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金桂:凱撒的魅力來自何處?
「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是聖經裡的名句,凱撒被列為管理肉體世界至尊。,這不止是對他世俗權力之位的評價,也說明他在現實世界的言行中表現出來的魅力。
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前100年7月13日-前44年3月15日),羅馬共和國末期的軍事統帥、政治家,儒略家族成員。出身貴族,歷任財務官、祭司長、大法官、執政官、監察官、獨裁官等職。公元前60年與龐培、克拉蘇秘密結成前三頭同盟,隨後出任高盧總督,花了8年時間徵服了高盧全境(大約是現在的法國),還襲擊了日耳曼和不列顛。公元前49年,他率軍佔領羅馬,打敗龐培,集大權於一身,實行獨裁統治。公元前44年,愷撒遭以布魯圖所領導的元老院成員暗殺身亡,享年58歲。著名學者威爾.杜蘭特評價他:「起初,他是個不講理的政客和輕率的浪子,漸漸地,由於年長和責任感的增加,他變為歷史上最資深、最正直的政治家。雖然凱撒這一生犯了不少錯誤,但他仍然不失為一個偉大的人物。」
良好學養與高遠理想。
愷撒7歲被送進專門培養貴族子弟的學校,文學、歷史、地理等科目總是得到老師誇獎。愷撒的母親相信他不是凡夫俗子,非常重視對兒子的教育,果然不負所望。愷撒博覽群書,十幾歲就發表了《赫庫力斯的功勳》和悲劇《俄狄浦斯》。他酷愛古希臘文化,特別是希臘的古典文學,不過他的興趣在軍事和權謀方面,這也是當時羅馬貴族的普遍價值觀。除文學外,愷撒還喜歡體育運動,他精通騎馬、劍術等,肌肉發達,體魄非常強健,並從舅父馬略那裡學習了不少軍事知識。他32歲任統帥徵服西班牙時在亞歷山大碑前自慚形穢,說後者在他那個年齡已經徵服了半個地中海,於是回到羅馬角逐執政官之位,立志成就大業。在羅馬作為律師暫露頭角之際,布魯塔克說他「滔滔不絕的口才使得他聲譽高漲,和藹可親的態度和言談獲得人民的好感,他所表現出的圓潤和周到,遠非像他那樣的年紀所能做到,何況他豪爽好客善於應酬,加上顯赫的氣派和華麗的排場,已經逐漸擴展和增強他的政治勢力。」一個開朗健壯博學多才的人,沒有理由不招人喜愛。在蘇拉和馬略的生死較量中,有人建議蘇拉斬草除根,但蘇拉雖然把凱撒列進了死亡名單,卻在凱撒朋友的一再懇求下沒有實施,但他顯然看出了凱撒的雄才大略:「這個小夥子抵得過好幾個馬略。」可謂一語成讖。
驚人的魄力。
蘇拉佔領羅馬時的凱撒僅僅18歲,不是小孩而是青少年,他的父親已經過世他本人也無兄弟,所以已經能夠當家作主。他的妻子高乃莉婭是共和國已故唯一執政官辛納的女兒,凱撒打算競選大燃火祭司或朱庇特祭司。這時的蘇拉在羅馬掌握生死大權,要他與高乃莉婭離婚,遭到拒絕以後,就剝奪他擔任這個職位的權利,還派兵追殺。凱撒在亡命途中為海盜所捕,對他訂出20泰倫的贖金。凱撒笑他們狗眼看人低竟然不明了他的身價,主動答應要給他們50泰倫。他派遣隨行人員去籌款,只有一個朋友和兩名待從陪著他,然而他並不將海盜放在眼裡。在以後這38天當中,他任意參加他們的運動和遊戲,寫作詩歌和演說詞,把他們當成聽眾,那些不能極口讚譽的人,被他當面斥為大字不識的蠻族,時常用開玩笑的口吻威脅要將他們全都吊死。海盜都很欣賞他這種天不怕地不怕的態度,把他毫無顧忌的信口開河視為直爽的淳樸天性和童稚的調皮心理。果然,他脫身以後把這些海盜都蕩平了,絕大多數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他徵服高盧揮師羅馬時,只帶300騎兵和5,000步卒以「骰子已經擲了下去」的堅決渡過盧比孔河,與龐培和元老院對抗,入主羅馬。
對下層的照顧。
這從諸多方面都有表現。公元68年他徵服西班牙後,一方面搜刮富人財產償還債務,另方面降低羅馬銀行利率借錢給當地人民,頗得擁護。在高盧期間,他擊敗日耳曼人後將土著視為臣民,得到高盧人的歡呼與喜愛。有些高盧人還進入了元老院,以至於有人諷刺他:「凱撒諄諄善誘高盧人民,然後把他們護進元老院。高盧人脫去他們的褲子,套上元老院議員的外袍寬邊。」在他進軍羅馬驅逐龐培的奪權過程中,義大利城市紛紛打開城門迎接他,有的城市還出城迎接。西塞羅描述說「城人奉他若神。」擊敗龐培後,為了防止羅馬公民淪為債務奴隸,他頒布命令,讓已付的利息從本金中扣除,並降低利息,還可以以戰前物價抵債。當他被龐培和克拉蘇阻擋在高盧不得回羅馬執政時,卻將一大筆錢送到羅馬,為失業者創造就業機會,並建造公寓給他的支持者。分配土地給下層,一直是他的堅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將元老院的600個席次增加到了900個,新增的會員有的是羅馬商人,有的是義大利的傑出市民,有的是出生於百夫長的軍人,還有的出身於奴隸。他將醫生、教師都納入公民範圍;並將羅馬公民權賜予南高盧。這樣的凱撒,必然得民意。
愛護部下。
在軍營裡,凱撒對士兵以「同胞們」相稱,違反軍紀的嚴懲不貸,小的過失和人之常情的過錯卻從不追究。他身先士卒,從險情中拯救士兵,付他們雙薪,同部下一起分戰利品。凱撒對於俘虜除了反覆敵對者,一概釋放,也瓦解了龐培的士氣,增加了自己的力量。尤其對於年輕的貴族布魯圖斯和卡修斯,凱撒更是點名寬恕,禮貌待之。在軍事方面大功告成後,他給每個士兵今3000美元,遠超過對他們的承諾,還擺了2.2萬桌宴席感謝羅馬人民。凱撒對部下的寬容和愛護也得到了回報,當他沒有錢給士兵發餉時,後者竟然慷慨解囊幫助凱撒;跟龐培決戰初期,他的部分士兵畏懼退縮,事後要求處罰,凱撒不應,這些戰士們要求再次上陣。他的財務官被西庇阿所俘後對方願意釋放,財務官認為凱撒的部下只是饒恕別人,從不向別人求饒,於是拔劍自刎,以命相報。
寬容。
徵服高盧之後,只要土著同意他們是羅馬的臣民,凱撒就優待他們。後來羅馬防備捉襟見肘之際,這些人也念於凱撒的舊恩,極少反叛。對於政敵也是如此。比如在他任執政官期間,竭力支持曾潛伏於他家的情敵克勞狄烏斯當選保民官,將穀物免費發放給平民和士兵。此舉遭遇西塞羅和元老院的抵抗,凱撒通過法令,規定任何沒有經過議會同意便處死羅馬市民的人將遭遇放逐,這一指向顯然是對著殘酷鎮壓參與推翻羅馬共和制平民的西塞羅。結果後者遠逃他鄉,部分財產被沒收,一處別墅被夷為平地。後來,他對再次回到羅馬的西塞羅沒有秋後算帳,而是給他搭建平臺和提供財力,在谷荒之際,由西塞羅委託龐培救濟災民,使其重返政壇要位。至於修復他的士兵打碎的龐培頭像、保全龐培家眷、將政府裡面的高位讓給敵手一派、寬恕追隨龐培的布魯圖斯和卡修斯,等等,更是政治家中罕見的氣度。
對國家的貢獻。
凱撒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愛國主義者,非常在意羅馬帝國的榮譽和版圖。他身在都城之外,卻經常支持元老院和首都官員維護法律權威。凱撒打敗高盧人,給羅馬帝國帶來了兩倍於義大利的土地,為羅馬帝國打開了500萬人的市場。布魯塔克讚譽凱撒的功業超於所有羅馬將領:「作戰的國度就處境的困難而言,他遠勝某一位將領;就所徵服的範圍的廣大而言,他超邁另一位將領;擊敗的敵人就數量和實力而言,他遠較另一位將領為優越;綏靖而獲得好感的部族就他們的野性與狡詐而言,他比某一位將領要強得太多;對待那些被徵服民族的仁慈與寬厚而言,他比另外一位將領更為讓人感激不盡;就對自己的弟兄無論是賞賜和關切而言,更是其他一些將領所無法比擬;所從事會戰的次數之多和殺死敵人之眾,都是其他所有將領所望塵莫及。他在高盧作戰的時間不到10年的工夫,先後攻佔800個城市,徵服300個國家,在歷次戰役中與他交鋒對壘的敵人有300萬人,其中有100萬人被他殺死,還有100萬人成為他的俘虜。」這種作為和霸業,確實無人匹敵。
有意思的是,羅馬貴族刺殺凱撒的擔憂是他會稱帝,會將帝位傳與他與埃及豔后所生的小凱撒使羅馬受辱。但實際上,貴族們已經將國內政治和民生搞得烏煙瘴氣,共和制已經腐敗不堪。他們怕喪失的,是自己的權勢。布魯塔克描述羅馬後期的民主:「當時羅馬的公職候選人毫無羞恥之心,公然賄賂人民,他們在收受金錢以後,不僅用選票去報答恩主,甚至用弓、劍和投石器來為他效命,很多次他們在選舉現場將對手的人員殺死,使得到處染上血跡斑斑。」
正因為凱撒的業績和人格魅力,貴族們謀害他不久,就演變成大規模的騷亂,布魯圖斯等人的死亡,一定程度上也是民意。凱撒死於精心而且心驚膽顫的謀殺,自以為為維護共和制可以得到原諒的弒君者們很快就被民眾趕上了黃泉之路,因為他們認為羅馬不能沒有凱撒,他是英雄、也是羅馬的象徵。
請關注衛金桂個人公眾號知識兔(wjggzh),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