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儒風大家
俗話說:「正月初二路上看,儘是小生和小旦。」
大年初二這一天,我國民間有「走娘家」的習俗。
嫁出去的女兒們,紛紛帶上禮物,領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
和許久不見娘家的親人們一起,敘敘舊、聊聊家常。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咱們就來說一說,中國人心裡的「娘家人」!
姥 姥
天下姥姥疼外孫,都與疼愛親孫子一般無二。
就像歌謠裡唱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叫我乖寶寶。」
在帶娃的路上,姥姥們總是衝在最前面。
有句俗話叫:「媽媽生,姥姥養,奶奶定期來觀賞。」
做姥姥的,既心疼自家閨女,又疼愛孫子、孫女。
女兒生了孩子,捨不得看她一個人操勞,便爭著、搶著幫忙帶孩子。
也正因為如此,姥姥和孫子、孫女總是隔輩親。
在許多孩子心裡,姥姥永遠是最疼愛他們的長輩。
舅 舅
老話說:「娘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
在民間,「老娘舅」一詞,專指家中替人排憂解難的和事佬。
舊社會講:「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女兒出嫁後,小夫妻的家務事,娘家父母就不便插手再管。
卻又難免會擔心,女兒若是在婆家受了欺負怎麼辦?
小事情忍一忍就過去了,當真碰到大事,就要依仗娘家兄弟幫忙出頭。
也難怪古時候會有外戚專權,娘家兄弟永遠是出嫁女最強的助力。
哪怕是世間最尊貴的女人,也免不了要倚重娘家人。清朝赫赫有名的佟氏家族,曾經出過兩位皇后。佟國綱、佟國維兩兄弟,就都是康熙皇帝的親娘舅。同時,佟國維還是康熙第三位皇后的父親,也就是康熙的老丈人。娘舅的威力可見一斑。
女 婿
俗話說:「一個女婿半個兒。」
結了婚,娘家人等於多了個兒子。
但是「半個兒」到娘家,往往是要作為貴賓,坐在上座的。
大年初二回娘家,很多地方也叫「迎婿日」。
女兒女婿要提前備下菸酒、水果、糕點,作為送給娘家的禮物。
而娘家人也要擺上豐盛的宴席款待女婿。
尤其在山東,起碼要擺出八個碟子四個碗,十二個大菜才算有心意。
女婿回娘家要備厚禮,但娘家取禮卻很輕,臨走時還會給回禮。
原因很簡單,無非是希望女婿可以好好對自己的女兒。
女 兒
有人說,女人花錢時在娘家,掙錢時在婆家;
小時候需要人照顧,長在娘家;
長大了會照顧別人,嫁到婆家;
一輩子虧欠了娘家,卻不一定能感動婆家。
因此,嫁出去的女兒,總怕虧欠了娘家人。出嫁女大多都有一個底線:
讓我受點委屈,沒什麼大不了;
讓我娘家人受委屈,絕對不行!
大年初二這一天,是出嫁女對娘家親人表達心意的大日子。
「誰家的媳婦,她走得忙又忙呀,原來她要回娘家。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身上還背著一個胖娃娃呀……」
這首膾炙人口的《回娘家》,正是出嫁女回娘家的真實寫照。
誰家的女兒不想娘?
嫁得越遠,越盼著過年能夠回家看看。
用禮物表達心意,以團聚安放親情。
點擊下面視頻收看 《友誼地久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