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的英國藝術圈小而熟稔,每個人都彼此認識,比如霍克尼、弗洛伊德和斯諾登伯爵。近期出版的《霍克尼:傳記——一位朝聖者的追求》和《一位畫家的進程:盧西安·弗洛伊德的肖像》、《斯諾登:觀察中的生活》讓人們得以窺探藝術家們的創作和生活。
霍克尼的執念
《霍克尼:傳記——一位朝聖者的追求》
克里斯多福·西蒙·塞克斯 著
Century出版社
英國在國際舞臺上有自己的藝術明星,上世紀60年代「遺老」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1937-)即是其中之一。霍克尼的同鄉、約克郡人克里斯多福·西蒙·塞克斯(Christopher Simon Sykes)花費數年精力編撰的《大衛·霍克尼:傳記》已於2012年完成了第一卷;2014年底,第二卷《大衛·霍克尼:傳記——一位朝聖者的追求》(A Pilgrim's Progress)也已出版。
本書描述了霍克尼的遊歷和藝術歷程。塞克斯憑藉他和霍克尼親密的朋友關係,完成了許多採訪,收集了大量已出版的材料,從綜述到目錄再到書籍,還包括了廣播、電視和電影的素材。本書絕不是一部分析性的論著,而是詳細敘述了霍克尼在美國東西岸之間的旅行與生活,以及他晚年回到倫敦,和在約克郡度過的日子。
大衛·霍克尼(攝影:斯諾登伯爵)
全書非常具有可讀性,霍克尼對技術和媒介所抱有的執念讓讀者不由得為之著迷,但有時候又讓人難以置信。書中介紹了霍克尼對從傳真到iPhone和iPad的各種技術可能性的專注;也有他為各地演出的歌劇完成的壯觀而令人讚嘆的舞臺設計,從洛杉磯到格林德伯恩(Glyndbourne)再到考文特花園(Covent Garden)。
大衛·霍克尼與盧西安·弗洛伊德(攝影:大衛·道森)
霍克尼的這種執念中蘊含的東西,既有啟發性又尖銳,並且一直伴隨著他的這樣一個願望:與愛人、工作人員、終身好友,以及走馬燈般不停來來去去的人都保持有意義的關係——雖然他有時候也頗受困擾,無力對周遭事物做出回應。書中的故事都很平常,但因為其敘述主角而令人振奮。
The Arrival of Spring in Woldgate, East Yorkshire in 2011 (Twenty Eleven) - 22 May, 2011iPad drawing printed on paper55" x 41-1/2" (139.7 cm x 105.4 cm) © David Hockney / Richard Schmidt,大衛·霍克尼在佩斯北京的個展正展出他用ipad創作的繪畫
弗洛伊德的決心和毅力
《一位畫家的進程:盧西安·弗洛伊德的肖像》
大衛·道森 著
Jonathan Cape出版社
盧西安·弗洛伊德(攝影:斯諾登伯爵)
60年代另一位值得銘記的英國藝術家是盧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1922-2011)。他的助手,畫家大衛·道森(David Dawson)已經展示過一系列弗洛伊德在雜亂無章的工作室裡充滿創作激情的照片。現在,由Jonathan Cape出版社出版的道森的新書——《一位畫家的進程:盧西安·弗洛伊德的肖像》(A Painter's Progress: a Portrait of Lucian Freud)精選了許多弗洛伊德在工作時的照片,充分展現了弗洛伊德飽含決心和毅力、不懈努力的態度。
工作中的盧西安·弗洛伊德(攝影:大衛·道森)
在這些照片裡,人們可以看出弗洛伊德日漸衰弱。不過這似乎並沒有影響到他對創作的完全專注與投入。此外,書中還收錄了一系列關於弗洛伊德住所的照片,並特別展現了他所擁有的藝術品,從羅丹到培根,還有傳說中他收藏的弗蘭克·奧爾巴赫(Frank Auerbachs)。本書呈現了畫家在創作之外的日常生活場景,例如,最後的章節描述了弗洛伊德晚上參觀英國國家美術館的情形。書中還收錄了英國國家肖像美術館的工作人員在美術館內懸掛弗洛伊德遺作那些令人感動的場景。
斯諾登伯爵:拒絕藝術
《斯諾登:觀察中的生活》
安東尼·阿姆斯特朗-瓊斯等 著
Rizzoli出版社
活躍於上世紀60年代英國藝術圈的攝影師與電影製片人安東尼·阿姆斯特朗-瓊斯(Anthony Armstrong-Jones,1930-),另一個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妹妹瑪格麗特公主的丈夫。1961年,阿姆斯特朗-瓊斯獲封第一代斯諾登伯爵(First Earl of Snowdon)。由Rizzoli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斯諾登:觀察中的生活》(Snowdon:A Life in View)一書即以他的封號斯諾登為書名。他顯赫的身份也許掩蓋了他的成就。雖然書中確實不乏溢美之詞,但仍然為我們展現了阿姆斯特朗-瓊斯那種令人難忘的攝影追求。書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是他所拍攝的安東尼·布朗特爵士(Sir Anthony Blunt,1907-1983,英國藝術史學者,同時也是一名蘇聯間諜),一幅畫的幻燈片影像被投射在布朗特的眼睛上,引人遐想。
斯諾登伯爵拍攝的安東尼·布朗特爵士
斯諾登伯爵的攝影在英國視覺藝術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對局外人來說它們很時尚,對藝術圈的人來說卻不僅如此。他的攝影生涯在《星期天時報》(The Sunday Times)的第一個彩色副刊中得到磨礪——1962年開始的《星期天時報》到現在仍然是一部引人入勝的圖片歷史,英國文化界的名流、學者、藝術精英通通納入其中。
斯諾登伯爵1963年拍攝的盧西安·弗洛伊德
他為1965年出版的《私視角》(Private View)一書拍攝的照片讓我們得以一窺英國藝術界:小而熟稔,每個人都彼此認識。那時候,藝術創作是在一個並不完全互相認同的環境裡的掙扎,只有很少的商業畫廊參與其中,那時的英國皇家藝術學院仍然十分保守。時至今日,《私視角》仍然是一本非凡的好書,它就像是一個稜鏡,人們通過它剛好能看到當代藝術走向癲狂未來的過程。
而一個相對理智的世界還存在於斯諾登伯爵的銀鹽照片裡。英國國家肖像美術館現藏有約300多張他的攝影,其中包括他在2014年贈送給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130張作品。斯諾登伯爵的最大貢獻是他5000餘幅的攝影作品,而他卻堅定地拒絕稱之為「藝術」。撰文/Marina Vaizey 譯/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