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
請允許小編打個廣告!
↓↓↓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定檔2020年國慶,延續《我和我的祖國》集體創作的方式,由張藝謀擔當總監製,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彭大魔、鄧超&俞白眉分別執導五個故事。
在國慶和中秋雙節同日這一天,或許有很多人奔走在回家的路上,也會有很多人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可無論在哪兒,相信每一個人都心繫著自己或遠或近的「家」。
在這個國慶檔的院線,有一部非常中國視角的影片《我和我的家鄉》,它要用鏡頭,記錄下每一個努力生活的平凡人,和家鄉的故事。
海報上11張不同的臉,或大笑,或淺笑……他們的眼裡都有淚而下。這是角色嘗盡世間甘苦、體味人間百態後留下的淚水。也是每一個熒幕前的你我,圓夢後的淚水。
在這部影片提前曝光的走心版預告裡,有貴州黔南苗寨的鄉村致富故事;有在北京堅持漂泊的異鄉人;有向暖心師生情致敬鄉村教師的堅守與奉獻;有致敬治沙英雄盡顯陝北風情民俗;有慨嘆「年輕人都走光了」的年輕人,執著堅守在家鄉搞建設……
對於家鄉,我們心中有著相同的情感,飲水思源、葉落歸根。無論身在何處,都對它永遠保持相同的熾熱感情。身在每一個最平凡崗位上的你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建設我們的家鄉。
以上,是影片寫不盡的每一個你我,也是每一個你我。是那些被記錄下來的普通人,也是我們在節假日仍需要為保衛法院安全而站好崗哨的法警同仁;是我們永遠在路上的執行幹警;是我們手握「法」劍 ,時刻也不能鬆懈的法官。
陳南松
我的家鄉在布多——一個遠離城市喧囂的世外桃源。這裡有連綿起伏的山脈、有迤邐盤桓的河流、有宛若平原的壩子,有炊煙嫋嫋的村落。
清晨,走在彎彎的山路上,林間的鳥叫聲清脆入耳,清新的空氣沁人心脾;中午,登上聳入雲霄的山峰,涼爽的山風此起彼伏,藍藍的天空點綴著幾朵白雲;傍晚,坐在房前的老槐樹上,緩緩落下的夕陽映紅了天邊的雲彩,視線盡頭的山脈晦明變化萬千;夜裡,躺在散落的稻草上,明亮的月光灑滿了大地,譁譁的流水與閃閃的星星交相輝映。
春去秋來,寒來暑往,鮮明的季節變化使得布多的物產異常豐富,不僅盛產水稻、玉米、土豆等主要糧食作物,還有很多季節性蔬菜和水果成為農家常見的物產。多變的氣候孕育了布多人的熱情好客,每當我回到家鄉,總有一種抑制不住的親切。
我喜歡我的家鄉,不僅因為它美如畫卷,更因為它的風土人情深深的影響了我,成為我漂泊在外割捨不斷的牽掛。
楊陽
我的家鄉安徽池州位於安徽省西南部,是一座人口不多的小城市。
境內的國家級風景區九華山 ,古稱九子山。據說,李白與好友重逢在九子山,被九子山的美麗風景陶醉了,所以吟出了「妙有分三氣,靈山開九華」的精美詩句。從此,九子山改為九華山。九華山不僅景色怡人,同時也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有著濃厚的佛教文化底蘊。
池州的風景秀麗,自然也少不了名篇點綴。「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是杜牧時任池州刺史期間所作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池州秀山門外的杏花村,也正因為杜牧的千古絕唱而名傳青史,滿譽天下。
這就是我的家鄉,一個山水環繞,人傑地靈的地方。雖然平凡,但我愛我的家鄉。
艾珊
家鄉,即是鐫刻在心靈碑碣上的記憶,也是遊子尋求心靈棲息的地方。
我的家鄉在雲南東北部的一個小縣城鎮雄,即為「鎮守雄關」。
隨著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高速公路的通車,成貴高鐵的貫通,在鎮雄設站,使得人們的出行更加便捷、舒適。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的家鄉將會迎來更為飛速的發展,矗立在雲南的東北地區,成為高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王春雨
我的家鄉在東北。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發生太多不平凡的故事。譜寫了太多的悲傷,太多難過,太多的眼淚和辛酸。作為一個平凡人,我只希望家人平安健康。
李敘霖
打開記憶的門,我和曲靖的故事很多,囊括春夏秋冬,包攬黑夜白晝。
門的最深處,是一座麒麟仙女的雕塑,她是一切故事的核心,也是所有記憶的源頭。
麒麟仙女側身端坐在象徵太平祥瑞的聖獸王—麒麟背上,頭綰高鬢,神態自若。她手捧一個盛滿甘露的寶瓶,從寶瓶口中噴出一股四散的水花以象徵普降甘霖度眾生的場景。麒麟仙女周圍八個頑皮可愛的孩童在水中嬉戲,形象生動,活潑可愛。
所以曲靖大部分地方以麒麟命名。麒麟區,麒麟花園,麒麟公園,麒麟巷,麒麟路等。
在我與青春有關的年華裡,麒麟一直陪伴著我。圍繞著麒麟路走一遍,再走一遍,就從年幼的孩童走到而立之年。穿梭過麒麟公園的綠蔭紅樓,看看數十年風吹雨打的石橋,看看年復一年來了又走的人,曲靖就印刻在了心上。
後來,我因求學離鄉數年,再次回到雲南,安居於昆明。但在每一個寒冷的冬天或者暴雨的夏夜,聽著雨聲雪聲,仍舊會夢見一個手持水瓶的仙女,騎著聖獸麒麟,微笑著向我走來。
這些年,偉大祖國邁向新時代的步伐愈發輕快,曲靖也乘著發展的春風一路向前,你看,麒麟仙女的寶瓶裡仍然噴灑著珠江源頭的甘露,曲靖人民的臉上仍然洋溢著春天般的溫暖。
我相信,我和曲靖的故事,一定也是你與家鄉的故事之一。祝願祖國繁榮昌盛,祝願曲靖繼往開來。
鮑曉玲
我的家鄉在雲南一個偏遠的小山村,那裡至今依然保留著中國農村的質樸模樣,沒有高樓林立,也沒有車水馬龍,只有一片片寧靜的田野和山林。
小時候總盼望著能夠走出大山,去見識另外一番天地。終於在十八歲那年考上大學,背上了遠行的行囊,登上了進京列車。
都市的喧鬧與繁華,讓我覺得無比新奇。可是,每當有人問我「雲南是什麼樣的?」「雲南是不是交通不便,經濟落後」「雲南是不是少數民族很多,你是少數民族嗎」我往往不知道怎麼去回答。似乎對比繁華的京都,地處偏僻,經濟落後,異族風情,已經成了雲南的標籤。在我的心裡,雲南最珍貴、最獨特地方,就如同她的氣候一般,既無寒冬凜冽,也無夏日酷暑,只有如春天般的溫潤和煦,寧靜祥和。而這種感覺,無從與外鄉人敘說。
都說雲南人是「家鄉寶」,離鄉多年,總也割捨不掉的,是對家鄉的眷戀,也更加深刻體會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傷。也曾嘗試過去尋找一個可以讓自己熱愛並安居下來的城市,可是尋尋覓覓,終究覺得比不過家鄉的好。於是畢業的時候毫不猶豫的選擇回到家鄉,做一隻歸巢的燕。
當佳節來臨,感受著家鄉熟悉的節日氛圍,心中無限溫暖與歡喜,不禁感慨「月是故鄉明」,還是回到家鄉好。
劉志恆
「金秋送爽宜闔家賞月,國慶歡騰應數七彩雲南」,雲南的秋天像一幅畫,畫出了天地間多少動人心魄的秀美風光;雲南的秋天還像一首歌,歌唱出56個民族歡樂淳樸的真情實感;雲南的秋天更像一碗米線,調出了千千萬萬個鮮香誘人的人間美味……
中秋國慶雙節將至,我和我的家鄉一起,祝全國各地的朋友們闔家團圓,歡度國慶!
石豔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出生於和平盛世的我們,更應該對我們的祖國、我們的父母心懷感恩之情,值此中秋佳節與國慶盛宴相逢之際,祝各位同胞家和萬事興,祝願祖國繁榮昌盛。
李健峰
長大後,總覺得小時候的月亮更大更圓更亮,漸漸地才發現心中最大的月是永遠回不去的那些人,放學後追逐的街道,耳邊縈繞父母的諄諄教誨以及令人不斷嘆息飛速奔跑的光陰。
楊安森
祖母是土生土長、地地道道的騰衝人,一輩子沒出過雲南,離開騰衝也歷歷可數。祖父和她佔據了我童年大部分記憶,於我,騰衝是童年,而對於他們,騰衝是全部。
小時候,每逢中秋月圓,祖母都會把藤篾椅子搬到陽臺上,讓我搬個小板凳坐她旁邊,陪她一起看月亮,吃我倆都愛的橄欖,還得聽她講「月亮嬤嬤」的故事。沿著老家宅子背後的小路走兩公裡,穿過一片繁茂的松林,來到兒時最常去的「秘密基地」,南山山麓下的一個小山坡。這兒山地垂直自然帶分布還挺明顯,四時之景不重,大自然饋贈也不盡相同,和祖母春採黃花,夏拾蘑菇,秋捉螞蚱,冬摘野梨,童趣橫生,妙不可言。
轉眼十多年了,四季輪轉,歲月如歌,這裡回憶綿長,影子太多了。我和祖母的「秘密基地」還在,就像斯那定珠的巴拉格宗一樣,靜靜地鑲嵌在廣袤無垠的天地山河之間。
故鄉,它是內心最深處的耕耘與感召,是最為質樸和雋永的境域,是溫柔生的繭,是厚愛植的根。幾多思念,幾多遺憾……祖母又在喊我了,我該回家吃飯了。
陳桂林
建湖,我記憶裡的家鄉,是小橋座座,流水潺潺,魚兒歡暢,稻穀飄香的魚米之鄉;是荷塘滿布,月色撩人,藕粉軟糯,桂花清甜的迷人之所;是爺爺在大片大片的銀杏樹下給我講著齊天大聖,聊齋鬼怪的啟蒙之地。
家鄉於每個人,都是那顆心口的硃砂痣,窗前的白月光,祝這顆硃砂痣越發紅火!
周彩霞
我的家鄉是宜良,每年都有熱鬧的端午節花街,街上奼紫嫣紅,有讓人心心念念的烤鴨。而在中秋之際,可以上山拾板慄、菌子,我想念家鄉的味道,想念家鄉的人。
馬海翠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納古鎮,通海不只有美麗的杞麓湖,秀麗的秀山,更是多民族聚集地。這裡的各民族相處融洽,團結互助。
今年新冠疫情期間,通海人民不只派醫療隊支援武漢,各民族還自發組織捐款捐物,將一車車蔬菜和物資運往武漢,保障武漢人民的日常生活,體現了全國人民同舟共濟,共渡難關的團結精神!
我深深地愛著我的家鄉,不光為它的美麗和富饒,還為它養育了我和我的親人,讓我們一代代生生不息繁衍在這土地上!
何文
我家鄉的空氣裡~滿是青澀甜蜜的味道~還有:菌子火腿大洋芋~豆腐葛根幹酸菜~野味燒烤山泉水~粑粑餌塊甜豆花……
20201001~中秋團聚日、舉國同慶時~祝願祖國繁榮昌盛~父老鄉親安居樂業~
和雪芬
我愛我的家鄉——麗江。
記憶裡的大研古城,那是小橋、流水、炊煙、土木建築、銅器鋪,在紙上跳舞的東巴文字,有輕軟口音說出來的納西語,石板的街道經千年月光下發出清冷的光輝,溪流裡的石頭上長滿青苔,在流水邊、街頭巷尾忙碌著的勤勞的阿媽……
小時候在古城裡玩耍,最愛走街串巷和小夥伴們捉迷藏、吃過百家飯逛過千家房。這一切,都是深入骨髓的記憶,回味悠長。
時代在發展,時間也不曾為誰停留,如今古城裡已不再是舊日模樣,但是總會有一些東西,一直就在那裡,不曾改變……走得再遠,都會懷念。那裡是家園,也是鄉愁,它承載著親人的聲聲叮囑,記錄著歡喜悲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