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回娘家」,那你可知正月初二又有什麼習俗和忌諱?

2020-12-22 騰訊網

回娘家嘍,這就是正月初二,可是你知道正月初二有什麼習俗和忌諱嗎?

回娘家:

每年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姑娘都會回到娘家,也要給自己的侄子侄女準備好紅包,在這一天送到,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歸厝」,而如果新郎是頭一年在過年拜訪嶽父嶽母,則需要準備厚禮前去,並且嶽父嶽母家也需要大擺宴席,請自家親戚前來參加,以表示對自己姑爺的盛情款待,而嶽父嶽母也需要讓自己女婿「食甜卵(雞蛋)」,這希望自己女兒和女婿能夠甜蜜圓滿,家中幸福圓滿,則能生育孩子的道理。

回娘家忌諱之處:

1、回娘家拿的禮物在這一次必須是雙數,因為雙數表示這成雙的意思。

2、不能說「不要」,因為這一天不要是一個忌諱詞語。

3、不能過夜,必須早去早回,因為這一習俗也被稱之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就是只能參加嶽父嶽母家的中午飯,女兒必須在晚飯前回到自己公婆家。

祭拜財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而祭拜的財神也不同,有趙公明、範蠡、關羽等等。

而這一天也是財神廟燒香的日子,在老北京有兩處財神廟,一處在廣安門外六裡橋,叫「五顯財神廟」,另一財神廟為「黃瓦財神廟」,位於北鑼鼓巷南口東側,這兩處是被公認為的財神廟,這一天也會有廟會的活動開始。

祭拜財神的忌諱之處:

財神,一共有幾十位,因為有不同的人物,所以有很大的講究,民間所供大多以趙公明居多,其印刷的形象很威武,黑面濃髯,頂盔貫甲,手中執鞭,周圍畫有聚寶盆、大元寶、珊瑚之類的圖案,加以襯託,突出富麗華貴的效果。但是更大的講究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

而人們要按照自己的年齡和加上方位區分才能祭拜公認的九位財神。九個方位分別是東、南、西、北、中,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大財神:王亥。掌管中部,適合60歲以上的人祭拜。

文財神:比幹。掌管東方,適合30歲以上的人祭拜。

文財神:範蠡。掌管南方,適合30歲以上的人祭拜。

武財神:關羽。掌管西方,適合30歲以上的人祭拜。

財神:趙公明。掌管北方,適合30歲以上的人祭拜

財神:端木賜。掌管西南方,適合30歲以前的人祭拜。

武財神:李詭祖。掌管東北方,適合30歲以前的人祭拜。

財神:管仲。掌管東南方,適合30歲以前的人祭拜。

財神:白圭。掌管西北方,適合30歲以前的人祭拜。

所以財神也不是隨便亂祭拜的。

還有很多地區會在這一天上墳,但這只是個別地區。

初二,在全國意義上基本上還是保留著回娘家的習俗。

相關焦點

  • 習俗 正月初二:回娘家
    過了「四始」日,人們就不再講究「早」字了,故有「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頭紅」的說法。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為什麼必須在正月初二而不能正月初一呢?
  • 正月初二有哪些忌諱?
    過大年放鞭炮;大年初二祝福到;人團圓喜氣鬧;家安樂福氣報;新的一年,農嫂祝大家萬事如意!膠東農村正月初二第一禁忌,出嫁的閨女不能回娘家。大多地方,初二這天是出嫁閨女一家回娘家給父母拜年日。或許是因為南北差異,習俗也會有所不同。膠東的農村,不管父母有多麼掛念閨女,初二是這天也是不允許出嫁閨女來家的。
  • 正月初二有什麼習俗?「回娘家」、「吃開年飯」忙得不亦樂乎
    正月初二有什麼習俗?「回娘家」、「吃開年飯」忙得不亦樂乎在噼裡啪啦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新的一年嶄新開始。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對過年都抱有極大的興趣和情感。因為過年的時候不僅家裡人可以團聚在一起,而且忙碌了一大年也希望能夠適當休息一下。
  • 正月初二要知道的那些事
    又東漢的應劭在《風俗通義》中有另外的解釋,他說:天子所居住的城市一共有十二門,東方的三門是生氣之門,為了不使死物在生門出現,所以在另外的九門前殺狗去災。正月初二,為開齋日,有素食三日者,自除夕至初二始得肉食;此日又為米娘娘生日,新春大歲第二頓做米飯;為祭財神日,當日一早,住戶和商號都要祭財神。正月初二的習俗:
  • 吳聊接財神,回娘家,姑爺節習俗和禁忌、祝福語,正月初二用起來
    今天是正月初二,先給大家聽兩首好聽的歌曲「風吹著楊柳嘛,唰啦啦啦啦啦,小河裡水流這,譁啦啦啦啦啦,誰家的媳婦她走呀走得忙呀,原來她要回娘家……」「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正月初二還是是拜年,但是這一天嫁出門的閨女是要帶著女婿一起走娘家的。
  • 正月初二回娘家的由來
    為什麼必須在正月初二而不能正月初一呢?迷信觀念認定,已逝的老祖宗,年底從天上回家享受供奉。老祖宗如果看到家裡有「外人」,就不願進家了,因為,已婚女人被認為是「外人」;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裡過除夕、初一。老祖宗享用供奉後,在初一(或初二)晚上就回到天上了,女兒就可以回家了。這個規矩在舊社會特別是農村是很嚴格的,違反了就是大不敬。
  • 正月初二有啥講究?出嫁的女兒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最喜慶的節日,年俗多姿多彩,每一天都有著不同的講究,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習俗,呈現出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傳承。那麼大年初二有啥講究呢?一、回娘家正月初二這天,嫁出去的女兒要帶著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俗稱「迎婿日」。這源於中國古代的祭祖習俗。自古以來祭祖是中國人的頭等大事,已經去世的祖先,每到年底就會從天上回到家中享受供奉,一般在正月初一回去。但是,如果家中有外人的話,他們就不願意回來了。
  • 【一份福氣送給你】正月初二,這些事必不可缺!
    嫩食記今天帶大家漲漲姿勢~   在正月初二這一天,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兒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這就是,「回娘家」。 比如說,在廣東,客家傳統節日習俗正月初二已婚婦女轉妹家「(回娘家)」,新姑丈(女婿)要「上門」。女兒回娘家,必須要置辦一些節日禮品,雞鴨魚肉,或是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
  • 大年初二回娘家,初二習俗知多少?
    北方在正月初二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大年初二還是回娘家的日子,回娘家的閨女還要帶上糖果和麵條,糖果表示祝願生活甜甜美美,麵條是表示健康長壽的意思.▌ 大年初二風俗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回娘家只吃中午飯,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女兒回到娘家,如果家中有侄兒,當姑姑的必須要給侄兒紅包。回娘家並不只是在大年初二,也有一些地方定在正月初三。
  • 大年初二回娘家祭財神 還有哪些習俗?
    今天是正月初二,大家都知道這天有哪些習俗嗎?一起來看看!1、吃開年飯。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餈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在飲食習俗方面,正月初二這天的中午飯稱「開年飯」,菜式多樣,皆取吉祥寓意。2、回娘家,俗稱迎婿日。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和夫婿同行回娘家。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回娘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
  • 大年初二回娘家習俗
    相信大家對大年初二習俗都不陌生了,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其實,除此之外,大年初二習俗還有很多,看看你都知道嗎?大年初二是正月的第2天,也是農曆新年第二天。你知道大年初二為什麼要回娘家嗎?大年初二習俗有哪些?大年初二禁忌有哪些?接下來就由小編一一為你解答吧。民間諺語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麵。又有: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轉,初四吃烙餅炒雞蛋,初五吃餃子捏小人嘴,初六吃合子,合子夾七合子夾八合子夾九,一直吃到拐彎。
  • 仙遊正月初二不能走親戚的由來!真相竟然...
    為確保最終的結果是公平的,研究團隊有嚴苛的評選標準。比如,對任期不滿兩年,曾被逮捕或判罪的CEO予以剔除。總計有907位CEO參選,來自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所管理的企業也分布在全球各地。貝爾努特評價道:「在這份榜單中,排名越靠前的企業領袖,他們的思維方式就越趨向於簡單化。和人們想像的不同,精明的領導者都在學習怎樣務實地分解複雜問題,降低事情的難度。
  • 正月初二丨歸寧日,回娘家!
    按照傳統習俗,這一天女兒要「回娘家」、夫婿同行給嶽父嶽母拜年,民間稱「姑爺節」、「迎婿日」、「回娘家」又稱「歸寧」。中國人最親密的是血緣關係,姑爺有「半子之勞」,俗話說「一個姑爺半個兒」。大年初二,姑爺精神抖擻,穿戴一新,帶上豐厚的禮物去看望嶽父嶽母。嶽父母家無不盛情款待,希望女婿平時要好好關照愛護自己的女兒。
  • 女兒為什麼大年初二才能回娘家?除夕和初一,為什麼就不能回?
    回家時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 ,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一定不要空手,要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否則那可是對娘家的不在乎啊。這一天,兒女們都在家,所以,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平時忙碌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閒下來、敘敘舊、話話家常。
  • 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你知道還有哪些風俗與禁忌嗎?
    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你知道還有哪些風俗與禁忌嗎?時間:2020-01-26 09: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你知道還有哪些風俗與禁忌嗎? 大年初二是正月裡農曆新年的第二天。
  • 大年初二,回娘家!這些習俗與禁忌你都知道嗎?
    說法眾多,其中一個民間說法是,出嫁的女兒在大年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初二以後才能回娘家(不管初幾回娘家,就我那飯量,都會把家裡「吃窮」!!!)。其實小編認為,大年初一不能回娘家,其中的含意是嫁出去的女兒已經是別人家的媳婦了,過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來拜年,媳婦要幫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
  • 為什麼回娘家要是正月初二?初一為什麼不能住娘家?
    每年正月初二,幾乎全國各地出嫁的女兒都在這一天回娘家,夫婿也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那麼結婚女子為什麼必須在初二回娘家?初一為什麼不能住娘家?下面讓我們共同穿越時光,解讀一下過年出嫁女回娘家的風俗。一、迷信觀念認定,已逝的老祖宗,年底從天上回家享受供奉,家裡不能有外人封建時代,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已婚女人被認為是外人,老祖宗如果看到家裡有外人,就不願進家了。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裡過除夕、初一。
  • 俗話說,「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過年前後有什麼禁忌和講究?
    俗話說「百節年為首」,過年正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自然也就產生了許多的禁忌和講究。常聽到老人們說這樣一句話,「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進入臘月以後就要開始注意自己的行為了,這是為了過年的時候更加的順暢。而到了正月的時候也是如此,希望能夠開一個好的開端。臘月就是農曆十二月,也是一年最後的一個月份。
  • 初二回娘家的由來
    每年正月初二、初三,中國各地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那麼,這些習俗是怎麼來的呢?相傳與明太祖朱元璋及皇后馬秀英教育子女有關。        朱元璋坐天下後,安慶公主下嫁都尉歐陽倫。
  • 普寧人大年初二是怎麼「走仔婿」的?
    潮汕民間有「正月仔婿,二月韭菜」的俗語,應該是指是指農曆二月的韭菜和正月的女婿一樣受人歡迎喜愛。二月的韭菜最鮮嫩,而正月(一般在初二)作為仔婿的過丈人家拜年,也必是穿的光鮮漂亮。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仔婿日」。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要再掏腰包,儘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道)」。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在晚飯前趕回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