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回娘家 女婿拜年「法定日」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夫婿同行給嶽父嶽母拜年,所以俗稱「姑爺節」、「迎婿日」。這一天,姑爺要精神抖擻,穿戴一新,帶上豐厚的禮物去看望嶽父嶽母。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所謂回娘家當然是指已婚女兒帶夫婿孩子回到家裡給父母拜年。傳統觀念認為已逝去的老祖宗,每年臘月的最後一兩天都要從天上回家享受供奉,直到初一的晚上享用供奉後再回到天上。老祖宗回家時如果看到家裡有「外人」,就不願進家了。而在舊時嫁出去的女兒被視為「外人」,故除夕、春節(大年初一)不能在家裡,要在老祖宗回天上後才能回娘家。
此外,已婚女兒由於某種特殊的原因非在娘家過年不可,父母、家人即使嘴上不說什麼,心裡也是不怎麼高興的。因為老一輩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嫁出去的女兒若是除夕、初一回娘家,會把娘家吃窮、吃垮,所以早期也常見嫁到外地的女兒除夕前返鄉後,不進自己的家門,而是先寄宿友人家,待初二一早才能回娘家。
女兒回娘家,必須要備辦好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然後由母親分送給鄰裡鄉親。並且女兒回娘家還有一個講究,就是只能吃中午飯,晚飯前需要再趕回婆家。
「回娘家」又稱「歸寧」。過去新婦(婚後第一年)的回門有許多禁忌,不過是指新婦在回娘家方面的禁忌事項。新婦回門後,身份已經變了,是人家的人了,因而娘家也時常「防著她」。
現在人們雖然不相信鬼神,對這個規矩的遵守也不象過去那麼嚴格,但初二回娘家這一習俗仍在繼續,這也算是一種沿襲以久、而且可能還要沿襲很長時間的文化現象。
其實,很多地方並不是大年初二回娘家,而是大年初三。無論哪一天,兒女都應該常回家看看以報對父母養育之恩。
民間諺語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麵。所以,大年初二是要吃麵的,但是在海南就由吃麵變成了吃「海南粉」。
初二,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財。
據調查50%的受訪者回家預算達5000—10000元
另有數據顯示,春節禮物搜索排行榜中,
給丈母娘的春節禮物居百度搜索第一位。
↓↓↓↓↓↓
丈母娘,作為妻子、女朋友的母親
禮物送得好不好
直接關係到妻子與自己的關係。
送得不到位
丈母娘再喜歡你
女婿也可能不是你!
所以嘛,在送丈母娘禮物前,最好問問妻子丈母娘喜歡什麼,花點心思,畢竟娶了別人的女兒,人家養大女兒也多不容易的!那麼送什麼禮物,怎麼送才最窩心?
↓↓↓↓↓↓
拜見嶽母大人最直白的禮品,百試百靈、百發百中、白頭偕老……呃~~紅包一定要厚實,要一發即中,觸碰到嶽母的心靈、直指靈魂,保證你瞬間榮登「親兒子」待遇。
丈母娘首先是女人,天底下沒有不愛保養品的女人,這個年紀的女人更注重由內而外的保養,所以神馬護膚品化妝品之流,都不如海參這樣的高檔保養品。當然,海參只是一個示例,人參什麼的,儘量多多益善。
當然,海參只是一個示例,人參什麼的,儘量多多益善。
「中國大媽」愛黃金全世界皆知,頂級金融家也不得不服中國大媽對黃金的熱愛。黃金對於「中國大媽」一份子的丈母娘來說,當然是「多多益善」。
這份禮到位了,以後你跟她女兒小打小鬧的,丈母娘一定站你這邊。
別誤會,沒讓你把東西都交給丈母娘,而是讓你當著丈母娘的面,將存摺、銀行卡、房本(當然得是加上媳婦名的)上交給媳婦。此計可謂「一箭雙鵰」。您要再來點煽情,甜言蜜語,保證把2個女人感動得一會哭,一會笑。
丈母娘方面,一看你主動把財政大權上交她閨女,一定會滿心歡喜,覺得這女婿靠得住,是個踏踏實實過日子的人;媳婦方面,更不用說了,在她家人面前這麼給面子。
您要再來點煽情,甜言蜜語,保證把2個女人感動得一會哭,一會笑。
您點一個
小編工資漲5毛!
來源:綜合人民日報 人民網 陝西都市快報廣播
本期編輯:王小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