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著名鐵血宰相俾斯麥有句名言,「國家,是時間航行上的船。」之於《為家而戰》的女主佩奇,或許可演變為「佩奇,是摔角之旅航行上的船。」儘管家庭潦倒,儘管飽受歧視,儘管曾經動搖……但只要給她前進的目標,她就會克服所有困難,一往無前成為那個希望中的「她」。
又一部「勵志電影」撲面來襲,作為非一般的體育電影,區別於《摔跤吧!爸爸》,《為愛而戰》一樣的勵志感動,卻是完全不一樣的故事載體。更何況,摔跤與摔角也存在本質區別,前者是基於奧運模式的競技運動,後者則是更強調娛樂的競技運動。
基於真實故事改編的《為愛而戰》,呈現了一個令人不易察覺,卻悄然被故事一點點抓住眼球,更漸漸抓住內心的動人故事。與此同時,摔角作為一項在中國並不被人所熟知的運動,藉助如此勵志電影的熱映,也是進行一次溫暖的全民普及。
出生於摔角世家,卻並不像其餘體育項目世家被人尊敬,佩奇一家五口在當地就是「怪胎」代名詞。女主佩奇本身就不合群,不像普通的女孩青春靚麗追求時尚漂亮,佩奇渾身黑色衣物包裹下,濃重的眼影,非主流的唇環,眼神裡更是帶著一種令人看不透的情緒。
要知道,佩奇的成長環境當中,父親曾經因為搶劫入獄,母親曾經險些尋短見,如此糟糕的兩人結合生下兩兒一女。大兒子羅伊尋求衝刺WWE未果入獄,二兒子扎克與彼時還叫做拉雅的女主,某種程度上成為摔角賺錢謀生的工具。
不被外人所理解,或許他們自己內心也充滿懷疑,卻恰恰是從小接受摔角洗禮,讓他們在混亂貧窮的環境中,一點點夯實了內心渴望衝擊WWE的渴望。自小的夢想,通過不時憧憬紙畫的金腰帶成為現實,與巨石式摔角名將照片遍布於牆神交,讓兄妹互相鼓勵共同前進。
只是現實永遠與理想存在巨大鴻溝,當一次選拔衝刺WWE的機會來襲,佩奇與哥哥扎克一起前往參加,無疑她內心更相信哥哥能夠脫穎而出。奈何,現實是佩奇入圍,而扎克被拒絕,甚至是一大堆人參選,僅僅只有佩奇一人獲得前往美國加入訓練營的機會。
這就是競技體育的殘酷性,金字塔尖永遠是最閃耀的明星,一如本色出演作為導師式引路人的巨石強森。「ROCK」是摔角界的傳奇,更是無數摔角運動員的偶像,而他的成功背後付出過多少汗水與艱辛?外人不知道,他也沒有對外訴說。
然而,巨石強森給予佩奇灌輸的「雞湯」,尤其是那句——「不要做下一個我,要做第一個你自己」,卻一點點成為指引她前進方向的指南針。赴美遠離家人遠離家鄉的異國進修,無比殘酷、困難不斷、挫折遍布……從肉體上的折磨,到精神上的摧殘,尤其是不合群的困擾,幾乎就要扼殺佩奇的夢想。
逃避,大部分人面對困境的第一想法,就是逃離當下的處境,而佩奇也是逃回英國,想要重新回歸家庭的庇佑。哥哥扎克不按照劇本的一通擂臺暴虐,將佩奇一再重摔在地,那份同樣渴望夢想不可得,卻因為妹妹不珍惜的憤怒溢於言表。
於是乎,連鎖反應的發洩、宣洩與傾訴,互相諒解、互相理解、也繼續互相支持。佩奇又找到了前進的源動力,她要做回改名後的佩奇,而不再是一味躲在父母兄長庇佑港灣的拉雅。這就是家庭的威力,也是家人的作用。
再一次踏上赴美之旅,佩奇還是佩奇,佩奇卻已經不再是佩奇,堅定了內心的目標與渴望,主動融入熱辣麗人小團體,更主動積極加練提升短板,甚至是更加懂得展示自我的亮點。哪怕在關鍵一戰的賽前,佩奇依然忐忑不安,但哥哥扎克的勸誡與開導,讓佩奇徹底被「激活」,而贏下冠軍開啟摔角生涯的上揚曲線,足以令觀者為之心頭一暖。
佩奇的成長道路上巨石強森是最佳指明燈,佩奇也是一步步踏上了、夢想之旅,並站在了WWE的冠軍之巔。《為家而戰》用特殊的女性視角,以看似粗獷實則細膩的感情鋪墊,鍛造了一段非凡的摔角勵志之旅。佩奇沒有成為下一個巨石強森,而是成為第一個佩奇,她只做第一個我,她在攀登屬於自己的巔峰,而那其中蘊含的勵志、感動、溫馨與悸動,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文/醉臥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