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姍姍 一直以來,都比較喜歡安妮的小說,也許是因為她擅於用優美、清冷、含蓄的筆調來詮釋生與死、情與愛、孤獨與漂泊,也許是因為她用小說向我展現了一個我嚮往卻又不敢去嘗試的世界,也許單純的只是因為她就是她。 因為工作的關係,這半年來很少看電影,直到前幾天一個朋友告訴我安妮的《七月與安生》被拍成電影了,我才知道我所愛的安生終於活過來了。 七月與安生相遇在13歲的校園,緣分本身就是一件說不清道不明的事物,一個安靜如水,一個灑脫如兔,只一眼,便註定了一生。從13歲到15歲,七月與安生彼此陪伴,快樂地踩著彼此的影子,因為這樣誰都不會離開誰。中考之後,安靜的七月去了一所重點高中,灑脫的安生則去了一所職業中專。18歲那年,一個叫方家明的男子闖入了這平衡的世界,成就了一段愛情,拆散了一段友情。安生離開了,七月第一次從安生那裡學會了離別。喜歡安靜的七月按部就班地生活、學習、戀愛、工作;喜歡遊蕩的安生隨著心境肆無忌憚地流浪。安生一直想回家,沒有人是註定流浪的,也沒有人習慣遊走,只是她的家在她第一次離開七月的時候就回不去了。 作為一個讀者來講,很討厭七月,恨她帶給安生的流浪,恨她理所當然地接受安生讓給她的幸福,恨她總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來對待她們的友誼,恨她愛安生沒有安生愛她的那麼多——其實,現在想想,女人之間的友誼本來就是很脆弱的,尤其是在面對愛情的時候,懂得公平競爭的不多,更談不上退讓了。七月沒有錯,安生也沒有錯。只是一旦愛上了,便是糾纏一生的無法救贖的罪惡。 最終,七月活成了安生的影子,安生活成了七月的影子。與小說不同的是,七月離開了,安生最後也沒有和家明在一起。缺少了影子的安生,淚中滿是憂傷。 就如小四所講的那樣:「當青春變成舊照片,當舊照片變成回憶,當我們終於站在分叉的路口,孤獨,失望,彷徨,殘忍,上帝打開了那扇窗,叫作成長的大門。」成長,伴著離殤,讓我們變成了27歲的離別。原來,即使穩穩地踩著影子也不一定就能永恆,原來有些人的影子是你怎麼追也追不上的。 又或許,七月與安生就是我們自己的影子,安靜的七月是現實的我們,肆意的安生是我們心底一直期盼長成的樣子,隨意而為,率性而活。最終變成,安放著的身體,流浪著的靈魂!
【來源:益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