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的導演同時也是《雷神》系列的導演,名字叫做肯尼思·布拉納。
因為漫威電影總是環繞著英雄光環,所以,這也不難看出為什麼《東方快車謀殺案》這部電影中也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知名國際男演員德普在這裡面竟然演繹了一位受萬人唾棄的殺人犯,這是電影的亮點,也是揭開電影謎底的關鍵所在。
這部《東方快車謀殺案》雖是打著懸疑片的名號,但是並沒有局限於展現懸疑的恐嚇感,而是將故事情節塑造地頗為飽滿。
這是一樁殺人案,同時也是一件因果關係十分清晰的殺人案。在觀看這部影片的時候,你會發現,每次波洛察覺到一次線索,案情看似更近一步,但實際上卻更為撲朔迷離。
東方快車謀殺案電影翻拍有什麼不同?
菸灰缸裡面已燃盡的紙條,走廊上奔跑的穿著紅色浴袍的背影,掉落的紐扣……現場所留下的線索非常多,但所有的線索反而讓真相更加迷離。波洛時不時凝望凱薩琳照片的畫面就能看出他的苦惱,這件棘手的案子同時也讓他興奮不已。
電影裡面採用了非常典型的KBTC風格,穿插的幾幕黑白鏡頭頗有些歐洲老舊電影的調調,電影最後所有的兇手聚在一張長桌前的畫面像極了最後的晚餐,這種別樣的效仿所帶來的震撼才算得上是真藝術。
《東方快車謀殺案》電影畫面色調有著久遠的年代感七夕,現場的細節給予了適當的鏡頭予以突出,故事緊湊。
這部電影的妙處就在,破案的過程細膩。兇手們聯合作案,留下了眾多混淆視聽的線索,卻又在最後一刻釋懷。波洛的情感變化也是一大亮點,由最初的堅信罪者自罪,到最後的以情斷案,人性的魅力也源於此,這讓人物形象更加飽滿鮮明。
真正的懸疑片就應該是這樣的,劇情跌宕而又峰迴路轉,看似抓到的真相但又似乎不太合理。
波洛個人英雄主義色彩?
作為一名偵探小說的老粉,看到《東方快車謀殺案》這部電影上映心中的感情會很複雜,可能會揉雜忐忑與欣喜。一方面為自己所鍾愛的著作被螢屏大眾認可,另一方面卻又為翻拍毀原著的通論而擔憂。
可以說阿婆筆下的波洛的名偵探形象絲毫不亞於福爾摩斯!在這部電影裡,我們不僅看到了不少福爾摩斯的影子,更看到了人性的徹底暴露。
一件陳年殺人案卻扯出另一樁殺人案,真相似乎十分明確,卻又隱隱有些朦朧。名偵探波洛作為最知名的破案專家,在旅行的火車上卻碰上了一樁殺人案,離奇的是,兇案現場的線索卻指向了一個匪夷所思的方向。
被殺者是曾經殺害過阿姆斯特朗女兒的兇手,而列車上的所有乘客除了波洛似乎都與阿姆斯特朗一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阿婆小說改編的劇真的百看不膩,據悉《尼羅河上的慘案》也要再次搬上熒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