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我在家看了一部評分很高的紀錄片,《主廚的餐桌》。
這部紀錄片的法國篇分為4集,每一集講述一名世界頂尖廚師的個人傳記,他們的成長,他們對於烹飪的理念,以及對於廚師這一身份的熱愛。這是關於食物,信念,堅持與創造的故事,動人心魄。
在法國篇的第一集,讓我認識了一位十分特別的米其林三星主廚阿蘭·帕薩爾(以下簡稱阿蘭)。
開頭阿蘭講述了小時候祖母的烹飪帶給他的美好回憶。
「其實,實話實說,有一句話,能解釋我今天的一切,一句非常簡短的話,14歲那年,我立志成為一名廚師,時至今日,未改初心。」。
L'Arpege是法國巴黎的米其林三星餐廳,也是阿蘭傾注了所有心血的地方。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在以肉食大行其道的現代美食中,這裡卻以素食而聞名。
「很多人活了一輩子都以為,像洋蔥、甜菜、芹菜這些都只是配菜,甚至只是點綴而已,但在Arpege,它們是當仁不讓的主角。」
有15年的時間,這裡一度是肉食愛好者不可錯過的美食聖地,許多人千裡迢迢趕到這裡,只為能吃上一口香煎嫩牛排、現烤羊後腿、多汁小牛腿肉。
但1998年,一切都結束了,阿蘭突然厭倦了這裡,血腥的氣味與砧板上的肉,處理動物的肉體一度變成了對阿蘭的折磨,他選擇了離開,肉食從此在他的廚師生涯中消失。
阿蘭決定休息一年,思考自己的未來。
廚師生涯是阿蘭的夢想與追求,他依然無法放棄廚師這一身份。
他決定用烹飪肉類的方法來烹飪蔬菜。他又找到了那份對製作美食的熱情以及創新的欲望,這對一名廚師來說太重要了。
「一個全新的烹飪視角,一套全新的味覺感知」。
下定決心後阿蘭取消了餐館菜單裡讓他獲得「米其林三星」榮譽的肉食菜品,並且自己建造了兩個土壤不同的蔬果園,親自耕種蔬菜水果,為自己的餐廳自給自足。
每天清晨汽車會將剛剛採摘的新鮮果蔬運送到餐廳,從產地直接到達餐桌,確保客人能品嘗到最好的品質的食材。
在法國,尤其是米其林三星餐廳,不做肉食,這幾乎是對法國文化的侮辱,這在法國人心中是無法想像和不可理喻的。所有人都認為阿蘭會輸掉一切,以失敗告終。
但2000版的《米其林指南》對所有不看好他的人說了聲抱歉,2000年,L'Arpege依舊保持著三星評級,直至現在,他成功了。
我們在阿蘭身上看到了一個頂尖主廚應有的技術與素質,還有他不斷追求創新的思想:他的餐廳裡是沒有菜單的,全憑當天運送過來的蔬菜來決定做什麼,因此,每一天都是挑戰,每一道菜都是創新。
除了這些還有菜園裡的新鮮果蔬,也給予了阿蘭莫大的幫助。
「新鮮」對肉類極為重要,對蔬菜也同樣如此。新鮮的好食材,不論葷素,在主廚的餐桌上,永遠都能綻放出應有的光芒。
也許我們的家裡沒有阿蘭那樣的新鮮果園,每日現採現摘,但我們可以擁有一臺海爾192WG立式冷櫃,風冷無霜,深冷速凍,智能溫控自動調節櫃內溫度,讓我們在家中也可以享受新鮮食材帶來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