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已經過了好幾天,轉眼已經初七了,人們的心神慢慢的收了回來,準備結束假期,開始工作了,那麼初七有什麼習俗和講究麼?下面就給您慢慢講一下。
在民間傳說女媧造人裡,遠古時期地球上並沒有生物,女媧娘娘覺得世界上缺少些東西,於是他便開始製造一些動物,正月的前六天分別造了雞、狗、羊、豬、牛、馬等六畜,在第七天才開始造人,因此正月初七這天被稱為「人日」。在人日這一天,人們要客氣對待每一個人,不僅鄰裡不能發生衝突,甚至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
漢朝東方朔有《佔書》:「歲後八日,一日雞、二日犬、三日豬、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八日谷……初七人日,從旦至幕,月色晴朗,夜見星辰,人民安,君臣和會。」可見在漢朝時期,就把「人民安」當作人日的重要要求。
於是人們效仿女媧造人,用彩色的紙或錦緞剪出人的形狀,帶在頭上,當作髮飾,稱為「人勝」。同時,人們製作各種樣式為花朵,稱作「花勝」相互饋贈,送去祝福促進鄰裡和睦。
精心打扮之後肯定要出去遊覽一番,觀美景,展風採才對,要不豈不是如錦衣夜行一般。所以人日節也是人們出遊與文人墨客賦詩的日子。唐代孟浩然就有《人日登南陽驛門亭子,懷漢川諸友》:「朝來登陟處,不似豔陽時。異縣殊風物,羈懷多所思。剪花驚歲早,看柳訝春遲。未有南飛雁,裁書欲寄誰。」裡面提到了出遊,剪紙和懷念自己的友人。
玩累了怎麼辦,當然要休息一下,吃一些美食了。在我國南方一些地區,人們有在人日節有「撈魚生」的習俗,撈魚生時多人圍滿一座,把魚切成薄片,作料倒在一起,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夾起魚肉片,沾上調料,將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以示步步高升。據說此習俗後來傳到了日本,音譯成了日本如今有名的生魚片。
此外,一些地方在這天還有吃麵條的習俗,寓意是用麵條纏住歲月的雙腿,意思是對老人祝賀長壽之意。也有希望在新的一年裡可以順順利利、長長久久的意思。
還有的地方要吃餃子,並且取捏餃子為捏住老鼠嘴的意思,希望不要鬧災害,意思也是圖吉利,希望來年十個豐收太平年。
各位看官的家鄉還有什麼特殊習俗麼,說出來大家一起討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