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養家之人
武裝分子,塔利班,戰爭,動蕩,恐怖主義……一提到阿富汗,這些用來描繪世間至暗深淵的詞彙,就會不自覺地蹦現出來。苦難太過沉重,也許用動畫來展現會減輕不適感。
不要自欺欺人了,畫面再美,呈現的仍舊是世界末日的景象,即使經過了美化與虛化,《養家之人》依然是我至今看過的最為殘酷和悲傷的動畫。
02帕瓦娜
父親遭到非法逮捕,家中只剩下體弱的母親,成年的姐姐,11歲的小女孩帕瓦娜以及嗷嗷待哺的弟弟。按照塔利班的規定,女子不得在沒有男子陪伴的情況下出行。被逼入絕境之際,帕瓦娜剪去長發,穿上逝去哥哥的衣服,出門打水買食物,並且她希望賺夠錢錢打通關係救出在戰爭中失去一條腿的父親。每一天回家,她都帶著傷和水泡。
但好歹,她回來了。難以想像母親在家中等待的焦灼與不安,難以想像母親在窗口見到帕瓦娜疲憊地踏著臺階回家時的欣喜與苦楚。她怕看到帕瓦娜體無完膚,更怕就此再也見不到帕瓦娜。
這部動畫獲得了第90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不僅僅是展現在塔利班統治下的水深火熱,該片閃光之處,在我看來,是一次次被拖入深淵後,又一次次微不足道卻強悍有力的奮鬥。
這是溫水中的青蛙,此刻最需要的力量之源。如果你也碌碌無為但安慰自己平凡可貴,或者你也迷迷茫茫不知路在何方,那麼我推薦你看這部影片。
03肖希婭
全片我最敬佩和心疼的人物其實不是女主,而是她的同學肖希婭。肖希婭現在用著特力華這個男孩子的名字,方便在外行走。
她比帕瓦娜更早扮成男孩,更早承擔起養家的重任。她知道如何應付他人的提問,她知道怎樣找到賺錢的零工,她知道哪裡有藏身之處,她甚至摸透了在這個畸形社會生存的法則。這些不是看書看報學來的,而是一次次被追趕,一次次被毒打,一次次以命相搏而得來的經驗之談。
帕瓦娜生長在一個有愛的家庭,爸爸曾是老師,媽媽曾是作家,雖然生活捉襟見肘,但家人之間有愛相伴。然而肖希婭顯然不是,她曾說過:「我是一個好兒子,但他不是一個好爸爸」,「如果我離開了喀布爾,我爸爸一定會追到馬扎殺了我」。現在在影片中她的父親沒有出境,但觀眾們心中已經有了他的畫像:暴力且暴戾,他把女兒當成了一個賺錢工具人。
在外,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臨,在家,依然暗無天日。可愛的肖希婭依然善良樂觀。肖希婭把自己好不容易賺來的錢給了小夥伴,希望她能攢夠錢救父親;她會留下部分錢,為了實現遠方的夢想,去海邊,去那個月亮把海水拉起來的地方,把東西賣給無所事事曬太陽的有錢人。
從今天起二十年後,帕瓦娜和肖希婭會在海邊相遇,肖希婭可以按高價把藍寶石賣給帕瓦娜。
04有力量的年輕人
她們是多麼努力地活著,多麼努力地給生活找著盼頭。有人說:「遭遇決定性格,性格又決定命運」,循環往復,似乎一個人的命運天生就被固化了。看完電影,我再也不相信這些無稽之談了,這不過是一些安於現狀的人給自己的藉口罷了。
影片的監製最後說道:「帕瓦娜的能幹,堅韌和勇敢,提醒我們年輕人的力量,在任何地方都能有所作為」。身在和平時代和平國度的我們,該是多麼幸運的天選之子,所以,不要再怨天尤人,不要再自怨自艾,不要再把失敗歸因於環境,年輕人的力量,憑藉自身的熱愛和激情,我們就能有所作為。世界各地所有的帕瓦娜,不要給自己設限,要從石縫中開出最美的花。
#奧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