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丨吃麵 祭財神 回娘家

2021-02-17 鮁天下


隨著鞭炮聲聲,我們共同告別了丙申猴年,迎來了丁酉雞年。

可是,年是「年年都過」,但有關「過年」的故事你又知道多少呢?鮁天下新年特別策劃——《營口年俗》,今日話題:吃麵 祭財神 回娘家

大年初二習俗

民間諺語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炒,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麵。

所以,大年初二是要吃麵的,有的地方把這種說法解釋為迎女兒回門。

初二面, 初二的面講究也不少。據說,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這面須為冷湯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後用冷水浸過,稱為冷湯。現在的人們一般都打個滷兒或者炸點醬做成打滷面或者炸醬麵。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過,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風俗。

大年初二習俗

歸寧日即女兒回娘家。封建社會歧視婦女,有「嫁出的姑娘潑出的水」之說。就是說,出嫁的女兒不能隨便回娘家,更不能在娘家過年。那麼什麼時候回娘家呢?就過年而言,民間有兩個說法:一個是初二回娘家,另一個是初三。初二回娘家的一般是在市內和不供家譜的人家。初三回娘家的習俗大部分在農村和供奉家譜的家庭。

為什麼不能初二回娘家呢?據一些老人說:「怕姑爺看見家譜」。舊時代農村「送神」要到初二的後半夜,到了初三才能把家譜請下來,年才算過去了,初二還正在過年,怎麼能讓外姓人(指女婿)來呢?

在咱們營地區,過年回娘家不同以往,要同丈夫及兒女一同來給雙親拜年。過去農村的習俗是要給父母帶禮品,所謂的禮品就是二斤果子(蛋糕),同時也要給父親的兄弟即伯父母、叔父母送兩包蛋糕作為禮物,同時帶領丈夫及兒女過去拜年。之後伯父、叔父母要分別宴請他們。

女兒不能在家多住,一兩天後回家時姥姥要給孩子送禮物,由於那時女兒孩子多,生活又困難,故只能一個孩子送個熟雞蛋,經濟條件好的會給幾枚銅錢。

城裡人除了歸寧時間不同外,其它習俗基本與農村相同。

大年初二習俗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

這天中午要吃混沌,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財。

範蠡、比乾等稱為文財神,趙公天師、關羽為武財神。此外還有供奉太白星者,稱為「財帛星君」。因為太白星亦叫金星,附會為財神。還有以齊天大聖、招財童子為財神者。

民間所供大多以趙公明居多,其印刷的形象很威武,黑面濃髯,頂盔貫甲,手中執鞭,周圍畫有聚寶盆、大元寶、珊瑚之類的圖案,加以襯託,突出富麗華貴的效果。

大年初二禁忌

忌洗衣:水有水神,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這兩天不要洗衣服。

忌午睡:白天不可午睡,否則整年度都會很懶惰,其中的含意是因為過年期間有很多客人到家裡拜年,如果睡午覺的話對人很失禮。

忌回門禮為單:大年初二,女兒回娘家忌回門禮為單,由於傳統上認為單數不吉利,女婿帶回娘家的禮物必需成雙。

忌倒汙水、垃圾、掃地:過年期間不要從事灑掃的工作,因為這樣容易把家中的財氣掃掉。

看了以上的介紹,現在你知道大年初二的習俗有哪些了吧,這些習俗是很有講究的,不要出錯哦!貼心的小編為您整理了一些打滷面的做法,吃貨們拿走不謝! 

 一.京味打滷面

  材料

  主料:五花肉,香菇,黃花,木耳,口蘑,輔料:雞蛋,手擀麵

  調料:蔥,姜,蒜,花椒,水澱粉,雞精,鹽,老抽,香油

  做法

  1、香菇、黃花、木耳、口蘑,用熱水浸泡發開,洗淨後,不要倒掉發蘑菇的水,濾出後打滷用;

  2、取湯鍋加蔥姜五花肉煮熟切薄片,香菇切片與黃花、木耳、口蘑一起放入鍋中加入煮肉的湯和發蘑菇的水頓20分鐘,加入鹽、雞精、老抽、調味後勾芡,再加入打散的雞蛋,取出倒入湯盆,滷就做好了;


打滷面的各種滷的做法之京味打滷面

  3、取炒鍋加一些香油、色拉油和幾粒花椒,加入蒜末,炸香澆在做好的滷上。

       4、煮麵澆滷即可。

  材料

  主料:幹木耳,幹香菇,香乾,五花肉,麵筋,麵條,蔥,黃瓜,黃花菜(金針菜)

  調料:鹽,雞粉,生抽,老抽,(依據個人喜好:美極鮮醬油)澱粉,水,香油

  做法

  1、木耳、香菇用熱水發開後切絲備用;

  2、香乾切粗絲(4釐米左右長),麵筋切塊兒,五花肉切薄片兒,蔥切段兒;

  3、熱油,加蔥爆香,放入肉片翻炒半分鐘,肉變色後加入香乾絲兒,加老抽調色後繼續翻炒半分鐘加入木耳。香菇,麵筋,黃花菜(金針菜)翻炒;

  4、麵筋鬆軟後,向鍋內加水直至水面沒過食材,加生抽,雞粉,鹽適量調味兒,也可點幾滴美極鮮提味兒;


打滷面的各種滷的做法之天津打滷面

    5、中火熬製食材同時,另外做開水準備煮麵,

  6、水開後,另外用鍋煮麵,切黃瓜絲備用,

  7、向滷子裡面加入水澱粉幫助滷子濃稠成型,熄火向滷子裡點上香油,

  8、將煮熟麵條裝盤,在上面淋上滷子並加入黃瓜絲拌麵,即成。

  材料

  主料:麵條,海米,香油,香菜,小蘑菇,土豆,西紅柿

  調料:薑末,胡椒粉,雞精,玉米澱粉,花生油

  做法

  1、將西紅柿、土豆、小蘑茹洗淨切成小方丁備用;

  2、海米用溫水泡軟,如果是大海米也要切成小方丁,注意海米水不要倒掉;

打滷面的各種滷的做法之素三鮮打滷面

  3、上鍋,鍋熱放適量花生油,先放土豆、蘑茹、海米煸炒,然後再放西紅柿煸炒,最後放適量水和泡海米的水,只放泡海米的水也可;

  4、開鍋加入適量鹽、雞精、胡椒粉、勾芡,然後打入雞蛋,撒上香菜末,淋上香油即可。

  材料

  主料:香菇,黃花,木耳,榛蘑各適量,雞腿2隻,雞蛋2個,蔥少許

  調料:老抽1湯匙,鹽湯匙,糖1茶匙,水澱粉1小碗,花椒少許,油少許

  做法

  1、將香菇,黃花,木耳,榛蘑,用開水發好後,空幹水,切成大小適合的長短。但是不要忘記留好發它們用的湯哦。

  2、兩隻雞腿煮熟,用手撕成絲備用。不要用刀切哦~~

  3、油熱後,放蔥,放雞絲煸炒一分鐘後,放入香菇,黃花,木耳,榛蘑,再煸炒2分鐘,把泡發這些東西的湯先加到鍋裡,不夠的話,再加水,沒過這些東西。


打滷面的各種滷的做法之雞絲打滷面

  4、依次放老抽,鹽,少許糖(一定不能多)。

  5、估計這些東西都熟了的時候,就沿著一個方向倒入水澱粉(大概需要一碗)。成滷後,將打好的2個雞蛋甩進去。半分鐘後關火。端離灶臺。

  6、用一個小的容器(炒勺就可以了),倒入一些食用油,將花椒放入,放到火上加熱,待油熱,花椒味出來後,就關火,立即均勻的潑到已經打好的滷上就可以了,但吃之前,要記得將花椒撿出來哦。

  材料

  主料:茄子,麵條

  調料:大蒜,花椒粒,醬油,鹽,雞粉,水澱粉

  做法

  1、茄子切條,大蒜切末;

  2、炒勺燒熱,入油炸香花椒粒,下入茄條煸炒;

  3、茄條炒至微黃入醬油炒勻,倒入適量清水煮開;


打滷面的各種滷的做法之茄絲打滷面

  4、撒入少許鹽.雞粉調味,用適量水澱粉勾芡,芡汁糊化後撒入蒜末出鍋;

  5、面煮熟後撈出,盛入碗中,澆上茄絲滷即可。

作者:王金令,1943年生。瀋陽師範學院(瀋陽師大)本科畢業。曾任營口市教育局黨委常委、營口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校長、營口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歷史學教授、營口市文物鑑定專家組成員、營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組成員。曾主筆《營口簡史》、《營口通史》和《遼寧地域文化通覽·營口卷》副主編,曾在國家、省和市級刊物上發表文章百餘篇。

鮁天下獲得作者授權發布,在此鳴謝。王金令、張春彥、王峭共同編著的《營口民俗文化》一書,即將出版,敬請關注。

新媒體編輯丨張淼磊

相關焦點

  • 大年初二回娘家祭財神 還有哪些習俗?
    今天是正月初二,大家都知道這天有哪些習俗嗎?一起來看看!1、吃開年飯。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餈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在飲食習俗方面,正月初二這天的中午飯稱「開年飯」,菜式多樣,皆取吉祥寓意。2、回娘家,俗稱迎婿日。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和夫婿同行回娘家。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回娘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
  • 大年初二回娘家,初二習俗知多少?
    北方在正月初二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大年初二還是回娘家的日子,回娘家的閨女還要帶上糖果和麵條,糖果表示祝願生活甜甜美美,麵條是表示健康長壽的意思.▌ 大年初二風俗▌ 祭財神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
  • 大年初二回娘家習俗
    相信大家對大年初二習俗都不陌生了,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其實,除此之外,大年初二習俗還有很多,看看你都知道嗎?大年初二是正月的第2天,也是農曆新年第二天。這一天中國各地漢族同胞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回娘家都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漢族歲時風俗。你知道大年初二為什麼要回娘家嗎?大年初二習俗有哪些?大年初二禁忌有哪些?接下來就由小編一一為你解答吧。民間諺語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麵。
  • 大年初二回娘家!還有哪些傳統風俗,你知道嗎?
    大年初二是指農曆一月二日,祭財神,回娘家都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漢族文化風俗。這天,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民間有諺語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麵。所以,大年初二是要吃麵的,有的地方把這種說法解釋為迎女兒回門。對於初二的面講究也不少。
  • 大年初二回娘家!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
    大年初二回娘家 女婿拜年「法定日」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
  • 大年初二|除了回娘家,還有這些你不知道的年俗
    大年初二,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其實,除此之外,大年初二習俗還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習俗。習俗一:回娘家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 正月初二有啥講究?出嫁的女兒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
    那麼大年初二有啥講究呢?一、回娘家正月初二這天,嫁出去的女兒要帶著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俗稱「迎婿日」。這源於中國古代的祭祖習俗。自古以來祭祖是中國人的頭等大事,已經去世的祖先,每到年底就會從天上回到家中享受供奉,一般在正月初一回去。但是,如果家中有外人的話,他們就不願意回來了。
  • 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你知道還有哪些風俗與禁忌嗎?
    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你知道還有哪些風俗與禁忌嗎?時間:2020-01-26 09: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你知道還有哪些風俗與禁忌嗎? 大年初二是正月裡農曆新年的第二天。
  • 【風俗】大年初二的習俗,回娘家、吃麵、拜財神:
    又有: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轉,初四吃烙餅炒雞蛋,初五吃餃子捏小人嘴,初六吃合子,合子夾七合子夾八合子夾九,一直吃到拐彎。  所以,大年初二是要吃麵的,有的地方把這種說法解釋為迎女兒回門。  大年初一、二忌洗衣,傳說者兩天是水神生日,因此忌洗衣。  初二面, 初二的面講究也不少。據說,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
  • 大年初二回娘家,歡聚一堂嘮家常
    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不但如此,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盤點各地回門禁忌      回門又稱「歸寧」,亦即「回娘家」。
  • 文明過大年!大年初二回娘家,在陽江還有這些習俗……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這一天廣東有個重要風俗就是「回娘家」,客家傳統節日習俗正月初二已婚婦女轉妹家「(回娘家)」,新姑丈(女婿)要「上門」。回娘家的婦女,都要攜帶雞、娘酒等禮物。
  • 女兒為什麼大年初二才能回娘家?除夕和初一,為什麼就不能回?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夫婿要同行,俗稱[迎婿日]。回家時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 ,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一定不要空手,要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否則那可是對娘家的不在乎啊。
  • 正月初二要知道的那些事
    正月初二回娘家的禁忌:女兒回娘家,必須要備辦好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然後由母親分送給鄰裡鄉親。並且女兒回娘家還有一個講究,就是只能吃中午飯,晚飯前需要再趕回婆家。「回娘家」又稱「歸寧」。過去新婦(婚後第一年)的回門有許多禁忌,不過是指新婦在回娘家方面的禁忌事項。新婦回門後,身份已經變了,是人家的人了,因而娘家也時常「防著她」。
  • 年俗 | 大年初二回娘家
    回娘家有很多講究,比如帶禮物一定要帶雙數,不能帶單數,一般是四份,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回娘家只吃中午飯,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女兒回到娘家,如果家中有侄兒,當姑姑的必須要給侄兒紅包。  回娘家並不只是在大年初二,也有一些地方定在正月初三。
  • 大年初二回娘家,說說咱的「娘家人」!
    來源:儒風大家俗話說:「正月初二路上看,儘是小生和小旦。」大年初二這一天,我國民間有「走娘家」的習俗。嫁出去的女兒們,紛紛帶上禮物,領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和許久不見娘家的親人們一起,敘敘舊、聊聊家常。在這個特殊的日子,咱們就來說一說,中國人心裡的「娘家人」!
  • 吳聊接財神,回娘家,姑爺節習俗和禁忌、祝福語,正月初二用起來
    咱今天就一本正經地來科普一下回娘家,又稱「走娘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民間習俗在正月初二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而且要與丈夫同行所以這一天又稱為「迎婿日」或者「姑爺節」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春節習俗:正月初二都要做什麼?為何不能洗衣服?背後有何講究?大家都知道,大年初二雖然比不得除夕和初一那麼隆重,但也算是一年的開始,所以也是過年的大日子了。在古代社會中正月初二的習俗其實非常重要,因為這一天出嫁的女人可以回娘家。平常日子中她們根本沒有機會回娘家,這其實與「三綱五常」以及,「男尊女卑」思想息息相關。
  • 初二|吃麵又喝湯,吉祥迎開年
    也有一個說法是「初一餃子初二面」。所以在大年初二這一天是要吃麵的。初二的面講究也不少。據說,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這面須為冷湯。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後用冷水浸過,稱為冷湯。現今人們一般都打個滷兒或者炸點醬做成打滷面或者炸醬麵。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過,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風俗。
  • 正月初二有什麼習俗?「回娘家」、「吃開年飯」忙得不亦樂乎
    所以在古代人們專門為出嫁的女人,設定了一個「回娘家」的日子,也就是現代人習以為常的大年初二。在這一天嫁出去的女兒,要帶著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回娘家拜年。由於在大年初二的時候,女人回娘家必須要與夫婿同行,所以這一天又俗稱「迎婿日」。回娘家的女人不能兩手空手,否則就會違背這一習俗的實質。
  • 大年初二,別忘記吃開年飯,牢記「3吃2做」,願你旺事接二連三
    一、吃麵民間諺語說了: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二要吃麵,圖的是條條順,意喻著一年順順噹噹。也有另一種說法,正月裡吃麵是為了祈求長命百歲,事事順利,還有的地方把這種說法解釋為迎女兒回門。初二的面講究的是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北方有吃撈麵的習俗,老北京叫「鍋挑」,因為是冬天吃撈麵,所以是從熱鍋裡現挑出來趁熱現吃,而有的人吃撈麵覺得面有一層粉漿容易黏連,而做成打滷面或者炸醬麵,將麵條在冷水中過一下,叫「過水」再放上滷子或炸醬吃,更滑爽,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風俗。
  • 初二回娘家的由來
    回娘家,在中國北方又稱走娘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中國歲時風俗。每年正月初二、初三,中國各地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那麼,這些習俗是怎麼來的呢?相傳與明太祖朱元璋及皇后馬秀英教育子女有關。        朱元璋坐天下後,安慶公主下嫁都尉歐陽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