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石的T:給理想的生活一個安放地

2021-02-20 阿拉旅遊

麻石不僅是一個茶館。麻石是一個生活空間。來麻石,你能享受到的當然不止是飲品和食物,這裡是關於生活、關於美的所有事物的一個載體,給你理想中的生活一個安放的位置。江東北路和曙光路交叉的路口,一家叫「麻石的T」的茶館已經靜靜佇立了4年。從街角踏進「麻石的T」,須經過一條不長不短的走廊,抬眼先看見「諸事順遂」幾個大字——這大概是對人生最溫柔的祝福了。往裡,才是麻石的標誌。再轉角,吧檯出現,咖啡和茶香混合著三十年代的大皮箱、老式打孔機、簡易縫紉機懷舊的味道愈發獨特。裝修更是神奇,後現代主義的白色歐式大櫃和沙發、色彩豔麗樸拙的藏式古風立櫃、原木桌子、竹椅、藤椅、明清紅木椅,被漫不經心地糅合在同一片空間裡卻毫無違和感。沿街大面積的落地窗讓你享受豐盛的陽光和街景,側面開出的小小對窗卻又多了幾分推窗迎風的妙處。細細的薰香從繪著遠山近水的藍瓷薰香爐上嫋娜升起,宛如山嵐霧靄。在這樣的地方,喝茶也就變成了一件安靜而令人心生歡喜的事。麻石牆上有對聯:「欲試點茶三味手,上山親汲雲間泉」,這裡除了少量幾款咖啡和奶茶,其他就是茶,各式各樣的茶。野生的正山小種、宜興紅茶、11年的黑珍珠老茶頭、10年的熟普沱茶、3年的奇蘭巖茶、黃觀音……按位收費。這個季節來一壺雪芽加枸杞泡出來的「美人尖」,清冽而溫厚,配上一碟小點心,最是應景。這些茶葉遵循自然規律,受制於當年的氣候、土壤,像「老茶頭」這種數量稀少的,這次喝了,下次或許就喝不到了,因為偶然性而使相遇更加美麗。配茶的小點心,有時是曲奇餅乾、布丁、草莓鬆餅,有時是山楂條、鮮花餅、鳳梨酥或者冬棗、紅薯幹,視時令季節而定。餅乾是店員手工現烤的,紅薯幹是衢州偏遠的山村裡村民自己烘製的。擦手的紙巾放在別致的黑漆鐵架上,用繁複華麗的玫瑰雕花枝將紙巾壓住,一片玲瓏巧思只為讓你會心一笑。吃一盞熱茶,入清涼境,生歡喜心。

一個有趣的主人通常會帶來一家有趣的店。如前文所見,麻石裡安放了一切店主覺得有趣和可愛的物件和元素。閔姝是這裡的主人。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美女老闆娘」似乎成了小店標配。而當閔姝素著臉出現在你面前的時候,你會覺得這個稱呼於她,未免稍嫌俗氣了些。來麻石,你也許會碰見她,臉上脂粉未施卻很清麗,菸灰色的棉麻衫子在窗外透進的天光裡顯出一層潤的光澤,娓娓和你談論起一塊土布的來源或一隻杯子的故事。

閔姝說她平素的喜好有些小眾。她開店之外,還有一份時尚而體面的工作,卻不喜歡做腳踩高跟鞋、身裹玲瓏衣的職場女郎,穿衣風格反而「森」得一塌糊塗,喜愛手作,鍾情於那些聞得到自然氣息的事物。她穿的衣服,料子與店裡陳列出售的各種茶包、靠墊一樣,皆出自江西山村和西藏林芝的農人手織土布。江西土布材質柔軟,店裡色彩繽紛的茶包、茶套、手包、念珠包、靠枕多以它製成;林芝多出犛牛毛,當地傳統的織布手法特異,所出以圍巾、毯子、包、披肩居多。

而不管是江西土布還是西藏土布,植物印染是它們的共同特色。植物印染又稱「草木染」,主要染料來源為草木。在草木染手作中,永遠有不期而遇的驚喜,匠人在整個創作中只參與前半部分,後續部分完全交給材料,水、溫度、染料、材質、天氣等因素,那些溫潤柔和的草木顏色,與布料相擁相融,滲入絲與線、光與暗的罅隙,那是一場人與自然的合作。

除了土布,店裡一架又一架的手工茶杯是另一大打眼的物什。各種陶瓷在設計師的手下變幻出百樣姿態,茶壺、儲茶罐、水盂、茶杯、公道杯、主人杯,杯中光普照,杯身軸花開。或許在閔姝眼中,無論是手工杯還是草木染土布,它們的迷人之處都在於彌補傳統技藝斷層的同時,還能尋回自古以來人與自然的協作關係。

麻石或許是小眾的,因為小眾而擁有了安靜。閔姝說她並不貪心,只想吸引一些氣味相投的人在此遇見。希望他們共鳴的東西,能夠有一個地方可以容納,然後浮散開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裡是一個客廳,也是一個生活空間。人們在這裡聚會、碰撞,產生更多有趣的東西。所以,麻石常年有展可看。

前陣子,麻石結束了重新裝修開業後的首場展覽,是一場寧波難得一見的藏傳古代唐卡展。三十餘幅美輪美奐的明清唐卡作品,本應出現在美術館或博物館裡,卻低調地呈現在這家藏於居民區街道邊的私人茶館。沒有酥油燈,也沒有誦經聲,卻有唐卡作品的擁有者、藝術家王謙帶來關於藏傳文化藝術的沙龍分享。

春節後,麻石還將舉辦棉麻手工包的個展。專事傳統織染的工藝研究機構「八德園」來此展出。一場展覽讓你知曉天然的中藥材、花草、蔬菜、茶葉都可以製成染料穿在身上,散落在詩詞之中的那些梔子、茜草、蘇木、蓼藍……原來可以落在布料上呈現出植物特有的顏色——中國古老的紡織文化如此神秘而美好。

醉心釉色絲網版畫和陶藝創作的畫家吳曉勇也將在麻石辦一場手工杯展,和大家交流釉陶工藝。此外,一場不插電音樂會、一場植物造型展也被提上了麻石展覽的日程。麻石這個客廳的功能,或許就在於隨時可以讓你遇見一些有趣的人,有趣的事。

本文未經授權許可,其他媒體及公眾帳號不得私自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新朋友們,回到本文頂端,點擊「阿拉旅遊」加關注,甬城實時吃喝玩樂資訊,各種旅遊攻略指南,一掌在握。

相關焦點

  • 通江麻石的前世
    相傳,依地勢平坦寬闊,先要把這條街建在五裡地外的「五廂廟」。木匠動工後,總見成群的喜鵲刁起工地上的木屑刨花飛往麻字石,人們就認為傍麻字石建場是天意,為順應天意就遷建了。場鎮上聚居的居民和往來客商,形形色色。茶餘飯後,人們圍坐麻字石談天說地,探究其石頭的來歷了。大家知道,前山後嶺,周圍幾裡地,大青石、藍翠石、白綿石都隨處可見,就是再也見不到麻字石。
  • (散文)在麻石老街想起李畋
    像一個歷經滄桑的老人。兩邊古老的店鋪,就如同是它的肋骨,它的肺頁。從上慄縣城往金山鎮走十幾裡,就來到了一個名叫麻石的老集鎮。其實,這只是一條老街,名字的由來,是緣因鋪展在小街路面的那些石板,石板呈麻點花色,一路鋪過去,就成了這個地方的名。上千年來,這麻石任商賈們踩著、踩著,一年又一年,也就踩出了這條小街的繁華。
  • 安放人生理想,展現生命本真
    家如一個溫暖的港灣,為我們遮擋生活中的風風雨雨,輕輕拂去煩惱和憂傷。 恆信集團 ,用建築記錄人間盛景,定格內心美好。 跨過世俗的山川湖泊,才更懂星河可貴。人在懵懂的年紀往往渴望離開家,希望走進繁華的世界和更廣闊的領域,因萬般變化感知生命的價值、因挑戰感知生活的意義。
  • 鐫刻城西生活新境,盛放全家理想
    每一個家庭的延展都是自己的幸福旅程,  從單身貴族到二人世界,從三口之家到三代同堂,  家庭的進階需要一個能相伴成長、滿足全生命周期需求的房子。  鴻坤·理想灣建面約100㎡舒適三房  南北通透三面寬設計,盡顯美觀大氣,  確保每個房間都能感受陽光的溫暖,  讓全家人都充分享受陽光的寵愛,  從生活的每一處空間,解讀「追光者」的秘密。
  • 夢境,安放理想世界的唯一所在|莎士比亞《暴風雨》
    我的眼睛曾經關注地盼睞過許多女郎,許多次她們那柔婉的聲調使我的過於敏感的聽覺對之傾倒:為了各種不同的美點,我曾經喜歡過各個不同的女子;但是從不曾全心全意地愛上一個,總有一些缺點損害了她那崇高的優美。但是你啊,這樣完美而無雙,是把每一個人的最好的美點集合起來而造成的!我在我的地位上是一個王子,米蘭達;也許竟是一個國王——但我希望我不是!
  • 一個「理想化父親」的夢
    「理想化客體」也能實現「好爸爸」的功能生活中,我從來沒有與父親擁抱過,記憶中和父親幾乎也沒有任何的肢體接觸。我小時候,他也從來沒有「耐煩」地陪伴我玩耍、傾聽我說話,至於幫我洗澡、換尿片一類的瑣事,他也從未沾過手。所以,大概從呱呱墜地到如今成為人母,我的身體對父親的記憶近乎為「零」。
  • 《當幸福來敲門》一個敘述理想的故事
    生活雖然如此殘酷,但他也迎來了一線希望,他所面試的迪安·維特公司發來了面試邀請,即使有可能被淘汰,但他也未曾試圖用悲慘遭遇為自己求得面試官的同情。甚至在面試官馬丁問克裡斯『如果我僱傭了一個沒有穿襯衫就走進來的人,你會怎麼說』時,他故作輕鬆,幽默地說:「他一定穿了一條很棒的褲子。」最後,克裡斯的幽默為他贏得了實習生的機會。
  • 心靈的呼喚,悠閒的生活,讓內心有一個寧靜角落安放靈魂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著名作家林語堂先生寫了一本書,叫《生活的藝術》,在書中他寫了這樣句話:美國人是這個世界上文明的偉大的忙碌者,而中國人則是這個世界上偉大的文明的休閒者。時光車輪進入到了二十一世紀,我們發現那些以休閒為意境,為目標的中國人的生活,卻是越來越忙碌了。那麼悠閒的生活,究竟離我們的生活有多遠,忙碌真的是我們的不二選擇嗎?看看兩組與現代人密切相關的數據。
  • 《硬核機器人》一個理想主義者的「硬核」生活
    從《賴皮生活》、《苦役列車》到《不求上進的玉子》、 《跨越柵欄》等等,那些個體與主流社會之間,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或主動保持距離,或陷入抑鬱漸漸脫離。他們,有的自得其樂,有的在痛苦中掙扎卑微地等待著拯救與被拯救,還有的迷茫迷失任其墜落……山下敦弘和山田孝之合作的新片《硬核》,改編自上世紀九零年代的漫畫。
  • 一個無處安放的靈魂——淺談《Holle!樹先生》觀感
    在該片中王寶強演技堪稱暴裂,毫不誇張地說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每一根頭髮絲裡都是戲,尤其是那對無處安放的雙手,仿佛就是樹無處安放的一生的寫照。 因為他想讓自己的雙腳離地來尋找內心的自由。 電影中樹也是如此,他總是爬上樹讓自己的雙腳離開土地,可還是逃不過人世界的醜惡和冷漠!片中有一個特寫鏡頭,在十字路口上有兩個路牌,分別寫著人民大街和自由大路,像極了人生路上的兩條道路,一邊是隨波逐流融入現實,一邊是尋找通往內心的自由,沒有對錯,就看你怎麼選擇罷了。
  • 瘋狂世界安放自在生活理想
    前幾日網上盛傳口紅一哥李佳琦和淘寶一姐薇婭年收入:一個30億,一個100億,讓人做夢都不敢想的天文數字。
  • 西山甲一號:生活的夢想,該如何安放
    從來不曾想過,摘下口罩,痛快地呼吸,竟然也會覺得如此奢侈。2020年新年伊始,一切都變了。剛開始,有些朋友以為這不過是又一場非典,充其量也只是中國如何應對的事。疫情直接逆轉了人們的生活夢想,讓我們幾乎所有人重新思考生命與健康的意義,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新的人生態度、生活態度。
  • 《老爸102歲》:何以安放的晚年生活
    《老爸102歲》:何以安放的晚年生活印度電影《老爸102歲》以現實幽默的風格,演繹了一對年齡合計近180歲的老父子,在面對晚年生活時的迥然態度。102歲的老爸達特利是一個心態年輕樂觀的酷老頭,他總是喜歡嘗試新鮮事物,挑戰自我。
  • 保利中央公園·源邸 | 匠築理想墅居 臻藏美好生活
    為望族造境,為時代傳源,保利中央公園·源邸考究莆田墅居需求與理想,匠築南北雙庭院、挑高會客廳、奢闊靜謐私域、超百平地下空間……有天有地的臻罕建築,敬獻莆田大家族。    意趣滿足  百平空間隨心安放  在時代中創建著基業,亦享受褪去冗雜後的寧靜,保利中央公園·源邸大尺度的地下空間裡,便將這份難得的意趣休閒容納,書房、收藏室、私家影院、健身房都可輕鬆實現,以空間滿足意趣,成就生活品質。
  • 一個文藝青年的嚮往之地,古風古韻,更是雲南理想的隱居地
    每個文藝青年心中都有一個嚮往之地,那就是大理。大理的美在於它的朦朧和若有似無的哀愁,在大理生活與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不同。它的一切是那麼的慢,那麼恬靜,早起看日出,晚歸看日落,或者在城內隨處走走,選擇一個咖啡館靜靜的看窗外的遊人,一杯咖啡配一份甜點,心中唯有安寧。
  • 百家號,一個安放激情和夢想的角落
    這情懷,這感傷,獨屬於某一個年齡段的某一個群體。也許最後,獨屬於某一個人。但我相信,這些詞彙必然曾經在某個群體裡閃耀過。他們或許是一段橋梁——連結著童年的夢想,與青年的被現實創傷。他們也許是一個共同的磁場,安撫著天南地北只能隔著屏幕對望的靈魂,然後,笑著或哭著散場。他們或許只是簡單的一縷星光,簡單的一如每天早晚的問候:你好,晚安。
  • 周末好歌 無處安放
    作為知名音樂人小柯的學生,30歲的白若溪被譽為「氧氣女孩兒」,在舞臺上一曲安靜演繹的《無處安放》不僅打動了評委和原作者汪峰,也打動了看直播的讀者君。在這樣一個美好的周末,讀者君將這首白若溪版本的《無處安放》,分享給每一個此時此刻正「無處安放」的你,希望每一個無處安放的心都能在不久的某一天找尋到那個共鳴的永棲之所。
  • 最理想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生活清朗且美好,最難得的就是與理想相伴,尤其是當你正擁有它的時候,一切過往皆為序章。最理想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每個人對它都有不同的定義,但都會有著共同的特點。首先是生活在一個乾淨的圈子裡,沒有爾虞我詐,也不會勾心鬥角。人與人之間彼此敬重且信任,乾淨意味著不摻入雜質,只與志同道合的人交往,與心有靈犀的人相伴。生活在乾淨的圈子裡,人自然就會變得單純而美好,相處的關係也會非常融洽。
  • 最理想的生活——《機智的醫生生活》
    《機智的監獄生活》也是一部高分好看的劇,然後他又導出了《機智的醫生生活》。幾個從大學就開始交往的醫術高超的醫生們的友情、親情和愛情的故事《機智的醫生生活》裡的生活,是成年人能想像的最理想的一種狀態了一個是兒科專家,一個是婦產科專家,一個是腦神經專家,一個是外科專家,一個是。五個人曾經是學霸,如今是各自科室的骨幹。2 擁有自己的愛好。一個喜歡野營,一個喜歡新科技,一個喜歡糖,一個喜歡上帝,一個喜歡很多東西。還都喜歡音樂,一起組樂隊,唱歌。3 擁有四五個知根知底的至交好友。彼此知道各自的不如意,沒有許多矯情地話語,卻有許多默默地溫柔地支持和關心。
  • 無處安放的青春
    記得大約是很多年前了,那時我還在讀高中。比如《玉觀音》裡面那個小白臉。北方的三月灰濛濛一片,可春天的溫度卻上來了,總是容易讓人蒙著一層細汗,讓我渾身難受。突然間會想念,會仇恨。春天容易讓人騷動,可是當我面對荒野,我的青春如何安放?江一燕飾演的那種氣質出塵的女生,眼睛澄澈,寧靜,卻又會說話。一舉一動,牽著男生的心。