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氏簡訊】安徽六安鄧氏宗親赴南昌三川尋根問祖 終認祖歸宗

2022-01-28 鄧氏一家親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鄧,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鄧氏一家親」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鄧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親交流。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祖德,敦親睦族,造福宗親,傳播正能量。

經過一段時間的陰雨天氣過後,農曆十月十七這天,天氣放晴了。正好約好安徽六安從三川遷出的德明公後裔回三川尋根問祖祭奠祖先,並聯譜聯親,也是祖先有靈吧,長久的陰冷之後突然放晴了,安徽六安宗親祭祖團在鄧兆安,鄧兆有,鄧兆康的帶領下,下午一點半出發,一路風塵,經過五個多小時的車程,晚上七點左右到達目的地鄧躍平宗親家。

大家坐下吃完飯,立即擺上家譜和聯在的全國遄公各支的初稿供大家對照,大家認真閱讀族譜,現看聯譜,一對正好是三川聖求公後裔,三川北鄧德明公共有六子,用章,用中,用文,用和,用平,用禮,祖上從三十四世拯公開始代代出高官,德明公是四十一世,有六子十五孫,大多是元未明初高官,老六用禮字克哲,官至元明威將軍,十五個孫子中,有十多位官至奉議大夫、朝議大夫,乃一門英烈皆將軍出身,三川也是人傑地靈之地,六安宗親是四子用和後裔,用和二子漢巨後裔,漢巨生三子,長子瑜公攜三子修,儼,任俱寓山西澤州,(公才行超卓志存經濟,至正年間授漳州推官累官奉議大夫監察御史),二子璿,三子鉞遷安徽六安,(三子年鉞生於一三七O年,赴安徽任指揮使)大家一對,全對上了,大家非常激動,並認真欣賞聯上的各支吊絲圖,拍照存底,大家開心暢談家族親情!

【鄧氏聯誼】鄧氏遄、遐二公相聚南昌祖居地,聯誼並拜謁先祖緬懷功德

【鄧氏聯譜】遄、遐二公後裔聯譜聯宗大幕悄然拉開!

【鄧氏世系】自曼公鄧氏121世直系垂直圖譜,遄、遐二公後裔支系

【訪陽亭鄧族 感湘鄧文化】北京鄧氏籌委會一行拜訪湖南陽亭鄧氏家族

【如為南陽鄧 實是新野人】北京鄧氏籌委會在南陽新野調研,深入了解祖根文化

【鄧氏盛事】湖北新洲鄧氏宗祠落成慶典暨新洲鄧氏宗親會成立

【鄧氏會歌】巍巍中華,赫赫鄧氏······承先啟後,萬世輝煌!

諮詢電話:15901108005(微信同號)

聯誼、聯譜、聯宗

相關焦點

  • 【尋根謁祖】尋根溯源自駕之旅
    各位前往尋根問祖的宗親:大家好!根據家人鄧祥武的電話通知,決定於2017年4月23日到福建長汀童坊鎮尋宗問祖。並預約23日上午8:00~8:30統一在福清宏路高速路口廣場集結前往,請一起去的宗親相互轉告。
  • 【尋根問祖】全國尋根問祖信息(2022.01.29)
    五、宗親們大家好,尋根問祖,由於我村丟失了族譜,手上沒有族譜長細資料,只有聽長輩們口述傳歷史,始祖陳昭明開基祖,屬明未清初期間,(含同音字陳朝明)約三百三十年左右,不知昭明祖原籍在那裡?失聯上世祖輩,父親祖輩貴名?注或許有(昭明祖兄弟)同記錄嗎?從那原住移居到廣東省茂名市茂南區鎮盛斜嶺村居住?
  • 曹氏宗親,尋根問祖21問
    前幾天,我在宜章信息港和宜章新網發布了這一信息,有好幾位上鄉的青年說上述方言和他們的家鄉話差不多,故可肯定我的始遷祖是來自宜章,只是不知道是哪一鄉鎮哪一分支,您(你)看見這一信息後,請轉告曹家長輩,得知與我始遷祖有關的信息,請與我聯繫,我將親臨貴縣尋根訪祖並當面感謝。
  • 尋根問祖,傳承血脈親情
    尋根問祖,傳承血脈親情 我們炎黃子孫都有一種深入骨髓的信念,這就是尋根問祖!
  • 【尋根問祖】全國尋根問祖信息(2021.08.10)
    這就是融入血脈中的眷念,是我們的來處,尋根問祖,尋找人生的來處,血脈的源頭...一、陳氏贄公家族尋親啟事:贄公—武公—宜公—日新公—善公—克寬公—理公—澯公—天瑀公—欽詔(由南門壇遊魚上水遷坭陂白墓嶺)—西山—志萬—維光。維光公於清初攜三子明玉、根玉、美玉由廣東興寧坭陂理中白墓嶺遷川。
  • 鄧氏古墓|抗倭英雄,黑虎將軍,將門之後鄧城之墓
    鄧氏古堡|軍師堡,鄧禹徵戰王郎、平定中原屯兵、病逝和淺葬的地方  據史料記載,鄧城(1507—1564年),泉州府城人,明正德二年生,字藩國,號寒松,別稱「黑虎將軍」。鄧城是將門之後,先祖鄧起祖籍延平沙縣(今屬三明市)。鄧起之兄追隨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有功,在南京任留守衛,於洪武初以軍功受封安徽滁州百戶。鄧起襲兄職,以軍功授職泉州衛右所百戶,遂入籍泉州。鄧城之父鄧炳,襲職百戶。
  • (2017.6.16)黃氏宗親尋根尋親!望各地黃家人幫忙!
    為了更好的幫助各地黃氏宗親尋根尋親的意願,特為黃家人開通在線尋根尋親通道,凡是將尋根尋親信息發到黃氏家族宗親網及黃氏大家族,全部免費發到黃氏家族宗親網,希望能幫助到各位黃氏宗親!為了能更好的幫黃家人尋根,請認真填寫尋根信息,信息越詳細越好! 感謝各位黃氏宗親的關注與支持!
  • 【尋根信息】古藺隴西堂雙沙李氏家族尋根問祖.
    尋根問祖信息[古藺隴西堂雙沙李氏一世祖李剛玉墓]追根尋源,認祖歸宗,是遠離祖籍族人的歷代心願。尋親認親,是古藺隴西堂雙沙李氏家族的思親之舉。鑑於對祖藉族人的思親之情日漸高漲,和宗親的尋根心切,為撫思親之情,圓尋根之夢。受剛玉祖所有後裔重託,藉助敘永李氏宗祠微信公眾平臺,發布信息,尋找根源。      我古藺隴西堂雙沙李氏家族,根在隴西,祖籍陝西省平涼府裝榔衛阿巴嶺,(今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
  • 南充鄧志平宗親向深圳鄧氏宗親會捐贈族譜
    2020年12月15日上午,深圳市鄧氏宗親聯誼會會員、四川南充籍的鄧濟昌帶其父親鄧志平老先生,到深圳鄧氏會館,向深圳市鄧氏宗親聯誼會贈送了一套景善公後裔闔族宗譜《南陽鄧氏宗譜》,共五冊。鄧騰永遠榮譽會長、鄧耀興館長接受了贈譜,並與志平宗親父子二人交流。
  • 香港新界鄧氏
    這句喊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四海寰宇的鄧氏家族的口號,是我們的心聲和願望。鄧氏族發南陽,寫進國史家譜,無可更替,始祖曼公,起於殷商,再有春秋吾離,東漢仲華,乃族史家譜三大先祖無疑。今既姓「鄧」,同澤祖恩,共感祖德,關注「鄧氏一家親」。了解鄧家事。
  • 光佐謝太公後裔尋根問祖福建龍巖連城行一一孝感動天連城、田心謝氏人!
    祭祖活動中,田心村有幾位70多歲的宗長看到光佐公後裔終於回到祖地,認祖歸宗。就象久別重逢的親人。老人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動的淚水,並緊緊握住宗親們的雙手說,親人啊,終於盼到您們回來了,您們終於回來了!
  • 【尋根專欄】第三十二期:蔡氏宗親尋根信息匯總00200-00279,多轉發助宗親尋根
    尋根問祖【尋根編號 0259】祖源信息說明尋根問祖【尋根編號 0251】祖源信息說明姓名:蔡紹青 四川省江油市人氏 本人是紹字輩,父輩是忠字輩。據說祖父輩是庭(廷?)字輩,是從四川省射洪縣現柳樹鎮遷移到江油市。自父輩起從未去射洪縣尋根問祖,自從關注了天下蔡氏一家親後,現想尋找先祖發源地之信息!射洪縣柳樹鎮現今還有沒有親人等信息。想了解我們屬於什麼支糸?從什麼地方遷移的。
  • 【鄧氏文化】鄧氏的漢字演變和姓氏文化
    據史籍 《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⑴.滿族德敦氏,滿語為Dedun Hala,滿語「站」,世居黑龍江流域,後多冠漢姓為鄧氏、杜氏等。⑵.滿族棟阿氏,亦稱東鄂洛氏,滿語為Dongga Hala,世居那木都魯(今俄羅斯濱海地區),後多冠漢姓為鄧氏、佟氏。
  • 臺灣媒體人跨海尋根:想找到安徽懷寧的方氏宗親
    3月14日,臺灣資深媒體人謝寒冰在今日頭條上發文表示:我的小阿姨想要回安徽懷寧老家看看,趁機尋覓一下是否還有親人。後來,由於老人身體狀況不佳,加上沒能聯繫上安徽親戚,所以始終沒有踏上返鄉之路。2017年12月,今日頭條兩岸尋親項目正式啟動,目前已成功幫助了超過130個臺灣家庭與大陸親屬團圓,隨著成功案例越來越多,在臺灣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
  • 鄧氏簡史:第三章 鄧氏遷移史,鄧家人都來看看!
    歡迎加入鄧氏宗親群,27、我福建鄧氏族譜稱:「簡公,字德憲,號建(或稱建祖),諱小二郎,公恩受大尉,公喜幽潔雅,善覽經史,善鼓琴,好讀莊老書。公原居上杭沙浦村」(具體待查證,也有說公世居福建)。    28、《雲陽鄧家橋鄧氏重修族譜》稱:雲陽鄧家橋鄧氏始遷祖――鄧桂:南宋末自赤崗北胡莊金沙迪溪建昌圩遷居雲陽之東鄉七裡橋之南。
  • 臺灣黃氏宗親聯合總會赴河南潢川祖地尋根
    臺灣黃氏宗親聯合總會赴河南潢川祖地尋根   中新網潢川8月23日電(段曉宇)日前,臺灣黃氏宗親聯合總會會長黃永雄率領總會領導一行7人,到中華黃姓發源地—河南潢川尋根謁祖,河南省黃氏文化研究會等領導陪同參訪。
  • 【鄧氏尋親】鄧氏一家親 兩岸心連心:湖北人尋臺灣屏東市鄧氏後裔
    >鄧氏一家親」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鄧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親交流。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祖德,敦親睦族,造福宗親,傳播正能量!各位鄧氏宗親:你們好!本人鄧龍江向各位鄧氏宗親尋找一位去臺灣多年的親人,到現在沒有信息!我在整理資料時發現了一些資料,現又發帖。請各位鄧氏宗親幫忙!如有相關信息請聯繫。本人重謝!尋找的人資料;性別:男。(在臺灣叫:鄧仕朝,曾用名:塗政。
  • 鄧氏簡史:【第一章】鄧氏之由來
    當然,也有一些鄧氏族譜中稱「曼公,字德陽」,孤峽山人以為,這一記載於史不符,歷史記載只見「曼公」或是「曼季」之稱謂,未曾有過「字德陽」的字、號記載,故此以為,本著從嚴治譜的原則,我鄧氏族譜記載應修改為「曼公,我鄧氏一世祖,殷商王朝的帝王武丁封其季父於河北蔓,稱蔓侯、有曼氏、蔓氏,是古鄧國第一任國君。」
  • 臺灣黃氏訪親團赴河南固始尋根謁祖
    臺灣黃氏訪親團赴河南固始尋根謁祖   中新網固始8月1日電(段曉宇)日前,臺灣黃氏宗親聯合總會會長黃永雄帶領黃氏訪親團赴河南固始縣尋根謁祖。
  • 修譜豈當兒戲——尋根問祖的是是非非
    修譜豈當兒戲——尋根問祖的是是非非近年修譜成風,村巷不漏。譜匠泛濫,大膽假設,背離史實,釀成禍患。誠心修譜,責任乃大。梁通,化州人,字鳯正,號德純,諡伯才,排化州梁氏弼公第十二代祖,祖籍江西贛州贛縣,通生父梁森,胞弟梁誠,明代洪武間任雷州通判升治中,娶茅氏,生二子(有說生三子)承德、懷德。梁通葬牛娘嶺(待考)。茅氏葬吳川汾水嶺。長子承德(註:現在又有記是應雷,待考),庠生,派居調塾村。梁伯材與梁通是否是同一人?事實已經給予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