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雖然家在縣城,但平時在柴胡店鎮工作,之前還糾結孩子在哪裡上幼兒園的問題,但這幾年看著鄉村幼兒園無論是硬體建設,還是師資水平、教學理念,一點兒都不比縣城的差,就讓孩子在柴胡店鎮中心幼兒園入園了。」近日,山東省德州市寧津縣柴胡店鎮教育辦公室教研員呂金萍告訴記者,「孩子在幼兒園組織的閱讀、舞龍、美工等多種特色保教活動中快樂成長,得到了全面發展。」
曾經,很多家長都想方設法把孩子送到縣城上幼兒園,但寧津縣近年來致力於「好入園、入好園」,大力實施「學前教育優質均衡工程」,建設幼教聯盟,推動集團化辦園以及課程遊戲化改革,促進了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發展和質量提升,讓家長有了更多選擇。
加大投入惠民生,讓「好入園」成為現實
寧津縣柴胡店鎮中心幼兒園坐落在環境優雅的「青龍古鎮」柴胡店鎮,是寧津縣2013年啟動建設的社會事業項目之一,投資600餘萬元,2014年一投入使用,便吸引了周邊25個村莊的幼兒積極入園。2019年,該園順利通過省級示範園驗收。
「目前,柴胡店鎮中心幼教集團包括小槐花幼兒園、柴胡店鎮早教中心等8個幼兒園,輻射村莊50多個,服務人口3萬餘人。」柴胡店鎮中心幼兒園園長焦紅鵬介紹,「通過先進的幼兒園建設理念,集團下屬的每所園,不出教學樓就可以把幼兒的生活和學習融為一體,還有寬敞的室外活動場地,而且每所園都有自己獨特的辦園理念。」
寧津縣教體局局長楊建華介紹,作為寧津縣委、縣政府的為民實事之一,寧津縣自2013年以來,已投資新建、改擴建高標準公辦園97所,總投資1.87億元。目前,全縣共有登記註冊幼兒園164所,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85%,學前一年毛入園率達95%。
與此同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減免租金、派駐公辦教師、培訓教師等方式,寧津縣大力開展普惠性民辦園認定工作,全縣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數量、在園幼兒人數均達到總數的80%以上,目前已基本建立起覆蓋城鄉、布局合理、資源充足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集團發展促均衡,讓「入好園」成為現實
「好入園,入好園」一直是寧津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2015年,寧津縣教體局組織創建了「寧津幼教聯盟」。「聯盟主要以主城區幼兒園為龍頭,以農村幼兒園為主體,充分利用城區優質學前教育資源,通過資源共享、聯體發展、捆綁考核的發展機制,推動縣域內園所均衡發展。」寧津縣教體局託幼辦主任姜志英說。
聯盟創建過程中,主城區優質園充分發揮了龍頭作用,派出骨幹力量下鄉支教。寧津縣實驗幼兒園骨幹教師張紅於2014年到大柳鎮前魏幼兒園支教,成為第一批下鄉支教的幼師。在這所新建的鄉村幼兒園,她帶領教師們創設環境,整理檔案,購置設備,並就幼兒園一日活動的組織方法、家長溝通等方面進行系列培訓,開學短短兩個多月後,前魏幼兒園順利通過了市級一類幼兒園的驗收。此後,一批批優秀的城區幼師持續下鄉支教,促進了鄉村幼教質量的提升和城鄉學前教育一體化優質發展。
在此基礎上,2018年3月,寧津縣教體局又啟動了「學前教育優質均衡工程」。將聯盟引領提檔升級,以區域內集團辦園的方式,採用中心園辦分園、名園帶弱園、鄉村共同體等形式,做精中心園,做優農村園,做好民辦園,促進縣域學前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2020年5月,寧津縣寧城街道兩所幼兒園整體劃轉縣實驗幼兒園,進一步壯大了實驗幼兒園規模,成立了星趣、星動、星藝等七所各具特色的園所。「七所幼兒園在幼教集團統一引領下,從文化特色建設入手,形成了『讓每一顆星星都閃亮,每一個心靈都透明』的特色『星趣』文化,建起了星趣課程體系,提升了集團所有幼兒園整體辦園水平。」寧津縣實驗幼兒園園長路麗娜說。
此外,各鄉鎮還採取「中心園+分園」和「總園+民辦園」模式,對區域內所有園所統一管理,做好專業引領。「在集團化辦園的帶動下,實行經費統一管理、教師統一調配、設施統一配置、質量統一評估的統一管理,農村幼兒園教師待遇和中心園教師同一水平,留住了優秀教師,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家長滿意度越來越高。」杜集中心幼教集團總園長邢春斌說。
課程遊戲提質量,讓內涵發展成為現實
經過近年來的持續努力,城鄉幼兒園辦園條件普遍改善了,管理體制機制也逐步理順了。如何促進學前教育內涵發展、質量提升?近年來,寧津縣又以「童趣寧津」特色文化課程遊戲化建設為抓手,開啟了學前教育優質內涵發展的新徵程。
「我們走進安吉等先進地區認真考察學習,邀請相關專家把脈問診,不斷加大引領推動力度,並按照自主申報、跟進指導原則,首批確定『綠野生態遊戲』『笛韻悠揚 樂活遊戲』『玩轉繪本』等15個課程遊戲化建設項目,深入研究實踐,帶動全縣課程遊戲化建設水平的提升。」寧津縣教體局副局長李秀青介紹。
如今,走進寧津縣的城鄉幼兒園,常常會被孩子們不一樣的表現吸引。在寧津縣實驗幼兒園舉辦的「大黃蜂」科技節上,大班的盛添翼正津津有味地做著「彩色噴泉」,小班的周雨澤也在樂此不疲地做著「會遊泳的葡萄乾」;寧津縣職專幼兒園以「四棵成熟的柿子樹」為主題的遊戲化課程,引發了孩子們的參與熱情,他們不僅研究出了摘柿子的好辦法,還舉辦了一場有趣的柿子售賣活動。
「基於課程遊戲化理念,各幼兒園不斷創新實踐自主遊戲課程的開展路徑,創設良好的遊戲環境,開發豐富的遊戲資源,實現了遊戲活動的多樣化、常態化、規範化,有力促進了學前教育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李秀青說。
《中國教育報》2020年10月11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