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在辦公室裡坐了一天,明明感覺沒做什麼,但回到家裡總是覺得筋疲力盡。很多人給出了不同答案,比如坐姿不正確、椅子高度、工作重複枯燥、沒有意義、沒有成就感等等。其實,真正的原因是我們在工作中付出了太多的「情緒勞動」,才讓我們疲憊不堪。
-1- 什麼是情緒勞動
情緒勞動最早由美國社會學家Hochschild率先提出,她把情緒勞動定義為「管理自己的情感以創造一種公正可見的面部和肢體的表現」,簡單來說,就是維護工作中人際關系所必要的付出。這裡的「人際關係」,包括和同事、上下級、客戶之間的人際關係。而「付出」則包括忍耐、理解、退讓、妥協、委屈甚至是強顏歡笑。
-2- 工作中為什麼會有情緒勞動
不管你是否願意,都必須如履薄冰,維護好工作中的人際關係。這些關係存在問題,可能很大程度上影響你的業績。
比如,和領導、客戶之間關係處理不好,可能即時會對你的工作產生影響。而和同事、下屬之間的關係僵硬,可能會導致後續工作協調和推進存在很大問題,當下看不出來,但以後則貽害無窮。
所以,我們在工作中,比如忍氣吞聲地接受老闆的批評,參加自己討厭的聚會,回復我們不想回復的微信,維護一系列不得不維護的關係。只有關係搞好了,下面的事情才好辦。如果你依著自己的性子不再忍氣吞聲,想什麼就做什麼,最後可能會把關係搞得很僵。
這就是情緒勞動的重要性。中國人說為什麼說「事情」?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想辦好事,就必須處理好情,因為「事」是人在辦,而人是有「情」的。
-3- 一天下來很累的根本原因
如果一天坐辦公室裡真的什麼也沒做,而是看報紙閒聊天,其實這種低強度工作並不會太累。即使你感到疲憊,也只是身體層面的,回到家裡做個運動洗個澡很快就龍精虎猛。
真正造成傷害的,其實是我們的過度付出的情緒勞動。我們內心和人際之間的嚴重衝突,才會造成了我們「心累」。
比如,你今天興高採烈的來到公司上班,結果同事悄悄告訴你,公司現在已經在準備裁人了,而且你所在的部門佔比很高。這時你內心的衝突會快速消耗你的心力,擔心、恐懼等各種負面情緒不斷地讓你內心波瀾起伏,一天下來,當你回到家的時候,會感到快虛脫了。
再比如,如果你今天去見客戶,甲方似乎很不滿意你們的工作,對方的咄咄逼人、胡攪蠻纏讓你有打人的衝動。然後你接到甲方近乎苛刻的需求,即使你心裡一萬個不願意,都不得不強迫自己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完了還得誇甲方目光如炬,高瞻遠矚。
正是這些內在和外在的不斷衝突,讓我們有了一種腳踩棉花的感覺。因為一天折騰下來,啥都沒幹,都浪費在扯皮上了。而你,只能在回到家裡無奈的開始加班,這再次增加了工作的倦怠感和內心的委屈和憤怒。
-4- 正確認知情緒勞動是解決工作倦怠的關鍵
很多煩惱,一旦我們能夠了解其存在的必然性,也就自然而然不再煩惱。我們需要認識到,老闆付給我們的工資裡,其中至少有一部分工資是支付了我們情緒勞動的報酬。大家都能加班熬夜,都有聰明的大腦和不俗的學歷,專業和經驗都不錯,憑什麼是你而不是其他人來做這份工作?因為你能挨能忍,因為你受了委屈還能笑著面對,因為你有本事把上下級的關係處理地妥妥噹噹,客戶的伺候地舒舒服服啊。
所以,對於情緒勞動,如果我們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而不要總覺得牢騷滿腹,總認為是額外付出,那麼其實我們的做事情會爽快很多,自然我們得到的機會也會更多,成長的速度會更快。
但如果我們無法適應這種需要持續付出情緒勞動的工作崗位,就要及早考慮是否轉向那種人際關係比較單純、層級結構簡單,又或者更重視純腦力勞動的崗位,這樣才能心無旁騖的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總之,我們之所以坐在辦公室裡面會感到疲憊,不是因為身體不好,也不是因為耗費了腦力,更不會是因為椅子、坐姿不合適導致乳酸堆積,而是因為們我們在工作中不斷地付出了情緒勞動,它比腦力活動更快的消耗我們的意志力,讓我們覺得一天下來毫無成就感卻疲憊不堪。正確認知情緒勞動的存在,要麼接受,要麼改變,才是我們最好的態度,千萬不要一味勉強自己做違背內心的事情。
「談心說理」一個靠譜的心理號,分享超準心理測試、實用的心理學常識,助你更多的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