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與安生》這部電影是曾國祥導演的,雙女主分別由周冬雨(飾安生),馬思純(飾七月)出演,飾演男主蘇家明的是李程彬。這不是一個單純說友情,也不是單純說愛情的故事,確切來說是用愛情考驗友情的真摯,兩個女生愛上同一個男生,在愛情面前,或者說在發生利益衝突時,友情是否經得起考驗?
繆培琪 - 七月與安生
04:10來自在時光機裡遇見你
13歲那年,七月第一次遇見了安生……
安生和七月第一次相遇的情景:
在開學軍訓操場上,有一個小女生,披頭散髮,懷裡還揣著一隻可愛的小松鼠,在大家都在認真地做著原地踏步走的時候,她追著她的小松鼠滿操場跑……這個從行為到性格都透露著桀驁不馴,有點小叛逆,又透露著古靈精怪的小女生就是安生。
小松鼠跑到了另外一個小女生的腳下,小女生用手捧起了小松鼠,這個溫婉乖巧的小女生就是七月。七月與安生的故事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距離第一次看《七月與安生》,已經過去三年了,今天再次拾起這部電影,卻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才19歲,當時的感受就如同我這個人的性格一般,直接、熱烈,眼裡容不下一顆沙子,眼睛看到的是什麼就是什麼,所以當時最直接的觀感就是,蘇家明簡直就是個渣男,腳踏兩條船,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幾乎所有用來形容「渣男」的詞語恨不得全用在蘇家明身上。
第二個不喜歡的就是安生,因為她自私,都說「朋友夫不可欺」,明明知道蘇家明是七月的男朋友,為什麼還要喜歡上蘇家明,為什麼要和蘇家明曖昧不清?七月對你那麼好,為什麼還要撬她的牆角(儘管後來安生還是離開了,選擇成全七月與蘇家明,可我還是把導致她們倆友情開始出現裂痕的原因歸罪於安生了)
19歲的我,是同情七月的……
三年過去了,再次去看這部作品,開始學會了從不同視角看問題,腦海中蹦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究竟是安生介入了七月和蘇家明之間,還是蘇家明闖入七月與安生的世界,打破了這份寧靜?而我更傾向於後者,蘇家明才是那個第三者!
在安生的出租屋裡,七月第一次和安生說起她喜歡的男生——蘇家明,在七月開心的說起關於蘇家明的種種時,對比侃侃而談的七月,此刻的安生略顯落寞,不知道為什麼,那一刻我覺得安生有了危機感,她不希望七月戀愛,她不希望與人「分享」七月,一直以來,七月給了安生太多,愛、安全感,一切的情感寄託,此時蘇家明的出現讓原本的一切美好被打破了。
安生從小就沒了父親,母親一直出差時常不在家,與母親的關係也非常惡劣,記得電影中有一個場景就是安生的媽媽追著安生要家裡的鑰匙,安生死活不肯給,還對媽媽說:我不想讓你回家。從小就缺愛,缺少家人的關懷,也許這就是安生生性叛逆的原因吧。七月是在爸爸媽媽的寵愛下長大的,相對安生來說,七月實在是幸福很多,可在一切都被安排好的環境下,她缺少了安生那種自由與灑脫。為什麼七月和安生能成為朋友?或許是對方身上有自己渴望的東西吧!
第二個問題則是:究竟是七月讓了安生,還是安生成全了七月?
十三歲到十五歲,是七月與安生形影不離的三年,有時候七月是安生的影子,有時候安生是七月的影子,她們在書裡讀到,如果踩住一個人的影子,那個人一輩子不會離開。初中畢業,七月考上了最好的高中,安生進了職業學校。用安生的話說:熬了九年終於考進了一所不需要交作文,沒有操行評分的學校,正和她的胃口。
還記得電影中有一個場景是七月帶著蘇家明去酒吧見安生(其實那不是安生第一次見蘇家明),蘇家明問安生:你喜歡七月什麼呀?
安生說:我喜歡七月的一切!
安生反問:你又喜歡七月什麼?
蘇家明說:七月的一切我都喜歡!
從那時起,我心裡就在想,你們都喜歡七月的一切,一個是七月的閨蜜,一個是七月的男朋友,那是不是也包括彼此喜歡對方(雖然這樣的想法挺邪惡的,可能是本能地替七月捏把汗吧)從始至終,我害怕的不是安生會把蘇家明搶走,害怕的是因為蘇家明,兩人的情誼破敗不堪。(事實證明,男主始終是那個多餘的,可明白這一切的代價太過於沉重)
也許自安生與蘇家明第一次見面時起,就已經彼此心生好感,在這之前,七月還沒有向蘇家明表明心意。不管是在廟裡還是更早之前,早已表明蘇家明喜歡的是安生,而安生也愛上了這個不該愛的人。
最後安生選擇離開,去北京找那個吉他手,其實安生是知道的,她已經愛上閨蜜的男朋友——蘇家明了!同樣,她也很清楚,蘇家明喜歡的是她。所以她只能離開。然而,在火車站和七月分別的時候,無意間還是被七月發現了安生脖子上戴的玉佩,那是蘇家明一直隨身攜帶的玉佩。安生哭著問七月:你想讓我留下來嗎?只要你說讓我留下來我就留下來。七月沉默了……
到底是七月一直讓著安生,還是安生成全了七月?直到六年後,在北京蘇家明的出租屋裡,七月和安生徹底鬧翻。七月對安生說:你有資格說讓著我嗎?你的一切都是我給的,你的愛是我給的,是我把你帶回了家,除了我根本沒有人愛你!這可能是安生被傷得最重的一次吧,第一次被人毫不留情地撕裂傷疤,把最不堪的事實擺到明面上,讓人狠狠羞辱,而那個人還是自己最在乎的人!
七月甚至覺得蘇家明也是她的,安生沒有資格說讓著她,可七月忘了,在愛情面前從來不分先來後到,只有兩情相悅,才有資格說讓。(或許有人覺得三觀不正,可是在愛情裡失去了底氣,到底還在堅持什麼?)
第三個問題:友情出現裂痕,所有的錯都在於安生?只有安生是自私的?不,七月她不無辜!
那天,我哭了很久,我沒有告訴家明,我哭不是因為安生的離開,而是我對自己失望了,失望沒有辦法愛安生,和愛自己一樣多,失望人生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和人分享
七月的內心獨白,或許就是這部電影想表達的主題吧,在利益衝突面前,是否還能友情至上,有沒有那麼一種友情,無人能代替。或許,人性的弱點,才是人性最真實的一面。誰都沒有義務一直忍讓著誰,可是在這個「爭」的過程中,我們的內心是痛苦的,甚至比沒有得到一直在爭的「東西」還要痛苦,不是因為得不到愛情,而是因此失去的友情。
電影採用插敘的手法,虛實結合,七月生下孩子後,把孩子扔給安生就去環遊世界了,她過上了她一直渴望的自由、瀟灑的生活,七月成為了流浪的安生,而安生成為了穩定的七月,這是安生希望的結局,這是安生筆下美好的結局,可真正的結局是,七月難產大出血,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27歲!
第一次看完,始終記不住誰是七月,誰是安生,或許,七月是安生,安生也是七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