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家庭教育的禁忌,相信在座的爸爸媽媽們都會說:
不能打孩子,也不能慣孩子;不能只有打壓,也不能過分吹捧。
除了上述幾點,在實際教育中,家長們還常常犯下這5種錯誤,您中招了嗎?
01只會喊孩子學習
說起孩子的教育,你首先想到了什麼?
在很多家長看來,「教育」二字緊緊圍繞著上學、讀書、考試和分數。
不可否認,學習是孩子現階段的首要任務,可學習並不是他們成長路上的全部。
比起分數,我們更應該關注孩子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
作為家長,我們不僅要督促孩子學,更要幫他們養成習慣、修煉品德、激發思維、拓展眼界。
不留短板,全面發展,孩子的人生路才能越走越順!
02把說教視為溝通
中國式家長,比較含蓄,總把對孩子的愛和關心藏在說教裡。
傳統觀念中,我們常把親子溝通理解為單向的「大人說孩子聽/做」。
雖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其實,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並不只有這一個。
多傾聽孩子的想法,我們才能找到孩子錯誤行為的根本原因,進而對症下藥。
給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及時肯定他們的進步。
只有形成雙向的交流,孩子才更願意聽你說、向你傾訴!
03總讓孩子照著做
育兒時,有的家長會發牢騷:孩子做事太慢了、腦子太遲鈍了......
於是乎,他們要麼直接上前替孩子做,要麼命令孩子照做。
看似節省了時間,實則是家長「懶得」耐心引導,剝奪了孩子思考掌握、提升技能的機會,
孩子的成長,都是從無知到領悟,從笨拙到熟練,從幼稚到穩重。
你無法為孩子規劃一輩子,所以,請趁早培養他們的能力。
教給孩子方法和技巧,放手讓孩子去嘗試,他們方能獲得進步!
04過多地關注孩子
一些家長把孩子捧在手心裡,凡事都要在旁邊緊盯,生怕有磕碰。
更有甚者,為防止孩子受傷或感冒生病,乾脆「砍掉」戶外活動,限制孩子出門。
理解為孩子著想的心,可家長的過度關注和保護,只會讓孩子缺乏獨立性、抗挫性。
如果孩子想嘗試、想自由發揮,只要確保他們在視線範圍內即可。
如果孩子的行為違反規矩、存在危險,家長則應及時上前制止。
保持恰當的育兒距離,孩子才不會依賴成性!
05對孩子大手大腳
身邊不少父母,對自己能省就省,對孩子卻很「闊綽大方」。
他們以為,有求必應是愛孩子的表現,殊不知卻讓孩子染上一身壞毛病:
不懂感恩,只想著用學習、家務作為籌碼,向爸媽索取更昂貴的東西。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越是富人家的孩子,越被要求要勤儉節約、自力更生。
買的東西關鍵在於合適,懂得勞動和理財,這才是最正確的教育理念。
只有不嬌縱、不慣養,孩子才能收穫優秀的品質!
上述5種常犯的錯誤,家長們一定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父母和孩子互相成就、共同成長,一個家才能變成最好、最幸福的模樣。
文末【點讚】一下,願我們都能成為合格的好家長,養出優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