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評論家胡少卿也列舉了賈淺淺的幾首優秀作品,以來反駁唐小林文章的觀點。列舉的詩歌如下:
那座島嶼
和我隔著長長的海和一張床
我枕著手臂,平視著它
房間裡只容得下一杯白水
從一個城市逃向另一個城市
其實只是從一個房間進入另一個房間
島嶼在看我,看我如何把身體裡的鹽
一點點加進那杯水裡
——賈淺淺《置換》
有一天我會為你搬來一座山
你可以像梭羅那樣
住一個小時
一個夏天或一個冬天
當太陽在北回歸線上
收割了所有的影子
我就從山頂出發
乘著清風朝著你的樹林
像月亮一樣走
——賈淺淺《搬山》
胡少卿認為賈淺淺詩歌有一個體系性的特點是喜歡用典,典故有來自於中國傳統文本的,也有來自於西方經典的。典故構成了賈淺淺詩歌的潛文本,使她的詩層次繁複,面貌新奇。
賈淺淺的創作理念是什麼?她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事實上,在2019年4月陝西省青年文學協會微信公號「綠色文學」發布的一篇訪談文章裡,賈淺淺曾就這些問題進行了詳細闡述。
賈淺淺
她說,2018年1月,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詩集《第一百個夜晚》,此外先後37次在全國的文學刊物上發表了超100首、篇的作品,此前還先後獲得第二屆陝西青年文學獎•詩歌獎、2017《詩人文摘》年度詩人等榮譽。
「……確實,我的詩作篇幅都比較短小、語言力求精粹清麗,我追求以醒目的意象、鮮活的喻指和詩境的營造,來形成我的個人特色。」
賈淺淺表示,有方家說,「那些句子是她這個年齡人的句子,是這個時代的句子。」當然這可能是溢美之詞,但自己會努力這麼做吧。並不存在可以複製的所謂「成功模式」,每個習詩者唯有找準定位才能建樹起個人的創作特色,寫作的動能只來源於自然和生命本身。談到創作理念,賈淺淺當時稱,「有一位藝術家說過,在藝術領域裡,人人都能獨闢蹊徑。詩神並不會特別鍾情於某個人,人人皆可從不太連貫的詩性的感觸到躍然紙上的藝術的陶醉,用辛勤的學習與努力去澆灌追夢的日子。你有了重要的感悟和內心的自證,你專注地尋找和啟動生命的能量,你智性的思索充實於對現實的觀察與接納,你在自己的內心世界有著馬不停蹄的行旅——正如薩特所言『人的深處就是世界』,自我總是在瞬間即便的過程中奔向未來——所以寫作之初其實是『認識你自己』,以及與未知的自我的觸碰與對話,其後方能走向寫作的自覺。在這個過程,你的寫作取材自生命本身,心緒激昂地找尋生活和生命的真相。」「藝術的東西,從來都不是無中生有的,創造力並不在你日常的抽屜裡。」在賈淺淺看來,其一,能否清晰地使用語言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是否把人類文明的普適性價值觀作為精神的依靠;其二,不要讓自己躲在知識和邏輯的藩籬後面,不要利用語言來販賣邏輯與教條;其三,寫作體現詩人的情感、個性、知覺與直覺能力,寫作必須讓「感覺」從語言中破壁而出,從而實現作者本人的審美情趣,其四,寫作不是一件刻舟求劍的事,必須追求一種開放性,要有超越文化的浪漫情懷,要使日常經驗上升到形而上的層次。
談到自己的「Z小姐」系列作品,賈淺淺表示,這些詩是對日常生活的一種詩性表達。「我力求以質樸的對人物個性的簡括描述,自然顯露人性的光華部分,亦是試圖對語言局限性的突破。這些詩性敘事,我想通過對心靈與心智之摹本的探問去觸碰存在的真相,從而也為建樹我個人的文本風格提供一種可能。能不能成為一個『類原生創造』呢?我的文本中將自然而然呈現出的心理、氣質和文化信息,努力營造豐富和複雜的象徵,從而體現心靈的繼承與選擇。我想這樣會顯得特別真切,易令人共鳴,同時清淡與純粹的寫實,其實也更易於引導讀者來與我共同認知生活與存在的本質。我的『Z小姐』系列正在漸入佳境——我以為。我想要的是,清晰、自然、有意味,並讓形而上的追索隱藏其後。毫無疑問裡面也閃閃爍爍著我自己的影子,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心靈軌跡。這是我獨特的寫作實踐,因而或許特別有價值。」
在2019年這篇訪談文章裡,賈淺淺談及寫作與工作的安排時表示,二者沒有衝突。
她說,自擔任大學教師以來,即醉心於教學及文學研究。從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到西北大學,她一邊處於教學狀態,一邊又持續進行著文學領域的學術研究。她力圖以篤實和耕耘的態度,融入新時期的創新意識。2017年,她主導選編出版了《賈平凹散文精選》,2018年2月,在國家核心期刊《文藝爭鳴》發表專論。
「我願在今天這個浮囂的時代,去做一種沉潛的研究。我自擔任陝西省青年文學協會副會長以來,配合工作,出謀劃策,探尋各種鮮活做法,也不過是為協會相關工作井然有序和高效運作做點力所能及的事罷了。我在成為魯迅文學院第32屆高研班學員之後的短短數年,創作頗豐,也為自己贏得了榮譽,也僅是意味著我為實現夢想邁出了第一步而已。」 賈淺淺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