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走斯圖卡
印度似乎準備頭鐵到底,跟中國在邊境來一場高原高寒地區駐軍的後勤競賽,但他們顯然估計不足,讓自己的士兵陷入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據環球時報12月26日援引《印度時報》的報導稱,負責與解放軍進行對峙的印度「邊境警察」部隊(ITBP)向莫迪政府提出申請,重新委派他們執行行國內安全任務,以便能夠那些執行邊境對峙任務的官兵能夠得到「健康休息」。
從報導的內容可以看出,這些士兵正在成為莫迪政府「領土野心」的犧牲品,此前有消息稱,部署在中印邊境的士兵大多數來自於旁遮普,並不適應高原高寒地區的環境,因此出現了大量凍傷和高原反應。然而印度政府似乎並不關心這些士兵的健康,此前有報導稱,印度準備調整「邊境警察」部隊的部署計劃,讓他們永久駐紮在邊境地區。
就在前幾天,印度陸軍參謀長拉納萬還視察了列城駐軍的哨所,該地區距離對峙前線只有200米左右,目視就可以看到解放軍的哨位和駐地。印度媒體稱,拉納萬此舉是為了鼓舞前線印軍的士氣,卻在不斷渲染「中印新一輪邊境談判日期未定」、「近期內也不會有重大突破」,透露出要跟中國「硬到底」的信號。
說實話,印度是想硬到底,還是想趁早滾蛋,跟中國沒有太大的關係;拉納萬當然可以去他們的邊防哨所視察,但是對那些士兵而言,他的到來遠不能抵消惡劣環境的負面影響。相比之下,我們有強大的後勤和物資保障能力,我們的士兵在邊境很安全,不必像印度士兵那樣遭罪,這就是我們立於不敗之地的資本。印度想談,我們可以談;印度想拖,我們可以奉陪;印度想打,那就來試試!
但凡大國都有立國之戰,印度是沒有的,這個國家甚至是殖民者強行糅合起來的,缺乏統一的民族認同。印度想用中國來刺激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強化印度民族認同,那就是找錯了對象——歷史已經有太多前車之籤,任何想用武力威脅中國的國家,最後的結果都是他們自己「懷疑人生」,其中也包括印度。
現在印度那些可憐的邊防軍人,正在為新德裡那些政客不切實際的妄想付出代價,更可憐的是,新德裡現在想的不是如何保護這些軍人的健康,而是如果繼續跟中國討價還價。最近莫迪又和越南搭上了線,想把手伸進南海,以為這樣就能給中國造成更多的壓力——這恰恰又是印度「過於自信」的體現:中印兩國實力差距甚大,其海軍遠遠談不上「藍水」的層次,而南海又是中國的地頭,印度根本無力掀起大風大浪;這麼多年來,美國一直試圖拉攏越南,但是幾乎沒有什麼明顯的效果,換成印度又能如何?想想便知。
眼下印度邊防部隊在邊境的惡劣環境中叫苦不迭,甚至直接申請當「逃兵」,不僅是因為印軍沒有足夠的裝備條件,更重要的是印軍沒有榮譽感、責任感——由於印度的募兵制度,這些士兵中很多人都是找不到工作的「油膩大叔」,當兵是為了混口飯吃:精神面貌不如解放軍、裝備水平也不如解放軍,就這樣的軍隊,怎麼支撐「有聲有色」大國的國防基礎?莫迪,說句良心話,別再砸錢搞地緣政治競爭了,多修點廁所和醫院,你就比任何前任都值得「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