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謁祖】尋根溯源自駕之旅

2021-02-19 中華鄧史

中華鄧史(微信號zhonghuadengshi)「東漢家聲遠,南陽世澤長」,傳播家國文化,凝聚鄧氏親情。專注修譜、聯誼、尋親、文化、公益等文章發布,服務鄧氏族人!點擊上面藍色字體「中華鄧史」關注,為中華鄧氏家族文化錦上添花!諮詢微信:dx474830549

查【中華姓氏】曰:千年延續,炎黃血脈溯源之心,願一生珍藏,中華姓氏"尋根之旅途"呈現宗族演變的脈絡,展示姓氏變遷的根源。


鄧姓源出有二:1.岀自子姓。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朝後,子姓鄧國被迫南遷到湖北襄樊的古鄧塞。公元前678年,鄧國被楚文王所滅,鄧國人因懷念故國,便多以舊國名為姓。2.岀自姒姓。大禹的後裔仲康封他的支庶於河南的鄧地,並建立了鄧國,後來被商朝所滅,亡國子孫南遷後,因懷念故國便以舊國名為姓。宗族簡述:鄧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現今姓氏排行榜上位居第二十九位,人口數量約890萬。歷史上鄧姓族人多以南陽、安定、高密、平陽、長沙、洛陽、宜春、南雄、陳郡為郡望。三國時期,曹操麾下的鄧艾被封為萬城亭侯、徵西將軍,曾經率軍助曹操滅掉了蜀國,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後被司馬昭殺害,其子孫便紛紛逃亡到了各地。西晉末年,鄧氏族人開始移居福建,並在沙縣定居繁衍。宋寧宗慶元年間,鄧氏由寧化遷往廣東梅縣鬆口,鄧志齋被奉為入粵始祖,其後裔子孫散居在廣東蕉嶺、饒平、陸豐、惠州等地。明清兩朝,大量的鄧氏族人開始遷居臺灣。如今,鄧姓人口遍布全國各地,尤其四川、廣東兩省居多。

福清水壑鄧氏理事會宗親組團於2017.4.23拉開了【尋根謁祖】的序幕,此時此刻宗親邁開了【尋宗謁祖】的腳步。族人們駕車 翻過一座座深山,穿過一片片密林,跨越一個個鄉村城市,尋找祖先足跡和棲息地。尋宗問祖的線索:1.根據先人的口傳,我們祖先是從汀洲遷至到福建福清音西雲中洋水壑自然村。2.始祖名:長發公。二世祖:為俊公;三世祖:雲魁公。四世祖:永壽公南遷福清。3.始祖的相關信息資料??4.現存的家譜字輩排列。5.有墓碑為證。6.部分手抄家譜。

各位前往尋根問祖的宗親:大家好!根據家人鄧祥武的電話通知,決定於2017年4月23日到福建長汀童坊鎮尋宗問祖。並預約23日上午8:00~8:30統一在福清宏路高速路口廣場集結前往,請一起去的宗親相互轉告。現將岀門的相關事宜通知如下:1.集合地點:統一駕車到福清宏路高速路口廣場。2.集合時間:2017年4月23日上午8:00~8:30。請家人準時到達。3.帶好所有的岀行物品。(特別是身份證及銀行卡和相應衣物)4.準備岀門幾天.5.福清至長汀全程:440公裡。6.全程高速行車路線為:福清(宏路)~莆田~仙遊~永春~大田~永安~清流(下高速)~龍津~安樂~曹坊~館前~劉陳村(鄧氏宗祠)。7.是否有宗親人的聯繫方式?8.尋宗問祖路上一路順風。

2017.4.23:福清【水壑鄧氏理事會】組織鄧氏族人組團自駕到福建長汀童坊鎮劉陳村尋根謁祖。尋根之旅集結完畢正待出發。圖為在福清(宏路)高速路口廣場集結前往。

組團車隊穿越千山萬水為了是真情實感的宗親,不忘祖宗,緬懷先祖,尋根溯源。這就是後輩人追根的意義和價值,也是一種精神力量的支持。簡單的一句話:一定記住祖先是誰,自己是誰。僅此而已。

車隊在預定的方向行駛,中午我們選擇了在大田縣石牌聚友大骨頭店就餐。既節省了開支又品嘗了特色美食,品嘗了兒時勝似山珍海味的平民食品…大骨頭。不亦樂乎!

記錄著一路走去的"尋根之旅"。也證實了老祖宗在兒孫後代心中的份量有多重啊!

本次福清水壑鄧氏族人尋根謁祖第一站為長汀縣童坊鎮劉陳村和大埔村。從福清全程高速到清流,族人們不顧旅途勞累馬不停蹄地前往鄧氏居住地走訪鄧氏老人考證及族譜的相關資料,查看先祖的發展變遷。受到了當地鄧氏宗親的熱情歡迎。好溫暖,濃濃的親情,驗證了【天下鄧氏一家親】

車隊路過"童坊大埔村"宗親們看見了道路旁【鄧氏家祠】瞧瞧,宗親們抑制不住內心激動及高興兒,停車、停車。我想毎位尋根問祖族人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心情。

獻資建祠,功德無量。對鄧氏族人來說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獻資建祠,功德無量。對鄧氏族人來說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本功德牌來自長汀童坊鎮大浦村【鄧氏家祠】拍攝。

【南陽堂鄧氏2000年以來新添丁名單】來自長汀鄧氏家祠資料。弄璋之喜,善繼善承,給我們族人帶來喜慶,帶來興旺發達的好運。鄧氏同胞一定會萬代興隆,子孫昌盛。

福清"水壑鄧氏族人"組團到長汀童坊鎮大浦村及劉陳村尋根謁祖,受到了當地熱心族人鄧追遠老師(18X59452382)熱情接待和關照。更使我們感到【天下同宗一家親】。照片中居中位置的就是我們熱心宗親"鄧追遠老師"我們感謝你。

晚上在長汀縣鄧氏理事會領導們的精心安排下,受到了宗親們熱情款待。我們要永遠記著這樣的宗親族情。他們是:木榕兄(13806*91393)華遠兄(13*50897281)啟根兄(138602*1316)元水兄(13*50839109)桂盛兄(13806*91453)興華兄(13600*96299)願我們的友誼長長久久!

汀洲鄧氏宗親理事會領導對我們族人到來在長汀和平大酒店設宴歡迎我們一行並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整個活動充滿著歡欣鼓舞,笑聲不斷,同宗同源一家親的其樂融融氛圍,歡歌笑語,把酒言歡。最後願我們鄧氏族人興旺發達,繁榮昌盛,英才輩出,萬代興隆。

酒足飯飽後,長汀鄧氏理事會宗親們帶我們參觀遊覽了著名的【福建.長汀一一千年店頭街】感恩宗親的熱情款待和所付出的點點滴滴。晚上下塌在長汀【和平大酒店】

【長汀店頭街】來自原汁原味的美。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流光溢彩印汀洲"

參觀長汀【毛主席舊居】

上午宗親木榕兄華遠兄在百忙之中帶我們參觀了長汀的名勝古蹟和長汀縣博物館及瞿秋白烈士紀念碑及楊成虎將軍塑像。

長汀汀江岸邊的古民居建築。

晉代至宋代時期客家遷民入遷汀洲主要姓氏表。

2017.4.24:水壑鄧氏【尋根謁祖】團第二站抵達長汀縣四都鎮羊古嶺村【鄧氏宗祠】尋祖,鄧校長用專車作嚮導一路護送我們到濯田蓮湖尋根。受到族人鄧書記(66年生)的熱情款待,總之尋祖路上倍受關愛。

四都鎮羊古嶺村鄧支書率族人,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並向我們族人介紹了羊古嶺村鄧氏人口有近一千多人。

福清水壑鄧氏理事會成員到了長汀縣濯田鎮蓮湖村【鄧氏宗祠】和族人們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長汀濯田鎮蓮湖村鄧氏族人功徳牌。

長汀濯田鎮蓮湖村的鄧氏宗親拿出了家養的正宗河田雞和家養兔和活魚及自種的青菜,全是環保食物勝似燕窩有錢買不到的美味佳餚。爽歪歪。

常言道:【有國必有史,有族必有祠,有家必有譜】飲水思源,慎終追遠,我們一定要感恩祖先,知恩圖報,沒有祖宗的福佑,哪有我輩今天的幸福安康,在尋根謁祖路上我們要繼續走下去。福清市音西街道雲中洋水壑村鄧氏家族長發公世系譜文:吾十六世祖:長發公;十七世祖:為俊公;十八世祖:雲魁公;十九世祖:永壽公(永壽公為遷移到福建福清音西雲中洋水壑村的鄧氏開基始祖)先祖以"永"字輩為始傳的。名行:永得朝廷克傅發其祥立志本修齊仁守詩書揚祖訓。字行:遠必彥忠遵賢家世瑞得心先中孝義承作述振前光。祖訓:南陽家聲遠,汀洲世澤長。一世祖長發公(原地始祖)妣黃氏。二世祖為俊公(原地始祖)妣金氏。三世祖雲魁公(原地始祖)妣李氏。四世祖永壽公(福清地開基祖)妣羅氏。五世祖得基公生於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5月27日辰時卒於嘉慶丁丑年(公元1817年4月13日酉時,壽62歲。育有五男:彥賢,彥山,彥聖,彥高,彥椿。六世祖:彥賢、彥山、彥聖、彥高、彥椿。七世祖:廷禮、廷孝、廷彩、廷郎。八世祖:遵盛。九世祖:傅城(字賢坤)賢書、賢澤。十世祖:發水(字家福)亞速。十一世祖:其順;生於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壬戍年二月初二。十二世祖:祥増(字瑞光)祥德(字瑞正)十三世祖:立輩。十四世祖:志輩。

尋根無小事,點滴見真情。族人們認真細緻地對照著鄧氏族譜,查閱文獻資料,碑刻資料、對照,比對、拍照,不放一個線索,尋找著祖先走過的足跡。在繁多的且大部分是繁體版的族譜中查閱,這種飲水思源,不忘祖宗的精神真是可喜可賀。

福建省南平市光澤縣華僑鄉增坊村【鄧氏宗祠】由於自然災害造成宗祠倒塌。

隨之我們一行人又走訪了福建省南平市光澤縣華僑鄉上坊村【鄧氏宗祠】尋找同源祖先的軌跡。

記錄著家族的族譜來源的過程。

2017.4.27:我們一行人又到了光澤縣鸞鳳鄉塹上村鄧氏族人家中了解自己的根。每到一地,幫助我們的宗親不少,值得感謝的族人更多。

2017.4.27:在福建光澤華橋鄉石壁窟村【鄧氏宗祠】前拍照。當時受到了女宗親村主任的熱情歡迎,純樸情感撲面而來,感謝有你。

2017.4.27:我們一行人穿越了彎彎曲曲的山路來到了邵武市金坑鄉山隔村這個鮮為人知的有著百年樹齡的紅豆杉、樟樹及層層的梯田和零星的農家小屋和僅見到幾個留守老人,交通及為不便,真正是躲在大山深處的歷史古村。想想我們先人的生存是多麼不易啊!

宗親們到了田間地頭向族人長者祥細詢問和比對著是否有與我們相近的宗譜。

宗親族人們明知尋根之路非常艱難,由於當時社會動蕩等諸多因素,先人們幾乎都是搬到深山老林繁衍生息,交通極為不便,通訊困難,可鄧氏族人尋根的腳步不停歇,驅車數千裡,不顧勞累,翻山越嶺尋祖跡,探祖地,其行為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真是可喜可賀。

尋根的路在我們腳下一直延伸,我們繼續沿閩東北方向尋找。2017.4.28我們一行到距松谿縣城約46公裡的溪東鄉西洋村,此時是他們收筍的好季節,宗親們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待了我們。

2017.4.28:到南平政和鐵山鎮南澗村,在詢問路人中一下子就問到夲家宗親,而且媳婦也是福清龍田人,小帥哥為我們忙上忙下,拿族譜,叫長老,非常熱情。都是老祖宗的庇佑。

2017.4.29:驅車前往泰寧縣上青鄉尋根。據了解本宗祠為剛蓋的宗祠。原來的老宗祠在一場大火中被燒得面目全非,太遺憾了。

毎到一處,宗親們都是在百忙之中抽空來接待我們,我們一行人深深地感受到骨肉血緣之情,令我們難忘。想想祖宗,探祖不苦;想想先人,尋根不累;想想心裡,血脈相連。

座落在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新橋鄉【鄧植將軍墓】

鄧植將軍墓已列入泰寧縣文物保護單位。

2017.5.5:拍攝於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嶽峰鎮東泰禾廣場東側350米處【鄧氏宗祠】祠堂。

尋根問祖小結:本次【鄧氏水壑理事會】組織十三人鄧氏族人及聯親,從4月23日至4月30日,歷時8天,駕駛三輛汽車,在福建省境內有鄧氏族人的村落實地考察,探索著祖先的足跡,行程2700公裡,主要走訪了:龍巖長汀縣的童坊鄉大浦村、劉陳村。四都鎮的羊古嶺村、濯田鄉的蓮湖村。南平光澤縣華橋鄉增坊村、上坊村、石壁窟村;光澤鸞風鄉塹上村;光澤崇仁鄉茶演村;邵武市金坑鄉山隔村。松谿縣溪東鄉西洋村,政和鐵山鎮南澗村。三明泰寧上青鄉上青村,泰寧新橋鄉莤源村。我們知道【尋根之旅】肯定艱難,但我們不會停歇。我們要和後人一起努力,要知道"根在何處、源自何方,追本溯源,尋根問祖"是我們族人們一脈相承,血肉相連,割捨不斷的血緣關係。

本次【尋根問祖】留言牆:1.因為同宗同源,所以共鳴。感謝長汀理事會無私的幫助和支持!2.留住的每一次都是感動。3.的的確確一筆寫不出兩個鄧字。4.熱情的笑容分享著開心快樂。5.真正體驗了同根同祖同源生。6.天下鄧宗一家親。7.每一個族人村落,都有一個忘不了的故事。8.敬佩先人的頑強拼搏生活的精神。9.我們的血液裡記錄著祖先的信息。10.尋根問祖付諸行動,是對先人的敬仰和滿滿的愛。11.老祖宗在後輩們心中的份量。12.記錄一路走來的尋根之路。13.與宗親相聚聯誼,為尋根問祖,我們不虛此行,收穫頗豐。


---媒 體 贊 助 商---

凝聚親情,傳承家風

家譜及尋親諮詢

請添加微信:dx474830549

相關焦點

  • 臺灣黃氏訪親團赴河南固始尋根謁祖
    臺灣黃氏訪親團赴河南固始尋根謁祖   中新網固始8月1日電(段曉宇)日前,臺灣黃氏宗親聯合總會會長黃永雄帶領黃氏訪親團赴河南固始縣尋根謁祖。
  • 2020尋根節如約舉行,世界華人網上拜祖共賀炎帝誕辰
    楚天都市報記者陳詠 通訊員張琴5月18日(農曆四月二十六)上午,庚子年世界華人炎帝故裡尋根節暨拜謁炎帝神農大典在隨州炎帝故裡謁祖廣場舉行,海內外炎黃子孫通過直播,共賀炎帝誕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尋根節只舉行拜謁炎帝神農大典一項活動,保留大典九項儀程,簡化具體流程,同時開設網上拜祖平臺,全球華人在網絡空間拜祖祈福。
  • 臺灣謝明輝尋根認祖的故事
    臺灣謝明輝尋根認祖的故事作者:臺灣謝明輝 我生長在臺南市西港區,一個偏遠的小鄉村叫樣林村,位於曾文溪畔。 2009年福建推出平潭開放開發區,福建省長特聘我為開發區顧問,我趁開會之機,向時任臺辦主任的鄧本元,提出協助尋根認祖之事,鄧主任特組調研團幫我調查,二個月後傳來好消息,稱廈門海滄有一村叫石塘很類似,可否前來一看,我專程飛往廈門,省臺辦、市臺辦陪我前往海滄石塘,我一到表明我的意圖要尋訪我開臺祖謝兩水祖籍地,石塘謝氏世德堂宗長謝福坤,立即搬出32本祖譜核對,當核對到第32本祖譜時,內詳細記載謝兩水第十七代
  • 王家人尋根問祖的思路,王姓人看看!
    01、尋根問祖第一步,必須搜集到相關資料1、先祖遷居前居住地的確切記載(家譜記載或口頭流傳,如果是做官遷來的可以查看當地地方志史書記載)2、始遷祖的名、字、號、排行字號,始遷祖生卒年月及相關生平事跡,典故。
  • 光佐謝太公後裔尋根問祖福建龍巖連城行一一孝感動天連城、田心謝氏人!
    不忘初心,牢記祖訓,首次緣約到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文亨鎮田心村尋根溯源,謁拜先祖活動。        福建謝氏委員會龍巖分會謝民鍵會長(原市政府副秘書長、調研員)、謝小東名譽副會長(原市水利局副局長、調研員)、謝汝彬永久榮譽副會長兼執行會長(龍巖恆達工程公司總經理)、謝章章副會長(市國稅局任職)等宗親代表們百忙中到連城田心熱烈歡迎光佐公後裔回故裡尋根溯源謁拜先祖並全程陪同活動。
  • 「尋根漢源•問道漢醬」漢醬酒漢文化溯源行動在漢中舉行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劉成峰)10月21日至23日,由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尋根漢源·問道漢醬」漢醬酒漢文化溯源行動在陝西省漢中市隆重舉行。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王莉,貴州茅臺醬香酒營銷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曾祥彬,貴州茅臺醬香酒營銷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陳宗強出席活動。
  • 庚子年尋根節拜祖大典側記:四海同根謁始祖眾志成城抗疫情
    拜祖大典現場  烈山聳翠,姜水流芳。八方龍裔,敬祖於斯。  5月18日,庚子年世界華人炎帝故裡尋根節暨拜謁炎帝神農大典在炎帝故裡風景名勝區謁祖廣場舉行。  沒有鑼鼓喧囂,沒有人聲鼎沸。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尋根節拜祖大典現場不邀請嘉賓、不安排演員表演,主要由隨州市黨政機關幹部、社會各界代表和工作人員參加。
  • 尋根問祖,傳承血脈親情
    尋根問祖,傳承血脈親情 我們炎黃子孫都有一種深入骨髓的信念,這就是尋根問祖!
  • 曹氏宗親,尋根問祖21問
    因解放前,戰爭不斷,硝煙四起,我祖沒有為子嗣留下老家的具體地址,只口傳是宜章縣且靠近汝城方向的某一地方,由於人生地不熟,我們也無從考究。兩年來我利用網絡,按我上述輩分,查找了全國的曹姓同宗,竟然沒有一個能對上的。故我又按方言進行再次查詢。據我兄記憶,我長輩所說的方言是:吃飯叫「食夥」;喝酒叫「齊祭」;喝茶叫「食錯」;桌子叫「搭臺」;筷子叫「垮子」;走路叫「伴快」;辣椒叫「咯究」。
  • 臺灣黃氏宗親聯合總會赴河南潢川祖地尋根
    臺灣黃氏宗親聯合總會赴河南潢川祖地尋根   中新網潢川8月23日電(段曉宇)日前,臺灣黃氏宗親聯合總會會長黃永雄率領總會領導一行7人,到中華黃姓發源地—河南潢川尋根謁祖,河南省黃氏文化研究會等領導陪同參訪。
  • 新加坡華裔自述:我的尋根之旅
    上世紀70年代中葉,剛投入市場的美芝路黃金戲院專門播映中國電影,大坡的長江戲院亦不遑多讓,紀錄片《春滿羊城》、《萬紫千紅》讓老移民看到祖(籍)國的模樣,重新拷貝的劇情片如《女跳水隊員》《五朵金花》《小花》《天雲山傳奇》等,吸引不少影迷。   鄉音動人  文化情結是促使我尋根的動力。
  • 【尋根專欄】第三十二期:蔡氏宗親尋根信息匯總00200-00279,多轉發助宗親尋根
    請幫尋找前世之旅,還族人之心源,,故現在的龍口,松渡,不知是否改名,九龍水姓蔡又有多少,望各部門,或兄弟宗親和知情人仕幫忙尋找,我代表本村兄弟一千多人表示感謝。尋根問祖【尋根編號 0259】祖源信息說明
  • 【尋根問祖】尋找祖籍湖南桃源縣陳維周、陳文潘後裔陳氏同宗
    點擊查看:陳氏在線尋根
  • 尋根謁祖|蕭萬長廈漳泉謁祖尋根懇親巡禮
    蕭氏一脈自明朝正統年間在南靖霞湧開基,十三世蕭勝官於清朝末期遷臺,是萬長宗長的開臺始祖,萬長宗長為霞湧蕭氏第十七世裔孫。日前,在蕭萬長先生的竭力推動下,福建古雷石化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這是迄今為止兩岸最大的石化產業合作項目,開啟了漳臺產業對接、經貿合作的新篇章。陳家東說,蕭萬長先生的此次漳州祖地之行,充分體現了深厚的「根」「祖」意識和對故土的眷戀之心,必將為漳臺兩地的交往交流與合作發展,鋪設更寬暢的道路,開闢更廣闊的天地。
  • 廈門江夏堂迎宗親冬至謁祖 臺胞專程趕來尋根
    【解說】掩藏在思明區熱鬧的商業街旁,被譽為「廈門最具藝術價值老建築之一」的江夏堂,是清末武狀元黃培松在1910年奉旨建造的宗祠,這裡曾經是大陸、尤其是閩南鄉親「過臺灣」、「下南洋」的出發地,如今,廈門江夏堂又成為臺灣地區和海外東南亞各國族人後裔回大陸尋根訪祖首選的落腳點。
  • 嚴家橋葉氏千裡尋根,古瀨老家譜揭示淵源
    2018年6月23日,清風徐徐,浙江省台州嚴家橋葉氏宗親一行10人到古瀨尋根問宗。古瀨葉氏大宗祠理事會總會長葉羽經、名譽總會長葉忠福帶領仙遊宗親熱情接待,全程陪同,使得尋根之旅成功進行,成果豐碩。這次是嚴家橋葉氏宗親第三次尋根之旅。
  • 四川80後唐勇:從自己尋根到幫人尋根
    一般說來,渴望尋根問祖的人,大多是中老年人,因為年輕人基本上不大感興趣。「他們不懂這些。」但1985年出生的唐勇是個例外,從2006年起,他不僅自己尋根,還建立公益性的網站幫助更多人尋根問祖,對唐氏文化投入了巨大熱情。受奶奶影響,激發尋根熱情唐勇老家在簡陽市三星鎮。
  • 尋根謁祖|蕭萬長廈漳泉謁祖尋根懇親聯誼巡禮
    蕭氏一脈自明朝正統年間在南靖霞湧開基,十三世蕭勝官於清朝末期遷臺,是萬長宗長的開臺始祖,萬長宗長為霞湧蕭氏第十七世裔孫。日前,在蕭萬長先生的竭力推動下,福建古雷石化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這是迄今為止兩岸最大的石化產業合作項目,開啟了漳臺產業對接、經貿合作的新篇章。陳家東說,蕭萬長先生的此次漳州祖地之行,充分體現了深厚的「根」「祖」意識和對故土的眷戀之心,必將為漳臺兩地的交往交流與合作發展,鋪設更寬暢的道路,開闢更廣闊的天地。
  • 第四期:尋根信息,助家人,多轉發
    您的姓名蔡達峰您的電話18970544948QQ微信18970544948聯繫地址江西省奉新縣石溪鄉寄語(或者尋根目的)福建修譜時是否有把我們這一支扦入其中【尋根信息0062】祖源信息說明本支族譜,早年因房失火而毀。據世代口傳,開基祖彭國顯,原籍,江西省吉安府泰和縣名陽地彭家村修祠堂。
  • 8旬臺胞攜「80後」子輩尋根 老人懷舊年輕人崇新
    原標題:8旬臺胞攜「80後」子輩尋根 老人懷舊年輕人崇新 「我們這一次不僅僅是尋根謁祖,更多是想看看大陸的發展機遇。」連日來親身走訪,蘇麗雲對廈門、崇武等地的發展變化有些吃驚。 儘管年輕一代對故土的眷戀可能沒那麼深,可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人來大陸觀光學習,已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今年23歲的莊瑞萍是這次家族會面中最小的一位,她是張細山在大陸的姐姐的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