愷撒戰記:愷撒為何要攻打高盧?愷撒如何創造與敵人作戰的機會?

2020-12-22 搞史人

關於從攻打赫爾維蒂人(Helvetii)開始的高盧戰爭,截至公元前51年,愷撒寫了七本《高盧戰記》,後來他的愛將奧盧斯·希爾提烏斯(Aulus Hirtius)又寫了一本,講述內戰爆發前期。《高盧戰記》是一種客觀樸素的報導,按古羅馬標準主要是史料,而非言辭華麗的史書。但是愷撒之作不朽的原因不僅在於作者和他所述事件無可爭辯的重要性,也在於他簡潔清晰的文風。

不過儘管我們高度讚賞《高盧戰記》的文學水平,但是我們在尋找高盧戰爭起因的過程中當然不能簡單停留在勝利者愷撒的說辭上。然而,由於我們並無其他關於高盧戰爭的同時代獨立報導,愷撒的說法不易糾正。唯一的辦法是嚴格審查愷撒的文本有無事實錯誤,並分析行動各方的利益所在。利益分析使人懷疑愷撒的行為絕非只是為了無私捍衛羅馬利益和保護羅馬盟友。

愷撒為何要攻打高盧?

在羅馬共和國,沒有比帶兵打勝仗更光榮的事了。因此志向高遠的行省總督們紛紛利用總督任期打仗,而對愷撒來說,這種贏得聲望和權力的機會不僅意味著人人喜愛的豐厚金錢,他更關心的是仕途:因為他在執政官任期內結下的仇人企圖毀掉他,而目前尚可幫助壓制對他法律正當性攻擊的三巨頭是個脆弱的聯盟。愷撒別無選擇,只能爭取增加自身分量並以無可置疑的成就勝過對手。

也就是說,愷撒需要軍功和打仗贏得的資金,以及一連串勝仗和分發戰利品可以換到的官兵的忠心。再說他並非只是出任普通總督,而是得到了瓦提尼烏斯法律賦予他的五年專用指揮權。這種兵權就其性質而言就是為了應對危機的,所以愷撒這五年若是只安分守己地履行總督的司法和行政職責,他就會淪為羅馬公眾的笑柄。

所以愷撒必須打一場大仗。他設法弄到山南高盧和伊利裡庫姆兩個行省,說明他估計這兩地可以挑起並打上這樣一仗。山南高盧的吸引力無疑也在於當地總督能坐陣上義大利而與羅馬保持密切聯繫,以此影響國內政治。這對愷撒來說至關重要,比如若是坐陣敘利亞,運作起來就難了。還有,山南高盧有大量羅馬公民居住,因為波河以南地區已被完全併入羅馬本省;故此可在奇薩爾皮納招募軍團,還可以讓追隨者去羅馬給選舉投票。

而由於該行省北部波依人前不久與羅馬人民之友打仗,奇薩爾皮納也可能會出現最終釀成戰爭的衝突。不過一開始就更有希望的應該是伊利裡庫姆,因為羅馬統治的亞得裡亞海峽一直受到內地各部落的威脅,而當時多瑙河畔儼然正在形成一個達契亞人之王布雷比斯塔統治的帝國,這樣就應該不難找到理由展開兼併緩衝區的維和行動。

愷撒如何創造與敵人作戰的機會?

愷撒分到納博訥高盧這個行省純屬僥倖,因為總督職位偶然空缺。高盧前不久發生了一系列令人擔憂的動亂:愛杜伊人與塞廣尼人作戰落敗,塞廣尼人找了斯維比人首領阿里奧維斯特助陣;公元前61年鎮壓了一場阿羅布洛格斯人起義;赫爾維蒂人也蠢蠢欲動,使得元老院派出了一名特使。

然而令愷撒懊惱的是,局勢又緩和了下來,元老院認為暫時無需採取行動。但只要動點腦筋,或許還是可以找到理由,挑起一場讓動武合理化的危機。愷撒就這樣憑藉三個行省獲得了在任期內大戰一場的契機,有機會補上獲得五年兵權的外因。不過他還沒有十足把握,而赫爾維蒂人的遷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巧合為愷撒提供了動手的機會。

愷撒果斷地抓住了這個動武的機會。經過兩年準備,赫爾維蒂人離開了今屬瑞士的祖居地,要在大西洋邊上開闢一個新定居區。他們有兩條路可選,穿過納博訥高盧北部阿羅布洛格斯人地盤的那條路要好走得多,所以他們到日內瓦附近的羅納河請求匆匆趕到的愷撒總督批准渡河。

愷撒說要考慮兩周,其間在邊境設防,召來部隊,然後向返回的赫爾維蒂使節宣布駁回請求,理由是讓外族人穿過行省領土遷徙不符合羅馬習俗。愷撒竟然需要十四天時間才能認識到這個深刻道理,赫爾維蒂人難以接受,可想而知,他們覺得被愚弄了,還是試圖渡河,但被愷撒輕鬆地打了回來,只好換走穿過塞廣尼的艱難道路,塞廣尼人準許他們通行。

愷撒在戰記中寫道,他了解到赫爾維蒂人擬穿過塞廣尼人和愛杜伊人的地盤,到桑東尼人境內定居,那兒離已屬羅馬行省的託洛薩不遠。他馬上意識到,讓好勇鬥狠的赫爾維蒂人住在一個擁有廣袤良田的地區旁邊將是對行省的巨大威脅。因此愷撒讓副將提圖斯·拉比埃努斯監視防禦工事,他親自趕到上義大利招募了兩個新軍團。加上此前駐紮在那裡的三個軍團,愷撒帶著五個軍團前往危機地區,隨後渡過羅納河進入塞古西阿維人的地盤。他開誠布公地指出塞古西阿維是行省境外的第一個部落。

愷撒以此為理由起兵無疑很牽強,因為桑東尼人居住的今桑特(Saintes)地區與今土魯斯地區的託洛薩相隔兩百多公裡(直線距離),而且兩地之間還居住著萊摩維斯人、佩特羅科裡人、尼提奧布洛格斯人和卡杜爾契人。愷撒這是利用了羅馬元老院成員不可能熟悉高盧地形,也沒有可以迅速查看地圖的情況。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愷撒坦率地寫道,他是為了預防性地保護羅馬行省才越過邊境的。他有資格這麼坦率,因為這完全符合羅馬對外政策的準則:在各個行省的邊境地區,稍有異動的蛛絲馬跡,就主動出擊。因此愷撒不必擔心會在羅馬遇到麻煩,於是他直言相告是在越過省境之後才收到愛杜伊人的求助的。無論如何,他現在可以為保護盟友而開戰了,這是一個羅馬熟知並喜聞樂見的戰爭理由。

愷撒伏擊了正在渡索恩河的赫爾維蒂人的一個分支,殺死了許多人,其他人逃走了。隨後他追趕赫爾維蒂餘部。敵人對他的突然到來感到驚訝,派特使警告他,他們部落的戰鬥力很強,還無聊地提到他們曾於前107年打敗過羅馬人,敦促愷撒休戰並和平地給他們指定一塊新地盤。

而愷撒當然不肯接受對方的傲慢態度,所以他強調羅馬人擁有優先權,並提出,只有赫爾維蒂人賠償戰爭損失並留下人質作為順服的保證,他才同意議和。特使拒絕了,於是雙方展開比布拉克特決戰,愷撒艱難獲勝。此後赫爾維蒂人由於供給崩潰,被迫投降。愷撒逼他們交出人質、武器和叛徒,然後打發他們回原來的領土,要他們留在那裡防禦日耳曼人。

愷撒就這樣獲得首次大捷,幸好很快又有人求助,他可以接著打仗。愷撒告訴我們,可靠的「羅馬人民之友」——愛杜伊人迪維奇阿庫斯在一次密談中讓他睜開了眼睛:原來自從阿維爾尼人和塞廣尼人在同愛杜伊人打仗時叫來了萊茵河對岸的日耳曼軍隊幫忙,日耳曼人就大量湧入,高盧人已經面臨被趕走的危險。

日耳曼軍隊首領是斯維比首領阿里奧維斯特,他緊抓住請他幫忙的塞廣尼人不放,禁止塞廣尼人和在戰敗後不得不向塞廣尼人派遣人質的愛杜伊人向羅馬求助。暴躁的野蠻人阿里奧維斯特若是獲悉了這次密談,一定會把手裡的人質統統殺掉。只有愷撒能阻止阿里奧維斯特和日耳曼人侵入高盧。而愷撒當然不肯忽視高盧絕望的求援。

這種恐怖的情景顯然是愷撒專門為他的羅馬觀眾設計的:提到日耳曼人,羅馬人對前二世紀末好不容易才制服的西姆布萊和條頓部隊的恐懼記憶猶新。出於這種神經質的安全需求,羅馬人本就傾向於一發現在勢力範圍內有人坐大就出手鎮壓;但是愷撒在此展示的威脅在羅馬的威脅等級表上至少相當於自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Oswald Spengler)以後常被援引的「西方的沒落」。

結論很明確:非拯救面臨北方威脅的文化大國羅馬不可!而且絕不能容忍一個放肆的野蠻人對羅馬及其盟友不敬。愷撒認為,光是羅馬之友愛杜伊人要向塞廣尼人和阿里奧維斯特派遣人質這一點本身就是一個對他本人和羅馬政府的冒犯。

在這件事上,我們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相信愷撒。今人知道,所謂萊茵河右岸日耳曼和左岸高盧由於兩地民眾的根本差異而隔閡深重,這一說法主要是愷撒創造的,而非基於對當時情況的觀察。但是愷撒不僅需要萊茵河邊境作為標誌,也需要將其作為「民族分水嶺」,以便能夠將他徵服高盧直至萊茵河作為一次完整的行動來呈現。對於當時局勢中存在的危險和可能的事態發展,愷撒無疑也有所誇大,因為他需要強有力的理由與阿里奧維斯特開戰,畢竟正是他本人任執政官期間把此人認定為羅馬人民之友和同盟者的。愷撒現在才知道愛杜伊人受了委屈,這一點殊不可信。

愷撒派了兩個特使去找阿里奧維斯特談判,給他一個機會改弦更張,接受愷撒這位仁慈導師的指引,因為畢竟是愷撒讓阿里奧維斯特拿到羅馬人民之友這個頭銜的。可惜阿里奧維斯特的行為完全符合羅馬對野蠻人的印象:由於不懂得公正的世界秩序,阿里奧維斯特堅持要與羅馬政府代表平等談判,而且還自以為打過幾場勝仗就擁有羅馬獲勝後主張的同等權利。此等「傲慢」只能用一個答案來回應:愷撒北上討伐阿里奧維斯特。

愷撒如何提升羅馬軍隊士氣?

羅馬軍隊到達維森奇奧(今法國貝桑松)時,愷撒突然發現軍隊士氣大降。日耳曼人阿里奧維斯特在傳言中越來越高大威武,愷撒的部下勇氣銳減,有人請求返鄉,其他人垂頭喪氣地在營地徘徊,人人都忙著立遺囑。愷撒指出,這些出於交情跟著來的將官沒有多少戰鬥經驗。外行的沮喪傳染了職業軍人:連久經沙場的百夫長、十夫長和老兵也嚇慌了,有抗命的危險。

在這種情況下,愷撒立即召集由將官和羅馬軍隊骨幹百夫長組成的戰爭委員會。愷撒的講話證明他的確是個帥才,他指出危險並不是很大、羅馬兵器擁有優勢、部隊戰功赫赫、攻打赫爾維蒂人一役證明愷撒既有運氣又有能力,他倡導團隊精神,鼓勵大家展開競爭,並謹慎地展望未來可以得到的好處。

愷撒懂得用恰當的言辭鼓舞士氣,我們認為他本人描述的這個特點是可信的。若非統帥擁有出眾的領導素質,軍隊此後的奮勇和忠誠無從解釋,贏得人心的本事也許是愷撒最令人心儀的天賦。愷撒在競選時能夠讓每一個無論其出身或級別如何的公民都覺得愷撒重視尊敬自己。打仗時也是這樣,愷撒能讓士兵堅信他真心關注他們的命運,他不會要求士兵做任何不符合共同利益的事,他要求士兵做到的,他也會要求自己做到。

正如西塞羅告訴我們的那樣,連強硬的高層政客也抗拒不了愷撒的迷人魅力。愷撒這麼令人信服,沒有人覺得他虛偽,原因可能是愷撒就像一個真正的明星人物一樣充滿自信,在應對特殊情況時,他風度翩翩、感情真摯,沉浸在對整體關注和個人關懷的肢體和口頭語言中。因此他在這些時刻顯得特別可信,不過這絕不等於他不會冷靜精明地算計。

羅馬軍隊士氣危機平安度過後,愷撒繼續揮軍北上,估計在阿爾薩斯遇到了阿里奧維斯特,阿里奧維斯特這回建議雙方談判。按照羅馬人看待野蠻人的世界觀,這位日耳曼領袖在談判期間沒有表現出任何理性,他的部分騎手甚至邊談邊打,充分體現了野蠻人的奸猾,於是愷撒終止了談判,現在只能打仗了。愷撒在一場偉大的戰役中擊敗了日耳曼人,將活下來的趕回萊茵河對岸,暫時把高盧和羅馬軍隊從日耳曼人的威脅中解救了出來。

相關焦點

  • 愷撒的高盧戰記
    自此之後的九年,愷撒在高盧境內徵戰連連,擊敗了眾多蠻族的叛亂和入侵,並磨鍊出一支驍勇善戰且忠於自己的部隊。《高盧戰記》便是愷撒記錄其遠徵高盧的作戰經過的自著(最後一卷為其幕僚在愷撒逝世後補述)。隨著高盧境內的叛亂平息,愷撒所獲得的成就與民眾威望使得龐培日益忌憚,並終於導致兩人的決裂並劍拔弩張(早先克拉蘇死於安息戰爭使得三頭分治名存實亡)。公元前49年,愷撒挾徵服高盧的威望,無視元老院的訓令率兵進軍羅馬,拉開了羅馬內戰的序幕。
  • 鐵與血的高盧遠徵之戰,揭示愷撒鐵腕與謀略並驅的統帥之策
    愷撒軍隊的實力在當時是威名遠播,而在這場戰役中卻因為對地形的不熟悉等原因險些吃了敗仗。愷撒憑藉他的軍事謀略,尤其是採取心理戰術,鼓舞了羅馬士兵,激發了他們的作戰能力。同時積極調集作戰兵力馳援,順利擊潰了不列顛人的攻勢。在多次變故之下,愷撒軍隊雖然遭遇挫折,但最終都全部化解,又率領軍隊返回了高盧。
  • 愷撒之死的悖論:只有另外一個愷撒,才能殺死愷撒
    對此,美國康奈爾大學歷史與西洋古典學教授巴裡·施特勞斯,在《愷撒之死》一書中寫道:陰謀家們認為,他們殺了愷撒便大功告成,但是他們錯了。這個國王不是愷撒,而是專制政治,即一個將軍率領軍隊就能徵服共和國的思想。消滅這種思想的唯一做法就是通過徹底擊敗敵人來保衛共和國。
  • 阿德裡安·戈茲沃西 歷史學家眼中的尤利烏斯•愷撒
    即便如此,有史料稱,在他的軍事行動中,有一百多萬敵人喪生。古人的思維與今天不同。對於愷撒的對外戰爭,比如針對高盧諸部落的戰爭,羅馬人很少會感到良心不安。在八年的南徵北戰中,愷撒的軍隊至少殺戮了數十萬高盧人,並奴役了更多人。有的時候,愷撒完全是冷酷無情的,眼睛眨都不眨就下達屠殺和處決敵人的命令,有一次還將大批戰俘的手全部砍掉,然後將其釋放。
  • 薦書丨索恩叢書·賭徒愷撒
    索恩叢書·賭徒愷撒有趣、詼諧、諷刺,官場仕途上的大賭徒,一部視角獨特、難得的極簡愷撒大帝史
  • 愷撒之死:古羅馬獨裁官遇刺始末,一場背叛與陰謀交織的權力遊戲
    愷撒還沒有反應過來,就有第2刀、第3刀……在一片血腥與混亂中,愷撒的白袍被鮮血浸染,奄奄一息的愷撒躺在臺階,身旁是高大的龐培塑像。那位曾經的三巨頭之一、愷撒的朋友兼敵人,似乎在用不無諷刺的眼神俯視愷撒:我被埃及國王託勒密十三世的心腹殺死,頭顱被呈現給你時,你是否會料到自己也有這樣的一天?
  • 《西洋古代軍事戰略》古羅馬篇 第九講 高盧戰爭
    西洋古代軍事戰略第二章 古羅馬  第九講 高盧戰爭  主講人: 尤裡烏斯愷撒 綺羅生  整理人:尤裡烏斯愷撒 綺羅生  一 高盧人與高盧  在以前的課中,我們講過,高盧人,也叫凱爾特人,是生活在西歐的土著居民,由許多民族構成,分布很廣。
  • 【杏園讀史】劉軒:「史學家」凱撒的「歷史著作」《高盧戰記》 ——《高盧戰記》書評
    《高盧戰記》是羅馬共和國末期傑出的軍事統帥、軍事家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所寫,共七卷,記述他在高盧作戰的經過,從公元前58年至公元前52年,每年的事跡寫成一卷。第一卷(公元前58年)介紹高盧概況,日耳曼人對高盧的進攻,愷撒的反擊以及日耳曼人在維松提奧被戰敗;第二卷至第六卷分別敘述凱撒同高盧諸部族的衝突和戰爭以及對不列顛的兩次遠徵;第七卷(公元前52年)記述高盧人利用義大利的內亂發動大規模騷亂,凱撒自義大利重赴高盧,加以平定,最後攻克克阿萊西亞並俘獲其領袖維爾琴革託裡克斯。
  • 薦書丨凱撒戰曲:高盧戰記_內戰記(套裝共2冊)
    +內戰記(套裝共2冊)》包括《高盧戰記》、《內戰記》共兩冊。《高盧戰記》記述了愷撒從公元前58年到公元前51年在高盧作戰的經過。愷撒傳世名著,拉丁文典範之作,內涵豐富:軍迷觀戰,史家論事,民俗學者探究歐陸人文,謀略家悟王霸之道,愷撒迷看愷撒。徵服高盧,愷撒贏得了重要的政治資本。《高盧戰記》樸實客觀的文字背後,是處心積慮的辯護,回擊龐培,蒙蔽元老院視聽,塑造個人英武仁慈的英雄形象。書中洋溢著對羅馬精神的自豪,充滿了對蠻族英勇淳樸的敬意和對文明的反思。
  • 愷撒獎歷史上的奇聞異事,讓這個獎足可比肩奧斯卡
    《地下鐵》輸給《三個男人和一個搖籃》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如何理解阿涅斯·瓦爾達的名作《無法無天》(Sans toit ni loi)也輸給這部喜劇片呢?有失水準啊。我認為1987年的愷撒獎是競爭比較激烈的一年,好片很多。
  • 焙茶 | 凱撒在《高盧戰記》中寫了什麼?
    高盧人的性格較為急躁,性情多變且好奇。《高盧戰記》中曾記載道,「高盧人行事一向倉促、突然,臨近各邦由於受其權勢影響,亦群起尤。」高盧人這種行事急躁,易受煽動的性格也可在愷撒對歷次戰爭起因和作戰謀略的描述中略見一二。例如,文內提人扣押羅馬軍官後,厄蘇維地區和古裡阿沙立馬上效仿,扣押了進入他們境內的羅馬軍官。
  • 《龍族》:同樣是一見鍾情,路明非和愷撒對諾諾的喜歡卻完全不同
    要說《龍族》裡在感情這一塊運氣最好的女性角色,諾諾說第二估計沒人敢說第一。相對於路明非,愷撒對諾諾的喜歡就"膚淺"一些了。愷撒也是對諾諾一見鍾情,在諾諾還是新生的時候,愷撒就被她那特立獨行的風格所吸引,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並順利的當上了她的正牌男友。不過愷撒對諾諾的喜歡和路明非有著本質區別。路明非喜歡諾諾這個人,而愷撒喜歡的卻是諾諾永遠讓他猜不透的性格。
  • 古代高盧:從山南高盧到納博尼西斯和阿基坦,在羅馬治下的交融
    引言提及「高盧」一詞,可能很多朋友都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高盧雄雞」。實際上,高盧雄雞並不是真實存在的動物,這個詞的出現也純屬巧合。在羅馬帝國時代,法蘭西所在地區被稱為高盧(Gallia),高盧人則被稱為Gallus,而在拉丁語中,Gallus的另一個意思是雄雞。
  • 五次被愷撒獎封為影后的伊莎貝爾.阿佳妮
    不僅得到了愷撒獎提名還得到了奧斯卡的提名。此後一發不可收拾,連續五次獲得愷撒獎影后。   第一次是1982年的《迷戀》,憑藉該影片莎貝爾.阿佳妮在愷撒獎最佳女主角的競爭中一舉勝出第二次是1984年的《致命的夏天》再次獲得愷撒獎最佳女主角。第三次是1989年,阿佳妮出演的影片《羅丹的情人》。此後的阿佳妮一度退出了影壇。直接到1994年出演《瑪戈皇后》第四次捧起愷撒獎的后冠,甚至一躍成為法國國寶級女演員。
  • 《龍族》:諾諾喜歡愷撒嗎?路明非和諾諾以後有沒有可能在一起?
    不知道大家怎麼想,反正我是挺佩服這三個人之間那剪不斷理還亂的奇妙感情的,路明非是學生會主席愷撒的小弟,然而卻一直念念不舍的惦記著人家的女朋友;諾諾作為愷撒的女朋友卻對路明非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甚至給我一種諾諾和路明非的關係要好過跟愷撒的關係的錯覺……結合《龍族》目前的劇情,這三個人的感情糾葛怕要一直持續下去了。
  • 喬治·克魯尼出席愷撒獎,鼓勵人們「糾正川普的錯誤」
    喬治·克魯尼出席愷撒獎,鼓勵人們「糾正川普的錯誤」 澎湃新聞記者 程曉筠 2017-02-25 14:48 來源:澎湃新聞
  • 2020新款愷撒堡KAX、KX系列 搭載PR2.0琴槌,歡迎品鑑
    2020年4月27日,珠江愷撒堡鋼琴突破性技術成果發布會正式發布「愷撒堡鋼琴PR2.0專用弦槌」技術成果,1年+75個方案+1458次試驗=1個突破 ,珠江鋼琴人用工匠精神譜寫中國製造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 愷撒獎「領導層」集體辭職,法國電影人呼籲民主
    法國當地時間2月13日,負責評選法國電影愷撒獎的法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內部,爆發了一場突如其來的革命。在學院內佔據領導地位的中央委員會成員忽然宣布集體辭職,給本月底即將舉行的第45屆愷撒獎頒獎禮,蒙上了一層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