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書院復現傳統文化 喝早茶、聽會講、讀經典、賞崑曲

2020-12-24 中國江蘇網

今天起至12月24日,第二屆大運河文化生活節暨東林祈福文創周在東林書院舉行。與此同時,東林書院生活體驗中心啟動試運營。這座地處大運河畔、無錫城中的千年古書院,在文商旅融合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當下,勇於創新,為公眾推開了一扇傳統文化生活體驗之門。國保景區東林書院「邁出」的這一步,走在了全國前列。

文旅融合,讓文物活起來

解放東路上,東林書院公交站臺後,弓河岸邊,圍起多日的圍擋近日拆除,一派亮麗。東林書院的一個側門就在這裡,走進去,就是東林庵。改造之前,東林庵曾作為天成之美文化藝術館存在過一段時間,是「無錫市圖書館東林書院分館」所在地。如今,東林庵裡打造出了庭院茶座、親水平臺,人們到東林書院早鍛鍊後,大可以在此品嘗一餐根據東林文化開發的特色早茶,開啟一天美好的書院生活。東林庵裡的圖書,則轉移至了再得草廬,原本有些空蕩的再得草廬,兩面牆壁擺滿了書籍,成了園林裡一間雅致的圖書館。

不只是東林庵和再得草廬有了變化,原先較少開放的三公祠,而今改造成了手作體驗館,一名主播正在直播用超輕粘土製作東林小書生,東林書院自主研發的品牌文創「狀元壺」,「狀元之路」系列盲盒、文具用品讓人愛不釋手。「東林書院有14棟建築,建築面積2800平方米,之前有閒置的房間,書院生活體驗中心運營後,建築基本上都得到了充分利用。」東林書院管理中心主任榮駿炎說。作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4A級景區,東林書院融入社會力量,增添文旅休閒項目,深度探索文保場所的保護和利用,讓文物活起來。

深耕書院,豐富生活空間

據統計,東林書院免費開放以來,尤其是傳統節假日,客流量相較以前有明顯增長。但人們到東林書院參觀,逗留的時間並不長。怎樣讓人們告別走馬觀花式的遊覽,能夠在古書院裡深度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不虛此行,一來再來?「這正是書院生活體驗中心項目誕生的原因和要解決的問題。」東林書院執行院長陳飛楊表示,對於東林書院而言,它本身就是一個自帶流量的千年文化品牌,因此,要圍繞和深耕書院文化,開發這一大IP。

帶著這一理念,東林書院生活體驗中心推出了「學、賞、讀、養、食、創」六大內容,通過舉辦精品活動,豐富書院生活空間,推動場館文旅融合。不同於其他景區,「學」和「讀」是書院的核心。每月,書院將邀請文化學者開展「東林會講」,傳承書院講學之風。平日,有麗澤讀書會、依庸日講,均免費對外開放。書院設立了研學中心,通過研學日、研學周、研學營、國學公益沙龍、國藝修養培訓等讓遊客親身體驗傳統文化。陳飛楊透露,書院還會扶持一批文藝社團,讓其到書院辦雅集、實景演出,古琴、崑曲、錫劇、評彈、民樂、漢服……利用東林書院這一傳統文化大磁場,吸引更多優秀力量助推書院傳統文化生活空間的營造。

東林模式,全新遊園方式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生產生活,需要在傳統文化的「場景化」「生活化」和「當代化」上下功夫。去年,無錫市文廣旅遊局舉辦了首屆大運河文化生活節。今年,第二屆大運河文化生活節以東林書院為主陣地,上演為期一周的傳統文化盛會。期間,書院生活體驗中心的六大內容將依次呈現,還有經典誦讀,太極展演,評彈雅集,手作體驗,文創市集,香道、茶道、花道展示等精彩節目。值得一提的是,東林書院很少夜間開放,書院生活體驗中心運營後,將打造夜東林。當中式園林和現代燈光技術相結合,成就一種全新的遊園方式。(張月)

相關焦點

  • 復現「書院生活」老傳統 文保景區「沉浸式」體驗 盤活文化遺產
    白天,一場關於傳統戲曲的「劇本殺」在清末老宅上演,打開了「省保」祝大椿故居的「新玩法」;晚上,「國保」東林書院燈火璀璨,人們穿著漢服穿梭於書院生活體驗中心,聽評彈、賞茶道。上個雙休日,兩個新投入運用的文商旅融合項目成為人氣「新地標」,進一步拉近了市民遊客與文保景區的距離。
  • 賞心樂事聽崑曲:送你一份入門指南
    崑曲是什麼?按照字面上看,崑曲,原名「崑山腔」,或簡稱「崑腔」,英文名是Kun Opera,現又經常被稱為「崑劇」,發源於14世紀中國的蘇州太倉南碼頭,自明代中葉獨領中國劇壇近300年。尤其是2001年5月18日,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第一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這之後崑曲迎來了一次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也給我們帶來了更多欣賞和了解的機會。
  • 傳統崑曲寫就戰疫故事 動人心魄《眷江城》現已開票
    在今年紫金文化藝術節即將推出的重磅劇目中,有這樣一部特別的存在——
  • 探店|懂得香港,從喝早茶開始.
    你會看到一些老茶客比你還晚到,卻熟練的找到位置,坐下,洗餐具拿茶叫點心,咬著叉燒包看報紙,這些動作一氣呵成,而你呆呆地站著找位置的時候,你要的是放下之前所習慣的,真正去感受當地的文化。他的港式點心是超傳統的,吃下去你會感受到帶點工匠的味道,彷佛每道菜都是藝術品一點,原因他每道點心都是很花技巧和只有老師父才做得出來,所以陸羽荼室的餐牌是跟外面的茶樓是不一樣的,現在的茶樓講究成本效益,越花時間越考技巧的傳統港式菜單都不會再做,香港只剩下陸羽荼室可以吃到這種珍貴的傳統茶式,還有另一個重點...
  • 吐血整理廣州35家早茶攻略!夠你喝上一年的早茶!
    異地朋友喝早茶求推薦腫麼辦常言道,食在廣州說起廣州飲食文化,不得不提的就是早茶
  • 《經典中國故事繪本》:創新形式傳承傳統文化
    任率英先生的三子任夢熊與王叔暉先生的侄子王維澄分享了大師創作經典背後的故事,湯素蘭暢談了畫作中這些經過千百年時間淘洗流傳下來傳統故事新時代的文化內涵和對少年兒童的教育意義。他們致敬這批「喜聞樂見」的經典,回望那個「群星璀璨」的時代,探討如何用「最中國」的繪畫和文字,講好「最中國」的經典故事。
  • 央廣雲聽舉辦金庸作品賞讀會活動 演播大咖齊聚一堂傾情獻聲
    10月27日,「俠義未遠·雲聽江湖」金庸先生周年紀念暨金庸經典作品賞讀會活動在北京朝陽區愛笑劇場舉辦,眾多演播藝術家齊聚一堂,以「聲」演繹金庸作品中的經典片段,本場活動由央廣音頻客戶端雲聽App主辦。他筆下的不少人物已經成了各種文化符號,他的小說不光有引人入勝的俠義和愛情故事,動人心魄的武功招式,更重要的是傳遞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武俠精神,這種中華優秀文化內核不論歷經多少歲月都會有感動人心的力量。今年10月30日是金庸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值此之際,「雲聽」舉辦了這次賞讀會活動,希望發揮聲音的魅力,通過朗誦金庸先生作品中的經典片段,展現金庸武俠作品的藝術特色,弘揚優秀中華文化。
  • 古運河邊,吃廣式早茶!
    初冬的陽光溫暖明媚,枕著運河水,賞著江南秋色,來中國戲碼頭赴一場廣式早茶之約吧~文末還有28抵50代金券限量開搶!現在又多了一個來這裡的理由,枕水賞秋食早茶。戲碼頭的正宗廣式早茶來了!最佳觀景賞味點已出爐,看後面的古城樓,有木有一絲北京角樓的feel~
  • 崑曲 ——百戲之祖,百戲之師
    2018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布北京大學為崑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2001年,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崑曲(Kun Opera),原名「崑山腔」或簡稱「崑腔」,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現又被稱為「崑劇」。崑曲是漢族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
  • 陳怡:慕課讓傳統文化經典離我們更近
    1945年生於重慶,1967年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發配電專業本科畢業,1982年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碩士畢業。曾任東南大學教務處處長、高教所所長,教育部大學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大學教學》雜誌主編。現兼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大學素質教育研究會顧問。出版《電力系統分析》《東南大學文化讀本》《莊子內篇精讀》《道德經講讀》,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獎5項。
  • 雲聽舉辦「閱讀之聲·雲聽經典」賞讀會活動
    12月29日晚,「閱讀之聲·雲聽經典」央廣2019文學佳作賞讀會活動在京舉行,眾多演播藝術家齊聚一堂,以「聲」演繹文學佳作中的經典片段。本場活動由雲聽App主辦、央廣閱讀之聲協辦。當晚,《喬家大院》《飄》《小捨得》《天龍八部》《長恨歌》《鬥羅大陸》……一部部經典著作、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橋段,在頂級演播人的傾情演繹下一一呈現。
  • 驚豔 · 崑曲《牡丹亭·皂羅袍》節選!
    遍青山啼紅了杜鵑,那荼蘼外菸絲醉軟,那牡丹雖好,他春歸怎佔的先閒凝眄兀生生燕語明如剪,聽嚦嚦鶯聲溜的圓。出品:自得琴社【微博@自得琴社@古琴診所】古琴:白無瑕 崑曲:錢瑜婷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的崑曲,是中國戲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體系的劇種,它底蘊深厚遺產豐富,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高度發展的成果
  • 「雙城早茶美食節」在趣園茶社開幕用早茶驚豔味蕾
    廣式早茶展示。揚州早茶展示。陳高君攝記者陳高君趣園茶社,揚州唯一「黑珍珠」二鑽茶社,揚州早茶界的「超級網紅」;白天鵝玉堂春暖,「米其林」一星,「黑珍珠」三鑽餐廳,廣式早茶界的泰山北鬥。中國最頂級的兩大早茶文化相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 崑曲《救風塵》登臺:重啟經典再現名劇
    崑曲《救風塵》登臺:重啟經典再現名劇北方崑曲劇院供圖攝中新網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 高凱)22日晚,北方崑曲劇院排演的崑曲《救風塵》在長安大戲院登臺。崑曲《救風塵》登臺:重啟經典再現名劇 北方崑曲劇院供圖 攝該劇講述了妓女宋引章本與安秀才有約,後被惡少周舍花言巧語所惑,不聽結義姐妹趙盼兒相勸,嫁給周舍。婚後宋引章飽受虐待,寫信向趙盼兒求救,趙盼兒巧設計謀將其救出的故事。關漢卿雜劇中的女性形象都有一股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抗爭精神。
  • 王馗:崑曲流派與姑蘇風範
    許多身處異地的蘇班、徽班名伶,不但能演出崑腔傳統經典劇目,而且在崑曲與諸腔合班的戲曲演出環境中,於應付時尚之時,尚能發出「崑曲為古音遺響,安可絕傳乎」的承傳心聲,甚至積極組織純崑曲班社,維持著崑曲的經典規範。
  • 陳琴:素讀經典課堂教學的講與讀
    相約海讀  守護經典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經典同行,和聖賢為伍,啟迪大腦潛能,提升綜合素養,從小培養孩子的大仁大愛
  • 聽Ta說!走進崑曲裡的四大名著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京昆)傳承基地放大招!同濟崑曲研習社成立於1987年,京劇社成立於1997年,由同濟大學黨委宣傳部直接指導。2005年上海市教委在同濟大學設立了上海高校中唯一的戲曲類實踐基地「上海大學生戲曲藝術實踐基地」,京劇社和崑曲研習社是該基地下的傳統文化類社團,基地建設注重將常規活動提升為特色活動,特色活動打造為品牌活動,著力營造校園的傳統文化氛圍,增強戲曲藝術實踐基地在上海大學生中的戲曲推廣普及能力和文化輻射力。
  • 你得喝早茶來揭開廣州人們愛的秘密喝早茶
    在看外來媳婦本地郎和其他粵劇時,我經常看到我的叔叔嬸嬸去喝早茶,為什麼廣州人們喜歡喝早茶?在廣州大學學習時,要像羅馬人一樣,去附近的小洲村莊喝早茶,和室友一起去GOGO新天地喝早茶。回到工作崗位後,不時約朋友和同事出去喝早茶已成習慣。
  • 錫林郭勒蒙餐早茶文化:用「豪橫」美食道「早安」
    錫林郭勒早茶、奶酪、酸馬奶、手扒肉、涮羊肉、火山石烤肉、風乾肉和黃油卷子八道美食讓人垂涎欲滴。這其中,打頭陣的錫林郭勒早茶讓人印象深刻。圖為錫林郭勒當地一家蒙餐館的早餐選餐區。 楊靜 攝「內蒙古各地都有喝早茶的習慣,我覺得錫林郭勒的早茶最有特點。」
  • 傳統藝術如何煥發新生從崑曲《清明上河圖》說起_雜談_中國金融...
    圖為崑曲《牡丹亭》劇照  2001年5月1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世界19個文化活動和口頭文化表現形式被授予首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稱號,其中就包括了中國的崑曲藝術。1月4日,該劇創作分享會舉辦,北方崑曲劇院副院長曹穎,該劇編劇王焱、作曲姚昆宏、演員袁國良和邵天帥共同探討,崑曲藝術究竟該如何傳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