平,科研有乾貨,學生擁護愛戴就行。她自知在寫作上,再努力也超越不了父親,就很低調地走學術路線,按部就班、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專業。而不是非要去做遙不可及的作家夢,寫什麼似是而非的作品。畢竟,財富可以傳承,才華不可複製,作家的子女不一定要當作家。賈淺淺事件,最讓人費解的是,在紙質出版物備受冷落的當下,出版社還哄搶炒作她的詩集,文學界一些知名刊物,還對她的詩作大開綠燈。一些所謂高規格的文學獎項,還有一些所謂的評論家,還給窮盡好詞,力推讚美,大言不慚。難道是,我們這些人文化水平太低,欣賞不了如此高雅深刻的作品?抑或是,今日詩壇風氣大變,流行這類滿眼汙穢的作品?但我們再看看餘秀華的詩,和《孩子們的詩》,又覺得不對:不可原諒的,是那些睜眼說瞎話、諂媚臉不紅、為了流量和名利,不擇手段的資本和平臺。他們寧肯捧一個這樣的文二代,大張旗鼓地給她名利和頭銜,卻把那些默默無聞真正熱愛寫詩的人,拒之門外。孩子的詩客觀說,文二代,或許是賈淺淺的標籤,但從不是她的原罪。但當王安憶以繾綣細膩的筆墨,寫出驚豔的《長恨歌》,且佳作不斷後,人們漸漸忘記了她是茹志鵑的女兒,只記得她是寫盡上海風情的王安憶。但當他把筆觸伸向鮮有人關注的妓女瑪格麗特,寫出長篇小說《茶花女》,人們也不再稱他是大仲馬和女裁縫的私生子,而是「法國現實主義戲劇的先驅者」。丟人的是,靠父輩出名後,坐享名利,卻毫無實力,擠掉原本屬於普通人的為數不多的名額,傷害這個社會脆弱而敏感的公平底座——因為,如果她爸不是賈平凹,就憑她那些詩,哪家出版社會肯給她出書?哪個著名評論家又會給替她吹捧?哪個核心文學刊物又會採用她的稿件?學得再好,寫得再好,才華再橫溢,都不如別人爸爸身披袈裟或手握公器。就像高校,是普通人家孩子公平逆襲的最後地方一樣,有其神聖不容玷汙的特質和期許。跨年演講:人生為一件大事而來!
磨好豆腐給最親的人吃,開啟天賦潛能,以生命鑄成大美絕活。人生為什麼而來?人生為一件大事而來——彌補天地演化之缺(「贊天地之化育」直譯)。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創造大美絕活,給人世間增加歡樂。無論怎樣不被理解,都要把最好的東西貢獻給世界!對話耿一誠:「大美絕活就是一種信仰」!
戰疫決定性勝利後 不傲嬌 不自是
恪守大美絕活的原點思維
保持敬畏之心 保持空杯 保持開放
韜光養晦 穩住陣腳 有所作為 決不當頭
王育琨:任正非的造物者精神
大美絕活就是一種信仰
恪守企業經營的原點思維
以生命鑄成大美絕活
解決人世間的痛點
彌補天地演化生命的缺憾
王育琨:稻盛哲學在中國 2020.12.20
一剎那接一剎那觸動您柔軟的心
讓我們跟著任正非一起走一個過程
打開思維,打開心靈,打開意志
王育琨頻道 商務合作
微信 | gao940716
QQ:21161175932020全新奉獻,線上線下全上市
2019全新奉獻,線上線下全上市
地頭力=喜愛{目標}×專注{死磕}×做好{絕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