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裡安·戈茲沃西 歷史學家眼中的尤利烏斯•愷撒

2021-02-07 甲骨文


甲骨文 ioracode

轉載任何甲骨文微信公號ioracode所推送的文章或內容,請事先與本公號取得聯繫。

阿德裡安·戈茲沃西 | 文

陸大鵬 | 譯


尤利烏斯•愷撒的故事極富戲劇性,令一代又一代人心馳神往,吸引了莎士比亞和蕭伯納的注意力,更不消說數不勝數的小說家和編劇。愷撒是史上最卓越的軍事家之一,並且他揮毫記述了自己的歷次戰役,文採斐然,鮮有出其右者。與此同時,他還是一位政治家,最終獲得了羅馬共和國的最高權力,在方方面面都算得上是一位君主,儘管他始終沒有採納國王的頭銜。作為統治者,愷撒並不心狠手辣,對落敗的敵人往往寬大為懷。然而,最後正是兩個被他寬恕的人領導了反對他的密謀(愷撒的許多支持者也參加了這個密謀),將他刺死。後來,他的養子屋大維(全名為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屋大維阿努斯)成為羅馬的第一位皇帝。公元68年,尼祿死去,愷撒的血脈就此斷絕,但後來的所有皇帝都仍然採用「愷撒」的名字,儘管他們與愷撒沒有任何血緣或收養的親屬關係。「愷撒」起初僅僅是一個貴族家族的名號,而且是一個相當默默無聞的家族,後來卻演變為象徵著最高合法權力的頭銜。這種涵義如此之強有力,以至於到20世紀初,世界上兩個大國的領導人依然採用「愷撒」的稱號:「kaiser」(德國皇帝)和「tsar」(俄國沙皇)都是「愷撒」這個名字的變體。今天,在西方國家的教育中,古典學已經不再佔據核心地位,但尤利烏斯•愷撒仍然是一位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古人。很多不懂拉丁語的人也會記得莎士比亞筆下愷撒的臨終遺言:「你也有份,布魯圖斯?」(et tu Brute)其實,愷撒臨死前最後一句話可能不是這個,但這也不重要了。其他羅馬人當中,只有尼祿,或許還有馬克•安東尼,享有可與愷撒相提並論的名望。其他民族的古人當中,或許只有亞歷山大大帝、希臘哲學家們、漢尼拔,以及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在公眾記憶中的地位能夠和愷撒媲美。克利奧帕特拉七世是愷撒的情人,安東尼是愷撒的主要副將之一,所以他們倆也是愷撒的故事的一部分。


愷撒是一位偉人。許多威名赫赫的軍事家承認自己通過研究愷撒的戰役獲益良多,拿破崙便是其中之一。在政治上,愷撒對羅馬歷史的影響極其深遠,在共和國政體(它持續了四個半世紀)的終結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愷撒頭腦聰穎敏銳,受過極好的教育,但他也是個實幹家,正是這一點讓他名垂青史。他才華橫溢,涉獵廣泛,既是優秀的演說家和作家,也是立法者和政治家,還是偉大的戰士和軍事統帥。最重要的是,他是個魅力十足的人,常常能夠贏得羅馬群眾和軍團戰士的愛戴與支持,並且在風月場上春風得意,令諸多女性神魂顛倒。作為軍事家和政治家,愷撒犯過許多錯誤,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他非常了不起的一件本領就是能夠從挫折中迅速恢復,至少是向自己承認犯了錯誤,然後相時而動,放眼長久,設法取勝。



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


很少有人會質疑愷撒的偉大,但我們很難說他是個善心的人,也很難說他的所作所為造成的影響與後果全都是正面的。他不是希特勒,不是史達林,也不是成吉思汗。即便如此,有史料稱,在他的軍事行動中,有一百多萬敵人喪生。古人的思維與今天不同。對於愷撒的對外戰爭,比如針對高盧諸部落的戰爭,羅馬人很少會感到良心不安。在八年的南徵北戰中,愷撒的軍隊至少殺戮了數十萬高盧人,並奴役了更多人。有的時候,愷撒完全是冷酷無情的,眼睛眨都不眨就下達屠殺和處決敵人的命令,有一次還將大批戰俘的手全部砍掉,然後將其釋放。在更多的時候,他對敗北的敵人寬大仁慈,這是出於非常務實的原因:他希望這些人接受羅馬的統治,成為新行省內繳納賦稅的順民。他的務實到了冷酷的程度,是慈悲為懷還是血腥鎮壓,完全取決於哪一種決策能夠給他帶來更多利益。他是一個積極活躍而精力充沛的帝國主義者,但他並非羅馬帝國主義的創始人,而只是其諸多執行者之一。他指揮的軍事行動並不比羅馬的其他戰爭更為殘暴。在當時更具爭議的是他在羅馬的活動。他感到自己的政敵決意要終結他的政治生涯時,不惜發動一場內戰。愷撒的憤憤不平的確有道義的支持,但當他於公元前49年率軍從高盧進入義大利時,他就變成了一個叛國者。愷撒遇刺之後爆發的內戰最終給羅馬共和國敲響了喪鐘。由於愷撒的所作所為,共和國的絕症已經到了晚期。共和國滅亡了,取而代之的是帝國,其中第一位皇帝便是愷撒的繼承人。在獨裁期間,愷撒擁有最高權力,總的來講治國有方,採納了一些符合理智、有政治家風範而且利國利民的政策。在此之前,主宰共和國的是一小群元老院精英,他們往往濫用職權,剝削和壓榨羅馬貧民和外省居民,魚肉百姓,中飽私囊。一段時期以來,人們已經認識到,共和國體制確實出了嚴重的問題,卻不願意動手解決這些問題,因為貴族們害怕某一位元老會因此獨攬功勞。愷撒採取了措施,去解決這些問題。共和國體制已經相當敗壞了,早在愷撒出生之前,政界就充滿暴力流血,在他幼年時,甚至爆發了內戰。愷撒憑藉軍事實力贏得了最高權力,我們也知道,在他政治生涯的其他階段,他也曾運用賄賂和恐嚇的手段。他的對手們的策略也沒有什麼不同。為了摧毀愷撒的地位,對手們不惜訴諸內戰,就像愷撒為了捍衛自己的地位甘願動武一樣,但這只能說明,愷撒比對手們好不到哪兒去,但也不比他們更壞。在得勝之後,他以非常負責任的態度統治國家。與元老院貴族截然不同的是,他的政策旨在讓社會上更多的人受益。他沒有壓迫民眾,甚至赦免和提拔了一些之前的敵人。在愷撒統治下,羅馬、義大利和各行省的處境都比之前相當長一段時間要好得多。但不管他的統治是多麼賢明,自由選舉都不復存在;不管他的治理是多麼公正,君主制最終必然導致卡裡古拉和尼祿那樣的暴君登場。在羅馬,撰寫歷史的一般是富裕的精英階層,而愷撒的崛起意味著這個階層權利的喪失。正因為此,許多史料對愷撒持批評態度。



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


愷撒不是個道德高尚的人。事實上,在很多方面,他似乎毫無道德觀念可言。他的天性似乎的確和藹、慷慨,一般不計前嫌,能夠把敵人轉化為朋友,但有時也能做到徹頭徹尾的殘酷薄情。他是個根深蒂固的好色之徒,對自己的歷任妻子和為數眾多的情人並不忠誠。克利奧帕特拉七世是他的情人中最有名的一位,他們之間似乎確實是兩情相悅,但即便如此,愷撒仍然很快又和另外一位女王卿卿我我,並且繼續追蹤羅馬的貴婦名媛。他極其驕傲,甚至是虛榮,尤其是對自己的外貌非常自豪。我們很難避免這樣的結論:自少年時起,凱撒就堅信不疑,自己遠遠比其他人優越。這種自我評價大體上是有道理的,他的確比絕大多數其他元老都更精明能幹。或許就像拿破崙一樣,愷撒也對自己的個性非常陶醉,因此能夠輕鬆地迷住其他人。和法國皇帝一樣,他的個性中也有許多矛盾之處。阿瑟•柯南•道爾爵士曾如此描述拿破崙:「他是個了不起的偉人,或許是史上曾有過的最了不起的偉人。最令我矚目的是,我們沒辦法對他的性格下個定論。你剛剛打定主意,認定他是個無藥可救的惡棍,然後又發現他有一些高貴的閃光點。你剛對他敬仰起來,卻發現他做過無比卑劣的醜事。」愷撒身上有著類似的矛盾之處,但或許沒有拿破崙那麼極端。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的學者在研討往昔時理應保持中立和超然的態度,但很少有一位古代史專家對愷撒沒有強烈的愛憎。過去,有些歷史學家仰慕他,甚至對他頂禮膜拜,將他視為一位有遠見卓識的夢想家,能夠看清共和國面臨的棘手問題,並且知道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也有些歷史學家對他的評價更為嚴厲,認為他不過是一個普通的貴族,他的雄心壯志也不過是凡夫俗子的野心,絲毫不顧自己的行為會給法律造成多麼惡劣的影響,會立下多麼糟糕的先例,爬到了權力巔峰卻不知道如何運用自己的權力。這樣的批評者一般會強調,愷撒的崛起有著很大的機會主義的成分。愷撒當然是個機會主義者,但差不多所有成功的政治家都是這樣。他堅信人世間所有事務均由機遇掌控,並且感到自己特別地幸運。今天,我們可以憑藉後見之明,知道屋大維(他更常用的名號是奧古斯都)創建了帝國的制度,歷代皇帝藉助這種制度統治羅馬帝國數百年之久。愷撒主宰羅馬的歲月給奧古斯都後來完成的事業打下了多少基礎?或者,也許愷撒的舉動都是錯誤的,他的養子有意識地從中吸取了前車之鑑,避免重蹈覆轍?關於這些問題,學術界有著很激烈的爭論,各執一詞,將來也不大可能會出現公認的統一意見。真相或許在這兩個極端之間。


本書(《愷撒:巨人的一生》)的旨趣是以自己的方式研討愷撒的生平,並且始終將他的故事置於公元前1世紀羅馬社會的大背景之下。本書不會涉及他死後發生的事情,因此不會真正探討他的政權與奧古斯都執政時演化出的政權之間的區別。本書關注的焦點是,愷撒做了哪些事情,並且努力去理解,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又是如何做到的。後見之明自然是無法逃避的,但本書會儘量避免這樣的兩個極端:內戰和共和國的滅亡是不可避免的;或者共和國好得很,沒有任何問題。在過去存在這樣一種趨勢:許多著作要麼將愷撒看做是一位政治家,要麼把他當做軍事家來描寫。與現代西方民主國家不同,在羅馬,政治家和軍事家是一回事。羅馬的元老在整個政治生涯中會接受軍事和民政的使命,這兩方面都是政治生活的正常組成部分,不能將它們分割開,因此本書會用同樣的細緻來審視這兩個方面。本書是一部鴻篇巨著,但它不可能完整地記述愷撒在世時羅馬的政治,也不可能全面地分析高盧戰役和內戰。聚焦點始終是愷撒,對於他沒有親自參與的事件,本書會儘可能言簡意賅地描述。許多有爭議的問題,比如羅馬某項法律或某次審判的細節,或與軍事行動相關的地形和其他問題,我將一筆帶過。這些方面不管多麼有趣,如果不能幫助我們理解愷撒,都不應當贅述,否則就是跑題了。讀者若對這些方面感興趣,可以查看本書末尾的參考文獻。出於類似的理由,本書正文儘可能避免直接提及那些曾經研究過愷撒的著名學者,以及避免討論他們的具體闡釋。這些方面在學術研究上是非常重要和核心的問題,但一般讀者只會覺得乏味。相應的著作列在本書末尾的注釋中。


儘管愷撒的大名無人不知,而且他生活的年代或許是羅馬史上文獻記載最詳實的時期,我們對愷撒的許多方面仍然一無所知。我們現在手頭的證據已經不新鮮了。考古發掘會繼續揭示愷撒生活的世界的更多細節。例如,在本書寫作的時候,在法國和埃及進行的考古工作很可能會告訴我們更多關於愷撒時期高盧的情況,以及關於克利奧帕特拉七世的亞歷山大港的信息。但是,不大可能會出現顛覆性的新的考古證據,能夠極大地改變我們對愷撒生平的理解。我們掌握的主要文獻是古典世界傳承至今的拉丁文和希臘文史料,有時還輔之以青銅或石碑銘文。愷撒自己的《戰記》流傳至今,詳細記述了他在高盧的徵戰,以及內戰的最初兩年。愷撒死後,他的軍官們還寫了四部書,講述了內戰的後續階段。另外,我們還能讀到西塞羅的信函、演講和理論著作,從中了解到這一時期的大量細節。西塞羅的通信是在他死後發表的,包括共和國的許多權貴給他寫的信,其中就有愷撒給他的一些簡訊。我們知道,西塞羅與愷撒通信全集,以及西塞羅與龐培通信全集,都曾經出版過,但遺憾的是都已經佚失了。愷撒的其他文學作品和發表的演講稿也沒有留存到今天。我們必須時刻牢記,古典世界的文學只有微不足道的百分之一流傳到今天。西塞羅出版的通信集中刻意刪去了一些內容,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在公元前44年最初三個月給友人阿提庫斯的信。阿提庫斯參加了這些通信的出版工作,但這是奧古斯都成為羅馬統治者之後的事情。被刪去的信極有可能包括對阿提庫斯不利的內容,比如他參與了謀害愷撒的陰謀,或者他對陰謀知情不報,或者後來對陰謀分子表示過讚賞。為了自保,阿提庫斯將這些信刪去了。另外一個差不多屬於同時代的史料來源是撒路斯提烏斯,他寫了好幾部史書,其中包括記述喀提林陰謀的內容。在內戰期間,撒路斯提烏斯為愷撒效力,後來愷撒為了獎賞他,恢復了他元老的地位。隨後撒路斯提烏斯被派去管轄阿非利加行省,因為搜刮民脂民膏而被定罪,愷撒又放了他一馬。撒路斯提烏斯對愷撒的評價比西塞羅的評價更正面,而且他是帶著後見之明來寫作,他對獨裁官愷撒的看法似乎比較複雜。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儘管他自己是個貪官汙吏——當然他一直堅決否認——他的史書的主題卻是,羅馬的災禍全都是貴族的道德敗壞造成的。這種觀念不可避免地會影響他的敘述。西塞羅、撒路斯提烏斯和愷撒都積極參與政治。尤其是愷撒會通過寫作來自我頌揚,並為將來的事業爭取支持。他和其他人都絕不是客觀中立的觀察者,絕不是只對原原本本地敘述事實感興趣。



愷撒遇刺


大多數其他史料都來源於晚近得多的時期。李維在奧古斯都時期寫作,當時的人們對凱撒時期的有些歷史事件還記憶猶新,但李維寫的涉及愷撒時期的著作已經佚失,只有簡略的概述保存至今。維萊伊烏斯•帕特爾庫魯斯創作的時代要晚一些,他簡潔地敘述了愷撒時期的歷史,其中有一些有價值的材料。但是,我們掌握的關於愷撒的史料大多是公元2世紀初之後編纂的,那已經是他遇害一百五十多年之後了。希臘作家阿庇安創作了一部卷帙浩繁的羅馬史,其中有兩部涉及公元前133年至前44年的內戰和動亂。普魯塔克也是希臘人,對我們來講,他最重要的著作是《希臘羅馬名人傳》,該書將希臘和羅馬的顯赫人物並置。他把愷撒與亞歷山大大帝並列,稱其為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軍事統帥。普魯塔克為馬略、蘇拉、克拉蘇、龐培、西塞羅、加圖、布魯圖斯和馬克•安東尼所作的傳記也很有幫助。蘇埃託尼烏斯是個羅馬人,他為從愷撒開始的最初十二位皇帝作了傳記(如果愷撒也可算作皇帝的話)。卡西烏斯•狄奧出身於希臘,但是個羅馬公民和元老院成員,於3世紀初活躍在政治舞臺上。他的著作是關於愷撒時期的最詳細的連貫敘述。上述這些作家都能參閱到一些今天已經不存在的史料,其中許多是與愷撒同時代的,還包括愷撒本人的一些業已佚失的著作。但我們必須始終牢記,這些作家都是在愷撒去世多年之後寫作的,他們未必能理解或準確地表達公元前1世紀人的情感態度。我們掌握的史料證據中存在一些引人注目的空白。巧合的是,蘇埃託尼烏斯和普魯塔克的愷撒傳記的開頭部分都佚失了,所以我們不知道愷撒的出生年份。每一位作者都有著自己的偏見、利益或視角,而且他們運用的史料也是有偏見的,往往就是政治上的宣傳材料。在使用任何史料時,我們必須小心謹慎。與研究近現代史的學者不同,古代史研究者往往必須儘可能地利用有限的、可能是不可靠的史料,並且要將明顯互相矛盾的敘述加以協調平衡。在本書中,我努力展現了這樣的研究過程。


對於愷撒內心世界的有些方面,我們仍然是一無所知的。如果能更多地了解他的私生活,他與家人、妻子、情人和朋友的私人關係,一定會非常有趣和有益。在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裡,特別是在他的晚年,沒有一位與他地位平等的朋友,儘管他顯然非常喜愛許多下屬和助手,與他們很是親密。對於他的宗教信仰,我們也差不多是兩眼摸黑。儀式和宗教浸透了羅馬世界中生活的方方面面。愷撒是羅馬最高級的祭司之一,會定期執行或主持祈禱、獻祭與其他儀式。他還儘可能利用了自己家族的傳統,聲稱自己是女神維納斯的後裔。但這一切對他來講意味著什麼,我們完全不知道。宗教上的顧慮極少影響他的決策,而且他為了自己的利益常將宗教作為工具,但這並不能說明他是個完全沒有信仰的玩世不恭之徒。對他的宗教信仰,我們真的是一無所知。愷撒這個人如此令人心醉神迷,部分原因就是,我們很難對他下個定義,還因為,他在死前的最後幾個月裡究竟作何打算,至今仍然是個迷。在他的五十六年生命中,他扮演著五花八門的角色:逃亡者、犯人、飛黃騰達的政治家、軍隊統帥、律師、反叛者、獨裁者——或許甚至還扮演過神——同時,他還是個丈夫、父親、情人和通姦者。很少有一位小說主人公像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這樣豐富多彩。


本文節選自《愷撒:巨人的一生》。標題為編者所加。

延伸閱讀

阿德裡安·戈茲沃西(Adrian Goldsworthy)《愷撒:巨人的一生》(Caesar: The Life of A Colossus),陸大鵬|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甲骨文版,2015年出版。本書的特別先行定製版《愷撒傳:什麼樣的人能改寫歷史》已經在微信公眾號「羅輯思維」獨家發售。



- End -

ID:ioracode

▲長按二維碼即可訂閱
▲和友人交流,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微博:@社科文獻出版社甲骨文


讓我們一起追尋

相關焦點

  • 愷撒的高盧戰記
    蓋尤斯.尤利烏斯.愷撒,古羅馬共和國時期最負盛名的軍事家、政治家,羅馬帝國的奠基者,也成為歷屆羅馬君王的專用稱號。
  • 愷撒之死的悖論:只有另外一個愷撒,才能殺死愷撒
    愷撒是羅馬帝國的奠基者,因實行獨裁統治,顯露出恢復君主制的跡象,威脅到古羅馬元老貴族的統治,被陰謀刺殺。這些元老貴族們刺殺愷撒,本意是為了防止愷撒建立君主制,恢復原有的共和制。然而,愷撒被刺殺後,他的接班人屋大維卻登上歷史舞臺,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羅馬帝國開國皇帝。
  • 採訪歷史學家湯姆•霍蘭
    不過我最熟悉的是另一個湯姆·霍蘭,他是英國作家、通俗歷史學家和翻譯家,貴為英國皇家文學學會成員。他的作品《波斯戰火:第一個世界帝國及其西徵》和《盧比孔河:羅馬共和國的衰亡》在中國的世界史讀者當中的聲望,恐怕不亞於蜘蛛俠在漫威粉絲當中的知名度。
  • 愷撒之死:古羅馬獨裁官遇刺始末,一場背叛與陰謀交織的權力遊戲
    愷撒還沒有反應過來,就有第2刀、第3刀……在一片血腥與混亂中,愷撒的白袍被鮮血浸染,奄奄一息的愷撒躺在臺階,身旁是高大的龐培塑像。那位曾經的三巨頭之一、愷撒的朋友兼敵人,似乎在用不無諷刺的眼神俯視愷撒:我被埃及國王託勒密十三世的心腹殺死,頭顱被呈現給你時,你是否會料到自己也有這樣的一天?
  • 《龍族》:同樣是一見鍾情,路明非和愷撒對諾諾的喜歡卻完全不同
    在他最失落最悲傷的時候,一身盛裝的諾諾開著炫目的紅色法拉利出現在他的面前,在路明非的眼中,真的像天使一樣美麗高貴。路明非一見鍾情了,突兀而又自然,讓人猝不及防卻又覺得理所應當。後來的事情就簡單多了,路明非去了卡塞爾學院,開始他和諾諾一生的感情羈絆。對路明非來說,那次的諾諾就像一束光,在他最無助的時候給予了他最需要的溫暖。
  • 愷撒戰記:愷撒為何要攻打高盧?愷撒如何創造與敵人作戰的機會?
    不過儘管我們高度讚賞《高盧戰記》的文學水平,但是我們在尋找高盧戰爭起因的過程中當然不能簡單停留在勝利者愷撒的說辭上。然而,由於我們並無其他關於高盧戰爭的同時代獨立報導,愷撒的說法不易糾正。唯一的辦法是嚴格審查愷撒的文本有無事實錯誤,並分析行動各方的利益所在。利益分析使人懷疑愷撒的行為絕非只是為了無私捍衛羅馬利益和保護羅馬盟友。
  • 薦書丨索恩叢書·賭徒愷撒
    索恩叢書·賭徒愷撒有趣、詼諧、諷刺,官場仕途上的大賭徒,一部視角獨特、難得的極簡愷撒大帝史
  • 神秘預言精準預測愷撒大帝死亡日期
    愷撒本人在臨死前曾多次收到一些關於他即將遭到謀殺的預兆
  • 【天天冥想】105: 莎翁 《尤利烏斯•愷撒》--布魯圖
  • 五次被愷撒獎封為影后的伊莎貝爾.阿佳妮
    不僅得到了愷撒獎提名還得到了奧斯卡的提名。此後一發不可收拾,連續五次獲得愷撒獎影后。   第一次是1982年的《迷戀》,憑藉該影片莎貝爾.阿佳妮在愷撒獎最佳女主角的競爭中一舉勝出第二次是1984年的《致命的夏天》再次獲得愷撒獎最佳女主角。第三次是1989年,阿佳妮出演的影片《羅丹的情人》。此後的阿佳妮一度退出了影壇。直接到1994年出演《瑪戈皇后》第四次捧起愷撒獎的后冠,甚至一躍成為法國國寶級女演員。
  • 霍頓對陣火箭砍下17分,詹姆斯稱讚其為海綿沃西誇獎他樂於受教
    無獨有偶,湖人名宿,現在為評論員的詹姆斯-沃西在賽後也是稱讚霍頓-塔克,表示:「年輕人,樂於接受別人的建議,這是十分難得的,因為很多年輕人自知天賦異稟,總想表現自己,不願意聽取別人的教誨
  • 愷撒獎歷史上的奇聞異事,讓這個獎足可比肩奧斯卡
    昨天,「法國奧斯卡獎」的愷撒獎揭曉,保羅·維爾霍文的《她》(Elle)獲得最佳影片,伊莎貝爾·於佩爾再次獲得最佳女演員,薩維耶·多蘭獲得最佳導演獎。《我是布萊克》獲得最佳外語片。愷撒獎創立於1976年,歷史不算長,但其結果還是相對公允的,提供了很多優秀法國影片。但這個歷史也不是純淨無暇,有些結果也是讓人難以理解的。
  • 喬治·克魯尼出席愷撒獎,鼓勵人們「糾正川普的錯誤」
    喬治·克魯尼出席愷撒獎,鼓勵人們「糾正川普的錯誤」 澎湃新聞記者 程曉筠 2017-02-25 14:48 來源:澎湃新聞
  • 《龍族》:諾諾喜歡愷撒嗎?路明非和諾諾以後有沒有可能在一起?
    不知道大家怎麼想,反正我是挺佩服這三個人之間那剪不斷理還亂的奇妙感情的,路明非是學生會主席愷撒的小弟,然而卻一直念念不舍的惦記著人家的女朋友;諾諾作為愷撒的女朋友卻對路明非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甚至給我一種諾諾和路明非的關係要好過跟愷撒的關係的錯覺……結合《龍族》目前的劇情,這三個人的感情糾葛怕要一直持續下去了。
  • 鐵與血的高盧遠徵之戰,揭示愷撒鐵腕與謀略並驅的統帥之策
    公元前59年,愷撒擔任執政官。而作為交換條件,愷撒需要支持龐培所施行的一系列措施。即使是在元老院的極力反對之下,愷撒依舊達成協議,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地位。而愷撒的野心遠不止於此,他所看重的整個羅馬的權力。只有強大的軍隊和物資的支撐之下才能夠達成他的目標,所以愷撒看準了高盧這個地方。
  • 愷撒獎「領導層」集體辭職,法國電影人呼籲民主
    法國當地時間2月13日,負責評選法國電影愷撒獎的法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內部,爆發了一場突如其來的革命。在學院內佔據領導地位的中央委員會成員忽然宣布集體辭職,給本月底即將舉行的第45屆愷撒獎頒獎禮,蒙上了一層陰影。
  • 開發者與歷史學家眼中的《刺客信條:英靈殿》和維京時代
    為了紀念本作發售,育碧特別舉辦了一場線上活動,讓開發者和歷史學家們齊聚一堂,暢所欲言。下文將為大家帶來該活動中參加者們談論到的主要話題。Philippe Bergeron先生(關卡設計總監)Raphael Lacoste先生(藝術總監)Thierry Noel先生(歷史學家
  • 安徽池州愷撒堡鋼琴KN6_海知音琴行蒸蒸日上
    安徽池州愷撒堡鋼琴KN6,海知音琴行蒸蒸日上,海知音琴行是中國音樂學院安徽考級點,每年有考生20000多人,海知音琴行是安徽省鋼琴協會辦公點所在地。安徽池州愷撒堡鋼琴KN6, 一架鋼琴的70%由木材構成,木材的質量決定鋼琴的聲學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