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春節期間,有許許多多有趣的習俗。例如除夕要「守歲」,新年第一刻要放鞭炮「趕年獸」,新年起床要給親戚長輩「拜年」。那麼到了正月初二,同樣有許多傳統習俗。
嫩食記今天帶大家漲漲姿勢~
「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背上一個胖娃娃」,這首熟悉的歌響起時,有沒有牽起大部分人的回憶?這首歌很寫實地描寫了以前嫁出去的女兒們回娘家的情況。
在正月初二這一天,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兒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這就是,「回娘家」。
比如說,在廣東,客家傳統節日習俗正月初二已婚婦女轉妹家「(回娘家)」,新姑丈(女婿)要「上門」。女兒回娘家,必須要置辦一些節日禮品,雞鴨魚肉,或是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
潮汕地區,正月初二、初三,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裡。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思念。
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餈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
韶關沙田一帶殺生雞開年,取生氣十足的意思。在飲食習俗方面,正月初二這天的中午飯稱「開年飯」,菜式多樣,皆取吉祥寓意。
雞是少不了的,燒肉取「紅皮赤壯」(身體健康)之意,炒飯取意「大顯身手」;豬脷(舌)取「大利」之意,還有生菜,取意「生財」,蒜喻能寫會算,蔥喻聰明,韭喻長長久久等。芹喻勤勞刻苦。
初七人日吃七樣菜,上列幾種均在其中。
除了南方這兩個習俗外,北方正月初二還會祭財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
這天中午還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
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財。
五行發糕
製作過程:
1. 將低筋麵粉過篩後加入粘米粉、泡打粉和細砂糖,然後用打蛋器把乾粉混合均勻;粘米粉沒有筋性不會結塊,所以不過篩也行;
2. 乾粉加入100g水,再加入白砂糖後,攪拌至完全無顆粒,細砂糖一定要攪拌至融化,否則發糕吃起來會有顆粒感,用糖粉會更容易融化;(方子裡的細砂糖還可以換成紅糖,這樣做出來的就是紅糖發糕了)
3. 麵糊攪拌均勻後蓋上保鮮膜,室溫靜置10分鐘;靜置麵糊是為了讓各種材料能更好融合,夏天可放入冰箱冷藏靜置;
4. 趁麵糊靜置時,分別將5g抹茶粉混合10g開水,2g紅曲粉混合5g開水,2g咖啡粉混合2g開水;竹炭粉顆粒很細所以不用加水融合,直接加入麵糊即可;
5. 把靜置後的麵糊分成約70g一份,分別加入各顏色粉漿的容器中;用另一個容器裝一份麵糊並加入竹炭粉攪拌均勻;
6. 將各色麵糊攪拌均勻後倒入模具約8-9分滿,送入嫩烤箱T3,設定溫度為115℃,用蒸汽模式蒸12-15分鐘即可;一定要等到蒸汽上來了再將麵糊放上去蒸,這樣發糕表面才會開花。
7. 發糕一定要蒸熟,沒熟的發糕掰開來中心是膏狀的,蒸的時間就要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加5分鐘左右保證發糕全熟。如果想要其它顏色,還可加入草莓粉、南瓜粉、紫薯粉等其他風味粉。
(本食譜來自烤圈APP用戶「我和殭屍真的有個約會」)
如果想知道更詳細的步驟,如果想問問作者關於食譜的細節問題,請掃碼下載「烤圈」APP。
不但有海量優秀食譜,更可以觀看廣大嫩烤箱用戶的烘烤直播。悄悄告訴你,嫩食記就靠著烤圈的各種烘烤小視頻下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