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撒徵服高盧時殲滅一百萬人,並讓士兵任意處置十萬女俘虜

2020-12-22 騰訊網

尤裡烏斯·凱撒是古代羅馬共和國走向羅馬帝國的奠基人物,他死後他的養子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凱撒外甥女的兒子)建立了羅馬帝國,成為羅馬帝國的第一任元首。高盧總督凱撒成名之戰是徵服高盧的戰爭,事後凱撒將此次戰爭記錄了下來,稱為《高盧戰記》,在位期間創立了「儒略曆」。

凱撒徵服高盧的戰爭開始於前58年,結束於前51年,前後發動了8次遠徵,最終徵服高盧地區,成為羅馬的版圖。

古羅馬時期(前1世紀)的高盧地區包括現在的義大利南部、法國、德國、比利時、盧森堡和荷蘭瑞士的一部分,居住的主要是高盧的各個部落,總人數約300萬人。

前60年,凱撒在西班牙總督任上回到羅馬,與克拉蘇、龐貝結成秘密軍事同盟,被稱作「前三頭同盟」,凱撒獲得執政官,他深知要想與克拉蘇、龐貝爭雄,必須掌握大量的軍隊和海量的資源財富。前58年,凱撒卸任執政官後被任命為高盧總督,這是一個肥缺,也同時標誌高盧戰爭的開始。

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

前58年——前51年七年間,凱撒指揮羅馬軍隊進行八次血腥的遠徵,攻佔了高盧人800多座城市,同300高盧人作戰,殲滅100萬人,俘虜100萬人。原來進攻高盧時凱撒只有四個軍團,其中一個還是忠於龐貝的軍團,戰爭中凱撒招募了大批的軍隊,戰爭結束凱旋羅馬時,凱撒有10個軍團效忠自己。凱撒依靠徵服高盧獲得了大量的財富和強大的軍隊支持,人生走向了巔峰。

凱撒高盧戰爭的勝利主要依賴於能徵慣戰的羅馬軍團,兵力比較集中,武器、戰術比較先進。而高盧人是以部落生存,各自為戰,很少能聚集各個部落,使得凱撒的軍隊能夠各個擊破。同時,羅馬軍隊也積極拉攏收買高盧的一部分人,讓他們為羅馬軍隊服務,分裂高盧人的統一戰線。

再者,凱撒本人在政治、軍事、外交謀略上都是一個高手。軍事上洞悉高盧人的戰爭部署,擅長利用地形,戰術靈活多變,利用自己的特點對高盧人展開多次的殲滅戰,不留後患。在軍事外交上,善於利用高盧人內部的矛盾,用外交手段瓦解高盧人的抵抗力量。

根據《高盧戰記》的記載,凱撒在此役中殲滅100萬(其中包含很多報復性屠殺,順我者生,逆我者亡),俘獲100萬。獲得了無數的珍寶,這都是建立在徵服屠殺高盧人的基礎之上的。戰後,凱撒的軍隊俘獲10萬多的高盧女俘虜,他說:勇士們,你們每人可以挑兩個女奴隸,今後可隨意供你們處置!

相關焦點

  • 任炳湘 | 凱撒和他的《高盧戰記》
    他在高盧的九年中,據普魯塔克說,曾經屠殺了一百萬人,俘虜了一百萬人。 凱撒和他的部下們都發了大財,使他能在羅馬廣施賄賂,甚至一直賄賂到政要們的寵奴身上。他還為平民舉辦各種演出,發放大宗金錢,並在義大利許多城鎮興建大量工程,既討好了包主的人,也討好了因此獲得工作機會的平民。
  • 高盧戰記:凱撒崛起的基石,羅馬帝國的前兆!
    彼時,克拉蘇和龐培作為蘇拉的部將,在鎮壓斯巴達克斯奴隸起義(前73年)和兼併本都王國(前65年)的過程中崛起,從而掌握了大量的政治資源,而凱撒更多是充當二人勢力緩衝的平衡器角色。然而伴隨著凱撒在高盧地區的所向披靡,他在羅馬共和國內部的聲望也隨即上升,最終成為國家的實際掌控者。那麼,凱撒是如何徵服高盧,從而一躍成為前三頭中最具權勢之人的呢?
  • 凱撒有哪些特異功能
    在以後這38天當中,他任意參加他們的運動和遊戲,寫作詩歌和演說詞,把他們當成聽眾,那些不能極口讚譽的人,被他當面斥為大字不識的蠻族,時常用開玩笑的口吻威脅要將他們全都吊死。海盜都很欣賞他這種天不怕地不怕的態度,把他毫無顧忌的信口開河視為直爽的淳樸天性和童稚的調皮心理。果然,他脫身以後把這些海盜都蕩平了,絕大多數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 聯高盧之力,抗羅馬之師,阿萊西亞戰役維欽託利與凱撒的戰略之較
    維欽託利也是一個頗為謀略的軍事家,他是阿維爾尼人的首領塞爾提魯斯之子,阿維爾尼人是當時高盧最強大的部族,而維欽託利出身貴族,一心想建立功績。而此時部族被羅馬佔領,一直心有不甘,決心進行反擊。而凱撒率領的羅馬軍隊實力強大,僅憑一己之力是難以與之較量的,所以在阿萊西亞戰役打響前,要先集合足夠的兵力。
  • 凱撒《高盧戰記》
    而對於一些比較有觀察力的人來說,文字、詩歌本身就是說明,即是注釋。這種說法在寫代碼的人來講也是成立的,或者大部分是正確的,他們也有一個共同的看法——代碼即注釋。1.所以讀《高盧戰記》我首先發現的是它的行文的流暢和文雅,以及戰爭所鼓起的雄壯的餘塵,描寫人物的感情也是樸素直白,頗類似於《荷馬史詩》。
  • 《西洋古代軍事戰略》古羅馬篇 第九講 高盧戰爭
    高盧戰爭  三 徵服比爾及人及納爾維人  比爾及人也叫比利其人,(比利時以此得名),也是日耳曼部落的一支。定居在萊茵河西岸。凱撒的霸權引起比爾及人強烈不安。戰後,凱撒肅清蠻族聯軍,又鎮壓了高盧部落中維內蒂人和阿奎達尼人的反抗,屠殺數萬人。並在前55年向元老院報導已徵服整個高盧。
  • 【杏園讀史】劉軒:「史學家」凱撒的「歷史著作」《高盧戰記》 ——《高盧戰記》書評
    第一卷(公元前58年)介紹高盧概況,日耳曼人對高盧的進攻,愷撒的反擊以及日耳曼人在維松提奧被戰敗;第二卷至第六卷分別敘述凱撒同高盧諸部族的衝突和戰爭以及對不列顛的兩次遠徵;第七卷(公元前52年)記述高盧人利用義大利的內亂發動大規模騷亂,凱撒自義大利重赴高盧,加以平定,最後攻克克阿萊西亞並俘獲其領袖維爾琴革託裡克斯。
  • 羅馬帝國的女俘虜下場慘不忍睹,不僅會遭凌虐,還會被當展覽品
    見識到羅馬人的可怕後,西班牙的城市紛紛投降,但羅馬人有時照殺不誤,最終把西班牙的迦太基人殺服了,而此地也成了羅馬人的殖民地。第二次布匿戰爭中,迦太基人戰敗,但是羅馬人並不打算放過他們,於是又發動了第三次布匿戰爭。這次,羅馬人攻陷了迦太基的首都,位於北非的迦太基城。羅馬人不僅殺死了大部分的城中居民,還將剩下的五萬人變賣為奴隸。為了破壞這個城池,羅馬人有計劃地燒毀城中每一處位置。
  • 愷撒的高盧戰記
    隨著高盧境內的叛亂平息,愷撒所獲得的成就與民眾威望使得龐培日益忌憚,並終於導致兩人的決裂並劍拔弩張(早先克拉蘇死於安息戰爭使得三頭分治名存實亡)。公元前49年,愷撒挾徵服高盧的威望,無視元老院的訓令率兵進軍羅馬,拉開了羅馬內戰的序幕。
  • 高盧戰爭(古羅馬)
    高盧地理位置公元1世紀,羅馬共和國面臨危機,國內政治鬥爭激烈,政壇上克拉蘇,凱撒,龐培嶄露頭腳,凱撒為了招兵買馬,建立獨栽體制,發動了高盧戰爭。高盧土地肥沃,兵源充足,一直是羅馬招募新兵的重地,戰略意義十分重要。公元前58午,凱撒出兵山南高盧,擊敗了數最多的赫爾維提亞部落。同年,凱撒又一舉擊敗了日耳曼國王奧斯維特的軍隊,並將戰線推進到萊茵河附近。公元前56年,凱撒發動遠徵軍,大規模北上,徹底徵服了高盧。
  • 鐵甲人物誌——凱撒大帝
    除了他之外,羅馬帝國此時最強的兩人分別是休了前妻娶蘇拉之女獲得政治地位,在外徵服了西西里島及非洲,戰功赫赫的龐培,此外就是斂財有道,救火隊長,富可敵國的克拉蘇。高盧士兵高盧當時範圍很廣,包括現在的法國、比利時、義大利北部、荷蘭南部、瑞士西部和德國南部萊茵河西岸的一帶,居住在這裡的凱爾特人被羅馬統稱為高盧人。
  • 開局前景大好,為何在塔防上輸給凱撒?維欽託利:軍隊素質是關鍵
    起義的硝煙再次燃起公元前52年的高盧,原本已經被凱撒徵服的高盧各個部落又重新燃起了反抗的火焰,而燃起這把大火的就是阿維爾尼人的首領塞爾提魯斯之子維欽託利,他憑藉著一己之力重新奪回了對自己部落的領導權,又說服了塞納河流域的賽諾內人、帕裡西人,中部羅亞爾河流域的圖洛內斯人等9個部落加入了自己的同盟。一時間整個外高盧的核心地區都成為了維欽託利聯盟的勢力範圍。
  • 剛徵服了埃及豔后的凱撒,竟被私生子殺死,羅馬貴族哀嘆:不該殺
    凱撒,這位戰功赫赫的羅馬執政官,一生功績無數,平定高盧、擊殺埃及國王、摧毀北非的努米迪亞王國、一統紛亂的羅馬帝國,就連豔名遠播的埃及豔后,也懾於凱撒大帝的淫威,不得不褪盡衣衫,跪伏在他的面前唱徵服。當然,凱撒並不是宋太祖,所以他本人明確拒絕了這份「禮物」,但此時仍然深深刺激了羅馬的元老們,但他們開始擔憂,功高震主的凱撒一旦產生稱帝之念,就會毀掉羅馬賴以立國的共和制。 後來發生的另一件事,使凱撒與元老們之間的對立局勢更加惡化,那就是凱撒積極整軍備戰,準備徵討帕提亞,解救曾經被帕提亞帝國俘虜的一萬羅馬士兵。
  • 古典學系列文章之四:我與凱撒大帝的故事
    這句話大體翻譯成「我來到,我看見,我徵服」,代表凱撒大帝的野心和威武。然而當我真正開始學古典歷史時,我才發現,歷史上的凱撒或許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美好。儘管兩個部落在初期交手過程中站了上風,凱撒選擇了令人髮指的戰術:突襲敵軍後方的非戰鬥人員。短短時間內,部落的士兵們發現,他們身後傳來了無數家人孩子的慘叫聲。凱撒的命令騎兵屠殺這些「野蠻人」的家屬,包括婦女和小孩,從而打擊部落士兵的軍心。很快,原來勢均力敵的戰鬥,變成了單方面的殺戮。考古證據表明,凱撒與他的士兵們在這一場戰鬥中殺死了近十五到二十萬「野蠻人」。
  • 凱撒之死,川普之殤
    格拉古兄弟死後,再也沒人敢動搖貴族們的利益了。經歷170餘年的運轉後,羅馬共和國的土地兼併情況已經嚴重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這個時候,羅馬平民等來了凱撒。凱撒出身貴族,卻代表了羅馬平民的利益,他打算通過分配土地來獲取平民的支持。因為格拉古的前車之鑑,凱撒不敢觸碰貴族階層的利益,他選了另外一條路,那就是對外徵服。
  • 顧枝鷹:《高盧戰記譯箋·第一卷》書摘
    凱撒出身貴族,歷任財務官、祭司長、大法官、執政官、監察官、獨裁官等職。公元前60年與龐培、克拉蘇秘密結成前三頭同盟,隨後出任高盧總督,在8年內徵服了高盧全境(今法國一帶)。代表作有《高盧戰記》、《內戰記》。 《高盧戰記》文辭簡潔、內容豐富而意蘊深厚,其質樸文風的背後暗藏著凱撒的政治意圖。
  • 秦始皇掃滅六國時,抓來的俘虜怎麼處置了?
    秦始皇掃滅六國,前後十餘年,出動兵力總計百餘萬人次,大小數百戰,當然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既然勝利,就會抓不少俘虜,那麼,這些俘虜,秦始皇以及秦國最後都怎麼處置了呢?事實上,關於俘虜,歷來無非三種處置方法,殺、放、用。
  • 瑞士的簡稱CH,還與凱撒有關係
    現在就來說說羅馬時代的赫爾維西亞人(或赫爾維蒂人)。 凱撒在他那傳世經典《高盧戰記》的一開篇就用了不小的篇幅講述他與赫爾維西亞人交戰的情況。中文《高盧戰記》中譯作厄爾維幾人。《高盧戰記》是拉丁文的典範,翻譯成任何文字都會失色,但畢竟能讀懂古拉丁文的人已經寥寥無幾了。
  • 鐵與血的高盧遠徵之戰,揭示愷撒鐵腕與謀略並驅的統帥之策
    第一次遠徵是從公元前58年開始的,首戰便以愷撒的勝利作結,當時的高盧部落赫爾維蒂人被愷撒的軍團打敗,也就是厄爾維幾之戰。此後,愷撒又發動了第二和第三次高盧遠徵戰,在第三次徵戰中,大部分的高盧部落已經盡歸凱撒所有,愷撒基本徵服了整個高盧地區。但是徵戰之下也就是迫使另一方的屈服,所以壓迫之下便是反抗起義。
  • 亨德爾《凱撒在埃及》| 最豪華的巴洛克饕餮大餐
    (凱撒徵服了高盧,然後渡過了盧比孔河。)短短一句話,隱含了多少刀光劍影!公元前60年,凱撒、龐培和古拉蘇曾經因為小加圖的反對而秘密結成「前三頭同盟」,一起反對羅馬元老院。當其時,驍勇善戰的龐培勢力最強。為了鞏固聯盟,凱撒將14歲的女兒朱利婭(Julia Caesaris)嫁給年近50歲的龐培,老夫少妻感情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