愷撒的高盧戰記

2021-01-20 DICE桌遊社

蓋尤斯.尤利烏斯.愷撒,古羅馬共和國時期最負盛名的軍事家、政治家,羅馬帝國的奠基者,也成為歷屆羅馬君王的專用稱號。



愷撒出身貴族家庭,受其姨夫馬略的政治立場影響而成為民主派的代表。曾為蘇拉麾下的將領龐培為獲得足以制衡元老院的力量,於公元前60年與愷撒和克拉蘇結為政治同盟,自此開創了羅馬政壇「三頭政治」的局面。公元前59年,愷撒被三頭同盟推選為羅馬執政官,並在任期結束後爭取到了高盧行省長官之職。自此之後的九年,愷撒在高盧境內徵戰連連,擊敗了眾多蠻族的叛亂和入侵,並磨鍊出一支驍勇善戰且忠於自己的部隊。《高盧戰記》便是愷撒記錄其遠徵高盧的作戰經過的自著(最後一卷為其幕僚在愷撒逝世後補述)。




愷撒通過簡練流暢的文筆詳細描述了厄爾維提、阿萊西亞、及爾哥維亞等諸多大戰役的背景及戰鬥經過,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文獻史料。隨著高盧境內的叛亂平息,愷撒所獲得的成就與民眾威望使得龐培日益忌憚,並終於導致兩人的決裂並劍拔弩張(早先克拉蘇死於安息戰爭使得三頭分治名存實亡)。公元前49年,愷撒挾徵服高盧的威望,無視元老院的訓令率兵進軍羅馬,拉開了羅馬內戰的序幕。

以軍事的角度回顧愷撒在高盧取得的戰果,一方面是愷撒善於審視形勢並用兵大膽,以及他用軍事行動達到政治目的高超外交技巧(在解除萊茵河沿岸日耳曼人的威脅時尤甚)維持了廣大高盧領地的穩定。愷撒在作戰時歷來身先士卒,其鮮豔的著裝在陣前的出現總會極大鼓舞己方士氣。他取得如此成就的另一方面也得益於同時期羅馬的軍事體制特性。


與蠻族普遍的徵召制度相比,自馬略軍制改革後羅馬軍隊已經成為了一支職業化的部隊,由兩支百夫長(Centurio)率領的百人隊(Centuria,軍事改革後的百人隊標準為80人)組成一個支隊(Maniple),三個支隊組成一個大隊(Cohort),十個大隊組成一個典型的羅馬軍團(Legion),總人數約為4000至6000人,並配有一支附屬軍團,附屬軍團由所駐紮地域徵召而來(在愷撒徵戰高盧的大部分時間內,主要的騎兵部隊均自高盧和日爾曼徵召,而到了羅馬帝國中後期及拜佔庭時期,騎兵才成為軍團的中堅力量)。作戰時各大隊可以由各自指揮官自軍團中剝離獨自指揮戰鬥,並且可以根據軍團長的意圖適時調整陣型和實現輪換作戰。



在部隊編制的標準化的同時,羅馬步兵的裝備戰法也實現了標準化,配備了大型方盾(Scutum)和短劍(Gladius)以及投射用標槍(Pilum)的士兵以及師從希臘的方陣和盾甲戰術,使得訓練和戰鬥相比布匿戰爭時期更加靈活。

以愷撒與納爾維人的戰鬥為例,羅馬軍團一部在薩比斯河邊的山丘上築營,一部分騎兵渡河追擊敵方散兵,但遭到早已埋伏在樹林中的納爾維大軍自兩翼發起突襲,各個軍團被迫在不同地點應戰,無從分辨何處需要兵力接應,也無法由一個人統一發號施令。羅馬軍隊按照慣常的戰術要求獨立指揮防禦,被打散的士兵向第一眼所能看見的連隊標誌靠攏,以免因尋找自己的隊伍而貽誤戰機,在愷撒奔走於各陣地重整部隊並緊急調來輜重軍團馳援後,最終羅馬軍隊穩住了陣腳並一舉反擊殲滅納爾維人的攻擊部隊。

與愷撒的傳世著作同名戰棋遊戲《凱撒:高盧戰記》(Caesar:Conquest of Gaul)再現了愷撒徵戰高盧期間的數個著名戰役。本作是兵棋界著名設計師Mark Herman和Richard Berg基於古代戰爭所特別設計的GBOH(Great Battles of History)系列作品之一。



該系統涵蓋了冷兵器時代大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兵種戰法和著名戰役,以其嚴謹細緻的規則再現了史詩中的戰鬥,從亞歷山大方陣、蒙古鐵騎到日本戰國武士等各種題材類型無不涉獵其中。《高盧戰記》為該系列的第六部作品,劇本包含了愷撒所指揮的六場主要戰役(包括一個海戰劇本)。從羅馬到蠻族的各類兵種悉數登場,而兵種相剋的概念同樣存在,玩過PC遊戲「羅馬—全面戰爭」的玩家一定不會感到陌生。




《高盧戰記》的遊戲系統極富特色,部隊凝聚力替代了傳統意義上的血量(在古代戰爭短兵相接的密集肉搏中,雙方的戰鬥力總會受制於實際接戰的人數,往往傷亡並不會太高,在一方潰敗後才會出現大量的追殺),在一方士氣和耐力達到極限前,其戰鬥力並不會受到過多影響。在接戰衝鋒時,素質較高的單位更不容易崩潰,但是一旦雙方陷入肉搏則意味著誰都不可能全身而退。同時統帥的能力也對戰場有很大影響,雙方按照每個軍團的統帥能力多寡交替激活所轄部隊,指揮等級越高的統帥激活的次序越靠後,但卻可以輕易打斷打斷對手的激活並激活自身行動。這樣一來高等級統帥可以更容易判斷戰鬥態勢並在適當時刻果斷出擊。





在遊戲中羅馬步兵可以在接戰前投擲所攜帶的長矛或者回敬對方的投射,步兵方陣在列陣時可以耗費較少的移動力迅速橫向展開,在阻擋蠻族騎兵對陣線的突破時效果顯著。作為羅馬軍團標誌的鷹旗在本作中具有指揮和集結潰散單位的作用,但若鷹旗落入敵手則會造成士氣的打擊。而作為對手的蠻族散兵雖然韌性不足但善於撤退,通過不停周旋襲擾可以給羅馬人造成很大壓力,高盧人狂熱的衝鋒雖然有時會打亂部署,但首次衝鋒所帶來的近戰加成往往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戰果。

《高盧戰記》優異的規則和明快激烈的戰鬥節奏讓很多書本中記載的戰法得以在桌上重現,玩家可以在遊戲的過程中對羅馬時代的戰爭有直觀深刻的體驗,如果你對這段歷史抱有興趣,不妨去親身體驗一次愷撒大帝的徵戰之旅吧。 

作者介紹

馬政委,一個身在天津的普通戰棋愛好者,常年以找戰友為目標為推廣戰棋而努力,對於複雜和策略性高的遊戲情有獨鍾。




相關焦點

  • 【杏園讀史】劉軒:「史學家」凱撒的「歷史著作」《高盧戰記》 ——《高盧戰記》書評
    《高盧戰記》是羅馬共和國末期傑出的軍事統帥、軍事家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所寫,共七卷,記述他在高盧作戰的經過,從公元前58年至公元前52年,每年的事跡寫成一卷。第一卷(公元前58年)介紹高盧概況,日耳曼人對高盧的進攻,愷撒的反擊以及日耳曼人在維松提奧被戰敗;第二卷至第六卷分別敘述凱撒同高盧諸部族的衝突和戰爭以及對不列顛的兩次遠徵;第七卷(公元前52年)記述高盧人利用義大利的內亂發動大規模騷亂,凱撒自義大利重赴高盧,加以平定,最後攻克克阿萊西亞並俘獲其領袖維爾琴革託裡克斯。
  • 愷撒戰記:愷撒為何要攻打高盧?愷撒如何創造與敵人作戰的機會?
    關於從攻打赫爾維蒂人(Helvetii)開始的高盧戰爭,截至公元前51年,愷撒寫了七本《高盧戰記》,後來他的愛將奧盧斯·希爾提烏斯(Aulus Hirtius)又寫了一本,講述內戰爆發前期。《高盧戰記》是一種客觀樸素的報導,按古羅馬標準主要是史料,而非言辭華麗的史書。
  • 薦書丨凱撒戰曲:高盧戰記_內戰記(套裝共2冊)
    【 內容簡介 】《凱撒戰曲:高盧戰記
  • 焙茶 | 凱撒在《高盧戰記》中寫了什麼?
    高盧人的性格較為急躁,性情多變且好奇。《高盧戰記》中曾記載道,「高盧人行事一向倉促、突然,臨近各邦由於受其權勢影響,亦群起尤。」高盧人這種行事急躁,易受煽動的性格也可在愷撒對歷次戰爭起因和作戰謀略的描述中略見一二。例如,文內提人扣押羅馬軍官後,厄蘇維地區和古裡阿沙立馬上效仿,扣押了進入他們境內的羅馬軍官。
  • 鐵與血的高盧遠徵之戰,揭示愷撒鐵腕與謀略並驅的統帥之策
    可以說羅馬走上帝國的神壇,愷撒功不可沒。在其眾多的徵戰中,尤以高盧戰爭最為知名。高盧戰爭是一場利益與文明衝突的徵服之戰,也是一場歷時彌久的遠徵戰爭。公元前58年起,愷撒共展開了八次遠徵,最終羅馬共和國獲得勝利。
  • 任炳湘 | 凱撒和他的《高盧戰記》
    寫在前面 本篇文章為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高盧戰記》(2016)的譯者序言,作者為任炳湘先生。本文對凱撒所處的時代背景已經行文特點進行了梳理和總結,較為客觀地對凱撒作出了一個評價。近日小編在觀看HBO經典劇《羅馬》,發現這部劇所設定的歷史背景,一開始即為凱撒遠徵高盧,隨後又與龐培爭權奪勢的故事。
  • 凱撒《高盧戰記》
    所以讀《高盧戰記》我首先發現的是它的行文的流暢和文雅,以及戰爭所鼓起的雄壯的餘塵,描寫人物的感情也是樸素直白,頗類似於《荷馬史詩》。如描寫為犯了叛亂罪行的弟弟求情的狄維契阿古斯:狄維契阿古斯眼淚汪汪地擁抱著凱撒,懇求他不要給他兄弟什麼嚴厲的處罰。他說,他知道這些控訴都是真的,沒有人再比他更為這個難受了。2.
  • 高盧戰記譯箋·第一卷 譯者弁言 解題
    [凱撒]還留下了關乎他自己事功的《高盧戰記》以及涉及龐培的《內戰記》。由於《亞歷山大裡亞戰記》、《阿非利加戰記》與《西班牙戰記》的作者不明,一些人就認為是歐璞皮烏斯,另一些人認為是希爾提烏斯——那位還(etiam)補寫了《高盧戰記》未完成的末卷的人。
  • 古代高盧:從山南高盧到納博尼西斯和阿基坦,在羅馬治下的交融
    ▲愷撒劇照相對於山北高盧人而言,山南高盧人不僅是凱爾特人,也是羅馬的定居者之一,他們人數眾多且已基本羅化,所以這個地區也被稱為Gallia togata(穿羅馬式長袍的高盧,通常簡稱為「長袍高盧」),以羅馬服裝的標誌性物品命名
  • 顧枝鷹:《高盧戰記譯箋·第一卷》書摘
    公元前60年與龐培、克拉蘇秘密結成前三頭同盟,隨後出任高盧總督,在8年內徵服了高盧全境(今法國一帶)。代表作有《高盧戰記》、《內戰記》。 《高盧戰記》文辭簡潔、內容豐富而意蘊深厚,其質樸文風的背後暗藏著凱撒的政治意圖。在古典語文教學傳統中,這部著作通常被拉丁語學習者用作深入閱讀的第一部原典。
  • 凱撒徵服高盧時殲滅一百萬人,並讓士兵任意處置十萬女俘虜
    高盧總督凱撒成名之戰是徵服高盧的戰爭,事後凱撒將此次戰爭記錄了下來,稱為《高盧戰記》,在位期間創立了「儒略曆」。 凱撒徵服高盧的戰爭開始於前58年,結束於前51年,前後發動了8次遠徵,最終徵服高盧地區,成為羅馬的版圖。
  • 愷撒之死的悖論:只有另外一個愷撒,才能殺死愷撒
    愷撒是羅馬帝國的奠基者,因實行獨裁統治,顯露出恢復君主制的跡象,威脅到古羅馬元老貴族的統治,被陰謀刺殺。這些元老貴族們刺殺愷撒,本意是為了防止愷撒建立君主制,恢復原有的共和制。然而,愷撒被刺殺後,他的接班人屋大維卻登上歷史舞臺,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羅馬帝國開國皇帝。
  • 阿德裡安·戈茲沃西 歷史學家眼中的尤利烏斯•愷撒
    對於愷撒的對外戰爭,比如針對高盧諸部落的戰爭,羅馬人很少會感到良心不安。在八年的南徵北戰中,愷撒的軍隊至少殺戮了數十萬高盧人,並奴役了更多人。有的時候,愷撒完全是冷酷無情的,眼睛眨都不眨就下達屠殺和處決敵人的命令,有一次還將大批戰俘的手全部砍掉,然後將其釋放。在更多的時候,他對敗北的敵人寬大仁慈,這是出於非常務實的原因:他希望這些人接受羅馬的統治,成為新行省內繳納賦稅的順民。
  • 《西洋古代軍事戰略》古羅馬篇 第九講 高盧戰爭
    西洋古代軍事戰略第二章 古羅馬  第九講 高盧戰爭  主講人: 尤裡烏斯愷撒 綺羅生  整理人:尤裡烏斯愷撒 綺羅生  一 高盧人與高盧  在以前的課中,我們講過,高盧人,也叫凱爾特人,是生活在西歐的土著居民,由許多民族構成,分布很廣。
  • 高盧戰記:凱撒崛起的基石,羅馬帝國的前兆!
    然而伴隨著凱撒在高盧地區的所向披靡,他在羅馬共和國內部的聲望也隨即上升,最終成為國家的實際掌控者。那麼,凱撒是如何徵服高盧,從而一躍成為前三頭中最具權勢之人的呢?當然,這種結盟關係畢竟源於政治利益,所以當凱撒準備徵討尼德蘭高盧之時,聯盟內部隨即出現了分化。有些部落懾於羅馬人的武力,趕緊向凱撒示好賣乖;另一些部落則決定整頓武備,力求抗爭一下。不過,最終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凱撒將他們全部踏平了。尼德蘭高盧的徵服對高盧地區其他凱爾特人部落的震撼極大,巴黎盆地(今法國北部,與尼德蘭毗鄰)及其周邊的凱爾特人紛紛歸附。
  • 薦書丨索恩叢書·賭徒愷撒
    索恩叢書·賭徒愷撒有趣、詼諧、諷刺,官場仕途上的大賭徒,一部視角獨特、難得的極簡愷撒大帝史
  • 《最強蝸牛》:可獲得藍貴高盧戰記
    18、凱撒:選項B到B,可獲得藍貴高盧戰記。19、巫妖王:選項B到A(抓住),可獲得1000黑蝌蚪。20、灰姑娘:選項B到B,可藍貴灰姑娘的南瓜車。21、開膛手傑哥:選項B到A(抓住),可獲得100黑蝌蚪。22、漢尼拔:選項B到A(抓住),可獲得100黑蝌蚪。23、夏日戰士:選項B到A(報復),可獲得5000黑蝌蚪+68號器官。
  • 從羅馬人、高盧人的交織中感受葡萄酒的起源和飲食文化的傳奇故事
    古希臘–羅馬的作家阿特納奧斯(Athénéede Naucratis)寫下了《歡宴的智者》一書,這本書記錄下了斯多葛學派哲學家波希多尼在愷撒徵服高盧前夕遊歷的見聞。「在一場宴會中,所有人圍成一圈坐下……侍者從黏土或者是銀制的細長瓶中給大家倒酒。對於富人,會送上來自馬賽或者義大利的葡萄酒。至於貧窮的人,則會喝一些加了或不加蜜糖水的啤酒。
  • 高盧的「榮耀」
    實話說啊,在大多數兔子的印象中,除了拿破崙之外,對高盧雞的印象就是各種段子了…比如當年小鬍子漢斯推高盧雞的時候,那真是打的沒有對方投降的快,正所謂藍星上任何一個動物都不能在高盧雞投降之前將其打敗…特別是到了當下的這個時代,一說高盧雞那就是各種乳…嗯,乃們都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