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常年被戰爭籠罩,小孩子早早就學會開槍,青壯年是軍隊的主力,疾病,戰火,無止盡的籠罩在人們的身邊。如果沒有父親,丈夫,兄弟的陪同,女性是不能單獨出門的。
即便出門也要裹著厚厚的袍子,她們沒有對婚姻的自主權,小小年紀就被家裡人安排嫁人,在這裡,人們生活艱辛,女人更是如同活在「地獄」。
明天即將上映的這部動畫電影《養家之人》,故事背景就發生在2000年左右的阿富汗。
它曾提名奧斯卡金像獎,全球獎,歐洲電影獎等多項大獎,由安吉麗娜朱莉監製,改編自加拿大作家黛博拉·艾麗斯的暢銷小說《帕瓦娜的守候》,由安爾蘭動畫工作室,卡通沙龍製作。
卡通沙龍這個名字你或許很陌生,但它們的作品,你一定很熟悉。《凱爾經的秘密》《海洋之歌》,都是以唯美的二維平面,溫情的色調,不僅畫面分分鐘可以截圖做壁紙,故事更是潤物細無聲般給人以溫暖和治癒的感覺。
《養家之人》的主人公帕爾瓦娜是一名善良勇敢的小女孩,她們一家人生活在塔利班控制下的阿富汗,父親是學者,在戰爭中失去了一條腿。
女孩子沒有權力接受教育,好在父親很開明,教帕爾瓦娜認字學習,帕爾瓦娜跟著父親在市集上以代寫信件為生。
戰爭無處不在,一日父親被塔利班的人無故抓走,因為女性不能單獨出門,一家失去了生活來源,媽媽帶著帕爾瓦娜去監獄想要營救丈夫出來,卻在半路遭到毒打。
眼見著家裡沒有水和食物,就要餓死,帕爾瓦娜剪掉了長發,穿著已過世哥哥的衣服,假扮自己是男孩,出門謀生。
帕爾瓦娜遇到了同樣是假扮成男孩子的什沃吉亞,她告訴帕爾瓦娜要給自己起一個男孩的名字,並且告訴了帕爾瓦娜很多在這個國家的生存之道。
什沃吉亞告訴帕爾瓦娜,自己要掙錢,去見大海,離開這裡,過上真正自由的生活,帕爾瓦娜一心想要見到父親,她希望可以把父親成功救出來。
這部電影裡有很多對女性歧視的描寫,在我們看來是非常離譜的事情,但卻真實上演著。
帕爾瓦娜第一次以男孩的身份,自由的在市集上行走,她可以正常的和人交談,買東西,這些如此平常的點滴,令帕爾瓦娜感受到了快樂,她開心的笑著,這笑容卻讓我們分外的扎心。
在這裡好壞人的界限模糊,強弱卻異常分明。
把帕爾瓦娜父親抓走的小孩,面目猙獰,他從小就受戰爭影響,習慣用暴力解決問題,面對帕爾瓦娜一家,他粗暴無禮,可面對比他更牛的大人,他瞬間像一個慫包。
老人,女人和孩子是弱勢群體,他們力氣小,好欺負,所以在這裡你經常看到他們挨打受罵,卻沒人敢上前勸阻。
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帕爾瓦娜依然嚮往著和平。
在她講述的寓言故事裡,少年向惡魔討回種子,他歷經艱難險阻集齊三件武器,最後一件武器,就是少年不懼危難,勇敢面對的決心。
帕爾瓦娜用這個故事更是在告訴自己,逃避不能解決問題,要學會說不,學會向命運的不公吶喊,而我們也看到了,不光是帕爾瓦娜在反抗,她的母親和姐姐也在覺醒。
《養家之人》是一部講述戰爭,也手下留情的作品。我們知道現如今的情況依然很嚴峻,世界上還有很多角落是黑暗的,而這樣一部作品的出現,代表著希望。
沒有苦大仇深的控訴,也不需要刻意表現女權,《養家之人》證明了,我們對親情,對生活,對人生最平常的細微情感有共鳴,有被觸動到,這部作品,就已經成功。
明天院線的排片想來應該不會太多,如果可以,我還是希望看過這篇文章,你有機會走進影院,靜下心欣賞一下,這部好作品,不應該被錯過。
(本文觀點系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