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與安生》影評

2021-02-21 魁星文學

安生不安,七月無常

家明,你在哪裡?!

不要認為這是個無聊的話題或者說是一個無效的命題,這恰是筆者在看完電影之後最想知道的!憑藉著慣性思維,我們會對這個問題給出種種假想:失魂落魄地奔波於往來的人流中,看到每一個像七月的女孩就會瘋狂地跑上去,一次次在誤解與鄙視的眼神裡帶著說不出的疲憊呆呆地站在原地,迷茫著、痛苦著;空曠的房間裡,坐在床邊,埋頭抽菸,煙霧瀰漫了整個屋子;被人嬉笑著從酒吧推出,散發著令人噁心的酒氣跌跌撞撞在別人的視線裡……不管他究竟是愛著七月還是安生,尋找七月將會成為他今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因為他背負著不忠的惡名,一手牽著七月,一心想著安生;因為他欠女兒一個交代,他沒有辦法給孩子一個媽媽為什麼離開的恰當理由;因為他欠周圍一個解釋,你究竟想幹什麼;因為他無法給自己一個答案,到底該對哪一個放手;更因為他出生在那樣一個家庭,擁有那麼一個具體的生活背景。設想註定是多樣的,但在任何一種假想背後,家明都是一個痛苦者和贖罪者。然而,這些對他公平嗎?


七月,安靜著自己的生活,有一個溫暖的家,有一對和藹而明理的父母,有令人豔羨的好成績,有大家認同的好性格好氣質,有一份不錯而安穩的職業,還有一個令人羨慕的男朋友,並且他的家庭像自己一樣近乎完美,她似乎可以按部就班地去執行一種具有合理推論性的生存方式,結婚、生子、加薪、升職,以最平靜的姿態延續這種看似優越的生活模式,毫無突兀;然而,就像七月流火一般,季節交替的時節,命運發生了突轉,那個代表著未來的男人,心裡裝了另一個女人。不想在這裡強調什麼無聊的義氣,只想客觀地說,那個女孩子對於七月未來的丈夫而言,很重要!


安生,一個名字與生活軌跡完全不搭的女孩。她似乎屬於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像一個不安分的音符跳躍在五線譜上,時不時地會在人的耳邊奏響一個高音,在他人驚恐未定的時候自己卻可以瀟灑地轉身離開。她的出身決定了她不可能早早建立起一個有關安穩的家的印象,所以她選擇了流浪,她的生活沒有什麼規則,率性與生俱來,然而在歲月的蕩滌中她的活潑與善良漸漸失去了方向,於是,每一個安全符號的出現,都會被她死死地盯住,並且很快交付出自我,就像七月說的那樣,她會極力地去裝,但是,她裝得並不像,畢竟她的骨子裡還揣著一份率真。


當這樣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女孩子成為一對親密到無法分開,甚至彼此可為對方去無限犧牲的好閨蜜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想過這種可能性會有多大?促成這對組合的黏合劑又是什麼?思考之後能不能得出一個這樣的結論,她們彼此在對方的眼中都是一個新鮮的世界,而每個人對新鮮而陌生的東西都無法拒絕,就像亞當與夏娃對禁忌的超越,這種缺憾性的填補其實就叫做渴望。幸運的是,在社會法則中她們不需要選擇,只需要接納,於是,一切都順理成章,甚至可以好到如膠似漆般。而對於蘇家明則不同,因為社會的法則、道德的天平決定了他必須做出選擇,這種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能唯我的,需要種種所謂的社會經驗,而這註定了痛苦的必然出現。七月,就像是家明的鏡子,彼此有太多的相似點,在別人的眼中就堆積成了般配的砝碼;而安生那雙充滿挑逗的眼睛裡藏滿了未知,裝著一種別樣的美麗,而這恰是家明想要的,由此而產生的不安分的衝動,我們真的不好單純地把它定性為罪惡,因為在真實的人身上,這應該叫做需要。儘管劇情裡,安生與家明有一點一見鍾情的暗示,但個人覺得蘇家明自己也不會料到,一段被各種美好和認同包裹著的一切順利的戀愛,會讓一個並不像同類的女孩輕易地攪亂。如果非要找一個理由的話,難道他也是在填補著自己那些說不明抓不著的渴望?


焦灼著家明的痛,忽然想到了一首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忽然明白這種誘惑根本算不上是什麼突發奇想,它其實就是人們長期無法走出的蠱。只不過,人們從來都不願承認,自己的生活中還存在那麼一個真正在乎內心的「我」而已,之所以迴避是因為人活在特定的社會中,活在別人的眼裡。在錢鍾書先生的文章中早就提醒過我們,「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對於生活的矛盾性,我們始終都在迷惑著到底誰是真我,或者說對生活的哪一個選擇才是正確的,而事實上這種辯論毫無意義,你所貪戀的是不是你真正缺失的只有你自己最清楚,而外人看到的你根本就是一個虛像!家明之所以在乎那個活潑的安生,在乎本身不就是一種需要嗎?家明貌似「覺醒」過,他把自己的家門鑰匙和存款交給了七月,這正是所謂的社會性所需要的答案,但可悲的是他並沒有停止奔跑因為他說,跑起來什麼都可以不想,而這強制狀態下的「不想」能有什麼意義,這又該是多麼痛的領悟!就像我從不贊成寶玉到底是該娶了黛玉還是寶釵這樣的問題,也許家明真正和安生生活在一起的時候,他心裡依然會痛苦,他又會對七月充滿著嚮往,所以無需討論,在社會法則中,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算是強者,出身決定著你的作為和選擇,渴求很難替代常規。生活中不管你為自己的未來設計了多少個出口,最終你會發現,你的設計永遠無法讓自己滿意,就像斷臂的維納斯,我們似乎永無法給她安上一個讓我們滿意的胳膊一樣,該缺失的我們必須接受。

其實矛盾著的又豈止家明,那一對好姐妹不也在以換一種方式去生活測量自己的生存底線嗎?這種置換何嘗不是一種對尋找自我的別樣釋放,就像用橡皮擦去不滿意的內容一樣,她們在置換的時候,也被擦過好幾次,只不過沒有什么正確的答案而已。家明曾問孩子,書的作者到底是誰?其實,作者究竟是安生還是七月已經不再重要,因為故事本身就是自己與自己的對話,安生和七月無非是兩個符號而已。所謂安生就是一種期待,而安定環境下的七月,也永       遠無法讓自己滿足,因為過於平靜的生活就像是死亡一樣可怕。

家明你在哪裡,這是一個矛盾但真實的存在,我真的不願輕易地給出什麼評價,因為這種看起來很容易的結論,它背後漠視的絕不是家明這一個人,而恰恰是一個仍然在苦苦掙扎的自己!家明最終能否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活著的勇氣,並有尊嚴地掙扎在現實生活中,這於他很難測,於我很擔心!

家明你在哪裡,這不是問題,而是在為弱勢的強者致哀!





相關焦點

  • 七月與安生影評
    影片主要圍繞著兩個閨蜜七月與安生展開的,七月是典型的乖乖女好孩子,成績好,性格溫和乖巧,一直過著父母期望她過的穩定生活,而安生就是那種會搗亂,不願學習,到處去飛的女生,居無定所,漂泊流浪。兩個看似不一樣性格的人卻成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然後喜歡上了同一個男孩家明,男孩兩個都愛,無法割捨任何一個。
  • 電影《七月與安生》影評
    家明抱著安生是閉眼的,抱著七月是睜眼的,敢於只是人生無法直視自己內心。在爵跡之後已經很久很久沒有敲過字了,被生活的瑣碎和敏感的心思折磨得無法多動一字,七月與安生,有時候七月是安生的影子,有時候安生是七月的影子。我恨過你,可我也只有你。我想要變成你,你想要變成我。最終我們都是同一個人。
  • 影評分享|《七月與安生》不應該被辜負
    《七月與安生》裡,周冬雨和馬思純也有說服力地表現出這樣的特質。導演反覆暗示,周冬雨和馬思純擁有同樣的靈魂內核,只是由於她們家庭環境的不同,所以外在的表現上,一個外放張揚,一個小心翼翼。而她們窮其一生的探索,終於讓她們在30歲以後的生活逐漸靠攏,愛瘋愛野壞女孩的安生,過上了穩定的生活;而穩定壓倒一切的好女孩七月,一手策劃了自己的被逃婚,開始漂泊。
  • 《七月與安生》(在線觀看)
    —員長《鏡子、窗戶、夢》《七月與安生》(在線觀看)劇情簡介:       七月(馬思純 飾)和安生(周冬雨 飾)的第一次相識在十三歲,她們一個是特立獨行飛揚跋扈的「野孩子」,一個是單純溫婉循規蹈矩的「乖乖女」,從那一年開始,七月和安生幾乎形影不離,她是她的光,她是她的影子,直到某一天,一位名為蘇家明(李程彬 飾)的少年出現在了七月的身邊,七月戀愛了。
  • 《七月與安生》影評:如何安放自己?
    家明對安生的感情更為熾烈。結婚前一個月,七月到北京去找家明,而安生早已提前趕到家明租住的地方,二人由於炙熱的感情,已住到了一起,恰巧被剛剛趕來的七月看到,這使往日無話不談,親如姐妹的閨蜜心中頓生隔閡,頗有二人相見,分外眼紅的窘況。但是,安生卻投入了七月的懷抱。
  • 《七月與安生》:除了心疼七月和安生,你還體會到什麼?
    七月的家庭條件優越,安生則是沒人管的「野孩子」,七月把自己擁有的一切都跟安生分享,包括自己的爸爸媽媽的愛。唯獨是在16歲遇見的家明,她不想分享給任何人,就算那個人是安生也不行,可能這句話說得不對,應該是尤其這個人是安生,是她的閨蜜,因為是她,七月尤其接受不了。
  • 影評|《七月與安生》:你會從遠方歸來
    七月是自私的,內心渴望自由與流浪,卻無奈於家人的管制,只能按部就班地聽從家人的安排,潦草而平淡地過一生。七月遇見安生,徹底改變了彼此的人生。安生憧憬著七月的生活,嚮往安穩的小小幸福,喜歡眷戀著有人關心愛護的片刻。安生愛著的一切,都是在七月家才得以享有的。
  • 《七月與安生》北美DVD發行,三年後你變成了七月還是安生?
    登陸了很多流媒體平臺包括iTunes、Prime Video同樣收穫了來自影評人和觀眾的好評(以下影評由橙橙電影翻譯)"如果說她們各自的表演體現了完美無瑕的演技,那她們在銀幕上的化學反應則是藝術。"《七月與安生》在這方面取得了近年來少數電影才取得的成功。"——Bobby LePire  Film Threat"甜而不膩,情緒鋒利,無法抗拒的動人,《七月與安生》會是任何電影節入選電影中的亮點。"
  • 重溫《七月與安生》:如果家明沒有出現,七月和安生還會分開嗎?
    一、七月與安生同樣愛上了家明七月和安生一樣,也不一樣。安生沒有體會過家庭的溫暖,是個從小叛逆的女孩子。而在一開始,故事中的小安生甚至大膽到能夠去砸消防鈴。七月麼,就是所有人眼中的乖乖女。安生自己租了一個隔間時,像擁有了珍寶一樣帶著七月去看,自然的就將七月帶去了心中最為重要的地方。七月同樣也將自己內心中的情感傾訴給了安生。七月戀愛了,和同校的家明,在安生的小隔間裡坦白的。
  • 《七月與安生 》 七月流火,半世安生
    每個人的生命裡都會遇見七月和安生每個人既是七月也是安生《七月與安生》主題曲演唱:
  • 《七月和安生》:半輩子七月,一輩子安生
    小時候砸安全警報的不是小太妹安生,而是內心躁動奔放的乖乖女七月。 《七月和安生》這部小說我並沒有讀過,但是老婆看完電影後告訴我。 這個導演不錯,原著沒有這麼好看,導演和編劇升華了這個故事。
  • 七月與安生
    先說說安生,安生更象是七月的影子,但影子往往比本相更加真實,所以安生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安生從小父母離異,後來在七月家生活。安生面臨了人生的第一次抉擇:慧劍斬情絲。安生離開了。與其說是她離開了愛情,不如說她是離開了七月,她去往了八月,可惜,那也不是她生命中的秋天。七月的陽光,無比炙熱,但七月的愛情不溫不火。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書生突然表現的象一個男人,要去外面闖蕩。七月黯然。
  • 【影評】七月與安生:一個胸罩引發的百合(誤)故事!
    七月(馬思純飾)與安生(周冬雨飾)小時候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七月恬靜如水,安生張揚似火。十三歲到十五歲兩人形影不離。一起在床上睡覺,安生讓七月躺在她臂彎裡。安生說要給七月買最好的衣櫃、書櫥。和很多套路一樣,蘇家明被安生吸引,安生也喜歡上了蘇家明。
  • 《七月與安生》:安生讓給七月的生活最後七月還是失去了
    影片中的七月與安生,分別代表著安穩與自由,七月從小就是品學兼優人們眼中的乖寶寶,安生由於家庭原因不得不早早地踏入社會,這就代表著她一直在漂泊,生活也是居無定所。而而七月呢?一直過著父母給自己計劃好的人生,考大學,找工作,結婚生子這些似乎是每個人都要過的生活,沒有任何新鮮可言,還因為這些和男朋友的意見產生分歧。但是七月就一直在過,她們兩個代表的就是這兩種生活。
  • 安生何處安生?《七月與安生》電影解讀
    13歲時的安生選擇了乖張桀驁,13歲的七月選擇了乖巧內斂。安生,是勇敢張揚的安生;七月,是沉靜柔和的七月。這無疑與她們的成長環境有著不可割裂的關係:安生家庭破裂,生活無處依託,情感沒有落腳點;七月則家庭圓滿,父母關愛,生活幸福。
  • 【七月與安生】影評:中國的電影終於可以看了!
    關係好到可以摸對方的胸部看發育了沒有七月高中時交往了一個男朋友帶給安生看不羈誘人的安生讓家明恍惚了三角結構開始崩塌如果我是七月我儘量不讓男友見到閨蜜不讓他們有互留微信和電話的機會如果我是安生我會自覺地不提出見閨蜜男友的要求見了也不會留他任何聯繫方式
  • 七月與安生.
    很久以後,七月對家明說,她和安生之間,她是一次被選擇的結果。只是她心甘情願。她喜歡被選擇的結果。這樣心裡可以少一些負累。
  • 七月與安生的志願季
    《七月與安生》安妮寶貝,很多人罵,不解,也沒怎麼看過。《七月與安生》,知道,有些影響,沒看過。好死不死,選了這個,但是,女兒顯然沒懂。七月是乖孩子,安生是瘋丫頭,七月就是安生,安生也是七月。安生是生來的七月,七月是給人看的安生。
  • 《七月與安生》這部電影,帶給你的感觸是什麼?
    《七月與安生》這部電影剛出的時候很火,但趕上了我煩心事最多的時候所以沒去看,但是朋友圈微博看到很多影評還有討論,覺得這好像是一部好看的電影,有空可以去看看。後來等電影下架了才有空了,去網頁看,看了十幾分鐘沒看下去,可能是大概知道情節,也可能是期待太大反而失望。今天看完之後我覺得是時機不對吧。
  • 《七月與安生》影評,能成為密友,大概都帶著愛
    七月與安生就像是存在於這世界上兩極化的整體,七月渴望安生的自由,安生嚮往七月的安穩。她們互相愛著對方,互相成為著對方。年紀輕輕就去世的不是二十七歲就去死的安生,成為小說家過著安穩日子的不是想讀中文系的七月。故事到最後,她們相互成為彼此。你說家明重要嗎?重要,他是七月與安生成長的契機,她們終於意識到有些東西即便是對方也無法分享。可家明的作用卻僅限於此了,他的重要遠遠不及七月與安生對彼此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