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上次朋友聚餐的時候,有個朋友把他家孩子帶來了,我們都是第一次見到他的孩子,難免會熱情了點,想逗逗孩子就讓她認人,我們給她介紹我們的名字讓她記!然後我們幾個人換位置,讓她叫出來我們的名字。
孩子看我們跟她玩,就很開心,可是孩子的記憶能力真的有限,在我們換完位置以後,寶貝完全忘記了我們是誰!我們在旁邊給她提示,她也沒有回想出全部的名字。
我們也沒有在意,畢竟孩子小,跟她做個小遊戲拉近一下關係,希望她能夠不怕我們,可誰知朋友當了真,他看到自己閨女沒有說對我們名字的時候,直接拉下臉對孩子說了一句"真笨,這個幾個人你都記不住!"對我們說"也不知道孩子隨了誰,這麼笨!"
孩子聽完家長的話,肉眼可見地臉紅了!我們幾個朋友直接就反駁他了,孩子還小,要允許他們有些不完美的行為,不要總想著他們能夠做一些很厲害的事。
二、家長的"情緒綁架"
1、經常否定孩子
孩子小的時候,希望父母能鼓勵一下他們,如果家長經常說他們的話,會讓他們的情緒長期不好。因為寶寶小的時候,他們有自己的小心思,他們希望家長能夠經常誇自己,滿足一下自己。家長不僅不誇自己,反而經常說自己做得不好,這會讓孩子變得很傷心,做事都缺乏動力。
2、對孩子不依不饒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這樣的家長,在孩子跟父母說一些話的時候,他們從來不示弱孩子,孩子說一句他們反駁一句,等孩子說不過家長以後,他們還跟孩子沒玩沒了,一直跟他們講原則理論。家長這樣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感受不到愛與溫暖,還容易讓娃覺得沒有安全感。
3、育兒愛比較
不知道各位家長孩童時期有沒有被"隔壁家孩子"迫害過。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家長的嘴裡都有一個很優秀的孩子,覺得他們哪哪都好,自己的寶寶怎麼樣都比不上他們。
家長的這種育兒"比較式",很容易讓孩子討厭,因為他們會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放在一起比較的時候,起點就是不一致的。
4、家長之言即是命令
現在有多家長在教育自己孩子時,不管孩子說什麼,他們都不會考慮,因為他們在心底深處認為,自己永遠是對的!所以他們插手寶寶的生活,阻礙孩子的交友,還有替他們做決定。
孩子駁斥他們的時候,他們還很言之鑿鑿地對寶寶說"我是你家長!我不會害你?"家長的這種認知會讓寶寶變得生氣又無奈,導致他們想遠離家長。
5、家長的投資回報論
現在有些家長會把孩子的學習當成一種投資,在他們的思維裡,自己給孩子的教育花了錢,所以等孩子長大以後,他們就要等價或者加倍償還給自己。
有些家長說這樣的話可能是跟孩子開玩笑,可是孩子會當真,他們在心底真的會想著回報家長,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孩子的壓力。
父親和母親是如同教師一樣的教育者,他們不亞於教師,是富有智慧的人類創造者,因為兒子的智慧在他還未降生到人間的時候,就從父母的根上伸展出來。——蘇霍姆林斯基
其實家長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並不是有意地要求孩子做什麼或者給他們定什麼目標,只是想讓孩子能夠有進取心,學習的時候更加認真。
但是在寶貝的心中,家長的這些行為就是對他們的"情緒綁架",會給他們增加負擔,還很容易讓親子關係錯位。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行為!
三、家長可以怎麼做
首先,認清教育的對象與根本目的
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我們都知道教育孩子很難,因為每個孩子的個性都是不同的,所以很難從別人的身上學到教育自家孩子的方法!但是就是有很多家長想要省事,很喜歡從別人那裡照搬教育技巧,教育自家寶貝,這很容易讓他們變得反叛。
家長在教育的過程中,要認清自己教育的對象,自己教育的是自己的寶寶,不是別人家的,自家娃的性格跟別人不一樣。同時家長也要認清自己教育孩子的真正目的,教育是為了讓孩子學到些什麼,不是為了能讓自己有炫耀的資本。
其次,不過多的傷害、打擊寶寶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能會因為孩子的成績不好,或者他們容易犯錯,對孩子發脾氣。我們可以理解家長的暴躁情緒,但是不代表家長就可以這麼教育寶寶。家長用壞情緒教育孩子,孩子也可能用壞的情緒迎接家長的教育。
因為孩子是家長的"忠實粉絲",他們會因為家長開心而變得高興,也會因為家長的情緒低落而變得沮喪,這樣對孩子的教育很不好。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過多的迫害打擊他們。
最後,給自家寶寶更多的認同
寶寶小的時候,他們很多事都不懂,這讓他們很不確定自己做的事是否是正確的,換句話說就是他們會很懷疑自己。如果孩子有這樣的想法,他們做事的時候就會有些畏手畏腳,不敢放開了做。
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在教育他們的時候,要多認同鼓勵他們。因為很多時候,孩子不是不會做事,只是他們害怕有失誤而不敢試試罷了。如果家長能夠給他們足夠的認同,他們做事也會更加有動力。
四、結語
有些家長在教育自家娃的時候,總是會對孩子進行"情感綁架",比如說不讓著孩子,跟孩子回嘴,經常說孩子不好,告訴他們自己不容易付出了多少,以後要回報自己等。
家長的這種行為不僅會讓孩子心寒,還容易讓親子關係不好。因為孩子的心很脆弱,他們很容易因為一些事而變得傷心難過,更不要說他們最尊敬的家長對自己的"情緒綁架"了。
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認清自己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麼,找對自己教育的方式,這樣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好,也能讓家庭氛圍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