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家之人》:夢裡的種子,廢墟中開花

2021-01-18 澎湃新聞

去年獲得世界動畫重頭獎項安妮獎最佳獨立動畫長片、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等榮譽的《養家之人》,製作班底主要由不同國家的幾位女性構成:暢銷小說原著作者及聯合編劇黛博拉·艾裡斯是加拿大女作家,另一位女編劇安妮塔·多蘭出生於烏克蘭,女導演諾拉·託梅是愛爾蘭人,監製之一則是來自美國的安吉麗娜·朱莉。國際女性陣容決定了這部講述阿富汗11歲少女帕瓦娜在塔利班統治下,女扮男裝用稚嫩肩膀挑起家庭重擔的影片的全球視野。

《養家之人》海報

影片揭示的女性未經丈夫、兄弟、兒子等家庭男性成員陪同或書面允許嚴禁外出,女性外出要用布爾卡罩袍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女童不得入學甚至早早嫁人等有關女性基本生存與教育權益的問題,並非塔利班政權奴役過的阿富汗獨有,今時世界多地,女性的命運依然在被性別詛咒。《我在伊朗長大》《德黑蘭禁忌》等動畫長片,都是反映此類問題的佳作。

2014年諾貝爾獎委員會為了表彰17歲的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優素福扎伊在持續爭取兒童平等受教育權方面付出的努力,授予她當年的和平獎。馬拉拉12歲時在父母等人的鼓勵下,通過BBC博客以兒童視角匿名書寫,記錄塔利班摧毀關閉包括她就讀的學校在內的眾多女子學校的情形,呼籲人們將目光投射到正被蹂躪的大地,逐漸引發世界範圍的媒體的廣泛關注。隨著真實身份的曝光,她收到死亡威脅成為家常便飯,並被蒙面槍手射殺,所幸死裡逃生。這些遭遇沒有令她退宿,相反越戰越勇。去英國接受再教育時,她利用開明的環境更進一步傳達主張。

《帕瓦娜的守候》書影

與馬拉拉相比,黛博拉·艾裡斯小說《養家之人》(又譯《帕瓦娜的守候》)中的小女孩帕瓦娜要不幸得多。帕瓦娜在古波斯語裡意為蝴蝶,可是塔利班掌控阿富汗時期,這隻蝴蝶的翅膀卻被緊緊捆綁。

蘇聯入侵阿富汗前,喀布爾的女大學生們

阿富汗因處於亞洲心臟位置,自古攘外或者安內的戰事不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阿富汗的空氣一度自由開放,男女老幼皆能暢意生活。蘇聯1979年年底入侵阿富汗,隨後近10年阿富汗戰火頻頻,人們的生活雖然受到影響,但並沒有一落千丈深陷水深火熱。小說《養家之人》裡,帕瓦娜在蘇聯人撤兵前一個月,作為家中第三個孩子降臨人間。那時她的父母分別是歷史教師與作家,兩人均收入頗豐,全家住在一棟有院落的大房子裡,家裡不僅有電視機、冰箱、汽車,還有兩個僕人。身為幼蝶的帕瓦娜,原本可以在漂亮的阿富汗地毯上一邊幸福成長蛻變,一邊等待妹妹與弟弟的先後出生。

《養家之人》劇照,帕瓦娜一家

但當帕瓦娜有了正式的記憶,喀布爾整座城市已成廢墟。蘇聯人打道回府之後阿富汗爆發的內戰,把普通百姓的生活擊打得七零八碎。及至塔利班1996年9月攻入喀布爾,阿富汗很快成為悲慘世界的代名詞。不長眼睛的炮彈和隨時會響的地雷炸毀了帕瓦娜一家的大房子、炸掉了爸爸的一條腿、炸沒了哥哥僅有14歲的生命。

隨著這些消失不見的,還有帕瓦娜一家的物質與精神財富。塔利班除了做出濫殺無辜、燒毀書籍等大殺大燒的行為,還頒發絞殺文明的嚴苛法律,禁止一切反對的聲音,要求女性統統從職場、校園回到家中,同時規定她們的外出著裝。如此造成的結果,是父母雙雙失業。為了活下去,他們像眾多阿富汗人一樣,開始數次搬家的流亡生活,房子越住越小,衣服、首飾甚至爸爸的義肢都被爸爸拿去換錢,用於購買可以勉強果腹的基礎食物。好在爸爸除了變賣家中能賣的一切,還能在集市擺攤幫人讀信、寫信。

每天攙扶爸爸在家庭與集市之間往返,成為帕瓦娜的日常工作之一,因為只有她的身高剛剛合適。另一件只有她能做的事,是來回下樓打水,直到用一個小水桶把一個大水缸灌滿。妹妹太小提不動水桶,媽媽和姐姐裹上布爾卡很難提著裝滿水的水桶上下樓梯,何況沒有男人的陪伴,她們外出隨時可能遇到危險。

《養家之人》劇照,帕瓦娜的現實世界

小說與電影開場,均是帕瓦娜陪著爸爸蹲守集市,帶出阿富汗飽受摧殘的歷史,不過影片塑造的「戰火之花」帕瓦娜,更為獨立、果斷、勇敢。書中的帕瓦娜儘管一而再為家人奉獻,但作家一直在提醒讀者不要忘記自己筆下的主人公僅是名少女,她與世界各地的同齡人一樣,有著特定年齡段的歡喜與哀愁。與姐姐鬥過嘴去打水時,她會心生怒火;得知自己最心愛的衣服也要被媽媽賣掉,她希望媽媽受到責備。但在影片裡,帕瓦娜身上幾乎不帶任何少女的稚氣,任勞任怨幹著能做的一切,賣衣服時只想要個高價。

更為關鍵的是,書中爸爸被抓進監獄之後,帕瓦娜是在頗有主見性和行動力的薇拉夫人,以及媽媽、姐姐的聯合勸說下,被動剪短頭髮換上哥哥以前的衣服,把自己打扮成男孩,電影中的她則是主動拿起剪刀,身邊也不再有薇拉夫人。導演諾拉·託梅如此處理,戰爭的殘酷愈發凸顯,兒童不需要領路人,極端的環境催化他們自我成熟。

但正如諸多新聞報導過的,戰爭更多時候是讓兒童小小年紀便成為冷血動物。小說中沒有交代的爸爸被抓的具體原因,電影裡由一名爸爸眼裡曾經的好學生、如今的塔利班年輕士兵就成了註解。這個比帕瓦娜大不了幾歲的年輕人,因對某件往事耿耿於懷,找來年長的同伴一道把昔日的老師毒打一頓後扔進監牢。然而諷刺在於,他只敢在老弱病殘面前充當「好漢」,得知自己真的要上戰場,立刻一臉無措。

《養家之人》劇照,帕瓦娜夢想中的天地

不過這不意味電影比小說更令人絕望,恰好相反,影片直觀展示的生命的頑強力量,更讓人感動於活著的微光。小說中激勵帕瓦娜不斷向前的動力,是她要成為馬拉利的繼承人。在爸爸的故事中,不過十多歲的馬拉利是個貞德式的女英雄,她曾帶領士氣低落的阿富汗軍人打得英國敵人落荒而逃,是位無比勇敢的阿富汗女性。電影中,一個與死去的哥哥蘇萊曼有著一樣名字的少年,在帕瓦娜的幻想世界出現。這名少年為了幫助村民奪回被大象王搶去的種子,獨自上路尋找可以制服大象王的三件武器,最終克服怯懦迎來勝利。

《養家之人》劇照,廢墟中開出的花朵

現實生活與夢幻天地以陰鬱和明亮兩種截然不同的畫風雙線並行,看似難有交叉,可是種子無疑是希望的象徵,不僅能在夢想中長成糧食,還可以穿越時空,在滿目瘡痍的土地上開出花朵,讓影片的開放式結尾有了光明的可能性。而這些花朵,自然也是黛博拉·艾裡斯希望看到的。小說臨近結尾,準備與爸爸一起出發去尋找媽媽等家人的帕瓦娜,在眾人口中不可能種出花朵的集市上埋下種子,並得到一位老人和一名茶童的幫助。

《養家之人》劇照,兩個小夥伴既是「姐妹」又是「兄弟」

沉默人群裡站出來的少數,除了帕瓦娜、老人、茶童,還有和帕瓦娜一樣扮成男孩掙錢養家的小夥伴沃吉亞,偷偷幫助帕瓦娜營救父親的一個塔利班士兵等。借用老人在書中的一句話,「阿富汗人熱愛美麗的事物,但是我們見過了太多的醜惡,自己甚至都忘記了花朵這樣的東西本身是多麼美麗!」他們是醜惡的見證者甚或間接製造者,但更是美麗花朵的培育人。就像《德黑蘭禁忌》的尾聲,女主角用她「我本善良」的舉動撐起整個伊朗的希望。

《德黑蘭禁忌》劇照

此外,黛博拉·艾裡斯筆端的阿富汗兒童小說除了《養家之人》,還有《帕瓦娜的旅程》《泥土城》《我的名字叫帕瓦娜》。這三本書沿用人道主義的筆觸,講述了帕瓦娜與既是「姐妹」又是「兄弟」的沃吉亞分別後,兩人在仍然處於戰亂之中的國土上,各自的漂流與生存軌跡。

非常期待電影《養家之人》的製作公司,來自愛爾蘭的卡通沙龍動畫工作室能把另外三部小說也改編成動畫長片。這家製作過《凱爾經的秘密》《海洋之歌》的動畫工作室,儘管作品數量有限,卻用想像力與美感度均爆棚的手繪、剪紙等傳統畫風,把動畫觀眾從早已習以為常的3D世界中重新拉回2D天地,同時賦予作品迥異於美式動畫電影的人文高度,讓觀眾依稀又見過去東歐、日本動畫電影中的作者特性。

相關焦點

  • 她把花店開在帝都的廢墟中,卻成了周迅劉雯大片裡的秘密花園……
    「 哪怕在廢墟裡,也能開出花來。」今天就分享一個中國姑娘的故事,是從好友司馬那兒聽來的,廢墟裡,也能開出花。 時光回到數年以前,原本是臺灣人的Isabelle,後來到紐西蘭求學、生活。到了紐西蘭之後,自然和花香漸漸成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也習慣了買麵包回家的路上帶一捧花回家插在瓶中,習慣了自家院子長滿花花草草。 在大學讀建築設計的時候,她遇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侶Tim,因為工作的原因,兩人一起來到了北京。
  • 誰說「菊花」不能養家裡,這個品種擺在陽臺,1年開花200天
    誰說「菊花」不能養家裡,這個品種擺在陽臺,1年開花200天在很多人的意識裡面,菊花並不適合養在家裡,尤其是開白色或者黃色花朵的菊花,總是給人一種不吉祥的感覺,所以很多花友不喜歡養菊花;其實在石頭看來,對於喜歡養花的人,不要太在乎這些講究,只要自己喜歡的花花草草,養在家裡對人體健康沒有損害
  • 韓國「國花」養家裡,清晨開花傍晚凋謝,周而復始不停歇
    韓國「國花」養家裡,清晨開花傍晚凋謝,周而復始不停歇大家知不知道韓國的國花是什麼呢?
  • 《養家之人》:給每個孩子與大人的勇敢之書
    《養家之人》,這是我隨手從兒子的書架上拿下的一本彩繪故事,也是同名電影《養家之人》授權的原畫大圖繪本。其實之前我就對這部動畫電影有所耳聞,將近十萬人、高達8.4評分的成績,可以說是動畫電影中的翹楚了。除了讓你會讀信寫信、會看書閱報外,在你身陷困厄的時候,它還會為你帶來希望和奇蹟,它就像是黑夜裡的月光與星鬥。」正是這樣的一個「火把」,一個帶著愛與希望的「火把」,從爸爸的手中傳到了她的手裡,也支撐著她在一家人陷入困境之時,用她11歲的稚嫩肩膀扛起一個家,成為了「養家之人」。
  • 碗蓮種子開個口,丟水裡2個月就開花,越曬顏色越好看!
    先將準備好的植料放入花盆裡,再加入清水有條件的可以用養魚水充分攪拌,靜置兩天以上。 將碗蓮移栽到花盆泥土中,如果花盆過大可根據碗蓮種植數量合理分配植料分量定植好碗蓮。
  • 《養家之人》:這部電影讓人們想起了這些女孩的犧牲和付出
    生活在和平年代,《養家之人》用手繪動畫在現代人面前展示戰爭的殘酷和阿富汗女性的地位。一方面,影片讓我們了解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直接傷害,阿富汗和被壓迫婦女的血淚。另一方面,他也使我們能夠通過珍惜現在和和平來實現女性的自我價值。
  • 《養家之人》:努力與耐心!活著就有希望
    《養家之人》:努力與耐心!活著就有希望文:田金雙這是一部溫暖的動畫,憂傷的劇情,不動聲色的音樂,很容易讓人聯起到安徒生那部《賣火柴的小女孩》和宮崎駿那部《螢火蟲之墓》。但就電影主題來說,這部《養家之人》顯然比前兩者積極向上且富有穿透力得多。戰爭充滿悲情和憂傷,平民孤力無援。當塔利班炸掉巴比揚大佛那一刻,令世界瞠目。同樣,在阿富汗一個普通小鎮,女孩子帕瓦娜一家生活在塔利班的嚴酷統治之下,非但不準女孩上學,更規定女性必須男性陪同才可外出,違者可遭毒打。父親本是學者,在暴政下失業,由十一歲女兒帕瓦娜陪伴,到市集代人寫信。
  • 《養家之人》:這部電影提醒人們意識到這些女孩的犧牲和付出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何其幸運,而《養家之人》採用手繪動畫將戰爭的殘酷以及阿富汗女性所處的地位,在現代人面前上演了一遍。一方面,影片使我們了解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直接危害,了解阿富汗的血淚與受到壓迫的女性。另一方面,也讓我們能夠珍惜現在的和平,實現女性的自我價值。
  • 讓有夢想的種子都開花
    讓有夢想的種子都開花本報評論員 趙業乾袁世志除了擔任黃驊市齊家務小學的體育老師外,還任學校足球隊的教練。4年多來,他帶著孩子們在簡易的土操場上訓練。如今,女隊員劉洋已經成為昆明佳仕景足球俱樂部的職業球員,參加了中國足協女子甲級聯賽。
  • 《養家之人》一部能把大男人看哭的動畫電影
    《養家之人》上映14天,只有區區票房583萬多點。這部動畫電影早在2017年9月就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首映,2018年全球各地陸續上映,都獲得極好的口碑。正因為它是一部優秀的電影才在今年引進中國上映。或許許多人不喜歡它的畫風,但是看過的人都在電影院裡看哭了。
  • 有感於《養家之人》|當苟且都成為奢望,也要頑強的生活
    從前,我一直這麼認為,可當苟且都成為奢望之時,又該如何呢?《養家之人》給了我答案。面對全家即將斷水斷糧的困境,帕爾瓦娜剪掉了秀麗的長髮,女扮男裝,擔起了養家的責任。這個世界如此之苦,連童年都不例外,對於有的孩子來說,不是要不要去無憂無慮的玩耍,而是能不能的問題。
  • 《養家之人》,獻給大人的童話故事
    《養家之人》就是這個黑暗時代的真實寫照。《養家之人》中的小女孩帕瓦娜是一位堅強樂觀的女孩子,她的父親是一位教師,母親是一位作家,還有姐姐和弟弟,一家人住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一樁被炸毀的大樓裡,日子雖然貧苦,卻也和睦幸福。
  • 《養家之人》小肩膀抗下大責任
    明天即將上映的這部動畫電影《養家之人》,故事背景就發生在2000年左右的阿富汗。《養家之人》的主人公帕爾瓦娜是一名善良勇敢的小女孩,她們一家人生活在塔利班控制下的阿富汗,父親是學者,在戰爭中失去了一條腿。
  • 《養家之人》:溫柔又有力量,現實又充滿理想,在殘酷世界裡守護希望
    今天小檸想和大家分享一部愛爾蘭動畫片《養家之人》。小檸聽說這部電影是因為它獲得了第90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小檸很喜歡《尋夢環遊記》,知道它遺憾沒有獲獎,而是一部名為《養家之人》的動畫獲獎時,便引起了的小檸的好奇。
  • 《養家之人》:戰爭之下的自我拯救
    這個故事有兩條主線,明線是帕瓦娜在父親入獄後,剪掉頭髮成為男生承擔養家重擔,並救出父親的故事,暗線是一個小男孩的村莊被大象王入侵,搶走了種子,他勇敢挑戰妖怪,並成功拿回種子的故事。之後,家裡快斷糧啦,無奈之下,母親只能帶著帕瓦娜去監獄裡探望父親,不料,路上遇見了統治者,統治者邊用鞭子抽打母親,邊咒罵:沒有男子的陪同,不能私自外出。母親講了原因,那個人也不聽。在一頓抽打後,無奈只能回家。母親因為擔心父親而吃不下飯,而此時,家中只剩下幾塊饢了。帕瓦娜鼓起勇氣,一個人去買食物。
  • 《養家之人》:喚起我們生而為人的基本同理心
    時隔一年多,《養家之人》確定於2019年1月11日正式在國內公映。終於來到這一刻,等待漫長卻值得。這部從故事到畫面都堪稱「異色」的電影,理應得到人們的更多關注。  在《養家之人》的宣傳上,通常會強調兩個點:阿富汗版「花木蘭」,以及該片與《凱爾經的秘密》《海洋之歌》的淵源。嚴格來說,《養家之人》和同樣在國內上映過的動畫電影《海洋之歌》並無直接聯繫。
  • 養家之人:提名奧斯卡動畫長片的愛爾蘭動漫佳作
    《養家之人》是那種極少能在國內院線看到的,既有著深沉的現實主義背景,又具有浪漫的美學價值的動畫電影。阿富汗,塔利班,這樣的劇情關鍵詞,可能會讓很多人會覺得:「一定是那種又沉重又催淚的電影吧。」其實,原著小說《養家之人》本就是青少年向的文學讀物,文本層面已然帶上了一層柔光濾鏡。
  • 《養家之人》以動畫的形式展現,但看完很壓抑,讓人揪心的難受
    又一次看到關於阿富汗的作品《養家之人》,故事講述的是小女孩帕瓦娜,在這個動蕩不安,女性不能拋頭露面的環境下,被迫把自己裝扮成一個男孩子,養活全家的故事,帕瓦娜善良,堅韌,勇敢,人物賦予了我們很多的警醒,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珍惜和平,珍愛生命,累的時候,停下來,換個角度看世界,你會發現,平平淡淡也是福
  • 這部奧斯卡提名動畫電影《養家之人》終於上映啦!
    曾獲第90屆奧斯卡最佳動畫提名的電影,《養家之人》已經定檔2019年1月11日。安吉麗娜·朱莉會關注這部電影,並為其不斷奔走,也是因為這部動畫真實展現了阿富汗婦女兒童的生存現狀,讓所有觀看的人為之觸動。目前,這部電影在豆瓣獲得了8.3的高分,得到眾多豆瓣網友的點評和肯定。
  • 《精靈寶可夢》動畫裡小智的妙蛙種子那麼厲害,為什麼沒有進化?
    動畫黨的小夥伴都會知道,小智初期的主力軍裡,妙蛙種子是必不可少的一員,甚至是後面妙蛙種子都能夠幫助智爺打贏不少的戰鬥,那麼,對於這麼一隻主力軍的寶可夢,可能會有小夥伴並不理解智爺的妙蛙種子為什麼到最後都沒有進化,這類小夥伴想必就是沒有好好看無印篇的第五十集——《妙蛙種子的不思議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