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與安生》:如果踩住一個人的影子,那個人一輩子不會離開

2020-12-28 在時光機裡遇見你

《七月與安生》這部電影是曾國祥導演的,雙女主分別由周冬雨(飾安生),馬思純(飾七月)出演,飾演男主蘇家明的是李程彬。這不是一個單純說友情,也不是單純說愛情的故事,確切來說是用愛情考驗友情的真摯,兩個女生愛上同一個男生,在愛情面前,或者說在發生利益衝突時,友情是否經得起考驗?

繆培琪 - 七月與安生

04:10來自在時光機裡遇見你

13歲那年,七月第一次遇見了安生……

安生和七月第一次相遇的情景:

在開學軍訓操場上,有一個小女生,披頭散髮,懷裡還揣著一隻可愛的小松鼠,在大家都在認真地做著原地踏步走的時候,她追著她的小松鼠滿操場跑……這個從行為到性格都透露著桀驁不馴,有點小叛逆,又透露著古靈精怪的小女生就是安生。

小松鼠跑到了另外一個小女生的腳下,小女生用手捧起了小松鼠,這個溫婉乖巧的小女生就是七月。七月與安生的故事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距離第一次看《七月與安生》,已經過去三年了,今天再次拾起這部電影,卻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才19歲,當時的感受就如同我這個人的性格一般,直接、熱烈,眼裡容不下一顆沙子,眼睛看到的是什麼就是什麼,所以當時最直接的觀感就是,蘇家明簡直就是個渣男,腳踏兩條船,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幾乎所有用來形容「渣男」的詞語恨不得全用在蘇家明身上。

第二個不喜歡的就是安生,因為她自私,都說「朋友夫不可欺」,明明知道蘇家明是七月的男朋友,為什麼還要喜歡上蘇家明,為什麼要和蘇家明曖昧不清?七月對你那麼好,為什麼還要撬她的牆角(儘管後來安生還是離開了,選擇成全七月與蘇家明,可我還是把導致她們倆友情開始出現裂痕的原因歸罪於安生了)

19歲的我,是同情七月的……

三年過去了,再次去看這部作品,開始學會了從不同視角看問題,腦海中蹦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究竟是安生介入了七月和蘇家明之間,還是蘇家明闖入七月與安生的世界,打破了這份寧靜?而我更傾向於後者,蘇家明才是那個第三者!

在安生的出租屋裡,七月第一次和安生說起她喜歡的男生——蘇家明,在七月開心的說起關於蘇家明的種種時,對比侃侃而談的七月,此刻的安生略顯落寞,不知道為什麼,那一刻我覺得安生有了危機感,她不希望七月戀愛,她不希望與人「分享」七月,一直以來,七月給了安生太多,愛、安全感,一切的情感寄託,此時蘇家明的出現讓原本的一切美好被打破了。

安生從小就沒了父親,母親一直出差時常不在家,與母親的關係也非常惡劣,記得電影中有一個場景就是安生的媽媽追著安生要家裡的鑰匙,安生死活不肯給,還對媽媽說:我不想讓你回家。從小就缺愛,缺少家人的關懷,也許這就是安生生性叛逆的原因吧。七月是在爸爸媽媽的寵愛下長大的,相對安生來說,七月實在是幸福很多,可在一切都被安排好的環境下,她缺少了安生那種自由與灑脫。為什麼七月和安生能成為朋友?或許是對方身上有自己渴望的東西吧!

第二個問題則是:究竟是七月讓了安生,還是安生成全了七月?

十三歲到十五歲,是七月與安生形影不離的三年,有時候七月是安生的影子,有時候安生是七月的影子,她們在書裡讀到,如果踩住一個人的影子,那個人一輩子不會離開。初中畢業,七月考上了最好的高中,安生進了職業學校。用安生的話說:熬了九年終於考進了一所不需要交作文,沒有操行評分的學校,正和她的胃口。

還記得電影中有一個場景是七月帶著蘇家明去酒吧見安生(其實那不是安生第一次見蘇家明),蘇家明問安生:你喜歡七月什麼呀?

安生說:我喜歡七月的一切!

安生反問:你又喜歡七月什麼?

蘇家明說:七月的一切我都喜歡!

從那時起,我心裡就在想,你們都喜歡七月的一切,一個是七月的閨蜜,一個是七月的男朋友,那是不是也包括彼此喜歡對方(雖然這樣的想法挺邪惡的,可能是本能地替七月捏把汗吧)從始至終,我害怕的不是安生會把蘇家明搶走,害怕的是因為蘇家明,兩人的情誼破敗不堪。(事實證明,男主始終是那個多餘的,可明白這一切的代價太過於沉重)

也許自安生與蘇家明第一次見面時起,就已經彼此心生好感,在這之前,七月還沒有向蘇家明表明心意。不管是在廟裡還是更早之前,早已表明蘇家明喜歡的是安生,而安生也愛上了這個不該愛的人。

最後安生選擇離開,去北京找那個吉他手,其實安生是知道的,她已經愛上閨蜜的男朋友——蘇家明了!同樣,她也很清楚,蘇家明喜歡的是她。所以她只能離開。然而,在火車站和七月分別的時候,無意間還是被七月發現了安生脖子上戴的玉佩,那是蘇家明一直隨身攜帶的玉佩。安生哭著問七月:你想讓我留下來嗎?只要你說讓我留下來我就留下來。七月沉默了……

到底是七月一直讓著安生,還是安生成全了七月?直到六年後,在北京蘇家明的出租屋裡,七月和安生徹底鬧翻。七月對安生說:你有資格說讓著我嗎?你的一切都是我給的,你的愛是我給的,是我把你帶回了家,除了我根本沒有人愛你!這可能是安生被傷得最重的一次吧,第一次被人毫不留情地撕裂傷疤,把最不堪的事實擺到明面上,讓人狠狠羞辱,而那個人還是自己最在乎的人!

七月甚至覺得蘇家明也是她的,安生沒有資格說讓著她,可七月忘了,在愛情面前從來不分先來後到,只有兩情相悅,才有資格說讓。(或許有人覺得三觀不正,可是在愛情裡失去了底氣,到底還在堅持什麼?)

第三個問題:友情出現裂痕,所有的錯都在於安生?只有安生是自私的?不,七月她不無辜!

那天,我哭了很久,我沒有告訴家明,我哭不是因為安生的離開,而是我對自己失望了,失望沒有辦法愛安生,和愛自己一樣多,失望人生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和人分享

七月的內心獨白,或許就是這部電影想表達的主題吧,在利益衝突面前,是否還能友情至上,有沒有那麼一種友情,無人能代替。或許,人性的弱點,才是人性最真實的一面。誰都沒有義務一直忍讓著誰,可是在這個「爭」的過程中,我們的內心是痛苦的,甚至比沒有得到一直在爭的「東西」還要痛苦,不是因為得不到愛情,而是因此失去的友情。

電影採用插敘的手法,虛實結合,七月生下孩子後,把孩子扔給安生就去環遊世界了,她過上了她一直渴望的自由、瀟灑的生活,七月成為了流浪的安生,而安生成為了穩定的七月,這是安生希望的結局,這是安生筆下美好的結局,可真正的結局是,七月難產大出血,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27歲!

第一次看完,始終記不住誰是七月,誰是安生,或許,七月是安生,安生也是七月吧!

相關焦點

  • 《七月與安生》:愛人姐妹,仇人知己,全都是你
    電影《七月與安生》的預告片旁白是:我遇見你,我喜歡你,我陪伴你,我嫉妒你,我在乎你,我心疼你,我離開你,我想念你,我恨你,我愛你。這是七月與安生的故事,這也是你與我的故事。她們在書裡讀到,如果踩住一個人的影子,那個人一輩子不會離開。她們樂此不疲的踩著彼此的影子,篤信約定的旅程會到永久。她們一起歡欣鼓舞地跑到安生租的房子裡,在那裡,安生第一次從七月口中聽到家明這個名字。提到他時,七月眼中泛出藏不住的星光。家明,中學長跑隊的隊長,成績優異,相貌英俊。
  • 七月與安生互為影子
    因為工作的關係,這半年來很少看電影,直到前幾天一個朋友告訴我安妮的《七月與安生》被拍成電影了,我才知道我所愛的安生終於活過來了。 七月與安生相遇在13歲的校園,緣分本身就是一件說不清道不明的事物,一個安靜如水,一個灑脫如兔,只一眼,便註定了一生。從13歲到15歲,七月與安生彼此陪伴,快樂地踩著彼此的影子,因為這樣誰都不會離開誰。中考之後,安靜的七月去了一所重點高中,灑脫的安生則去了一所職業中專。
  • 七月與安生:等待,並非執拗
  • 七月與安生
    先說說安生,安生更象是七月的影子,但影子往往比本相更加真實,所以安生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安生從小父母離異,後來在七月家生活。那個書生既不是許仙,也不是梁山伯。本來喜歡七月的他,居然又喜歡上了安生。而情竇初開的安生,無力拒絕。
  • 《七月與安生》:你就是你的生活
    電影的開頭七月寫「在13歲那年,七月第一次遇到了安生」,電影的結尾,安生寫下「流浪的七月知道,某一天她回頭的時候踩著自己影子的人,一定就是那個已經過上幸福生活的安生」。她們以各自的方式,成為彼此生命裡不可或缺的存在。
  • 《七月和安生》:半輩子七月,一輩子安生
    七月與安生是一體兩面的一個人。 小說寫著:「七月並不知道,安生與家明的第一次相見,並不是七月介紹的。」 一開始我很疑惑,如果七月不知道,怎麼會寫出來呢? 後來才知道,是安生代替七月,寫下了兩人的故事。 在《七月與安生》這本小說裡,安生看似是個更接近上帝視角的人,她什麼都搶先一步。
  • 一體兩面的女性「鏡像」 —評電影《七月與安生》
    為了不傷害七月,她悄悄地戴上這個玉墜,選擇離開七月和蘇家明,跟上那個酒吧吉他手踏上了四處流浪闖世界的「江湖人生」。期間不斷寫信給七月,但總要在信末不忘附上對蘇家明的「問候」。結果,在同七月舉行婚禮的那天,七月卻主動讓蘇家明離開她,她需要理性地對待自己的未來,她也想自由地到外面闖一闖,她踏上了安生曾經走過的闖蕩之路。但是不久她發現自己懷孕了,她找到了安生,冰釋前嫌,決定生下孩子,然後同安生「交換人生」,她去過安生以前的生活,而把孩子留給安生撫養。此時安生也遇到了真心喜歡她的「老趙」,也過上了安穩的生活,成了另一個「七月」。
  • 你是七月,便有安生
    去刷完的人都知道,我們看到的,是一對發小姐妹的成長,一場貫穿青春的三角關係。但我們最容易感動的,不是那段戲劇化的三角關係,而是七月和安生友誼的疏離和靠近。因為我們很容易從中讀出自己。世上哪有那麼多「我一切都為你好」「你的一切在我眼裡看起來都好」的死黨啊。
  • 《七月與安生》:誰離開了誰都能活,只是偶爾想起來還是很難過
    七月喜歡安生身上的肆意和灑脫,安生喜歡七月身上的溫柔和靜好,她們就這樣活成了彼此的影子。我想,在那個年紀,她們一定把彼此當作了生命中最最重要的人。可是,你永遠不知道的是,只要命運的手掌隨意一翻,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七月戀愛了,她的世界不只再有安生一個人,還多了一個家明。
  • 《七月與安生》90%的人只看到了七月的脆弱,卻沒讀懂安生的自私
    十三歲的七月想像著自己按照大多數人的秩序走完一輩子:上大學,畢業,工作,找一個合適的男人結婚生子——如果沒有遇見安生的話,她多半就會照著這個路子走下去了。可如果,也只是如果罷了。沒離開的時候,安生覺得她欠七月的感謝恐怕要用自己的一輩子去還了;離開後,安生一次還清了七月給予的所有,並且還有所盈餘。重逢後的歡喜很快被那道繞不過去的高牆衝淡,兩人終於在酒吧裡爆發了生平第一次爭吵,殘酷而決絕。
  • 看《七月與安生》是如何在眾多青春片中脫穎而出的
    在《七月與安生》中, 導演通過倒敘的方式連接了影片中主要人物現在和過去的時間, 整部電影小說有兩條時間線, 一條是以回憶七月與安生過去生活的小說為主代表過去的時間的回憶線;另外一條是現實生活中安生, 家明的生活線, 兩條線索穿插進行, 這也是人的思維方式, 過去的回憶包含了過去與現在的時間, 回憶過去也加入的處於現在時間中人對過去的感悟與反思, 現實中的安生或家明每次打開連載小說時
  • 七月與安生:我們總是分飾兩角,最終合二為一
    那年,我捧著《七月與安生》翹課,躲進一間無人的教室。空空蕩蕩的教室,只有我一個人,腦海裡上演著《七月與安生》。十幾年的光景,兩個女孩似是用盡了畢生的力氣,相守又分開,分開再相聚!友誼之間,藏著愛戀的同一個男人。安生似乎總是比七月要勇敢,有立場。她離開或者回來,都有自己的主意。七月似乎總是比安生好運,家世好,生活安穩。
  • 重溫《七月與安生》:如果家明沒有出現,七月和安生還會分開嗎?
    一、七月與安生同樣愛上了家明七月和安生一樣,也不一樣。安生沒有體會過家庭的溫暖,是個從小叛逆的女孩子。而在一開始,故事中的小安生甚至大膽到能夠去砸消防鈴。七月麼,就是所有人眼中的乖乖女。沒有人會想到她們兩個會做「一輩子」的好朋友。她們自己可能也沒想到。七月會把安生帶回家,毫不吝嗇的分享當初小孩子心中最重要的東西。長大後的安生會帶七月去買東西,哪怕是大半夜,安生也會帶著七月騎著小電車去找。
  • 七月與安生:友情在愛情面前不經考驗,人生不是所有事都能分享
    七月和安生像姐妹一樣,七月常常把安生帶到家裡吃飯,兩人還經常住在一起,互相分享一起成長。安生從小沒有父母在身邊,父親去世,母親常年不在家,所以她過得像孤兒一樣,認識七月,仿佛讓她獲得了新生,她不再孤單。她們的感情越來越好,形影不離,坦誠相見,彼此是對方的全部,她們一直堅信,只要她們像書裡寫的那樣,踩對方的影子,那麼對方一輩子都不會離開。
  • 七月與安生,不只是閨蜜
    從《甜蜜蜜》到《如果·愛》,從《中國合伙人》到《親愛的》,都是小人物的平凡故事,但卻能在平凡中讓人感動不已,引發無盡的思考。這次也不例外,電影播放的全過程現場都很安靜,只能偶爾聽到四周傳來的抽泣聲,感覺到身邊人都在悄悄抹淚。影片放映結束,大家都默默離開,沒有過多地交流。我想她們應該都和我一樣,在回想自己一去不返的青春年華,回想自己許久沒有音訊的初中時代好閨蜜。
  • 從性別視角看《七月與安生》,一個女性成長的自我寓言?
    版電影《七月與安生》根據慶山(安妮寶貝)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兩個女生林七月和李安生從13歲至27歲的友誼。電影在原有的文學文本基礎上,做了去糙取精的改動。如果我們細讀影片文本,會發現其在敘述青春愛情、友誼的外殼下,有著更為深刻的視角和主題。
  • 《七月與安生》願你美,更願你好
    《七月與安生》願你美,更願你好如果你是安生,那麼你心裡一定住著一個渴望安穩的七月;如果你是七月,也必定嚮往著自在宣揚的安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卻被自己的生活束縛,如果只能選擇一種,那麼我希望都不要放棄對另一種的渴望,因為不管是七月的安生,還是安生的七月,都是彼此心的歸屬。
  • 《七月與安生》觀後感,兩個女孩的友情與人生,家與遠方
    七月看見那個披著頭髮雙眼靈動的少女,像極了被七月壓抑在靈魂深處那個活潑又叛逆的自己;而因家庭變故而不得不提早成長起來的安生,最渴望的不過是一個溫暖的家庭和安定的生活。自相識起,七月與安生就一起洗澡,一起睡覺,一起養小松鼠,一起談論少女情懷的小秘密, 把對方當成彼此最重要的人。直到後來家明的出現,打亂了兩人的原本平靜的生活。電影裡的家明與安生一見鍾情,然而七月已經默默喜歡家明很久了。
  • 《七月與安生》:除了心疼七月和安生,你還體會到什麼?
    唯獨是在16歲遇見的家明,她不想分享給任何人,就算那個人是安生也不行,可能這句話說得不對,應該是尤其這個人是安生,是她的閨蜜,因為是她,七月尤其接受不了。我體會到:她們彼此嫌棄,卻又彼此關心在安生察覺到自己也喜歡上家明的時候,她選擇去流浪,以免自己傷害七月。
  • 七月與安生每個人的青春期都住著一個安妮寶貝
    我又在網上找到了安妮寶貝以前的作品,讀了沒幾行,便對自己產生了深深的懷疑:這都寫得什麼亂七八糟的,以前怎麼會看這麼矯情的文字?居然還深陷其中? 就這樣,我從一個迷戀安妮寶貝的人,變成了鄙視安妮寶貝的人,進而鄙視迷戀安妮寶貝的那個自己。 豆瓣上有篇書評:我不相信真有安妮BB這個人存在!這是我對《春宴》的一句話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