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祥的細膩,無論是導演作品還是表演作品,都能體現出來。而這正是我欣賞他的地方。
這部電影太過殘酷。
整部電影很有巖井俊二的風格,慢慢地一種嘲諷命運的殘酷。配樂和影像風格相得益彰,充分體現出曾國祥細膩的風格,無論是技巧還是風格,都呈現出藝術品的特質。至於表演方面,周冬雨奉獻了演藝生涯最精彩的表演,馬思純維持了一貫的水平。兩個女孩的情感變化,在他們充滿張力的表演中,一部部走向沒有希望的懸崖。
影片主要圍繞著兩個閨蜜七月與安生展開的,七月是典型的乖乖女好孩子,成績好,性格溫和乖巧,一直過著父母期望她過的穩定生活,而安生就是那種會搗亂,不願學習,到處去飛的女生,居無定所,漂泊流浪。兩個看似不一樣性格的人卻成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然後喜歡上了同一個男孩家明,男孩兩個都愛,無法割捨任何一個。男孩最終和七月結婚了,但是當七月發現男孩和安生有染後,最終選擇讓男孩走,故事最後,七月懷了男孩的孩子,跑去找安生,生下孩子就死了,安生獨自撫養著孩子長大~
故事是這樣發生的:十三歲的安生和七月在操場相遇,她們互相喜歡,互相羨慕,甚至互相嫉妒。似乎所有的女生都有這樣一個朋友,我們既愛又恨,一起笑一起哭,欣賞男生的品味都一樣,甚至生理期都是同一天。相約此生都不別離。我們是soul mate。
安生初見家明,讓我想起十四歲的小太平在集市上初見薛紹,「我從未見過如此明亮的面孔,他笑起來的樣子,好像春天裡最明媚的一束陽光」。家明就是光,也是安生一生幸與不幸的開端。家明愛著七月的溫婉平靜,又被安生的離經叛道所吸引,誰他都不願割捨,他只能怯懦的被動等待。
我想,七月和安生對這個男人不是沒有失望的,只是她們因為愛無條件的接納一切。家明最終還是跟七月結了婚,看似歲月靜好,實則物是人非。破了的瓦罐修得再好也有裂痕。
「我一直想知道你回來是自己做的決定還是安生做的決定」
家明說,我不想回答這個問題。
七月和家明是同一類人,喜歡被選擇的結果,這樣就可以少一些負累。
七月懷孕,母親去世。
七月說,安生,回家吧。
家在哪兒呢。我想,安生的選擇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家。她沒有家,從來都沒有。
七月難產去世,安生收養了她的孩子,並終身未育。因為她真的愛七月,也為家明贖罪。
七月,安生的生命都是一場背負著洶湧情慾和罪惡感的漫無盡期的放逐。她們彼此深愛,彼此羨慕,彼此嫉妒。為了同一個男人,窮極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