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聊接財神,回娘家,姑爺節習俗和禁忌、祝福語,正月初二用起來

2021-02-13 吳振彩的吳觀大局

今天是正月初二,先給大家聽兩首好聽的歌曲

「風吹著楊柳嘛,唰啦啦啦啦啦,小河裡水流這,譁啦啦啦啦啦,誰家的媳婦她走呀走得忙呀,原來她要回娘家……」

「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

正月初二還是是拜年,但是這一天嫁出門的閨女是要帶著女婿一起走娘家的。

一個沒有結婚

又沒有對象的你

不回娘家

還能回誰家

大過年的

來都來了

都不容易

.

咱今天就一本正經地

來科普一下

回娘家,又稱「走娘家」

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民間習俗

在正月初二這一天

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

而且要與丈夫同行

所以這一天又稱為

「迎婿日」或者「姑爺節」

民間認為

出嫁的女兒

在大年初一這天不能回門

回門會把娘家吃窮

只有在初二以後

才能回娘家

女之夫曰婿,妻謂夫亦曰婿。

——《康熙字典》

在這一天

女婿要給嶽父、嶽母拜年

女婿盡一份孝心

也是中國人

和諧家庭觀的體現

其實

哪個女兒不想娘

嫁得越遠

越期盼過年回家看看

濃濃的親情

不會因為距離而疏遠

更因為春節期間的相聚

變得更加厚重

有句俗話說:

「一個姑爺半個兒」

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帶的禮物都要是成雙成對的。然後由母親分送給鄰裡鄉親。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春節習俗:正月初二都要做什麼?為何不能洗衣服?背後有何講究?大家都知道,大年初二雖然比不得除夕和初一那麼隆重,但也算是一年的開始,所以也是過年的大日子了。

在古代社會中正月初二的習俗其實非常重要,因為這一天出嫁的女人可以回娘家。平常日子中她們根本沒有機會回娘家,這其實與「三綱五常」以及,「男尊女卑」思想息息相關。所以古代女人非常重視正月初二「回娘家」這一習俗。事實上無論是除夕還是正月初它們所蘊含的真正意義並不是時間,而是在這種特定時間內。通過口口相傳或耳濡目染而流傳下來的過年習俗。

迎婿日回娘家,夫婿當同行,回門時不能空手,且帶給娘家的禮物,必須是雙數,單數則不吉利。

大年初二是水神的生日,所以要忌洗衣。

祭財神忌語。

舊時有登門售財神像者,不欲購者,只能回答已有,忌諱說不要,以避不祥。

白天不可午睡,否則整年度都會很懶惰,其中的含意是因為過年期間有很多客人到家裡拜年,如果睡午覺的話對人很失禮。

忌倒汙水、垃圾,掃地,不要從事灑掃的工作,因為這樣容易把家中的財氣掃掉。

忌被他人自口袋掏取對象,這樣表示整年度錢財都會被人家掏走。

忌向人討債,過年期間不管是被要債或者是跟人家要債的人在一整年間都會很倒黴,因此忌諱向人討債。

過年期間魚是必備菜,曰「有餘」。吃魚時,應將頭尾留下不吃,這樣就表示來年不僅有吃穿,還有剩餘。

忌跟還在睡夢中人拜年,須等到對方起床後再拜年,否則會讓對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上。


不同於南方,北方習慣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並用雞、鴨、魚、羊肉作為貢品,也有人到財神廟燒香祭拜供奉財神,祈禱今年能夠發大財。

說到祭財神,就要提一下財神傳說。相傳,以前有一個乞丐路過一座古廟,他想,財神爺是專門救濟窮人的,所以只跪拜財神,祈求財富,其他神靈都沒有跪拜。財神一看是個叫花子,連香燭都捨不得點於是沒有理睬。這時財神娘娘因憐憫乞丐勸財神施捨,但財神沒有理睬,萬般無奈之下她取下財神送給她做定情物的其中一隻耳環扔給乞丐,乞丐連連叩謝後離開,但財神知道財神娘娘將定情物給了乞丐後大發雷霆,從此再也沒有一個窮人是跪拜財神後發財的了。


在農村,根據方位,流傳著五路財神的說法。

(1)東路財神:文財神比幹

比幹為商紂王時期的重臣,因諫而死,為國守忠。比幹為國內林姓家族的祖先,在農村被尊稱為「文曲星君」。比幹的故事,在封神演義中有詳細介紹。

因為軒轅墳之巢被比幹燒毀,妲己實施報復。而紂王聽信讒言,比幹只好剜心自戕,雖然他喝下姜子牙所贈的護髒符水,得以續命,但卻路遇一名賣無心菜的女販,女販答曰人無心即死,最終仍死於非命,後被姜子牙封神。

(2)西路財神:武財神關羽

關羽為山西運城人,三國時期蜀國名將,以忠勇聞名。桃園三結義後,隨劉備顛沛流離,斬顏良,誅文丑,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千裡走單騎,華容道放生,敗走麥城,被歷代朝廷作為忠君護國的典型而信仰,民間尊稱為關公,與文聖孔子的地位等同,被尊稱「武聖」。

(3)南路財神:文財神範蠡

範蠡為春秋時期的政治家與商業理論家,他出生在如今的河南南陽。範蠡的作為,曾輔助越王臥薪嘗膽,興越滅吳,成就了霸業。而功成名就之後,卻選擇激流勇退,歸隱經商,再次成名於天下。範蠡販馬更是商業學中的經典,將北方的良馬販賣到南方,以運輸貨物的方式販運,既販賣了馬,又賺得了運輸費,一舉兩得,將經濟效益達到最大化。

(4)北路財神:武財神趙公明

傳說后羿射日後,九個太陽化為九鳥降落人間,其中一個幻為人形,就是趙玄朗,後來他修煉成仙,被後人尊稱趙公元帥。趙公明黑面濃須,胯下騎黑虎,一手執銀鞭,一手拿元寶。因為他的生日為正月初二,所以,後人多在這天祭拜。

姜子牙封神時,雖然並沒有直接封為財神之職,但委託其帶領招寶、納珍兩位天尊,以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兩位神仙掌管迎祥納福以及商業活動,被尊稱為正財神。

(5)中路財神:文財神王亥

王亥是商朝的國君,也是中華王姓的祖先,在甲骨文中稱之為高祖王亥,他開啟了商業貿易和商人的職業。

當然,除了五路財神之外,農村中還有偏財神的說法,又被稱為五路財神,但說的不是五位神仙,而是一個叫何五路的民族英雄,很多地方也將其列為五財神。古人認為,財貨要平路而行,「路神」因此成為「財神」,不過,因為他只是普通百姓,不可進入廟堂之內,因而經常放在偏廳中。

其次,農村還流傳著九路財神的說法,除了以上五位財神,再加上西南方的文財神孔子,東北方的李詭祖,東南方的管仲,以及戰國時期的白圭,負責西北方。不過這樣的說法,並不常見。

新年,一個全新的開始,萬事可期。許一個新年的願望,讓生活不再惆悵,讓幸福擁抱夢想,讓前途充滿曙光,讓拼搏捍衛堅強,讓煩惱統統遺忘,讓諸事不再勉強。願父母長壽安康,願朋友幸福無恙,願你我情誼久長,願新的一年,隨心所向,常樂未央。

1、拜年前的預約

拜年前要提前預約,不要和主人的其他拜年客「撞車」,或是因主人也出門拜年而跑空趟,同時也給主人一個提前準備的時間。預約時間最好給主人留有選擇的餘地,不要自己單方面定一個時間,共同約定的這個時間以雙方都比較方便為宜。

2、拜年的時間選擇

一般向長輩拜年多選擇上午,節日期間不要過早,由於平時勞碌,年節期間人們一般起得較晚。若過早登門拜年,往往讓主人措手不及。如果被拜年者有年飯的招待,可根據飯局的時間來確定拜年的時間,要提前到達,不要等開飯的時間再到,應該留有寒暄問候聊天的時間。

3、拜年的禮品準備

要根據拜年對象來選擇得體的禮品,如果對拜年對象很了解,可選擇對方喜歡的禮品,也算投其所好。如不太了解可選擇鮮花、水果、食品……也不會出錯。菸酒類要根據對象來確定,不沾菸酒的卻送菸酒既沒有意義也顯得突兀不禮貌。如果主人家裡有小朋友,也可適當選擇孩子喜歡的禮品。

4、拜年的服飾

新年新氣象,到親朋家拜年,要注意服飾的得體,以休閒、時尚為主,不要穿的太運動,也不要穿晚禮服類太正式的。如果衣服顏色較深或是壓抑,可適當增添一些小飾物來點綴,增加節日氣氛。一家人的服裝色彩儘量做到協調,增加家庭的和諧溫馨感。

5、做客的禮儀

進門要根據親朋好友家的環境請求換鞋;對親朋好友家人一一打招呼(可提前了解親朋好友的家庭成員情況及稱呼);禮貌送上禮品;以客廳為主要活動場所,未經主人允許,不要主動到各個房間參觀;以主人家的生活習慣為主,不要像在自己家一樣隨意;與主人的聊天內容以增進彼此感情的問候、寒暄為主。

6、拜年時間的控制

如果是沒有飯局的拜年,一般控制在半個小時到1個小時為宜;如果有飯局,可適當在飯局前1個小時左右到,飯局結束後1個小時告辭;時間沒有固定限制,可根據與拜年對象的關係來決定,以不增加拜年對象的接待負擔為宜。

7、餐桌禮儀

參加主人新年招待宴席,要以長者為主,謙讓主座給長者,酒店裡的主座一般是離門最遠的,或是背對主持臺的。在家多是面對廚房門的為主,也可通過居家擺設看出主座位置,以左為大。中國人的餐桌是一個交流的平臺,不要悶頭吃不說話,但也不要高談闊論。讓菜不夾菜、祝酒不勸酒,春節的飯菜講究年年有餘,所以不要吃光桌上的菜餚。

8、拜年時的聊天要領

新年裡要多說讚美的話,讚美老人的氣色、健康,多給老人講話的機會;對中青年要多讚美事業、健康、家庭關係;對孩子要多讚美聰慧、學業、禮貌懂事。多談快樂的事情,少談抱怨牢騷的話題,皆應「過年言好事,出口稱吉祥」。以談對方為主,不要變成自己的表功會或是演講場,玩笑調侃也應適可而止,要掌握好度。如果對主人的家人不是太熟,也不要忽略,要主動問候打招呼。

初二出行去拜年,攜帶禮品一大攤。拖兒帶女走娘家,女婿丫頭一大幫。瓜子乾果桌上端,一夥孫子搶著裝。姥爺看著心喜歡,姥姥抱著親孫臉。祝福長輩好福氣,子孫滿堂真神氣。賢孫個個都淘氣,看在眼裡最喜氣。

想念的話,說也說不完;關懷的心,永遠不改變;真摯友誼,永遠不會忘,願我的祝福將你圍繞,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春節,意味著你去年的煩惱統統要完旦;春節,意味著你今年的願望全部要圓滿,一句春節快樂,不能代表我的心,那我就多說一句,春節快樂,快樂春節!

正月初二拜大年:西南喜神;正東財神;東北貴神。祝你牙好胃口好,身體倍兒棒,吃嘛嘛兒香!

大年初二,祝福到;過大年,放鞭炮;團圓飯,好味道;人團圓,喜氣鬧;家安樂,福氣報;平安符,家裡罩;幸運籤,都抽到;新一年,萬事好!

大年初二,祝福到;過大年,放鞭炮;團圓飯,好味道;人團圓,喜氣鬧;家安樂,福氣報;平安符,家裡罩;幸運籤,都抽到;新一年,萬事好!

祝你在新的一年裡:事業正當午,身體壯如虎,金錢不勝數,幹活不辛苦,悠閒像老鼠,浪漫似樂譜,快樂莫你屬。

星空中點點閃爍的螢光,環繞著繽紛的綺麗夢想,祝福你今年許下的心願,都能一一實現在你眼前,祝你春節溫馨喜悅!祝福是份真心意,不是千言萬語的表白。一首心曲,願你歲歲平安,事事如意,快樂春節!

新年快樂!許個美好的心願祝你快樂連連!許個美妙的心願祝你事業圓圓!許個美麗的心願祝你愛情甜甜!

大年初二,祝你在新的一年裡:事業正當午,身體壯如虎,金錢不勝數,幹活不辛苦,悠閒像老鼠,浪漫似樂譜,快樂莫你屬!牛年萬事勝意!

新年新氣象,祝福送不斷,初二祝福到。迎來春節,送走冬季,迎來春天,迎來拼搏。祝你事業步步高,幸福永綿綿!

真誠的祝願踏著年初二的腳步姍姍來遲,願你新的一年每一天都沐浴在幸福的陽光裡,快樂常在,好運常伴,成功相隨,健康相陪,心想事成!

大年初二拜大年,心歡暢,打長譜,算細帳,過日子,不上當。遇事情,多商量,勤想法,有希望,大步走,前途亮。朋友意,送心上,祝福你,更輝煌。

相關焦點

  • 習俗 正月初二:回娘家
    過了「四始」日,人們就不再講究「早」字了,故有「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頭紅」的說法。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為什麼必須在正月初二而不能正月初一呢?
  • 正月初二「回娘家」,那你可知正月初二又有什麼習俗和忌諱?
    回娘家嘍,這就是正月初二,可是你知道正月初二有什麼習俗和忌諱嗎?,請自家親戚前來參加,以表示對自己姑爺的盛情款待,而嶽父嶽母也需要讓自己女婿「食甜卵(雞蛋)」,這希望自己女兒和女婿能夠甜蜜圓滿,家中幸福圓滿,則能生育孩子的道理。
  • 大年初二,回娘家!這些習俗與禁忌你都知道嗎?
    大年初二回娘家 女婿拜年「法定日」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夫婿同行給嶽父嶽母拜年,所以俗稱「姑爺節」、「迎婿日」。這一天,姑爺要精神抖擻,穿戴一新,帶上豐厚的禮物去看望嶽父嶽母。打那時起,大年初二才回娘家拜年,就成了民間習俗,延續至今。其實,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的進步,許多禁忌和約束已經煙消雲散。無論哪一天,兒女都應該常回家看看以報對父母養育之恩。大年初二的習俗和禁忌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餈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
  • 正月初二有什麼習俗?「回娘家」、「吃開年飯」忙得不亦樂乎
    「初二面」「初二面」顧名思義就是正月初二時要吃麵食。但是在製作這種麵食的時候也十分有講究。首先所用的白面一定要選擇,初一包餃子剩下來的麵粉。然後將這種麵粉製作成麵條,煮熟之後一定要用冷水衝洗,直到完全涼透才能吃,所以這種麵條又稱為「冷湯」。
  • 【風俗】大年初二的習俗,回娘家、吃麵、拜財神:
    大年初二習俗與禁忌
  • 今天姑爺節,別回娘家啦!
    在天津,大年初二與大年三十、大年初一、大年初五、正月十五比肩齊名,是春節中重要的年俗節日之一。 全國不少地方都有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但稱「姑爺節」的,咱天津「獨一份」。
  • 正月初二要知道的那些事
    習俗一:迎婿日(回娘家)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正月初二回娘家的禁忌:女兒回娘家,必須要備辦好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然後由母親分送給鄰裡鄉親。並且女兒回娘家還有一個講究,就是只能吃中午飯,晚飯前需要再趕回婆家。「回娘家」又稱「歸寧」。過去新婦(婚後第一年)的回門有許多禁忌,不過是指新婦在回娘家方面的禁忌事項。新婦回門後,身份已經變了,是人家的人了,因而娘家也時常「防著她」。
  • 女兒為什麼大年初二才能回娘家?除夕和初一,為什麼就不能回?
    回家時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 ,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一定不要空手,要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否則那可是對娘家的不在乎啊。這一天,兒女們都在家,所以,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平時忙碌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閒下來、敘敘舊、話話家常。
  • 大年初二回娘家!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
    ,夫婿同行給嶽父嶽母拜年,所以俗稱「姑爺節」、「迎婿日」。因為老一輩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嫁出去的女兒若是除夕、初一回娘家,會把娘家吃窮、吃垮,所以早期也常見嫁到外地的女兒除夕前返鄉後,不進自己的家門,而是先寄宿友人家,待初二一早才能回娘家。
  • 大年初二回娘家祭財神 還有哪些習俗?
    今天是正月初二,大家都知道這天有哪些習俗嗎?一起來看看!1、吃開年飯。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餈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在飲食習俗方面,正月初二這天的中午飯稱「開年飯」,菜式多樣,皆取吉祥寓意。2、回娘家,俗稱迎婿日。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和夫婿同行回娘家。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回娘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
  • 年俗 | 今兒個「姑爺節」,天津人有這麼多講究!
    大年初二,幽默的天津人創造了一個雅號:姑爺節。這是歲時民俗的當代收穫。新中國提倡男女平等,奶奶家、姥姥家都要拜年也是人之常情,那時沒有「黃金周」長假期,人們不約而同,形成夫妻倆帶著孩子初二回娘家的普遍習慣。民間老話,「姑爺是門前貴客」,「一個姑爺半拉兒」,既講待遇,也講義務和擔當。
  • 大年初二,這些習俗禁忌,你知道嗎?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進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進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収大財。二、吃開年飯
  • 正月初二有哪些忌諱?
    過大年放鞭炮;大年初二祝福到;人團圓喜氣鬧;家安樂福氣報;新的一年,農嫂祝大家萬事如意!膠東農村正月初二第一禁忌,出嫁的閨女不能回娘家。大多地方,初二這天是出嫁閨女一家回娘家給父母拜年日。或許是因為南北差異,習俗也會有所不同。膠東的農村,不管父母有多麼掛念閨女,初二是這天也是不允許出嫁閨女來家的。
  • 大年初二習俗有哪些 有什麼禁忌 這些事情最好別做
    那麼你知道大年初二為什麼要回娘家嗎?     大年初二習俗有哪些?大年初二禁忌有哪些?     快來和番茄醬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1     習俗一:回娘家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
  • 大年初二回娘家,初二習俗知多少?
    北方在正月初二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大年初二還是回娘家的日子,回娘家的閨女還要帶上糖果和麵條,糖果表示祝願生活甜甜美美,麵條是表示健康長壽的意思.▌ 大年初二風俗▌ 祭財神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
  • 正月初二丨歸寧日,回娘家!
    按照傳統習俗,這一天女兒要「回娘家」、夫婿同行給嶽父嶽母拜年,民間稱「姑爺節」、「迎婿日」、「回娘家」又稱「歸寧」。中國人最親密的是血緣關係,姑爺有「半子之勞」,俗話說「一個姑爺半個兒」。大年初二,姑爺精神抖擻,穿戴一新,帶上豐厚的禮物去看望嶽父嶽母。嶽父母家無不盛情款待,希望女婿平時要好好關照愛護自己的女兒。
  • 正月初二有啥講究?出嫁的女兒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
    一、回娘家正月初二這天,嫁出去的女兒要帶著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俗稱「迎婿日」。這源於中國古代的祭祖習俗。自古以來祭祖是中國人的頭等大事,已經去世的祖先,每到年底就會從天上回到家中享受供奉,一般在正月初一回去。但是,如果家中有外人的話,他們就不願意回來了。
  • 【一份福氣送給你】正月初二,這些事必不可缺!
    在正月初二這一天,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兒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這就是,「回娘家」。 比如說,在廣東,客家傳統節日習俗正月初二已婚婦女轉妹家「(回娘家)」,新姑丈(女婿)要「上門」。女兒回娘家,必須要置辦一些節日禮品,雞鴨魚肉,或是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
  • 大年初二丨吃麵 祭財神 回娘家
    鮁天下新年特別策劃——《營口年俗》,今日話題:吃麵 祭財神 回娘家大年初二習俗民間諺語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炒,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麵。所以,大年初二是要吃麵的,有的地方把這種說法解釋為迎女兒回門。初二面, 初二的面講究也不少。據說,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這面須為冷湯。
  • 今天是財神節,民間都有什麼祈福的習俗?又有什麼禁忌?
    一個節日的形成,沒有廣大普通百姓的擁戴是做不到的,財神節也不例外。財神節到來,民間多有為之慶賀者。 那麼,人們為了迎財神會有哪些祈福習俗呢?又有什麼禁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