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回娘家!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

2021-02-08 直播海南


大年初二回娘家 女婿拜年「法定日」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夫婿同行給嶽父嶽母拜年,所以俗稱「姑爺節」、「迎婿日」。這一天,姑爺要精神抖擻,穿戴一新,帶上豐厚的禮物去看望嶽父嶽母。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所謂回娘家當然是指已婚女兒帶夫婿孩子回到家裡給父母拜年。傳統觀念認為已逝去的老祖宗,每年臘月的最後一兩天都要從天上回家享受供奉,直到初一的晚上享用供奉後再回到天上。老祖宗回家時如果看到家裡有「外人」,就不願進家了。而在舊時嫁出去的女兒被視為「外人」,故除夕、春節(大年初一)不能在家裡,要在老祖宗回天上後才能回娘家。


此外,已婚女兒由於某種特殊的原因非在娘家過年不可,父母、家人即使嘴上不說什麼,心裡也是不怎麼高興的。因為老一輩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嫁出去的女兒若是除夕、初一回娘家,會把娘家吃窮、吃垮,所以早期也常見嫁到外地的女兒除夕前返鄉後,不進自己的家門,而是先寄宿友人家,待初二一早才能回娘家。





女兒回娘家,必須要備辦好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然後由母親分送給鄰裡鄉親。並且女兒回娘家還有一個講究,就是只能吃中午飯,晚飯前需要再趕回婆家。


「回娘家」又稱「歸寧」。過去新婦(婚後第一年)的回門有許多禁忌,不過是指新婦在回娘家方面的禁忌事項。新婦回門後,身份已經變了,是人家的人了,因而娘家也時常「防著她」。


現在人們雖然不相信鬼神,對這個規矩的遵守也不象過去那麼嚴格,但初二回娘家這一習俗仍在繼續,這也算是一種沿襲以久、而且可能還要沿襲很長時間的文化現象。


其實,很多地方並不是大年初二回娘家,而是大年初三。無論哪一天,兒女都應該常回家看看以報對父母養育之恩。




民間諺語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麵。所以,大年初二是要吃麵的,但是在海南就由吃麵變成了吃「海南粉」。


初二,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財。




據調查50%的受訪者回家預算達5000—10000元

另有數據顯示,春節禮物搜索排行榜中,

給丈母娘的春節禮物居百度搜索第一位。

↓↓↓↓↓↓




丈母娘,作為妻子、女朋友的母親

禮物送得好不好

直接關係到妻子與自己的關係。

送得不到位

丈母娘再喜歡你

女婿也可能不是你!


所以嘛,在送丈母娘禮物前,最好問問妻子丈母娘喜歡什麼,花點心思,畢竟娶了別人的女兒,人家養大女兒也多不容易的!那麼送什麼禮物,怎麼送才最窩心?

↓↓↓↓↓↓



拜見嶽母大人最直白的禮品,百試百靈、百發百中、白頭偕老……呃~~紅包一定要厚實,要一發即中,觸碰到嶽母的心靈、直指靈魂,保證你瞬間榮登「親兒子」待遇。






丈母娘首先是女人,天底下沒有不愛保養品的女人,這個年紀的女人更注重由內而外的保養,所以神馬護膚品化妝品之流,都不如海參這樣的高檔保養品。當然,海參只是一個示例,人參什麼的,儘量多多益善。




當然,海參只是一個示例,人參什麼的,儘量多多益善。




「中國大媽」愛黃金全世界皆知,頂級金融家也不得不服中國大媽對黃金的熱愛。黃金對於「中國大媽」一份子的丈母娘來說,當然是「多多益善」。




這份禮到位了,以後你跟她女兒小打小鬧的,丈母娘一定站你這邊。




別誤會,沒讓你把東西都交給丈母娘,而是讓你當著丈母娘的面,將存摺、銀行卡、房本(當然得是加上媳婦名的)上交給媳婦。此計可謂「一箭雙鵰」。您要再來點煽情,甜言蜜語,保證把2個女人感動得一會哭,一會笑。



丈母娘方面,一看你主動把財政大權上交她閨女,一定會滿心歡喜,覺得這女婿靠得住,是個踏踏實實過日子的人;媳婦方面,更不用說了,在她家人面前這麼給面子。



您要再來點煽情,甜言蜜語,保證把2個女人感動得一會哭,一會笑。







您點一個
小編工資漲5毛!


來源:綜合人民日報 人民網 陝西都市快報廣播 

本期編輯:王小輝


相關焦點

  • 大年初二回娘家習俗
    相信大家對大年初二習俗都不陌生了,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其實,除此之外,大年初二習俗還有很多,看看你都知道嗎?大年初二是正月的第2天,也是農曆新年第二天。這一天中國各地漢族同胞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回娘家都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漢族歲時風俗。你知道大年初二為什麼要回娘家嗎?大年初二習俗有哪些?大年初二禁忌有哪些?接下來就由小編一一為你解答吧。民間諺語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麵。
  • 大年初二回娘家!還有哪些傳統風俗,你知道嗎?
    大年初二是指農曆一月二日,祭財神,回娘家都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漢族文化風俗。這天,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嫁出去的女兒們,便在大年初二這一天,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回娘家的習俗相傳是明太祖朱元璋及皇后馬秀英教育子女有關。朱元璋坐天下後,安慶公主下嫁都尉歐陽倫。
  • 大年初二回娘家,初二習俗知多少?
    本周日晚19:30,河南衛視將播出:《梨園春》全國戲迷擂臺賽少兒總決賽今天是大年初二,咱們民間大年初二都有哪些民風民俗呢北方在正月初二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大年初二還是回娘家的日子,回娘家的閨女還要帶上糖果和麵條,糖果表示祝願生活甜甜美美,麵條是表示健康長壽的意思.▌ 大年初二風俗
  • 大年初二回娘家祭財神 還有哪些習俗?
    今天是正月初二,大家都知道這天有哪些習俗嗎?一起來看看!1、吃開年飯。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餈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在飲食習俗方面,正月初二這天的中午飯稱「開年飯」,菜式多樣,皆取吉祥寓意。2、回娘家,俗稱迎婿日。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和夫婿同行回娘家。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回娘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
  • 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你知道還有哪些風俗與禁忌嗎?
    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你知道還有哪些風俗與禁忌嗎?時間:2020-01-26 09: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你知道還有哪些風俗與禁忌嗎? 大年初二是正月裡農曆新年的第二天。
  • 大年初二|除了回娘家,還有這些你不知道的年俗
    大年初二,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其實,除此之外,大年初二習俗還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習俗。習俗一:回娘家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 大年初二回娘家,歡聚一堂嘮家常
    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不但如此,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盤點各地回門禁忌      回門又稱「歸寧」,亦即「回娘家」。
  • 初二回娘家的由來
    回娘家,在中國北方又稱走娘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中國歲時風俗。每年正月初二、初三,中國各地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那麼,這些習俗是怎麼來的呢?相傳與明太祖朱元璋及皇后馬秀英教育子女有關。        朱元璋坐天下後,安慶公主下嫁都尉歐陽倫。
  • 大年初二回娘家,說說咱的「娘家人」!
    來源:儒風大家俗話說:「正月初二路上看,儘是小生和小旦。」大年初二這一天,我國民間有「走娘家」的習俗。嫁出去的女兒們,紛紛帶上禮物,領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和許久不見娘家的親人們一起,敘敘舊、聊聊家常。在這個特殊的日子,咱們就來說一說,中國人心裡的「娘家人」!
  • 文明過大年!大年初二回娘家,在陽江還有這些習俗……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這一天廣東有個重要風俗就是「回娘家」,客家傳統節日習俗正月初二已婚婦女轉妹家「(回娘家)」,新姑丈(女婿)要「上門」。回娘家的婦女,都要攜帶雞、娘酒等禮物。
  • 大年初二丨吃麵 祭財神 回娘家
    可是,年是「年年都過」,但有關「過年」的故事你又知道多少呢?鮁天下新年特別策劃——《營口年俗》,今日話題:吃麵 祭財神 回娘家大年初二習俗民間諺語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炒,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麵。所以,大年初二是要吃麵的,有的地方把這種說法解釋為迎女兒回門。初二面, 初二的面講究也不少。
  • 這些習俗與禁忌你都知道嗎?
    大年初二回娘家你準備好了嗎?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回娘家,在中國北方又稱走娘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中國歲時風俗。至於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說法眾多,其中一個民間說法是,出嫁的女兒在大年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初二以後才能回娘家(不管初幾回娘家,就我那飯量,都會把家裡「吃窮」!!!)。其實小編認為,大年初一不能回娘家,其中的含意是嫁出去的女兒已經是別人家的媳婦了,過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來拜年,媳婦要幫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
  • 正月初二有啥講究?出嫁的女兒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最喜慶的節日,年俗多姿多彩,每一天都有著不同的講究,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習俗,呈現出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傳承。那麼大年初二有啥講究呢?一、回娘家正月初二這天,嫁出去的女兒要帶著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俗稱「迎婿日」。這源於中國古代的祭祖習俗。自古以來祭祖是中國人的頭等大事,已經去世的祖先,每到年底就會從天上回到家中享受供奉,一般在正月初一回去。但是,如果家中有外人的話,他們就不願意回來了。
  • 年俗 | 大年初二回娘家
    在中國陝西、河南等一些地方,甚至有六月六回娘家的習俗,是與收麥打場的季節相關,俗謠云:「收了麥,打罷場,誰家的閨女不看娘。   在菏澤,春節回娘家都是在初二進行的。  第一次春節回娘家,帶的禮物都是雙數:或四件,或六件。  除之此外,還有一些小禮物要放在一個專門的禮盒裡,這盒子是分著層的,每層都不能空。裡面有糕點、饅頭、掛麵等,也有放上錢的。
  • 大年初二回娘家:說說中國人心裡的「娘家」
    正月初二,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都有回娘家的習俗。這一天也叫「迎婿日」,我國各地習俗眾多,雖然形式不同,但都體現了團圓、和諧、和睦的親情。想要的都會得到。這一路走來,辛苦過、忙碌過、懷疑過、痛苦過,但還好,有那麼多貴人不離不棄。世界之大,人海茫茫,能走在一起,真的是一種緣份,所以要好好珍惜身邊,人心交人心,你真我就真。跟她們相處久了就很難割捨這份溫柔。桃花環繞。
  • 初二回娘家,說說中國人心裡的「娘家」
  • 大年初二,這些習俗禁忌,你知道嗎?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這一天廣東有個重要風俗就是「回娘家」,客家傳統節日習俗正月初二已婚婦女轉妹家「(回娘家)」,新姑丈(女婿)要「上門」。回娘家的婦女,都要攜帶雞、娘酒等禮物。
  • 女兒為什麼大年初二才能回娘家?除夕和初一,為什麼就不能回?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夫婿要同行,俗稱[迎婿日]。回家時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 ,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一定不要空手,要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否則那可是對娘家的不在乎啊。
  • 初二回娘家,山東各地習俗差異大!山東女婿們快來對號入座啦~
    天津市民俗專家尚潔介紹說,大年初二這天,出嫁的女兒們要帶著丈夫、孩子回娘家,去拜見父母、家人。此習俗源於新中國成立後。 在女婿拜年「法定日」剛娶媳婦兒的你知道山東各地都有什麼風俗嗎?如何讓父親大人和母親大人開心?姑爺們走起看看!
  • 習俗 正月初二:回娘家
    在北方很多地方,大年初二回娘家是許多人都知道的一個老傳統,每年正月初一一過,大年初二,嫁出門的女兒們就會紛紛帶著丈夫和孩子回娘家過年,看望家中的老爹老娘,古稱「回門」「歸寧」等,俗稱迎婿日。過了「四始」日,人們就不再講究「早」字了,故有「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頭紅」的說法。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為什麼必須在正月初二而不能正月初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