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行」又一篇:如果在誠品書店只選一本童書

2021-02-12 魔法童書會


魔法Auntie張弘說:跑上來先發橫炮一枚——答應要給10位魔粉從臺灣寄明信片的(結果12小時內有487人舉手),我到臺北第一天就買好了郵票和明信片,第二天就寄了,一共寄給了24位魔粉。

那是7月25日,兩個多禮拜過去了,小小明信片,怎麼還沒遊過淺淺的海峽?收到的朋友一定告訴我一聲好不?

能力有限,請沒有收到明信片的魔粉莫要生氣哦。我認真碼字來彌補(假裝就是寫給你一個人私享噠)!今天是臺灣主題的第三篇,錯過前兩篇的朋友,可回復「臺灣」補看。

上回介紹了誠品書店裡的引進版繪本,誠品書店據稱有21萬種書,可是我們的託運行李限重30公斤.

如果要做一個艱難的選擇,魔法Auntie建議首選臺灣本土的原創童書;

如果要在本土書中再做取捨,建議臺灣「雙林」——林良和林世仁的書務必要考慮;

還要再取捨呢?如果只帶一本童書回來呢?好吧,林良先生的散文集,大陸的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已經基本出全了,魔法童書會也有過兩次介紹(回復「林良」可收)。


誠品書店敦南店的童書館,暢銷書架絕非進口童書一統天下

可是林世仁你了解嗎?

他高高瘦瘦,喜歡大自然,喜歡唱歌給自己聽,還喜歡聽別人怎麼想事情。覺得生命就像一場神奇的大魔術,太陽底下永遠都有新鮮事。
想發明「運動椅」,坐著也能運動;想發明「錄夢枕」,做夢不怕遺忘;想發明「回憶投影機」,讓回憶永遠在……

如果只能從誠品書店帶回一本童書,魔法Auntie強烈推薦林世仁的兒童詩集《文字森林海》。不僅是文的精彩,還有圖的曼妙,恐怕更代表了臺灣童書編輯出版的專業水準、用心態度。

這本書,我回來後天天都要翻上兩頁,越讀越品出味道——

詩集為什麼要採用雙封面?剛入手並沒有太留意,打開才恍然:漢字可以直排,也可以橫排,母語的這份獨特美感,我們差點都遺忘了呀!

右翻面是「左邊有座文字森林」,收直排詩19首;


左翻面是「向右跌進詩海」,收橫排詩22首;


然而這本詩集中的41首童詩,首首又都不是規矩地縱橫列隊,而是調皮地站出自己的姿態。

有時是要倒著念的,比如《倒讀詩》——

有時,詩自己會「篤篤」下臺階,比如《有話待會兒再說》——

還有時候,詩愛臭美變形,還找藉口說是《下雨了》——


又忽然間脾氣老大,變身《仙人掌》上各種刺頭——

哎呀,詩就是這麼善變的淘氣孩子!

林世仁的這本詩集,由臺灣兒童文學界的泰鬥林良先生作序,實在難得。林良先生寫到:

中國文字,四四方方,那可愛的形狀,像一個個小方塊。這些小方塊,可以正放,可以倒置,可以縮小,可以放大,可以散開,可以團聚,可以連接成線條,可以拼組成圖像,當然,還可以用來寫詩。

林世仁寫的詩,文字淺淺,巧思連連,很逗趣,卻又很有道理。他像一位魔法師,抓起一把文字,玩百樣遊戲,讓你玩得盡興,不想回家。

泰鬥點評絕對到位,不過呢,魔法Auntie還想鬥膽加兩句個人的感想:

大愛此書,不僅是愛它的「遊戲性」、「形式感」,更欣賞它傳達的「詩是文字,詩是圖像」的美學氣質,以及作者對孩童心理的洞察:在幼小銜接的孩子眼裡,圖像與文字(特別是中文字),都是表達世界的符號,沒有嚴格的區分。圖形詩,或曰「詩畫」,之所以充滿趣味,因為詩中的每一個字首先是獨立的生命,是一棵棵秀木,連在一起,才成了多姿的森林海。

你仔細讀,這片「文字森林海」是有表情的。

比如在這首《認錯》裡,起先的詩句粗粗大大,一副理直氣壯、一臉無辜的樣子。慢慢的、慢慢的,怎麼就小了、弱了,連一點底氣都沒了。哈,到底是不是你幹的呀?——


《認錯》

有時,詩是有觸覺的,仔細讀,感覺到從腳底心傳上來的痒痒了嗎?——


《稻草人》

有時候,又是百無聊賴的,無聊到「一個人」、「來和去」,被鎖「在」「XO」的格子裡——


《星期天,誰來陪我玩》

有時候,又是青春叛逆的一縷煙——


《煙囪》

當然,有時候也是膽子咪咪小的。詩裡的小孩為什麼要苦苦央求紅燈別變綠呢?請你點開下圖放大了看,看到左上角斑馬線那頭「老師啊!」的哀嘆了嗎?——


《過馬路》(原諒魔法Auntie的拼圖水平,實在搞不定啊)

讀到這裡,你肯定和我一樣在想:作者是先有「詩」的構想,還是先有「畫」的構思?簡直雙料天才呢!

不過優秀的童書必定是作者、畫家和編輯的「鏘鏘三人行」。畫家唐唐跳出「配圖」框框的大膽創意,編輯黃雅妮等的精心編排,熨帖傳遞出每一首「圖形詩」的神韻,甚至給作者本人都帶來驚喜:這真是地道的「中國的繪本」啊!

「馬」字的身姿變幻,有沒有穿越時空的大片感覺?


《千年之約》(拼圖技術請忽略)

有沒有轉暈了的感覺?但再暈也想歪著頭念出門道來呢!

《公轉》

我想替各位大聲問一句:這樣可愛的書,我們內地怎麼沒有啊!!!

可是你知道嗎?即便內地找得到這樣的作家,誰來為他的41首亦詩亦圖的作品絞盡腦汁編排?我的耳邊又響起了出版社的叮囑:

要寫就要寫系列,至少三到五本;

最好是反映小學生校園生活的;

什麼體裁都可以,就是不要寫詩,這年頭沒人讀詩.(此刻魔法Auntie已經哭暈過去)

到底是沒人讀詩?還是沒人寫詩?還是沒人愛詩,愛詩一樣的精緻生活了呢?

《文字森林海》自2004年問世以來,經過兩家出版社的打磨,一直暢銷。我帶回上海的這本,是臺北誠品總店(敦南店)的最後一本了,誠品對它的推薦是「書架上的必藏」。同行的朋友看到了眼饞,隔天去誠品掃貨,只找到它的展示用書了。

但願下次你去時,他們還能補貨。(實在喜歡得不行的朋友,別來問我借孤本,上誠品書店的網店去看看吧:www.eslite.com ,網頁打開比較慢,但可以用支付寶)

回復「林良」,讀臺灣童書界另一位傳奇林良先生的作品;

回復「臺灣」,了解誠品書店攻略、暢銷繪本以及更多。

版權聲明:

魔法童書會由張弘主持,微信內容(含圖、文和音視頻)未經授權,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法律顧問:

上海浦棟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 孫志祥 律師


相關焦點

  • 我在臺北誠品書店,看到了哪些走心的童書(附攻略)
    (bai)童(jia)書(jing)的魔法Auntie,晚飯餵個飽飽,準備去臺北誠品書店敦南店幹個通宵!好啦,現在看看魔法Auntie都在誠品敦南店發現了哪些走心的童書。如果你和我一樣,面對滿屋的好書不知從何下手,不妨先觀察下店裡的孩子都在津津有味地讀什麼。能一下黏住孩子的童書,必有神功!
  • 誠品書店,為何與書漸行漸遠?
    8月1日,大陸首家誠品書店將在蘇州正式開門營業。「誠品」兩個字,早已被標籤化,代表了人們的某種書店情懷,也成了臺灣文化的一種象徵。然而,隨著創始人吳清友逐漸將管理權過渡到女兒手中,誠品的經營理念也在慢慢發生改變……
  • 評論:與書漸行漸遠的誠品書店(圖)
    「誠品」兩個字,早已被標籤化,代表了人們的某種書店情懷,也成了臺灣文化的一種象徵。然而,隨著創始人吳清友逐漸將管理權過渡到女兒手中,誠品的經營理念也在慢慢發生改變。  或許有人還是喜歡沉浸在誠品營造的氣質中,但我卻再難靜待其中──總感覺一個本屬於自己的沉澱空間,被各種元素霸佔掠奪,成為一個較為高價的商場;更遑論,原本獨特、果斷的選書能力喪失,展示書區的出版品與其他通路無異,排行榜單上更是主流的暢銷書。誠品已非過去的誠品。
  • 超實用的香港誠品書店攻略
    因為我每次都是直奔童書區的,所以我個人的一些心得裡和童書相關的信息比較多,所以同時篩選了一些網上的評價作為補充。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從這一點就能夠看出來誠品在這方面做的是非常用心。當時還在想,如果不知道節日主題選什麼繪本,就隔三差五來這家店看看好啦。
  • 行走|所見 慢臺灣——在誠品書店,遇見自己
    在誠品書店,遇見自己文/若狂在沒有去臺灣之前,我心目中的誠品,是一家24小時不打烊,文藝青年半夜寄託寂寞心靈,或者藝術家們聚集尋找靈感的特色書店。但在到達臺北的第一天,走進誠品的信義旗艦店後,我深深為自己的孤陋寡聞而感到慚愧。就像走進了一家商品琳琅的時尚百貨店,原來誠品書店不只是賣書。
  • 鏘鏘三人行2017/7/24|臺灣誠品書店創辦人吳清友去世
    誠品書店1989年由臺北仁愛路圓環創辦第一家開始,本著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初衷,發展為今日以文化創意為核心的複合式經營模式。誠品堅持了很多年,近幾年才開始盈利。與新華書店不同的是,同星巴克相同的是,誠品賣的是一種生活方式,只有臺灣敦南店是24小時的,但24小時書店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另外,書只是誠品賣的一種商品,其他小商品,咖啡,餐館等等才是其主要的利潤來源。
  • 與書共眠:走進臺灣首間圖書主題旅館「誠品行旅」
    ◎誠品行旅1樓的大廳的「TheLounge」,強調「以書香迎賓」,大面書牆上共有超過5000本書籍「如果可以,我願住在一間書店裡。」而如今,在臺北新開業的誠品行旅,讀萬卷書與行萬裡路被真正結合在一起——住客不僅能領略全颱風景、更可以與上千本書「共眠」。臺灣的誠品書店不僅是當地文化地標,更是諸多掙扎在存亡邊緣的實體書店的「精神標杆」。在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看來,書店從來就不只關乎賣書,而是營造一種獨特的空間——享受文藝生活、與自己獨處。
  • 2016 誠品書店閱讀職人大賞:臺灣*香港
    2016 誠品書店閱讀職人大賞:臺灣原來「設計」果然會中「計」!
  • 誠品書店,那些關於人文美學的一切美好
    在一次分享活動上,李欣頻特別分享了關於誠品、關於文案的感悟:(以下信息為活動分享視頻文字速記。)當時我去應徵誠品書店文案的時候,它就要求所有來應徵的人,都要寫一篇《誠品閱讀》的印象文案,他們書店出了一本雜誌,叫做《誠品閱讀》。
  • 臺灣書店不只有誠品!特色書店攻略在此
    之前小編就曾經介紹過臺灣的書店,但是說到臺灣的書店,大多數遊客想到的無非就是誠品書店了,造成了一種臺灣只有「誠品書店」的錯覺
  • 誠品書店落幕,這些書一般的文案值得再品
    文|燒腦廣告(shukewenzhai)聽聞,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將於5月關閉,不禁令人唏噓。誠品書店從1989年開始營業,本著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初衷,開創了複合式書店的經營模式,營業範疇逐步涉及展演、畫廊、餐飲、行旅、基金會。
  • 旅遊:蘇州誠品書店——大陸首家誠品書店,文藝青年的打卡地
    蘇州誠品書店是臺灣誠品書店在大陸的第一家分店。位於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東畔,毗鄰洲際酒店,是一個集結文化、表演、藝術、商業、觀光以及人才培育的具有跨界綜效性的創意平臺。誠品是書店,但又不僅是書店;這裡有細分到極致的書籍,同時也販賣各種奇思妙想;這裡適合花一整天坐下來慢慢看書,也適合帶孩子在兒童天地感受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意。書籍,世界各地的品牌幾乎都匯聚在這裡了。光這一片區域,孩子就能晚上半天,等從兒童區出來,就直接到午飯飯點了。 誠品架上的書,每個學科領域都能細分到無限細,並且有許多世界各地出版物,其書目量著實讓人驚嘆。
  • 誠品書店進東京
    △ 誠品生活日本橋店內出售臺灣商品和日本商品的誠品生活市集。圖片來源 | eslite 誠品開在東京代官山的蔦屋書店經常被拿來和誠品比較,它同樣採用複合經營的形態,書店裡提供餐食,也提供咖啡,顧客不僅可以到店選書,也可以在店內購買到各類文化商品。蔦屋書店試圖向顧客提供一套「生活方式提案」,書籍也成為提案中的一部分,書籍旁邊可能會出現與之有關的生活方式的產品、展覽甚至可參與的活動。
  • 從「誠品書店」到「誠品」——誠品書店的經營之道
    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實體書店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而臺灣的誠品書店卻成為網際網路時代實體書店創新經營模式的典範和標杆。多年來,憑藉著專業、獨到的選書能力,以及多元通路和文化創意活動平臺的整合經營能力,豐富了讀者閱讀和生活面。漸次發展出以顧客為核心的一體化服務多元化經營模式。
  • 你只知道誠品?臺灣這80家小而美的獨立書店更值得你停留
    去過臺灣的朋友大概都不會錯過一個地方——誠品書店。
  • 誠品書店首落戶香港 引進臺式"打書釘"閱讀生活
    據她透露,臺灣誠品晚上10點至凌晨2點的收入佔據全日的1/3之多。  據港媒探營報導,目前香港誠品已經擺放好10萬種共23萬冊書籍等待讀者翻閱,其中60%為中文書,40%為外文書,暫時未有簡體版書籍。書籍區域佔書店總面積的85%,剩餘場地則將引入臺灣茶室、咖啡店和設計商店等。
  • 《增長黑客》變身《成長駭客》上架臺灣誠品書店!
    這是新增的臺灣當地的推薦語名單,雖然很多我也不認識,是出版社找的人。咦,傳到公眾號後臺怎麼圖歪了,咳咳,湊合看。推薦語名單裡保留了一部分大陸版的推薦嘉賓。內部書頁,繁體字就是逼格高。然後厲害的來了。臺灣最著名也是逼格最高的書店——誠品書店已經正式上架《成長駭客》。如果你走進臺北信義的誠品旗艦店,將會看到最近正在進行的「成長駭客行銷」主題書推廣活動。
  • 要不要帶娃去蘇州誠品?最專業的指導、最接地氣的攻略,統統來啦!
    其實,買童書哪裡不可以,「好像」點點滑鼠就行了。去誠品到底看什麼?怎樣高效兜得轉?今天請出三位大咖——上半篇專業指導,由資深童書編輯熊芝老師親自操刀;下半篇草根攻略,來自上海灘名氣老響的yoyo和小魚這兩位小編。跟著她們,走起吧!
  • 誠品書店會一直活下去
    這是一篇老文,發在我之前的公眾號裡,再次推送是因為昨晚聽聞誠品書店創辦人吳清友老先生病逝1989年3月,吳清友在臺灣創辦誠品書店
  • 誠品地下書街開幕,全臺十大人氣書店你去過幾家?
    「如果沒有誠品,臺北還是城市,但少了文化,也少了一份驕傲……」    昨日下午,臺北市長柯文哲在出席誠品地下書街開幕記者會時,感性地向上個月過世的誠品創辦人吳清友致敬。當天正式開幕的「誠品R79」,是臺灣最長且最具文藝氣息的地下書街,也是吳清友生前的最後一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