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9年中國HPV(人乳頭瘤病毒)和相關疾病報告顯示,在我國15~44歲女性中,宮頸癌是排名第三的常見惡性腫瘤,目前宮頸癌已成為我國15-44歲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當前,各類型HPV疫苗已研發成功並在我國上市,該如何選擇呢?接下來一起了解以下宮頸癌防治和宮頸癌疫苗相關知識。
1.宮頸癌肇始自HPV感染
99.7%的宮頸癌與生殖器官感染HPV有關,HPV感染是宮頸癌發生的必要條件。過早的性行為、性伴侶過多,可能導致HPV感染。某些型別HPV持續感染可導致病變並最終進展為宮頸癌。在導致宮頸癌的高危HPV型別中,除了廣泛流行的16/18型,中國女性還應重視52/58型。因為HPV52/58型別在中國宮頸癌患者中的佔比(14.7%)遠遠高於全球宮頸癌患者佔比(7.4%)
2.宮頸癌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
對於宮頸癌的治療,如果在癌前病變階段或者癌症早期被發現,通過局部手術切除或全子宮切除,基本能夠實現100%治癒。宮頸癌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如果病情進展到晚期,需要通過放療和化療等手段進行治療,治療效果根據期別、病人自身的狀況會有所區別,大多數在二期、三期的病例還是能夠獲得比較好的生存率的。
現在也有一些新的治療技術,如熱凝治療,WHO在評估和推薦用於癌前病變的幹預,我國還沒有開展。從趨勢上來說,醫學界希望能夠找到一些創傷性小的治療技術,但是最關鍵的還是早發現,越早發現治療手段越多,治療效果越好。
3.宮頸癌預防手段:定期篩查和接種疫苗
WHO認為,除了調整生活行為方式外,接種HPV疫苗是宮頸癌最有效的一級預防措施。同時,國際國內指南推薦成年女性,每3年做一次TCT(宮頸細胞學)檢查,每5年做一次HPV檢測,這是宮頸癌二級預防的重要手段。
4.二價、四價、九價宮頸癌疫苗的區別
疫苗是預防宮頸癌最有效的手段,相當於從源頭上來控制宮頸癌的發生。
2006年宮頸癌疫苗在美國最早上市,現在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已上市宮頸癌疫苗。全球用得比較廣並且我國也已上市的宮頸癌疫苗,包括二價、四價、九價疫苗。這些疫苗的區別是,預防HPV的型別不同,在我國批准使用的年齡段也不同。二價疫苗可以預防16、18型HPV的感染,批准使用的年齡是9-45歲;四價宮頸癌疫苗可以預防6、11、16、18型HPV的感染,6和11型是預防良性的性傳播的疾病比如生殖器疣等,批准使用的年齡是20-45歲;九價宮頸癌疫苗覆蓋面比較廣,除了16、18兩個最主要的型別,以及6和11兩個四價含的預防生殖器疣的型別外,還含有另外5種高危型別,即31、33、45、52、58,覆蓋的型別可以預防約90%的宮頸癌。不同的國家易感型別會有一些差別,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女性感染52、58型的HPV感染會比其他西方國家高一點。
5.接種一次疫苗能管多少年?
宮頸癌疫苗在我國的接種程序是注射三針。因為疫苗是在2006年上市的,所以根據實際數據,打了疫苗之後,在女性體內產生的抗體始終能保持較高的水平,真實觀察到的是10-12年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當然,到底管多長時間,還需要後期不斷地觀察。
6.孕期和哺乳期能否接種,如果接種疫苗之後發現懷孕了應該怎麼辦?
宮頸癌疫苗在做臨床試驗包括推廣時,都沒有納入孕婦人群,因為這個群體比較特殊。所以現在被批准上市的幾個疫苗都不建議在孕期接種。如果接種疫苗的過程中發現懷孕了,建議停止接種程序,等生育完再擇期補接種。同樣,哺乳期女性也不推薦接種。
7.女性應該每3~5年做一次篩查
正常女性應該每3~5年做一次篩查。我國實施的兩癌篩查包括宮頸癌篩查。
目前發達國家宮頸癌篩查覆蓋率大多在50%或70%以上。70%是有效控制宮頸癌的最低篩查覆蓋率,也是WHO提出的篩查覆蓋率。我國現在也在倡導達到70%篩查覆蓋率,以降低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近些年,宮頸癌篩查技術不斷進步,靈敏度大幅提高,漏診率大幅降低,篩查效果極大提升。所以篩查對於降低宮頸癌發病率意義重大。
8.年齡超過45歲的女性更應該定期篩查
超過45歲的女性,超過了宮頸癌疫苗適合的年齡範圍。這種情況下,定期篩查是最主要的預防手段。
當然,日常生活中,除了篩查之外,還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好的心態,以提高機體免疫力。因為HPV病毒感染宮頸其實是很常見的,很多女性其實都有機會感染到。正常的女性如果身體免疫狀況正常,是可以自身清除HPV病毒的。但當勞累、憂傷等因素造成人體免疫狀況低下的情況下,自身就沒有能力去清除它,就會發生持續感染。所以,維持好自己的免疫功能非常重要。
9.接種HPV疫苗以後,能不能替代日常篩查?
現在疫苗的接種群體是9到45歲的群體,國內外權威指南均建議,疫苗接種之後還是要繼續篩查。但是篩查的間隔,現在還沒有調整,正在積累證據,希望能夠把篩查的間隔延長。一定要保持篩查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的HPV疫苗,即便九價疫苗也沒有涵蓋所有導致宮頸癌的高危HPV型別;此外,現在的HPV疫苗都是預防性疫苗,不具有治療功能,對於已經感染或已經發生病變的女性,疫苗更是不能代替日常篩查。
現在國內外建議指南都沒有改變篩查的程序。對於成年女性,還是要按照臨床的規範,打了疫苗之後,定期進行篩查。通常來說,如果用細胞學篩查,至少3年要做一次;如果用HPV檢測,至少5年要做一次。現在有些國家已經在提議,未來接種疫苗的人群篩查間隔是否可以更長一點,比如5年甚或10年。
參考資料:
中國食品藥品安全網《科普 | 女性應知的宮頸癌預防小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