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好多朋友都把近期最值得看的華語片指向一個名字:《七月與安生》。
去刷完的人都知道,我們看到的,是一對發小姐妹的成長,一場貫穿青春的三角關係。但我們最容易感動的,不是那段戲劇化的三角關係,而是七月和安生友誼的疏離和靠近。
因為我們很容易從中讀出自己。
世上哪有那麼多「我一切都為你好」「你的一切在我眼裡看起來都好」的死黨啊。
有的都是:你的缺點我看在眼裡,嘆氣在心裡,但我對你的愛大過了嫌棄。
馬思純飾演的林七月,家教嚴格、成績出眾,一路從重點到名校,人生的步伐按部就班。她所預料的未來,無非是在小城結婚生子,過著一切安穩、歲月靜好的生活。
直到她碰到了一個叫安生的姑娘。
周冬雨演的李安生鬼馬滑頭,愛耍小聰明,沒有健康的家庭氛圍,生性野路子。去讀了職業學校,學的美容美髮,平時最愛混跡於夜場酒吧。
兩個似乎不屬於同一個頻道的女孩,卻成了最好的朋友。
儘管七月內心看不起安生的小偷小摸,看不起她靠拼酒掙到的免費紅酒,看不起她住的小旅館,也看不起她問候自己男友的怪異行徑.但在七月的心中,其實就住了一個安生。
這個她不願意釋放出來,卻時而渴望成為的那個安生。
那個大部分人生在進行之前,就被安排好的自己,在這個肆意流浪、活在當下的安生面前顯得多麼無趣、甚至是無聊啊!
別不承認了,你其實就是七月。
在家人面前要扮演好女孩,在愛人面前要裝大度,在殘酷社會面前要裝正能量,在友人矛盾面前要裝聖母.這樣的生活看似風平浪靜,但實在是讓人疲累。我想像你一樣有話就說,就屁就放,開心就大笑,一言不合就開撕。
別不承認了,你其實就是安生。
是別人眼裡的女漢子,男生口中的哥們兒,大家周圍的開心果,似乎你的眼裡永遠沒有悲傷。你大口喝酒,率性地活,仗義執言,似乎沒有一刻是在完完全全地為自己而活。但當喧鬧散盡,只剩自己,你會突然羨慕家庭的溫暖,偶爾渴望穩定的生活和愛人,不再像個遊魂,無根地飄在城市裡。
但李安生,永遠也不是林七月。沮喪的是你沒法改變出身,欣慰的是至少有這樣一個她在身旁。
電影裡最動人的細節,就是小說中的兩人,在數年後陰差陽錯地「互換」了身份,原本安穩的那個,開始浪跡天涯;原本飄蕩的那個,終於歸根了家庭。
那是真正比電影還電影的一段情節,美好,讓人沉醉,但虛幻。
小說中選擇流浪的七月,站在俄羅斯的雪地裡,抬頭望向天空微笑的場景,據說是導演向巖井俊二的《情書》致敬。
那是真實的七月也許一輩子都觸不到的人生,同一時刻她正坐在小城的銀行櫃檯前,重複辦理著各種業務。她的天空沒有雪地,只有存款數字和排班表。
那本小說中,回歸家庭後的叛逆女孩安生,找了個愛她的樸實男人,會燒一手好菜,會關心她,也善解人意。
但同一時刻,陪伴真實安生的只有無盡的菸草,仍不穩定的工作,以及有了缺口,永遠無法安定的尋愛旅途。
不得不說,這部電影的兩位年輕演員都超乎我的預期,演得克制,但走心。
有人在看完電影後說,我絕不要一個安生這樣的朋友,因為她撩了閨蜜的男人。
但現實是,如果你是七月,身旁必然會出現安生。七月在傳統家庭中接收的忍受、隱藏和不去溝通,一部分造成了事態的重複蔓延。因為安生知道,無論她做什麼,七月都會原諒。最終,她為了不搶閨蜜的男友而遠走高飛,自以為憑著執拗成全了一切,但事與願違。
所以哪有那麼多「死黨眼裡的彼此,做什麼都是對的」,那都是無數個「七月」內心端著藏著、不敢表達真實內心的虛言而已。
所以當兩人在浴室裡發生那場爭執時,安生喊出的是:「你還裝什麼裝啊!?」
對啊,七月的人生一直都在裝,甚至連男友變心,她也要虐心地裝作不知情,希望能把安穩人生,按部就班地進行下去。
戲中七月的媽對她語重心長地說:「過得折騰一點,也不一定不幸福,就是太辛苦了。」
殊不知,生活中不折騰,自己的內心就得受得住翻江倒海。
可有多少年輕女孩受得住這一切啊?所以七月需要那個年少便歷經世事的安生,安生也需要那個擁有穩穩家庭港灣的七月。
人們彼此嫌棄,又彼此需要,多少姐妹間的友情真的可以如上概括。
但生活又不是「我踩了你的影子,就會跟著你一輩子」的童言稚語,我們大部分時間自信滿滿,深知自己能夠獨立,想疏離那個曾帶來傷害的朋友;卻又時而膽怯,在狂風驟雨襲來之後,突然懷念那個曾經距離心靈最近的她/他。
承認吧,在蒼茫大地、鋼筋森林之中,我們內心有一面柔軟又渺小。
所以朋友啊,哪一刻我想起你了,不一定是我過得不好,而是貯存在腦海那時的我們,太美好,讓人忍不住回想。
而如果我現在過得不好,那我更要理所當然地想起你。
要是,我選擇了你的人生,會是怎樣?
精選文章傳送門:
Bella Hadid憑什麼能拿下年度模特大獎?
是什麼讓設計師變妖豔賤貨,超模變工體髒蜜?
對話框回復"歷史",即可查閱往期分類文章。
你無私的分享和點讚,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