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 資溪疾控 關注我們
宮頸癌是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之一,一直以來都有著非常高的患病率與死亡率。
大家還記得梅豔芳吧,年僅40歲的她因為宮頸癌病逝,而她離世的時間僅僅距離她宣布自己罹患宮頸癌只有不到4個月的時間,讓廣大粉絲們既唏噓又傷心,沒有辦法接受。
她在最後一場告別演唱會上,穿著白色婚紗問自己的粉絲:「我穿著婚紗好看嗎?」。
還未走入過婚姻的她感嘆:「我也曾經有數次穿婚紗的的機會,但是自己都錯過了,而自己以後怕是也沒有機會再穿了。」
那時她經歷了幾次化療,頭髮已經掉光,演唱會後不久,在2003年12月30日那天,她便離開了這個世界和愛她的粉絲。
像這樣因為宮頸癌去世的女明星這世界上還有很多:
2007年,日本女歌手坂井泉水因宮頸癌去世,享年40歲 。
2013年,27歲年輕女演員宋汶霏芳魂遠去。
2015年,英國真人秀女星傑德·古迪因宮頸癌去世,年齡僅27歲。
她們如花一樣美麗,卻都終結於宮頸癌。
日常生活中,不少女性都備受婦科疾病的困擾,尤其是宮頸癌,已經對廣大女性的健康造成了威脅。
然而,敏感的部位和致病的原因讓不少患者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很多病人都羞於啟齒,不願意主動尋醫問診。再加上如果科普知識不夠普及,社會的部分人群對宮頸癌存在偏見,比如很多人認為宮頸癌就是性生活或性伴侶過多,也就是生活行為不檢點有關。
那麼,宮頸癌到底和什麼有關呢?
宮頸癌在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中尤為突出,位居發展中國家女性腫瘤疾病的首位。宮頸癌原發於子宮陰道部及宮頸管,與高危型HPV(人乳頭瘤病毒)的持續感染有關,高危型HPV也是導致子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主要原因。
醫學研究表明,原位癌高發年齡為30~35歲,浸潤癌為45~55歲,近年來其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
然而不管是那種癌症,都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會突然爆發的。許多疾病與我們的個人生活習慣有關,而導致子宮頸癌的可能因素也更多。
1、首當其衝的就是病毒感染,醫學表明,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是宮頸癌的主要危險因素,90%以上的宮頸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
2、性行為及分娩次數,這裡就是問題提到的生活不檢點問題。比如多個性伴侶等,甚至初次性生活小於十六歲、初次生產的年齡小、多孕多產等都會增加患宮頸癌的概率。
3、與其他生物學因素有關,比如沙眼衣原體、單純皰疹病毒II型、滴蟲等病原體的感染在高危HPV感染導致宮頸癌的發病過程中有協同作用。
4、日常生活習慣,也是導致宮頸癌可能的元兇之一。比如有抽菸等不良生活習慣等,都會增加女性感染上HPV病毒,甚至最後增加癌變成宮頸癌的概率。並且,營養不良、衛生條件差也可影響疾病的發生,如果沒有及時的進行篩查會增加患上宮頸癌的概率。
子宮頸癌可能是全無病徵的, 有部分患者只在身體例行普查中才發現。
早期的症狀主要是 : 不正常或不規律的陰道出血,月經之間和性交後出血。
較後期的病徵包括:背痛、腳水腫, 泌尿或排便困難等,臨床檢查上, 醫生會發現病人腹股溝或頸部的淋巴核脹大,同時陰道與直腸間出現不正常的通道。
前文提到,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是導致子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主要原因。
宮頸癌罪魁禍首有14種HPV類型,元兇是HPV-16和18型。
HPV家族龐大,子孫較多,有100多種不同類型的HPV。這其中,大部分HPV類型不會導致宮頸癌,被視為「低風險」。
現階段確認會導致宮頸癌的搗亂分子只有14種HPV類型,它們分別是: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73,被列為「高風險」,為女性所深惡痛絕。
在我國,約84.5%的宮頸癌由被稱為高危型的HPV-16和18導致,被稱為宮頸癌的元兇。
想要預防宮頸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打HPV疫苗。
現在世界範圍內有四種 HPV 疫苗,分別是英國葛蘭素史克生產的二價、美國默沙東生產的四價、九價和我國廈門萬泰生產的二價。
作為疫苗界的「網紅」,HPV疫苗在年輕人群體中的知名度相當高。
然而「人紅是非多」,在國產HPV疫苗上市之前,也經歷了不少爭論:預約排隊久,價格也較昂貴...
慶幸的是,宮頸癌疫苗終於在2019年12月實現國產化,破除了價格高、預約難這一障礙。
宮頸癌疫苗,越早接種越早保護。
可能有小仙女們認為HPV疫苗會覺得價位越多越好,其中九價HPV疫苗最受追捧,堅持苦等九價HPV疫苗。
這麼想的你很可能就錯過了預防宮頸癌的最佳時機!
越早接種HPV疫苗,尤其是在首次性行為之前進行接種,則能越大程度阻斷HPV傳播,使疫苗接種效果越好。
世界衛生組織(WHO)把9-14歲作為最佳接種年齡。
據專家研究表示,二價、四價比九價的HPV疫苗保護率在預防宮頸癌方面相差不大,在我國,二價、四價HPV疫苗均可預防84.5%的宮頸癌,而國產二價疫苗所需費用更少,貨量充足,無需等待,性價比更高;
九價HPV疫苗可預防90%的宮頸癌,雖然高出5%左右,但是要知道,九價疫苗的適用年齡範圍較小,且目前九價和四價疫苗很多接種點都長期缺貨。
為了多出的約5%的保護率而冒著84.5%的罹患癌症的風險,不科學也不必要。
*本文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非商業用途,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