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假期模式,忽然接到通知:九點開會,頗有點手忙腳亂。
會議前間隙瀏覽手機,一個朋友發的朋友圈令人溫暖「一大早還沒起床,爸爸媽媽特意送來「鬼腦子」,讓我一定趁熱喝下,一年都會有好運氣。」
忽然想起小時候,大年初七這天媽媽一定會燒鬼腦子。
小時候過年,媽媽規定了很多禁忌:「初一不掃地、不動剪刀、不動針、不掃地、不倒垃圾……初五是wu mang ri 不走路,初七是鬼日,喝鬼腦子。要得走,三六九。」
除夕晚上媽媽睡覺前一定把刀和剪子用紅紙包好藏起來。她一再告誡我們:「初一動刀有血光之災,動剪子會惹口舌是非,動針眼睛會長jue yan」。
初七早晨媽媽早早起來燒鬼腦子,其實鬼腦子類似於鹹hu dou。
「鬼腦子」裡要放七樣食品,比如媽媽燒的鬼腦子是麵湯裡放上花生米、豇豆、饊子、粉條、丸子、菠菜。
這七樣食品沒有固定的模式,想放什麼依據自己的口味。
鬼腦子的味道非常鮮美,花生米、豇豆煮的面面的,饊子和丸子散發出炸菜的香,菠菜的鮮甜,粉條的爽滑。
初七早晨大人孩子一般都能喝下兩三碗鬼腦子。
初七一上午齒頰都會留著令人回味無窮的香。
俗話說:「大年初七喝了鬼腦子,會闢邪、除百病、全家平安無邪祟。
而南方大年初七稱為「人日」。
傳說遠古時期,女媧初創世,先造了雞、狗、牛、羊、鳥等動物,第七天才造出了人。
於是初七這天南方人家家戶戶喝「七菜羹」。
七菜羹裡會放蔥、蒜、芹菜、韭菜、生菜、百合、芫荽。
蔥寓意聰明,蒜是精打細算,芹菜寓意勤快,韭菜寓意長長久久,生菜諧音生財,百合是指百年好合,芫荽指緣分……
其實從養生的角度講,過年吃膩了大魚大肉,喝點「七菜羹」對健康有利。
人健康了,精神氣足,運氣就旺,所以會事事如意,百毒不侵。
無論「鬼腦子」還是「七菜羹」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希望新的一年事事順遂平安吉祥!
也是對於節日的一種儀式感。
時下很多人感慨:「年味越來越淡了。」
其實是人們越來越不重視儀式感了。
往期作品回顧
蘭陵北大寺
全家福
作者簡介
李立群,女,1972年出生,山東蘭陵人,戴榮裡原生態文學院學員,《西北作家》籤約作家,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臨沂市作家協會會員,臨沂市校園文學創作委員會委員,成立「蘭花草」文學社,主編校刊《蘭花草》,《文化蘭陵》編輯,作品散見於各大媒體報刊,出版小說集《丁香花開》。現就任蒼山街道孤山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