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殺」玩家在祝大椿故居研讀劇本。
白天,一場關於傳統戲曲的「劇本殺」在清末老宅上演,打開了「省保」祝大椿故居的「新玩法」;晚上,「國保」東林書院燈火璀璨,人們穿著漢服穿梭於書院生活體驗中心,聽評彈、賞茶道。上個雙休日,兩個新投入運用的文商旅融合項目成為人氣「新地標」,進一步拉近了市民遊客與文保景區的距離。
祝大椿故居是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修復最完整的名人故居,如何盤活這處文化遺產,一直是梁溪區思考的問題。升級改造後的故居全新亮相,刷新了遊人對名人故居的傳統印象。行素堂內,數字媒體和感知互動的科技元素無處不在,方便遊客更好地解讀「祝大椿」;錫劇、古琴、崑曲等非遺演出輪番登場,讓無錫近代首位「紅頂商人」的宅子充滿了濃濃的藝術味;想要體驗民國時期人們的「吃喝玩樂」,還可到源昌號復古買辦商店裡,嘗一回當「米掌柜」的樂趣。
更令年輕人欣喜的是,祝大椿故居還引進了當下最潮流的「劇本殺」,遊戲式體驗讓這裡青春煥發。當天,一群年輕人已迫不及待換上民國服裝,投入了各自角色。「耳畔是嫋嫋崑曲,腳下是木質地板,手邊是民國家居,這是我玩過和場景最貼合的『劇本殺』。」穿著旗袍的美女玩家陸朦說。
東林書院夜遊評彈雅集。
和祝大椿故居一樣,東林書院也嘗試與社會機構、社會資本合作,增添文旅休閒項目,深度探索文保場所的保護和利用。昨晚,大運河文化生活節暨東林祈福文創周拉開帷幕,書院生活體驗中心也正式運營。經典誦讀、太極展演、評彈雅集、手作體驗、文創市集……融合了「學、賞、讀、養、食、創」六大內容的傳統文化盛會將在一周內精彩上演。
當中式園林和現代燈光技術相結合,「夜遊」東林也成為一種全新的遊園方式。記者見到,東林庵裡打造出了庭院茶座、親水平臺,人們在這裡飲茶休閒;原先較少開放的三公祠也成了手作體驗館,自主研發的品牌文創「狀元壺」等讓人愛不釋手;燕居廟的禮樂、尋樂處的香道、正心亭的古琴等表演現場,身著各色漢服的遊人徜徉其間,一秒穿越千年。「東林書院有14棟建築,之前有閒置的房間,書院生活體驗中心運營後,建築均充分利用起來。」東林書院管理中心主任榮駿炎說。
市文廣旅遊局相關人員表示,如今,無錫越來越多的文保景區或免費開放,或增加開放頻次,不斷放大文物價值,探索「沉浸式」文化體驗遊。「名人故居等場所本身自帶流量,也是文化品牌,關鍵看怎麼開發這些IP,讓遊客常看常新。」(陳菁菁 圖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