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大家帶來一首世界著名探戈大師、班多鈕演奏家Astor Pantaleón Piazzolla(皮亞佐拉)晚年的一部作品《Oblivion》。
這首作品的譯名叫遺忘,Oblivion原意是:
n.無意識狀態; 沉睡; 昏迷; 被遺忘; 被忘卻; 湮沒; 被摧毀; 被毀滅; 被夷平;
讓我們用耳朵領略下皮亞佐拉音樂世界中的Oblivion。
這首曲子第一部分尖銳的旋律由(皮亞佐拉自己)演奏的班多鈕手風琴班多鈕奏出,結合以弦樂空靈虛無的低聲部,交織出一副寂寞的聽覺畫面。第二部分的旋律則由弦樂和班多鈕交替奏出。由於伴奏音樂的特性,之後旋律就一直在重複了。
「班多鈕」的翻譯十分傳神,此琴沒有傳統巴楊的黑白鍵盤。
取而代之的是一百多個按鈕。
因此根據發音這件樂器被翻譯成「班多鈕」。
班多鈕(bandoneón)是一種小型的手風琴,鋼製的簧片和鋅製音板讓班多鈕的音色比起手風琴(巴楊)更具備穿透性。
配上Oblivion那近乎虛無的憂鬱,班多鈕的琴聲幾乎可以穿刺到靈魂的最深處。
「想抵抗這無邊的寂落嗎?那就遺忘吧~
只有一無所有的靈魂才能承載這般的憂傷。」
這首作品原本是為義大利導演馬爾科·貝羅奇奧的電影《亨利四世》所作的配樂。這部電影取材於義大利劇作家皮蘭德婁的同名舞臺劇(而不是莎翁的同名歷史劇)。電影講述了謊言與謊言交互碰撞之後的故事,最後裝瘋的主人公刺死情敵後,又將自己關起來繼續著裝瘋賣傻的生活。
所有人都以為主角發了瘋,因為他認為自己是國王亨利四世。
但這只是他的一個謊言...
電影中的關鍵情節中多次出現了《遺忘》的旋律。透過這荒唐而悲慘的劇情,可想而知如此的旋律對觀眾會造成什麼樣的觸動。
也許是因為音樂太過優秀了。時值今日,《Oblivion》早已拋開了電影,成為備受各國音樂愛好者喜愛的音樂,因此網上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版本:
吉他和弦樂四重奏
這個版本的樂器編制一直是我心中古典吉他應有的編制。基本就是以古典吉他代替班多鈕。儘管吉他的音色在穿透性上可能無法與班多鈕相提並論,但在音色通透性和效果表達來看卻是一流的。
大提琴與弦樂隊
大提琴恐怕是班多鈕之後第二大淪陷於皮亞佐拉的樂器(最著名的莫過於馬友友的《Libertango》)這個版本是大提琴代替班多鈕。
長笛、鋼琴和大提琴
長笛的版本是很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聽到,長笛的優雅訴說、大提琴的深情低鳴、鋼琴的輕柔點撥交相呼應,當時就讓我深深著迷,國內網上沒有這個版本,於是從油管上錄屏了下來。
由於微信公眾號只能貼3個視頻連結。但網絡上《Oblivion》的版本多得數不勝數(包括古典吉他那自我對話般的獨奏)。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搜索。更多內容,請點擊左下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